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29章肝炎病毒ppt课件-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8485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29章肝炎病毒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最新:第29章肝炎病毒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最新:第29章肝炎病毒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最新:第29章肝炎病毒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最新:第29章肝炎病毒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第29章肝炎病毒ppt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29章肝炎病毒ppt课件-文档资料.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世界性传染病世界性传染病 传染性强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广泛流行广泛 发病率较高发病率较高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 乏力乏力 食欲减退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肝肿大肝肿大 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 黄疸黄疸 与肝脏炎症有关的病毒与肝脏炎症有关的病毒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 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CMVCMV) EBEB病毒病毒(EBVEBV) 黄热病毒黄热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HAV) )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HBV) )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 (HCVHCV) ) 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 ( (

2、HDVHDV) )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VHEV) 肝炎相关病毒肝炎相关病毒(HGVHGV、TTVTTV) 肝炎病毒的类型肝炎病毒的类型 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的病原体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 世界性急性传染病世界性急性传染病 占病毒性肝炎的占病毒性肝炎的5050 年发病数超过年发病数超过200200万万 19731973年年FeinstoneFeinstone首次从病人粪便中首次从病人粪便中 发现发现HAVHAV 19791979年年Provos

3、tProvost和和HillemanHilleman首次用原首次用原 代狨猴肝细胞和传代恒河猴肾细代狨猴肝细胞和传代恒河猴肾细 胞培养病毒成功胞培养病毒成功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1 1、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嗜肝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嗜肝病毒属 无包膜,直径无包膜,直径272732 nm32 nm 基因组为单正链基因组为单正链RNARNA,长约长约75007500个核苷酸个核苷酸 有有7 7个基因型个基因型 HAV电镜图 编码区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架(编码区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RFORF) 分为分为P1P1、P2P2、P3P3功能区功能区 P1P1区编码区编码

4、VP1VP1、VP2VP2、VP3VP3、VP4VP4 P2P2和和P3P3区编码病区编码病RNARNA多聚酶、蛋白酶等非多聚酶、蛋白酶等非 结构蛋白结构蛋白 HAV的基因组结构 VP1VP1 VP2 VP2 衣壳蛋白,含中和抗原决定簇衣壳蛋白,含中和抗原决定簇 VP3VP3 VP4 VP4 小分子多肽小分子多肽 VPg VPg RNA RNA多聚酶,参与复制的起始多聚酶,参与复制的起始 NSNS 参与病毒的复制过程参与病毒的复制过程 HAVHAV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 2 2、抵抗力、抵抗力 耐受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耐酸:耐酸:在在pH3pH3的酸性环境中

5、稳定的酸性环境中稳定 不耐热不耐热:100100 5 5 minmin可使之灭活可使之灭活 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数天至数月数天至数月 3、培养特性 易感动物: 黑猩猩,狨猴,鹰面猴,短尾猴 允许性细胞: Vero、恒河猴胚肾细胞(FRHK-4) 人肝癌细胞株(PLC/PRF/S)等 在培养细胞中生长缓慢,无CPE 4 4、抗原性、抗原性 HAVHAV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 衣壳蛋白衣壳蛋白VP1VP1、VP2VP2、VP3VP3具有抗原性具有抗原性, 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 传染源: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粪粪 口途径传播口途径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潜伏期潜伏期 15155050 d d(平均(平均3030 d d) HAVHAV(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等)(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等) 口咽部、唾液腺口咽部、唾液腺 肠黏膜或局部淋巴结肠黏膜或局部淋巴结 病毒血症病毒血症 肝脏肝脏 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变性、坏死(急性肝炎急性肝炎) 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临床型临床型 20%20% 亚临床型亚临床型 45.7%45.7%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34.3%34.3% 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肝脾肿大肝脾肿

