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练习:科技改变世界(无答案)-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825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练习:科技改变世界(无答案)-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练习:科技改变世界(无答案)-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练习:科技改变世界(无答案)-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练习:科技改变世界(无答案)-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练习:科技改变世界(无答案)-精选文档.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技改变世界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选择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

2、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

3、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A.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电气时代”的到来 B.发电机、电动机问世工业社会的开始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铁路时代”的开启D.计算机网络技术

4、诞生信息社会的到来2.九年级三班钟国平时对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成就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B.魏源译述的天演论向国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C.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他被誉为“两弹元勋”。D.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水浒传中“神行太保”戴宗,戴上神行马甲,能日行八百里;封神演义出现了千里眼、顺风耳,表达了古人超越自我的渴望。这些渴望今天都已实现,其中实现最晚的是A筋斗云 B神行

5、马甲 C.千里眼 D顺风耳4.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同之处是都伴随着A.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纳米新材料技术的应用C.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D.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52019年5月,全国科学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B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进入“汽轮时代”C内燃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跨入“电气时代”D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志人类进入“信息社会”6归纳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信息时代,世界经济联

6、系更加紧密。”从中可以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密切相关的是A世界格局的演变 B科技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扩张7“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段话含义的是A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B.蒸汽机使人类有带动机器的动力C爱迪生发明电灯改变了人们生活 D.上述任务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系二、材料解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

7、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材料二 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制

8、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2) 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动力技术突破。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培养创新人才有何建议?9.【创新的世界】2019年5月30日,中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材料均来自总书记的讲话内容。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中华文明曾经创造了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1)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哪一项创新成果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2) 为实现强国梦,1964 年 10 月,哪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材料

9、二 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既能推动社会发展,也要为人民生活提供帮助,让人们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3) 结合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项创新成果,说明科技创新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材料三 科技创新要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 (4)1719 世纪,英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两者“协同发展”的?10、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科技革命与中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完成相关内容。工业革命兴起于哪个国家?写出该国与近代中国第一次较量的战争名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进入这一时代的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10、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名称。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项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涉及的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曾经错失良机的中国已经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11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常常会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请问铁器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中国社会形态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宋代时,哪一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哪一阶段?从此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

11、式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中国何时开始卷入这一市场?(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是什么?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原子能技术的理论基础来自爱因斯坦的哪一理论?12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瓦特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利用当徒工的机会,学会制造高难度仪器,1769年,他开始改良效率不高的纽可门蒸汽机,经过不懈努力,1785年完成了对蒸汽机的革新。从此,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材料二: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材料三: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

12、出陆相成油理论,让黑土地上涌出滚滚石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为“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1) 据材料一、二,指出瓦特、爱迪生的成就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分别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并归纳他们取得上述成就的相同原因有哪些。(2)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些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有哪些?这印证了我国实施哪些战略的必要性。(3) 思

13、考以上中外科学家的生命价值,你对他们的共同评价是什么?13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还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

14、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商业(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四大发明中的任意一项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是什么?(2) 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欧洲“已成为世界的中心”。(3)请结合你的生活,提出一个“互联网+?”的创意,并说明理由。14.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

15、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1) 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在四大发明方面的成就。材料二 西方近代科学一经产生,就以其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造,驱动全社会的近代化不断深化。但在中国,尽管在明清之际西方近代科技就已传入,却没有能够产生其在西方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及历史影响(2) 西方近代科学引发了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指出,明清时期的哪些因素阻碍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发挥作用? 材料三“互联网+”是当今热门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促生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改变。(3)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这次革命的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积极影响。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