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word.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4533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wor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word.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

2、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

3、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要求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

4、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了解我国第二大河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长大要响应国家号召治理黄河,保护我们的家园。2.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观察力。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认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和黄河治理的方法。教

5、学难点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其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治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课题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二、朗读全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摇篮 悬河 生息繁衍 忧患 植被 水土流失三、介绍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曲折东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上游河面不宽,水也不深,河水清澈见底,到中游泥沙大量增多,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下游,随着河道变宽,水流变得缓慢,泥沙大量淤积

6、,变为“地上河”。四、自读全文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文讲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原因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要治理黄河,为人民造福。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课文先写黄河发生变化,接着写变化的原因,最后写要治理黄河。五、布置作业1.读课文。2.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第二课时一、读课题你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有什么疑问?黄河原来什么样?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有这些变化?二、自读全文回忆课文描写的内容。三、自读第一五自然段1.黄河原来怎样?读课文,请你划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自然条件很好,可与今日江淮流域媲美。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7、土地肥沃,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老师: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繁衍生息。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呢?划出重点语句谈理解。“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苦难。”黄河水里含沙量增多,到洪水季节,容易造成水灾。四、读第六自然段1.划出黄河变化的重点句子。“一是自秦朝以后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2.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人的因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3.说说这两方面原因的关系。这两方面原因是相互联系的,由于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保护层,黄土就变得更加松散,植被就很难生长,所以绿色就变得更少。这两种原因都造成共同的结果: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中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越来越大。五、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读第7自然段,抓住重点句谈理解。六、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教训是要保护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七、请你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没有破坏大自然的现象板书设计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