7、大 黄疸黄疸 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 血胆红素升高血胆红素升高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不发展成 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 NKNK细胞的杀伤作用细胞的杀伤作用 肝细胞溶解肝细胞溶解 特异性细胞免疫特异性细胞免疫 IFNIFN- - 分泌增加,促进肝细胞表达分泌增加,促进肝细胞表达HLAHLA,HLAHLA 介导的介导的CTLCTL对肝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对肝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 致病与免疫机制 免疫力持久免疫力持久 特异性体液免疫:特异性体液免疫: HAVHAV IgMIgM:在感染

8、早期即出现,维持两个月左右在感染早期即出现,维持两个月左右 HAVHAV IgGIgG:在急性期后期或恢复期早期出现,可在急性期后期或恢复期早期出现,可 维持多年,对再感染有免疫保护作用维持多年,对再感染有免疫保护作用。 甲型肝炎的临床经过与免疫反应甲型肝炎的临床经过与免疫反应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HAV-IgMHAV-IgM检测:检测: 早期、快速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早期、快速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HAV-IgGHAV-IgG检测:检测: 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疫苗免疫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疫苗免疫 效果评价或流行病学调查效果评价或流行病学调查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

9、查: RT-PCRRT-PCR法检测法检测HAV RNA HAV RNA ELISAELISA法检测法检测HAVHAV抗原抗原 免疫电镜法检测病毒颗粒免疫电镜法检测病毒颗粒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一般性预防一般性预防 卫生宣传卫生宣传 保护水源保护水源 加强粪便管理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饮食卫生搞好饮食卫生 毛蚶毛蚶 特异性预防特异性预防 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我国已广泛使用我国已广泛使用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 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 HBVHBV感染的临床类型感染的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无症

10、状携带者 重症肝炎重症肝炎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 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 HBVHBV流行久远、传播广泛流行久远、传播广泛,是全球性公共是全球性公共 卫生问题卫生问题:全球全球3.53.5亿人携带亿人携带HBVHBV 我国为高流行区我国为高流行区 感染率感染率 60% 60% HBsAg HBsAg携带率携带率 8%8% 10%10% 慢性乙肝病人慢性乙肝病人 10001000万万 80%80%原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与HBVHBV慢性感染有关慢性感染有关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1 1、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 电镜下电镜下HBVHBV呈三种不同形态颗粒:呈三种不同形态颗粒:

11、 DaneDane颗粒颗粒:直径:直径4242 nm nm 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 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直径2222 nmnm 中空的病毒颗粒,主要含中空的病毒颗粒,主要含HBsAgHBsAg 管型颗粒: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HBVHBV电镜图电镜图 Dane颗粒的结构: 呈双层结构呈双层结构 外层外层 病毒包膜,病毒包膜,含含HBsAgHBsAg、PreSPreS 1 1 、PreSPreS 内层内层 病毒的核衣壳病毒的核衣壳,2020面体对称面体对称 含含HBcAgHBcAg,dsDNAdsDNA,DNADNA聚合酶聚合酶 HB

12、VHBV结构模式图结构模式图 HBVHBV三种颗粒模式图三种颗粒模式图 2、HBV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长链(负链),长度固定,3200 bp 短链(正链):长链的50%100% 负链含4个ORF: S区、C区、P区、X区 S S:表面抗原基因表面抗原基因 Pre-S2Pre-S2:前表面抗原前表面抗原2 2基因基因 C C:核心抗原基因核心抗原基因 PreCPreC:前核心抗原基因前核心抗原基因 X X:X X基因基因 P P:P P基因基因 PolymerasePolymerase:多聚酶基因多聚酶基因 RNaseHRNaseH:RNARNA酶酶H H基因基因 S

13、-mRNAS-mRNA:转录转录S S的的mRNAmRNA C-mRNAC-mRNA:转录转录C C的的mRNAmRNA DR1DR1、DR2DR2:直接重复序列直接重复序列 1 1、2 2 乙型肝炎病毒基乙型肝炎病毒基 因结构模式图因结构模式图 S S区:区:由由S S基因、基因、PreSPreS 1 1 和和PreSPreS 2 2 基因组成基因组成 编码编码HBsAgHBsAg、PreSPreS1 1、 、PreS PreS 2 2 C C区区:由前:由前C C和和C C基因基因 C C基因编码核心蛋白基因编码核心蛋白HBcAg HBcAg Pre-CPre-C与与C C基因共同编码基因

