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时练-word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995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时练-word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时练-word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时练-word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时练-word文档资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选择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2、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

3、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2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

4、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民丛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4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C救亡图存 D民主科学5.“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胡适 B梁启超 C李大钊 D陈独秀6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5、”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7“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8.胡适在1923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

6、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10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地主阶级革命 B农民革命运动C思想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11.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

7、开颅洗脑”指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非选择题12.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器物之路】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制度变革】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

8、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思想解放】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新的征程】材料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

9、”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2.(1)60年代:军事企业;70年代:民用企业;意义:引进先进技术,建立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戊戌变法;贡献: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3)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4)先进思想的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