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20119.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19505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WPS 页数:1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20119.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20119.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20119.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20119.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20119.wps(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黟县中学 2018-2019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客观题(每题 2 分,25小题,共 50 分) 1.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2.荀子 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异姓亲族 B.同姓贵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 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

2、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4.“秦朝 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 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 “”规范 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5.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因为有侯王,依靠祖先保佑,天下刚刚太平,如果再分封诸 国,这是在制造战争啊,想求得天下的安宁,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得天下的安宁 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长城 D.统一文字 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非郡

3、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 。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 1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 “”其中 优秀 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8.礼记“礼运把禹作为 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 天下为公”的大 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 A.禹死后启

4、继位 B.建立武装 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 9. 羸政登上王位时只有 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 22 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 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 ) A.御史大夫 B.太尉 C.尚书令 D.参知政事 10.“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 ”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B.区别大宗小宗 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稳定统治秩序 1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

5、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2.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 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 风霜之吏 。 此官职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3. 秦朝时期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

6、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14. 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 ”司。 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 2 -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1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 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B.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 C.行省

7、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6.公元前 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 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17.“”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 事无不统 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 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 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 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 B. C. D. 1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

8、四品以下官员以 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 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9.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 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上述方式的是( ) A.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B.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 D.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20.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 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9、.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2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 记注官泄密” 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 3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2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 突破性进展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设立 中朝 ,削弱地方权力 B.设立三司

10、,总理财政 C.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 D.设立三省,相互牵制 23.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 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 581 年到 12 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 ”“”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 家族政府的逆转 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2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 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

11、梁 D.元大都 25.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 本特征是( ) 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 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 二主观题 26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 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 族, 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 年第 3 期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

12、分析 材料二 - 4 - 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 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 记事本末 材料四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 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 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 4 分) (2 2)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

13、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4(4分) ) 有什么目的? ?(4 4 分) (3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 4 分) (4 4)军机处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 2 分) 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6 6 分) (5 5)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演变的趋势。(4 4 分) 27(18 分)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 任官以“”“轨德立化 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 授试以职”,举主对秀

14、才、 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 - 5 - 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 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 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 “级考试的试卷一律 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 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 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

15、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 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 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 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6 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10分)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 制

16、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6 分) 三附加题(2828、2929两题不计入总分,仅供同学们认识高考题型)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 ”“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 秦之 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 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 “建制相比要好得多, 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

17、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制度创新与实践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9.“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代统治者 都重视汲取前代兴亡的经验尤其是教训,但都很难改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宿 - 6 - 命。孔子说“过犹不及”,在汲取前人教训时尤其如此。请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例, 举例论证。(要求:案例合理,论证有力,必须有案例。) - 7 - 月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广大地区权力出现真空,通过分封制实现权力重构,故 A 项错误;材料讲述了西 周的分封制度,但

18、并不能表明是分封制的并始,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西周的基本政治原则,应 堤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只是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 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 D 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 3.答案:B 解析:在宗法制中,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周王在全国及整个姬姓贵族中处于大宗地位, 鲁国国君是小宗;但是在鲁国的宗法体系中,鲁国国君则是大宗。 4.答案:C 解析:由“”“”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 可知这一 规范 就是中央集权制 度。 5.答案:B 解析: 6.答案:C “解析: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指秦末发生

19、农民起义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推行郡县制 造成的;西汉七国之乱表明封国制容易造成地方叛乱而郡县制不易发生叛乱, 综合上述两个观 “”点和 秦制之得亦明矣 分析可知,题干材料的主旨是表明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方法,因此 C 项最符合题意。A、B、D 三项与上述材料主旨不一致, 仅是材料中的观点之一。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问题。中央集权制度优势在于提供强大的中央 政府,能够为政府带来足够的资源,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古代体现为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保护中原农耕文明。故选 B。A 项说法错误,现代民主制度也有中央集权制度。C、D 与

20、中央集 权制度无关。 8.答案:A - 8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材料中提到的 天下为家 取代 天下为公 ,说明 出现了私有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是对 天下为公 的破坏。 9.答案:A “”“”解析:依据 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 可知,秦始 皇为避免皇权被丞相架空或操控,设置官员监督丞相、限制相权。秦朝具有这一职能的是御史 大夫。由此可知,本题选 A。 10.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 惧其散而无统也 可知,大、小宗之法的实行目的在于稳定统治秩序。 1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秦国地区君王

21、墓葬规模宏大,其余 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C项 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 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 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 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D 项表述错误。 1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史料和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为秦朝 的三公制度中的御史大夫,“”题干中的 纠弹为之责 可知是主要负责弹劾百官之权。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是御史大夫。A 是负责行政;B 负责军事;D 是地方上的行政。