14、共同编码Pre-CPre-C蛋白蛋白 Pre-CPre-C蛋白经切割加工后形成蛋白经切割加工后形成HBeAg HBeAg P P区:区:编码编码DNADNA多聚酶多聚酶 X X区:区:编码编码HBxAgHBxAg 3、HBV的抗原组成 HBsAgHBsAg(表面抗原)表面抗原) 有四个不同亚型有四个不同亚型:adr, adw, ayr, ayw adr, adw, ayr, ayw 有共同的有共同的a a抗原表位抗原表位 有两组互相排斥的抗原表位有两组互相排斥的抗原表位(d/y, w/rd/y, w/r) 在血液中大量存在在血液中大量存在 诱导产生保护性抗体诱导产生保护性抗体 抗抗HBsHBs

15、 不同亚型间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不同亚型间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诱导细胞免疫反应诱导细胞免疫反应 PreSPreS 1 1 、PreSPreS 2 2 抗原性强抗原性强 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特异性抗体有免疫保护作用特异性抗体有免疫保护作用 抗抗PreSPreS 1 1 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 抗抗PreSPreS 2 2 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短(2 23 3个月)个月) HBcAgHBcAg(核心抗原)(核心抗原) 存在于病毒的核心及被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于病毒的核心及被感染的肝细胞表面 一般不游离于血循环中一般不游离于血循环中 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抗抗HBcHBc

16、没有免疫保护作用没有免疫保护作用 抗抗HBcHBc- -IgMIgM是病毒复制的指标是病毒复制的指标 具有具有T T细胞表位,可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细胞表位,可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HBeAgHBeAg 游离存在于血中游离存在于血中 与病毒的复制成正比与病毒的复制成正比 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抗抗HBeHBe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Pre-CPre-C区突变区突变 免疫逃逸免疫逃逸 3、HBVHBV的复制的复制 HBVHBV复制周期复制周期 4 4、抵抗力抵抗力 HBVHBV的抵抗力较强的抵抗力较强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对低温、干燥、紫外线、70%70%乙醇不敏

17、乙醇不敏 感感,对高压蒸汽灭菌法、对高压蒸汽灭菌法、100100加热加热1 10 0 minmin、0.5%0.5%过氧乙酸、过氧乙酸、5 5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钠和 环氧乙烷敏感环氧乙烷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1.1.血液和血制品传播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血液血液及血及血制品、注射、外科、牙科手术、制品、注射、外科、牙科手术、 针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肤黏膜微小损伤针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肤黏膜微小损伤 2.2.母母婴传播:婴传播: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 3 3. .性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 致病机

18、制 HBVHBV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 相互作用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相互作用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1.1.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 特异性特异性CTLCTL的直接杀伤作用的直接杀伤作用 识别肝细胞膜上的识别肝细胞膜上的HLA-IHLA-I类分子和病毒抗原类分子和病毒抗原 直接杀伤靶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细胞因子的抗病毒效应细胞因子的抗病毒效应 细胞凋亡作用细胞凋亡作用 细胞免疫具双重性细胞免疫具双重性 细胞免疫是彻底细胞免疫是彻底清除清除病毒的主要因素病毒的主要因素

19、。 过度的细胞免疫反应过度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 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细胞损伤,导致重症肝炎重症肝炎。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病毒, 导致导致慢性感染慢性感染。 2.2.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 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HBsAbHBsAb、PreSPreS 1 1 -Ab-Ab和和PreSPreS 2 2 -Ab-Ab直直 接清除血循环中游离的病毒接清除血循环中游离的病毒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 等处,激活补体,导致等处,激活补体,导致

