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0226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8.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最新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最新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最新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最新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PPT文档.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CT和MRI;正常神经影像解剖及基本异常影像学表现 了解:特殊临床、病理及影像学鉴别,总体要求:,第一节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一、传统X线检查,X线平片 1、常用投照体位 头颅正侧位、颈椎四位片、切线位 ,头颅正侧位,颈椎四位片(正位、侧位、双斜位),2、临床应用 (1)颅骨与脊椎本身的病变:如骨折、肿瘤、代谢性骨病等 (2)颅内病变引起的改变:如占位、颅高压、血管性病变 (3)颅内钙化:生理性、病理性,3、优缺点 (1)优点:对颅骨改变的显示直观明显,简便经济、无痛苦。 (2)缺点:不能直接显示脑实质、脑沟池室及血管改变,只适用于排除颅骨本身病变的检查。如疑颅内

2、病变,除非是基层医院,一般不用。,二、血管造影检查,(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颈内动脉 2、椎动脉 3、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椎基底动脉血管造影,(二)临床应用 1、脑血管性病变:梗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治疗 2、肿瘤的血供情况和术前介入栓塞,(三)优缺点 1、优点:直观显示血管改变,是目前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2、缺点:创伤性、造影剂过敏、并发症、技术复杂、费用高、禁忌症。,属于介入放射学内容,三、CT检查,(一)检查方法 1、平扫 2、增强 3、脑血管CTA 4、CT灌注脑成像,1、平扫 (1)普通扫描:轴位(8-10mm层厚)、冠状位 (2)特殊扫描:薄层(5

3、mm)、靶扫描 2、增强 (1)目的:提高病变检出率,帮助定性。 (2)药物:含碘造影剂、非离子碘剂。 (3)给药途径:静脉注射。 (4)检查方式:普通增强、动态增强。,CT平扫(软组织窗),CT平扫(骨窗),CT增强,原始横断图像,冠状重建图像,矢状重建图像,3、CT图像后处理:三维图像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法),4.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静脉团注造影剂后,当对比剂流经脑血管时,行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组脑血管图像。用于显示颅内动、静脉系统。,5、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CTP) 静脉团注造影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动态扫描成像,以层面内每

4、一个像素的增强率计算其灌注值,并以灰阶或伪彩色显示。 参数: CBV、CBF、MTT、TTP等 临床应用: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CT perfusion,CT平扫和CTA,6、脊椎CT检查,平扫:主要用于椎间盘病变和椎管狭窄,发育畸形 增强:主要用于椎管内肿瘤 CTA:用于椎管内血管性疾病。,椎间盘病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真空征,CT 横断面,冠状面重组,矢状面重组,椎管内血管畸形 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图像,(二)临床应用 各种颅内病变。临床上最常用。 (三)优缺点 1、优点:检查时间短;费用较MRI便宜;对高密度物质(钙化性、骨性结构)显示敏感;定量分析CT

5、值。 2、缺点:射线损伤;显影伪影多(如后颅凹、颞极、鞍区等部位)。,四、磁共振成像,(一)检查方法 1、平扫 2、增强 3、MRA 4、特殊MRI技术,1、平扫 (1)普通扫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 (2)特殊扫描:薄层(5mm)、靶扫描 2、增强 (1)药物:Gd-DTPA(原理:缩短T1) (2)途径:静脉注射 (3)方法:普通增强、动态增强 (4)目的:提高病变检出率,帮助定性,T1加权像,T1WI,T2WI,Gd-DTPA 增强,3、磁共振血流成像 (MR angiography MRA) 利用磁共振血管流空效应或静脉注射Gd-DTPA使血管显影,通过三维重组获得脑血管图像。主要用于

