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病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 ppt课件-文档资料.ppt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23389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0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病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 ppt课件-文档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年病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 ppt课件-文档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年病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 ppt课件-文档资料.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年病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 ppt课件-文档资料.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年病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 ppt课件-文档资料.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病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 ppt课件-文档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病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 ppt课件-文档资料.ppt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病例简介,一般情况:患者 女性,78岁,农民,已婚。 主诉:上腹痛2天,左下肢肿胀伴高热1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痛,自诉胃痛,未予以重视,自行好转,无呕吐,无呕血,无黑便,至今凌晨,患者出现高热,左下肢肿胀,活动轻度受限,轻度疼痛,自测体温为40,无抽搐,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泻。无角弓反张,无口吐白沫。家属发现后遂予以送至我院急诊。急诊当时予以降温,补液治疗,患者予以消炎痛栓降温后大量汗出,并出现血压下降,急诊予以扩容后血压仍不高,予以收治ICU治疗。 既往史:消瘦10月,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具体不详.否认其他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初潮年龄14岁,周期2

2、8天,经期5-7天,绝经年龄:49岁,月经量中等、无痛经。,病例简介,4查体:T:35.8,P:98次/分,R:16次/分,BP:84/62mmHg(多巴胺维持),SPO2:100%,神志清楚,精神软,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色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双侧颈静脉怒张,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两肺未闻及湿性罗音及痰鸣音。HR:98次/分,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心浊音界无扩大。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V级,四肢感觉正常,左大腿肿胀,轻压痛,皮温稍高,皮肤无明显发红。双侧巴氏征

3、未引出。 5、辅助检查: 胸部CT(2015-3-2 ):双侧支气管病变伴两肺散在炎症,心影增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附见肝左叶混杂密度影,胆管结石。 心电图(2015-3-2 ):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博,偶发房性早搏,ST-T轻度改变。 左股骨正侧位片:左股骨下段正位未见异常。,辅助检查,3.2号 血管超声:左侧股动脉内膜毛躁,左侧股静脉血流通畅,左大腿肌层增厚,回声不均; 腹腔心包超声:未见明显积液; 腹部超声:肝光点增粗; 3.3号 心超:双房扩大,主动脉瓣退变,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二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重度肺动脉高压,心率偏快; 双下肢

4、静脉血管超声:双下肢所见深静脉血流通畅; 肝胆胰脾肾B超:左肝内混合回声(考虑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胆总管、主胰管轻度扩张;,辅助检查,3.3号 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左叶结节;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3.5 号上腹部CT:肝左叶胆管多发结石伴肝左叶胆管扩张,肝左叶片状低密度灶,腹腔积液;胆总管略扩张,胆囊体积增大;附见:两侧胸腔积液伴两肺局限性膨胀不全。,辅助检查,2015-03-02:血常规:白细胞6.70109/L,红细胞2.271012/L,血红蛋白67.00g/L,红细胞压积22.00%,血小板112.00109/L,血小板压积13.00%,中性细胞比率84.54%,淋

5、巴细胞比率9.12%,单核细胞比率6.3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04%,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14%。 血气:PH7.43,PCO2 27.2mmhg,PO2 92mmhg,Ca+ 1.22mmol/l,HCO3- 17.6mmol/l,AB -6.4mmol/l,Lac 1.8mmol/l 电解质6项:钾3.1mmol/L,钠136mmol/L,氯102mmol/L,血钙1.86mmol/L; B型钠尿肽968.00pg/ml,肌钙蛋白I 0.43ng/ml;,辅助检查,生化+风湿:葡萄糖5.69mmol/L,白蛋白19.4g/L,总胆固醇1.81mmol/L,肌酸激酶同功酶MB7.2U/L

6、,肌酐79umol/L,间接胆红素7.2umol/L,游离脂肪酸0.26mmol/L,直接胆红素6.9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U/L,AST/ALT1.79,碱性磷酸酶152U/L,球蛋白55.3g/L,谷酰转肽酶22U/L,高密度脂蛋白0.55mmol/L,A/G0.35,总胆汁酸8.5umol/L,尿素9.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1.17mmol/L,载脂蛋白A10.73g/L,载脂蛋白-B0.37g/L,肌酸激酶60U/L,乳酸脱氢酶125U/L,a-羟丁酸脱氢酶62U/L,总胆红素14.1umol/L,甘油三酯0.08mmol/L,总蛋白