20、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可使肝毛细管栓塞,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可使肝毛细管栓塞, 导致急性肝坏死,表现为重症肝炎导致急性肝坏死,表现为重症肝炎。 3.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 HBVHBV感染使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感染使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iver liver specific specific protein, protein, LSPLSP)暴露)暴露,LSPLSP作为作为 自身抗原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通过直自身抗原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通过直 接或间接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接或间接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 HBVHBV免疫耐受产生的条件

21、:免疫耐受产生的条件: 1 1) )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低下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低下 2 2) )HBVHBV宫内感染,宫内感染,HBVHBV特异性淋巴细胞特异性淋巴细胞 克隆被排除克隆被排除; 3 3) )幼龄感染幼龄感染HBVHBV,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4 4) )病毒感染量大,致特异性病毒感染量大,致特异性T T细胞被耗竭细胞被耗竭 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导致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导致HBVHBV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4 4. .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 S S基因变异基因变异:a a抗原表位基因发生变异抗原表位基因发生变异,导致导

22、致 HBsAgHBsAg抗原性改变抗原性改变, , 出现免疫逃逸和出现免疫逃逸和“诊断诊断 逃逸逃逸”。 PreCPreC基因的变异基因的变异:1896 nt G-A1896 nt G-A突变导致第突变导致第2828 位位TGGTGG变为变为TAGTAG,使使PreCPreC基因不能转译出完基因不能转译出完 整的整的HBeAgHBeAg。 C C基因的变异基因的变异,导致,导致HBcAgHBcAg抗原位点的改变,抗原位点的改变, 出现免疫逃避出现免疫逃避。 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 过分强烈的细胞免疫过分强烈的细胞免疫 大面积肝细胞损伤大面积肝细胞损伤 爆发型肝炎(重症肝炎)爆发型

23、肝炎(重症肝炎) 免疫功能正常免疫功能正常 隐性感染或急性肝炎隐性感染或急性肝炎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 慢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 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 感染后月数 甲型肝炎的临床经过与免疫反应甲型肝炎的临床经过与免疫反应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HBVHBV抗原、抗体检测抗原、抗体检测 血清血清HBV-DNAHBV-DNA检测检测 血清血清DNADNA多聚酶检测多聚酶检测 HBV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HBsAg HBeAg HBsAg HBeAg 抗抗HBs HBs 抗抗HBe HBe 抗

24、抗HBcIgM HBcIgM 抗抗HBcIgG HBcIgG 结结结结果分析果分析 + + HBV HBV感染者或 感染者或 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 +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 + +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或无症状携带者或无症状携带者 + + + + + + 乙型肝炎恢复期乙型肝炎恢复期 + + 既往感既往感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HBsAg HBV感染的重要指标 感染早期出现 急性肝炎恢复后14个月内消失 持续6个月以上提示为慢性

25、肝炎或HBV携带者 HBsAb 中和抗体 见于恢复期、既往感染、疫苗接种后 阳性提示机体对乙肝有免疫力 PreSPreS 1 1 、PreSPreS 2 2 与与HBV-DNAHBV-DNA成成正比正比 是病毒复制的指标是病毒复制的指标 PreSPreS 1 1 -Ab-Ab、PreSPreS 2 2 -Ab-Ab 在恢复期的早期出现在恢复期的早期出现 阳性提示病毒正在或已经被清除阳性提示病毒正在或已经被清除 是预后良好的指标是预后良好的指标 HBcAg 不易检出 阳性提示病毒颗粒存在 血液具有传染性 HBcAb-IgMHBcAb-IgM 阳性提示阳性提示HBVHBV处于复制状态,具有强处于复

26、制状态,具有强 的传染性的传染性 HBcAb-IgGHBcAb-IgG 低滴度提示既往感染,低滴度提示既往感染, 高滴度高提示急性感染高滴度高提示急性感染 HBeAgHBeAg 阳性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阳性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 HBeAb HBeAb 机体获得免疫力机体获得免疫力 病毒复制减弱病毒复制减弱 传染性降低传染性降低 两对半检查两对半检查 HBsAg, HBsAb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eAg, HBeAb HBcAbHBcAb 大三阳大三阳 HBsAg(+), HBeAg (+) HBsAg(+), HBeAg (+) ,HBcA