6、脑血管病的筛查。,3D-TOF法MRA,CE法MRA,2D-TOF法MRV,4、特殊的MRI技术 (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水抑制 (2)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脂肪抑制 (3)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 (4)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 (5)MR灌注成像(PWI) (6)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BOLD法) (7)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水抑制技术(FLAIR),T2加权像,(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水抑制,(2)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脂肪抑制,STIR像,(3)磁共振波谱(MR Spec

7、troscopy,MRS) 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测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检测活体内代谢物含量。是目前唯一的活体观察组织细胞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无创性技术。 目前常用的是氢质子(1H)波谱技术。 1H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磁共振频率存在差异,因此在MRS的谱线中共振峰的位置也不同,此即化学位移不同,据此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共振峰的峰高和面积反映化合物的浓度。,氢质子波谱,中枢神经系统MRS代谢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 位于2.02-2.05ppm 仅存在于神经元内,而不会出现于胶质细胞,是神经元密度和生存的标志 含量多少反映神经元的功能状况,降低的程度反映了其受损的大小,肌酸(Creat

8、ine) 位于3.03ppm附近 能量代谢的提示物,在低代谢状态下增加,在高代谢状态下减低 峰值一般较稳定,常作为其它代谢物信号强度的参照物,胆碱(Choline) 位于3. 2 ppm附近 Choline峰是评价脑肿瘤的重要共振峰之一,快速的细胞分裂导致细胞膜转换和细胞增殖加快,使Cho峰增高 Cho峰在几乎所有的原发和继发性脑肿瘤中都升高 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中,Cho/Cr比值显示明显增高。,星形细胞瘤I-II级,单体素MRS,临床应用: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分级;脑肿瘤放疗后复发与坏死的鉴别;缺氧脑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精神疾患的辅助诊断等,脑膜瘤MRS,(4)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唯

9、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唯一的无创性显示活体白质及白质束走行的方法。,正常DWI图像,男性,65岁,右侧肢体无力1天,右侧肢体肌力级,诊断脑梗死,DWI图像,ADC图,DWI图像,ADC图,白质纤维追踪示意图,白质纤维束成像,(5)灌注成像(PWI):反映组织微循环血液动力学状态的成像方法;可采用动态增强方式或动脉自旋标记法(ASL)获得灌注参数。,(6)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RI, fMRI) 脑功能皮层定位成像(fMRI):利用血氧饱和度水平依赖法(BOLD)成像。 根据激活区局部血流中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的

10、比例改变所引起的T2值变化,指明脑组织的激活区部位和信号强度。,人脑网络连接和功能连接,(7)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 采用完全流动补偿技术,采集相位图及强度图,后处理得到MIP图像,显示组织间磁敏感特性差别,如小静脉、出血、铁离子沉积等 。,病灶边缘低信号代表含铁血黄素的沉积;提示为海绵状血管瘤。,脑外伤伤患者左侧辐射冠区低信号影,提示为出血灶。,左额叶多支静脉汇合,提示为静脉畸形。,(8)脊柱磁共振成像,(二)临床应用 各种颅内疾病,特别是后颅凹、鞍区、颞极及血管性病变、颅底及颅顶病变 (三)优缺点 优点:无射线损伤、多方位

11、成像、直接显示血管、无骨骼伪影 缺点:对钙化性病变及骨皮质改变不敏感,成像时间较长,五、其它检查,(一)PET-CT (二)超声波,小结 颅脑检查方法中,主要是CT和MRI,对于一般颅内病变两者价值相当。 对于钙化性疾病如颅咽管瘤、少枝胶质瘤等则应首选CT。 对后颅凹、颞极病变、垂体微腺瘤、颅底顶病变、微小听神经瘤等则首选MRI。,鞍区肿瘤 CT显示钙化清晰,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MRI显示较CT更为清晰,垂体微腺瘤 MRI显示较CT更为清晰,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 MRI显示较CT更为清晰,思考题:,神经系统最常用影像检查方法是什么? CT与MRI的优势各自在哪里? 颅脑与脊柱相比,各种成像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