22、故答案选 C。 13.答案:B 14.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中 政事堂枢密院三司 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宋朝君主专制的演 进。A 项属于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B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一致;D“项中 加 ”强中央集权 与材料信息不符。 【练后反思】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都属于君主专制统治下的中央行政机构职权的分割,本 质上都有利于对相权的分割,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其职权划分主要区别如下:秦朝三公九 卿制主要体现在行政、监察、军队权力的分割上,最鲜明的要素为御史大夫的监察权;唐朝三省 六部制主要体现在对诏令的草拟、审核、执行这一行政流程中职权的划分上

23、, 最鲜明的特色 为门下省对中书省权力的制约;宋朝二府三司制主要体现在对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的分 割上。 - 9 -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B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该法令是 推恩令 。 推恩令 的推行,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 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与史实不符。 17.答案:B 解析:措施是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明显错误,运用排除法很容易判断出B 项为正确答案。 点评: : 组合题的解题方法:可采用选基法或排除法。选基法是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 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排除法是对题目要求反其

24、道而行之,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 础上进行判断。 18.答案:B 解析: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 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了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 的。 19.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其发展趋势应该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 加强;汉朝的中朝制度是为了削弱外朝三公九卿的权力;明朝内阁制使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 强;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此题应该选择 B 项。 20.答案:B 解析: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属于中央权力机构,与题干地方制度演变无关,故 A 项

25、错误;依据 材料中“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 B 项正确;“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属于经济信息与题干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 监管 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幕起居注,这 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戒备和严格约束,它实质上是皇权加强的表现。A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 出;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故选 B 项。 22.答案:D - 10 - 解析:【解析】设立“中朝”,削弱地方权力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措施,故排除 A 项。设立三司, 总理

26、财政是宋朝采取的措施,故排除 B 项。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为清朝采取的措施(此内容将 在第 4 课学习),故排除 C 项。隋唐时期,设立三省,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故选 D 项 23.答案:C “解析: 从隋朝开国的 581年到 12”“世纪的宋朝晚期 等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 家 族政府”指的是汉朝和隋朝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控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扩大了官员 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出现了 逆转 及 中央集权得以复原 ”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故选 C。 2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节

27、度使 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唐朝,因为节度使是唐代的地方军政长 官,地方势力强大,中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之一,故本题答案选 B 项。汉代我国还没有节度使这一 机构和中书省这一机构,A项错误;宋代的节度使已经成为虚衔,不可能出现题干中现象; D 项错 误,因为节度使在元代被废除了。 25.答案:B 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伺机构,事无大 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 到顶峰,故 B 正确;A 表述错误,应该是皇权得到加强;明清时期仍然实行世袭制度,排除 C; 本体没有涉及中央与

28、地方的关系,D 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政治制度源流分明,沿革清晰。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 权力。君权至上,人治高于法制。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法网严密 周全。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官僚政治、等级制 度等。 26.26. (28分)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答出任意一点记 4 4 分) (2 2)秦朝(4 4 分)。加强中央集权(4 4 分) (3 3)废除

29、丞相; ;裁撤中书省,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设殿阁大学士。(答出任意两点记 4 4 分) (4 4)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2 2 分) 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 - 11 - 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6 6 分) (5 5)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4 4 分) 27.(22 分)【答案】(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2 分)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 荐与考试相结合。(4 分) (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2 分)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官员素质。(8 分) (3)特点:将政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

30、式多途并进。(2 分)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 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4 分) 示例一 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3 分)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面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 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很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9 分) 示例二: 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3 分)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 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的腐败。唐朝开

31、始全面推行科举取 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 定与发展。(9分) 29.例一:汉初的郡国并存制度。汉初统治者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单实行郡 县制,而没有分封功臣/子弟,所以汉高祖汲取周秦两朝经验教训,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导致封国多次叛乱。 例二:宋初过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军事上,统治者汲取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割据、武将专 权的教训,采取重文轻武、更戍法,将兵分离制度,有效防止了武将专权,但导致军队羸弱, 外战无力的恶果。政治上,增设机构,一职多官,弱化地方,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 也造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积贫积弱的

32、局面。 例三:明初过分加强君主专制。明初,统治者汲取元朝宰相专权的教训,废丞相制度,权力分 散至六部,虽加强了皇权,也加重了皇帝负担。后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又以宦官监督制 约内阁和百宫。虽然稳固了皇权,但造成宦官专权,政局黑暗。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根据材料,可知本题的切入点在于“前朝教 训”,以此展开思考历史上主要王朝的政治弊端;又有“过犹不及”“,引导思考新王朝过于 反 - 12 - ”“”动 的新政策。学生大致可以联想到汉朝初年的 郡国并存 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宋初过分加 强中央集权和重文抑武导致地方积贫积弱;明初废相设特务组织导致政治黑暗等事例。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存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 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