27、b (+)HBcAb (+) 小三阳小三阳 HBsAg (+), HBeAb (+), HBcAb (+)HBsAg (+), HBeAb (+), HBcAb (+)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筛选供血员筛选供血员 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加强传染源的管理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HBsAgHBsAg血源疫苗血源疫苗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 HBsAgHBsAg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多肽疫苗、核酸疫苗多肽疫苗、核酸疫苗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 HBsAbHBsAb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无特效疗法无特效疗法 - -IFN IFN 拉米夫定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ivudine) 泛昔洛韦泛昔

28、洛韦(famciclovirfamciclovir) 有一定疗效有一定疗效 单磷酸阿糖腺苷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Ara-A) 治疗治疗 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 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 病毒颗粒呈球型,有包膜病毒颗粒呈球型,有包膜 直径约直径约 5050 nmnm 一、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HCVHCV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基因结构和功能 基因组为基因组为ss+RNA, 9.5 kbss+RNA, 9.5 kb 仅有一个长开放阅读框架(仅有一个长开放阅读框架(ORFORF) C E1 NS1/E2 NS2

29、 NS3 NS4 NS5 53 C C区编码的核心蛋白,组成病毒的核衣壳区编码的核心蛋白,组成病毒的核衣壳 核心蛋白抗原性强,含有多个核心蛋白抗原性强,含有多个CTLCTL识别识别 位点位点。 E1 E1区和区和E2/NS1E2/NS1区编码包膜糖蛋白区编码包膜糖蛋白E1E1和和E2E2 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的免疫逃逸作用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的免疫逃逸作用 是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是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感染易于慢性化的感染易于慢性化的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有严格的宿主限制性有严格的宿主限制性 黑猩猩为敏感动物黑猩猩为敏感动物 体外培养困难体外培养困难 主要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主要经

30、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潜伏期短(潜伏期短(7 73333天)天) 感染易于慢性化感染易于慢性化 40%40%50%50%的丙肝患者可转变成慢性的丙肝患者可转变成慢性 肝炎肝炎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部分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部分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20%20%慢性肝炎可发展成肝硬化慢性肝炎可发展成肝硬化 肝癌患者血中抗肝癌患者血中抗- -HCVHCV阳性率高阳性率高 HCV与HBV重叠感染易发展成重症肝炎 免疫力不稳定、不持久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 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直接损伤肝细胞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直接损伤肝细胞 免疫病理作用免疫病理作用 特异

31、性特异性CTLCTL对肝细胞的杀伤作用对肝细胞的杀伤作用 1 1. .RT-PCRRT-PCR、荧光定量、荧光定量PCRPCR技术检测病毒技术检测病毒RNARNA 用于丙型肝炎的快速诊断用于丙型肝炎的快速诊断 2.ELISA2.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筛选献血员和流行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筛选献血员和流行 病学调查病学调查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缺乏有效疫苗缺乏有效疫苗 缺乏特效药物缺乏特效药物 最常用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 IFN-IFN- 主要预防措施主要预防措施 筛选供血员筛选供血员 控制血制品控制血制品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第四节

32、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 HDVhepatitis D virus, HDV) 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 HDVHDV为缺陷为缺陷RNARNA病毒病毒 球形,直径球形,直径35353737 nmnm,有包膜,有包膜 病毒颗粒内部由病毒颗粒内部由HDV HDV RNARNA和丁型肝和丁型肝 炎病毒抗原(炎病毒抗原(HDAgHDAg)组成)组成 一、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基因组:基因组:ssssRNARNA,约,约1.71.7 kb kb 编码丁型肝炎病毒抗原(编码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HDV VAgAg) 包膜蛋白包膜蛋白HBsAgHBsAg由