7、74.7g/L,血尿酸410umol/L,B2-微球蛋白8.49mg/L,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3U/L,腺苷脱氨酶11.6U/L,抗链“0”2IU/ml,超敏C-反应蛋白28.9mg/L,类风湿因子15.8IU/ml;,辅助检查,凝血功能五项:PT15.8sec, INR 1.31,凝血酶原活性49.7%,APTT 56.6sec,TT 32.8sec,凝血酶原时间比值1.32,D- 0.81mg/L FEU,Fbg mg/dl; 肿瘤标志物:AFP1.02ng/ml,CEA 0.93ng/ml,CA125 14.32u/ml,CA153 4.88u/ml,CA199 8.02u/ml,铁蛋白1

8、04.30ng/ml,CA724 2.75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2.87ng/ml,NSE 5.18ng/ml, -HCG 0.70mIU/ml;,辅助检查,血培养及鉴定:无细菌生长 尿液分析一套:正常; 降钙素原28.76ng/mL, 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65pmol/l,游离甲状腺激素11.74pmol/l,促甲状腺激素7.22IU/m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65nmol/l,总甲状腺激素54.45nmol/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21.52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00IU/ML 粪便常规+隐血试验:大便颜色黄褐色,大便性状软,隐血试验+-,镜检阴性;,辅助

9、检查,入院当天予以输血3u红细胞,360ml血浆; 2015-03-03,血常规+CRP检测:白细胞11.32109/L,红细胞2.811012/L,血红蛋白83.00g/L,红细胞压积26.40%,血小板92.00109/L,中性细胞比率94.41%,淋巴细胞比率3.02%,单核细胞比率2.5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00%,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10%,超敏C-反应蛋白139.91mg/L; 肝肾功能:葡萄糖5.13mmol/L,白蛋白23.4g/L,淀粉酶80U/L,肌酸激酶同功酶MB7.1U/L,肌酐58umol/L,间接胆红素9.4umol/L,直接胆红素13.0umol/L,丙氨酸氨

10、基转移酶2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U/L,AST/ALT1.67,碱性磷酸酶129U/L,球蛋白51.8g/L,谷酰转肽酶20U/L,A/G0.45,总胆汁酸13.8umol/L,尿素10.07mmol/L,肌酸激酶46U/L,乳酸脱氢酶125U/L,总胆红素22.4umol/L,总蛋白75.2g/L,血尿酸309umol/L,B2-微球蛋白6.68mg/L,腺苷脱氨酶2.5U/L, B2-微球蛋白6.68mg/L,磷0.79mmol/L,血钙1.74mmol/L ;,辅助检查,凝血功能五项:PT17.1sec,INR1.41,PT%44.5%,APTT59.9sec,TT22.0s

11、ec,D-二聚体3.51mg/L FEU,Fbg372.0mg/dl; 血气:PH7.37,PCO2 27.9mmhg,PO2 80mmhg,Ca+ 1.11mmol/l,HCO3- 15.7mmol/l,AB -8.0mmol/l,Lac 1.1mmol/l; 降钙素原25.56ng/mL; IgG33.00g/L,IgA0.17g/L,IgM0.23g/L,补体C30.58g/L,补体C40.04g/L; 贫血四项:VB12 520ng/l,FOL9.04ug/l,TRF1.06g/l,FER151.7ug/l; 3.5号 抗核抗体全套:抗核抗体(ANA)1:100,抗着丝点抗体 阳性,病

12、例简介,补充:患者第二日体格检查:发现颈部多处出血点,右肩背部皮肤可见瘀斑。,初步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 ,应激性消化道溃疡,胆管结石伴扩张 ,贫血 甲状腺左叶结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级,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左下肢肿痛原因待查:软组织感染可能,病例简介,据以上资料目前诊断是否明确? 需要进一步进行哪些检查? 进一步检查的依据和线索?,辅助检查,3.6号:轻链Lambda定量 11.3g/l(参考0.092.10); 轻链Kappa定量 0.27(参考1.703.70); 3.9号:骨髓穿刺骨髓细胞学检查:符合浆细胞骨髓瘤和缺铁骨髓象。,

