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811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检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

2、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下图为我国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

3、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图中AB、CD沿线植被景观差异较为明显的季节分别是()A.秋季冬季B.夏季秋季C.秋季

4、夏季D.夏季夏季2.C地与同纬度的大陆西岸相比植被景观并不相同,主要原因是同纬度的大陆西岸()A.降水偏多B.光照不足C.洋流影响D.地势较低3.与E地植被景观的形成无明显关联的是()A.纬度B.地形C.降水D.土壤【解析】1选C,2选C,3选D。1题,图中AB沿线植被景观夏季都茂盛,差异不明显,秋季差异较为明显,北方是落叶林,南方是常绿林。CD沿线冬季植被枯黄,差异不明显,夏季差异较为明显,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第2题,C地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叶林,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知向。第3题,E地位于藏南谷地,纬度较低,地势低,受西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

5、故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雨林区。下图为大高加索附近区域图,图中山峰为厄尔布鲁士山,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据此完成4、5题。4.厄尔布鲁士山从基带开始向上的垂直自然带依次是()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5.下面四幅图中与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的是()【解析】4选B,5选C。第4题,厄尔布鲁士山位于陆地内帝部地区,降水稀少,结合纬度可以判断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应该是温带草原,随着海拔的上升,降水增多,开始岀现温带森林,氵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后

6、,降水减少,会出现灌木林、草甸和冰雪带。第5题,图中的雪线应该是西坡较低,因为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6、7题。6.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坡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A.甲山海拔较乙山高B.甲山降水较乙山少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D.甲山纬度较乙山高7.乙山可能位于()A.河南B.湖北C.安徽D.福建【解析】6选D,7选D。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山基带为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植被;而乙山基带为南亚热带季雨林,说明乙山位于亚热带南部,故乙山韩度低于甲山。第7题,选项中福建纬度最低,又临海,可能会有南亚热带季雨林分布。河南、湖北、安微纬度相对较高,没有南亚热带

7、季雨林分布。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A.洋流、大陆轮廓B.热量、地形C.地形、大陆轮廓D.热量、洋流9.有关甲、丁两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处西侧山麓自然带相同B.两处雪线高度不同C.甲处自然带谱较丁处复杂D.两处东侧自然带相同【解析】8选B,9选B。第8题,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是随着纬度更替,体现了陆地自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自然带南北狭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向。第9题,图中甲、丁两处西侧山麓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带,自然带不相同。两处基带温度带不同,雪线高度不同。

8、甲处纬度高,基带自然带是温带植被,自然带谱丁处简单。丁、甲东侧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下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示意图(大致位于45N)。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10.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分布纬度与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高地形B.高洋流C.低地形D.低洋流11.甲处深居内陆,没有形成荒漠景观,却形成了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夏季多对流雨C.夏季高山冰雪融水D.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解析】10选B,11选C。第10题,由亚欧大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可知,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

9、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最北界线分布的纬度较高;大陆东岸由于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最北界线分布的纬度相对较低。第11题,甲地地处山区,夏季降水大多属于地形雨,但降水量少;该地区水源的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从而形成草原景观。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材料二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垂直分带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

10、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一般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谐越复杂。博格达峰纬度较高,位于西北内陆,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加上海拔高,垂直差异明显,受人类影响小,故野生物种丰富。第(2)题,大风主要来自冬季风源地,温差大,加上北部位于两山山口处、图中坎儿丿井显示自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降低,故顺地势风力也会加大。第(3)题,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五大要素,从山脉对降水、土壤、植被、河流等影响进行分析。【答案】(1)山地垂直差异显著;山地降水较多,且多冰雪融水,水源丰富;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

11、好。(2)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狭管效应);邻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加大;沙漠戈壁地区,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必然导致强烈大风。(3)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生物多样性丰富)。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在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许多沙漠和盐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 000平方千米。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地表温度最高

12、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这是有记录的地球表面最高温度,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材料二伊朗区域图。(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征。(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的原因。【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等高线信息看,该国中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较为平坦,为高原地形;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地势南、西、北较高。第(2)是题,盐沼体现两个特点,一是盐分集聚,二是沼泽,可从地势、河流、气候(降水与蒸发)等角度综合分析,要注意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向、相互制约,具有整体性特征。第(3)题,景向某地温度高的原因从太阳辐射强度、气候特点、地形特点、地表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答案】(1)以高原、山地(或高原)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中东部地势较低,(地势南、西、北较高)。(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汇入低洼地而不断积累;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3)纬度较低;受副高影响晴天多,降水量稀少,太阳辐射强;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谷地逆温,热量不易扩散;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