33、由HBVHBV编码编码 必须与必须与HBVHBV共感染才能复制完整的病毒颗粒共感染才能复制完整的病毒颗粒 抑制抑制HBVHBV的增殖,的增殖,HDVHDV亦不能复制亦不能复制 HDAg HDVHDV形态和结构图形态和结构图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与乙型肝炎相同与乙型肝炎相同 HDVHDV感染的临床类型:感染的临床类型: 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感染方式:感染方式: 有有联合感染联合感染或或重叠感染重叠感染两种方式两种方式 联合感染联合感染:HBVHBV和和HDVHDV同时感染同时感染 重叠感染重叠感染:HB

34、VHBV感染者再发生感染者再发生HDVHDV感染感染 导致原有的乙型肝炎病情加重与恶化导致原有的乙型肝炎病情加重与恶化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可能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作可能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作 用和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用和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有关 1.1.检测检测HDAgHDAg:检测血清或肝细胞内检测血清或肝细胞内HDAgHDAg 检出检出HDAgHDAg是是HDVHDV感染的可靠证据,感染的可靠证据, 也是也是HDVHDV感染活动的指标感染活动的指标 2.2.血清中血清中HDVHDV抗体检测抗体检测 是目前诊断是目前诊断HDVHDV感染的常规方法感染的常规方法 检出检出抗抗-HD I

35、gM-HD IgM有早期诊断价值有早期诊断价值 抗抗-HD -HD IgG IgG 持续高效价是慢性持续高效价是慢性HDVHDV感染的指标感染的指标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五节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HEVhepatitis E virus, HEV) 一、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 病毒体呈球状,无包膜病毒体呈球状,无包膜 直径直径32323434 nm nm 表面有锯齿状刻缺和突起表面有锯齿状刻缺和突起 基因组:ssRNA,7.5 kb 含有3个ORF ORF1编码功能性酶 ORF2编码衣壳蛋白 O

36、RF3编码型特异性抗原 抵抗力:抵抗力: HEVHEV对高盐、氯化铯、氯仿等敏感对高盐、氯化铯、氯仿等敏感 在在- -70708 8条件下易裂解条件下易裂解 在液氮中保存稳定在液氮中保存稳定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HEVHEV体外培养困难体外培养困难 可感染食蟹猴、非洲绿猴、猕猴、黑猩猩及可感染食蟹猴、非洲绿猴、猕猴、黑猩猩及 乳猪等多种动物乳猪等多种动物 传染源:潜伏期末及急性期病人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易感人群:青壮年 潜伏期:1060天,平均40天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病毒经胃肠道进入血流,在肝细胞内复制,病毒经胃肠道进入血流,在肝细胞内复制,

37、然后释放到血液和胆汁中,经粪便排出体外然后释放到血液和胆汁中,经粪便排出体外 。 HEVHEV通过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免疫病理作通过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免疫病理作 用引起肝细胞的炎症或坏死用引起肝细胞的炎症或坏死。 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表现为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表现为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 不发展为慢性肝炎不发展为慢性肝炎 电镜或免疫电镜技术检测患者粪便中的电镜或免疫电镜技术检测患者粪便中的HEVHEV 颗粒颗粒 RT-PCRRT-PCR法检测粪便或胆汁中的法检测粪便或胆汁中的HEV RNAHEV RNA 用用ELISAELISA法检查血清中的抗法检查血清中的抗HEV IgMHEV IgM或或Ig

38、GIgG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般性预防原则与甲型肝炎相同:一般性预防原则与甲型肝炎相同: 保护水源,做好粪便管理保护水源,做好粪便管理;加强加强 食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无有效疫苗无有效疫苗 无特效药物无特效药物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思考题 1.试述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2.试述经口传播的肝炎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及防 治措施。 3.试比较HAV、HBV、HCV、HDV和HEV五种肝炎病毒的 核酸类型、培养特性及传播途径的异同。 4.试述HBV的感染类型及致病机制。 5.试述HCV感染易于慢性化的可能机制。 6.简述HDV的结构特征及致病特点。 7.试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