13、病例诊断,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肺部感染,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左下肢软组织感染 ,代谢性酸中毒 ,应激性消化道溃疡,胆管结石伴扩张 ,贫血 甲状腺左叶结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级,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例简介,入院治疗:予以输血白蛋白,纠正酸中毒,积极控制原发感染灶(患者PCT极高,予以泰能1.0 静滴 Q8H联合夫西地酸0.5 静滴 Q8H,后改用替考拉宁0.4静滴QD三天改0.2静滴QD),强心,利尿,保护脏器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呼吸机面罩辅助呼吸等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后续PCT持续下降3.7号 1.83ng/ml;,诊断思路:,如何在大量的辅助检

14、查中找到线索,医生要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归纳、综合,力求去伪存真,分清主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孤立地看待每一项异常表现,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异常,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诊断。正确的诊断应当能解释疾病全貌。,诊断线索:,老年女性,消瘦10月,急性发病高热休克,感染一定存在,同时辅助检查:除感染一些理化指标外,还有贫血,低蛋白血症,高免疫球蛋白。抓住高免疫球蛋白线索,引出了血清蛋白电泳, IgG33.00g/L,线索引向了骨髓学检查,最后确诊。同时反过来该疾病诊断又符合易感染,贫血,消瘦等病史,能用一元论完全解释该疾病症状。,疑难病的诊断思维,有的患者不同时间有多种不同表现,结果全是一种病所

15、致。因此,诊断疾病时先要遵从“一元论”原则。 要抓住病情的要点。什么是要点?能肯定的、持续存在的、有规律变化的、客观的、可重复查到的、很明显的异常,往往是需要分析的重点或切入点。 诊断某病勉强时,应把考虑范围扩宽。 当疾病诊断不明且怀疑可能为某种疾病时,可以在获取知情同意后给予试验治疗,如果无效,应及时考虑其他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因此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归到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范围。目前WHO将其归为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 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

16、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细菌性感染。,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骨髓中出现恶变的浆细胞; 血和尿中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广泛的骨质疏松或溶骨性病变 发病率: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 发病原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突变可能与MM的发病有关。,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多样。 1.骨痛 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

17、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 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细菌感染 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临床表现,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 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6.肾功能损害 常见而且特征 重要的

18、致死原因之一 50%70%患者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 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临床表现,8.淀粉样变 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9.包块或浆细胞瘤 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包块,包块直径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可以是骨性包块或软组织包块,这些包块病理检查多为浆细胞瘤。一般认为合并软组织包块或浆细胞瘤的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短。 10.血栓或梗塞 患者可出现血液透析造瘘管梗塞、深静脉血栓或心肌梗塞等表现,发生的原因与肿瘤患者易栓及高黏滞综合征等因素有关。,检查,1.

19、生化常规检查 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又称尿本周氏蛋白)半数阳性。 在患者的蛋白电泳或M蛋白鉴定结果中会出现特征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规生化检查中,若球蛋白总量增多或蛋白电泳中出现异常高尖的“M峰”,应到血液科就诊,除外骨髓瘤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 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 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检查,4.骨骼X线检查 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对于MM患者的骨损害,一般认为CT、核磁共振(MRI)等发现病变的机会早于X线检查; 5.染色体、荧光原位

20、杂交技术(FISH)等生物学检查 骨髓染色体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异常,往往提示高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特别是用CD138(在大多数骨髓瘤细胞表达阳性)磁珠纯化后的FISH即iFISH检查,更能提高检验的阳性率。 6.血清游离轻链检查 较普通的血或尿轻链检查敏感性高,已被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定义为严格完全缓解(sCR)的疗效标准。若MM患者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由阳性转为阴性,其疗效为严格完全缓解。,MM的分型,据骨髓瘤细胞是否分泌和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的不同,可将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下述8个类型: 1、IgG型 占50%左右,此型具

21、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在此型尤为显著,继发感染更为常见。 2、IgA型 占15%20%,骨髓瘤细胞呈火焰状,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MM的分型,3、轻链型 占15%20%,在血清蛋白电泳上不出现M成分,必须应用免疫电泳和轻链定量测定,方可发现患者血和尿中存在大量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阳性),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 此型少见,轻链多为链。,MM的分型,5、IgM型 此型高内很少见,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 6、IgE型 此型罕见,轻链多为链。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 此型少见,常

