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八《文言文基础知识》-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214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八《文言文基础知识》-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八《文言文基础知识》-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八《文言文基础知识》-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八《文言文基础知识》-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八《文言文基础知识》-文档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项八文言文基础知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

2、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

3、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填空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4、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7)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8)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9)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10)及其家穿

5、井(待,等到)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1)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对于)(5)以刀劈狼首(用)(6)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无,没有)3.辨析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做)(替)(2)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他的)(3)而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并列)(4)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下车引之闻之于宋君(助词,的)(代词,他)(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4.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

6、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子女。(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相委而去(舍弃)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驰骋)D.有闻而传之者(听说)2.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A.元方入门不顾B.尊君在不C.思而不学则殆D.其一犬坐于前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B.下车引之(拉)C.国人道之(讲述)D.传不习乎(传授)4.下列加点词古今

7、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可以为师矣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D.未若柳絮因风起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安静的环境)C.学而时习之(按时)D.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6.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B.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家中无井便外出浇田、打水,常一个人在外居住。)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晚年自己守着破旧的房子痛惜过去,什么时候到这种地步呢?)D.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做到安静专一就不能高瞻远瞩。)三、翻译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

8、,期日中。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没有收获,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博览群书,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宁静专一就不能高瞻远瞩。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文:用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

9、也。译文: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8.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专项八文言文基础知识一、1.(1)约定(2)玩耍(3)生气,恼怒(4)每天(5)越过(6)以为快乐(7)达到(8)疾行,指迅速逝去(9)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10)待,等到2.(1)不久,一会儿(2)趁、乘(3)才(4)对,对于(5)用(6)无,没有3.(1)做替(2)它的他的(3)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并列(4)助词,的代词,他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4.(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10、2)可以凭借。(3)冷水。(4)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二、1.CC项,“驰”是逝去的意思。2.B“不”通“否”,表示否定。3.DD项,“传不习乎”中的“传”作名词用,应解释为“老师传授的知识”。4.BA项,今义是“表示可能”,古义是“可以凭借”;B项,古今义同为妻子;C项,今义是“房舍”,古义是“同释,消除”;D项,今义是“因为”,古义是“凭借”。5.BB项,“静”是安静专一。6.C“将复何及”的意思是“又怎么来得及呢?”三、1.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2.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3.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没有收获,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4.博览群书,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5.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宁静专一就不能高瞻远瞩。6.用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7.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8.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