22、见类型为IgM与IgG联合,或IgM与IgA联合,常见的为一种轻链。 8、不分泌型 又分为不合成型和不分泌型,前者的瘤细胞不合成免疫球蛋白,后者的瘤细胞虽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但却不能分泌出来。,疾病诊断,诊断标准: 1.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尿中出现大量单一轻链。 2.骨髓中浆细胞明显增多( 15%)并有幼稚浆细胞出现。 3.广泛性骨质疏松或溶骨性改变。 上述三条中两条符合,即可诊断。,鉴别诊断,容易误诊,误诊率高达60%,易误诊为慢性肾炎,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性肺炎,慢性肝病,转移癌,腰肌劳损,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对于不明原因血沉增快,贫

23、血,反复感染,骨痛,蛋白尿的中年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要排除该病的可能。,鉴别诊断,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原发病如慢性炎症、伤寒、SLE、肝硬化、转移癌等;浆细胞30%且无形态异常;免疫表型CD38 CD56,(MM为CD38 CD56+);M蛋白();IgH基因克隆重排阴性。 2.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血IgM单克隆增高,同时其他免疫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受抑;X线较少见骨质疏松,无溶骨性变;骨髓中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 3.转移癌:有原发肿瘤;血清碱磷酶升高;成骨表现;骨穿成堆特异癌细胞。,鉴别诊断,4.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M蛋白 30g/l; 骨髓克隆浆细胞10%;没有MM相

24、关脏器功能损伤、没有其他B细胞增殖疾患或淀粉样变。 5.孤立性浆细胞瘤:活检病理证实单个部位单克隆浆细胞瘤,X线、MRI证实无其他病灶;M蛋白水平低;多部位骨穿浆细胞数正常,流式或PCR检测阴性;无MM相关脏器损伤。,鉴别诊断,6.伴发于非浆细胞病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有基础病如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病、恶性血液病、实体肿瘤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有限,未达MM诊断标准;本身不引起症状,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病;骨穿无骨髓瘤细胞;无溶骨病变。,MM的治疗,1.治疗原则 (1)一般情况下,无症状MM患者,无需治疗;症状性骨髓瘤才开始治疗。 (2)对高危的无症状MM患者80%可在2年内转化为MM,可早期

25、治疗干预。 高危的无症状MM的定义为:骨髓中异常浆细胞60%;肌酐清除率5m的骨损害。,MM的治疗,2.一般治疗 (1)血红蛋白低于60g/L 输注红细胞或必要时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2)高钙血症高钙血症 等渗盐水水化,强的松,降钙素,双膦酸盐药物,原发病治疗。 (3)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 水化,别嘌呤醇口服。 (4)高黏滞血症 原发病治疗,必要时临时性血浆交换。 (5)肾功能衰竭 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血液透析。 (6)感染 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感染的患者,定期预防性丙种球蛋白注射有效。,MM的治疗,3.化疗 常用药物包括:靶向药物 ,传统化疗药物 包括马法兰、阿霉素和环磷酰胺等

26、;糖皮质激素。 常用的化疗方案组合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或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传统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或传统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属于传统化疗方案)。 已证明,含有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新药的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方案。故MM患者应尽量采用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新药的方案治疗。,MM的治疗,4.造血干细胞移植 所有有条件的患者均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年轻高危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5.放疗 用于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及有脊髓压迫症状者。,MM的预后,自然病程6-12月,传统药物化疗后,中位生存期可达3-5年,新的靶向药物的应用,MM患者的生存期已延至5-10年,有的甚至超过10年。死亡原因为感染、出血和肾功能不全。 影响MM预后的因素有: 1.某些染色体异常:例如13号染色体缺失,17p13缺失,14q32异位等。 2.浆细胞标记指数。 3.2-微球蛋白水平。,MM的预后,4.血清白蛋白水平。 5.血清肌酐水平。 6.高龄:年龄大于75岁。 7.血浆乳酸脱氢酶水平。 8.多发的髓外浆细胞瘤。 9.血浆可溶性IL-6受体水平。 10.C反应蛋白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