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苏科版九年级 11.1 杠杆 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628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苏科版九年级 11.1 杠杆 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苏科版九年级 11.1 杠杆 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苏科版九年级 11.1 杠杆 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苏科版九年级 11.1 杠杆 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苏科版九年级 11.1 杠杆 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苏科版九年级 11.1 杠杆 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苏科版九年级 11.1 杠杆 同步测试及答案-word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1 杠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

2、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单选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

3、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如图所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

4、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A.瓶盖起子B.钳子C.镊子D.推独轮车2.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我们的环境,所以低碳环保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我市积极响应这一理念,在各区县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下列关于共享单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车把是一个省力杠杆B.车座的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C.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D.停止用力蹬脚踏板,车也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车受到惯性3.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将(

5、 )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4.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5.右图是电工常用的胶把钢丝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钢丝钳的剪口较薄,可以增大压强B.钢丝钳的钳口较粗糙,可以增大摩擦C.钢丝钳的胶把是绝缘材料,可以避免触电D.钢丝钳使用时是一个杠杆结构,可以省距离6.如图所示,每只砝码质量相等,这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当发生下列哪一种变化时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A.两端各加一只同规格的砝码B.G1、G2都向O点移动

6、2厘米C.G1向O点移动L1/3,G2向O点移动L2/3D.G1向O点移动2厘米,G2向O点移动1厘米7.某同学在学习了杠杆和滑轮的知识后,细心观察了生活中现象,并提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船桨、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B.使用滑轮组时,可以省力,同时可以省距离C.一个人将头部抬起或踮起脚跟,头部、脚板可以看作杠杆D.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靠近,是为了减少阻力臂8.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

7、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二、填空题9.有以下几种简单机械:面包夹 天平瓶盖起子 火钳 撬棒 理发剪刀 羊角锤 手动抽水机 筷子,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_,属于费力杠杆有_ 10.如图所示,是人们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撬石块有两种方法:方法一:以B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1向下撬;方法二:以A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2向上撬.(木棒自重不计)若石块压在棒上的D点正好是AB的中点,方法_更省力一些,理由是:_。 11.有一杠杆经过调节,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在A点悬挂三个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要使杠杆水平平衡,需在B点悬挂_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

8、计在C点竖直向_拉,使杠杆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N 12.一个重300N的物体Q,底而积为400cm2,将其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而的压强是_Pa。如图所示,现将物体Q挂在杠杆的B端,在A端悬挂一个重100N的物体P,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忽略杠杆自重的影响,若0A:0B=2:5,那么地面对物体Q的支持力为_N。13.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线段_表示力F的力臂(选填“OA”、“AB”或“OB”) 14.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B,OA=20cm,OB=40cm物体M的密度为3103kg/m3 体积为8103

9、m3 叶子姐姐在B端施加100N的力使杠杆水平平衡,则此时物体M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FM=_N,请画出物体M的受力示意图三、作图题15.如图所示,为使杠杆OA保持静止,画出在A点所加最小力F1的示意图和阻力F2的力臂l2.16.如图所示,有一个杠杆AOB,可绕O点自由转动,A端吊着一个物体.请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17.如图所示,杠杆OA可以绕O点转动,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画出最省力时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力臂 四、综合题18.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硬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1)O为支点,画出FA的力臂LA (2)撤去FA , 在B点施加力FB , 硬杆仍可保持水平静止状态

10、,若FB大小等于FA , 则FB的力臂LB_LA(选填“”、“”、“=”) 19.小明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你认为这个结论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在图乙(b)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后,杠杆_(选填“左”或“右”)端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侧钩码移至第_格;用绳子拴住一根粗细不同的

11、大树处,静止后大树水平平衡,如图丙。现将大树从拴绳处沿竖直方向切成A、B两段,根据图乙可判断GA_GB(选填“”、“”或“”)。 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C、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D、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选C【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答案】A 【解析】【解答】A、车把的支点在中间转轴,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12、,A符合题意;B、车座的面积较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B不符合题意;C、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C不符合题意;D、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

13、法则相反.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3.【答案】B 【解析】【解答】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 , 杠杆上一格的长度为L , 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此时:2G3L=3G2L;若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则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是:1G3L , 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是:2G2L , 由于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右端下降,故答案为:B。【分析】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4、或写作:F1L1=F2L2.4.【答案】B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若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相应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故选B【分析】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同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也要求在竖直方向,这是为了能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如果力的方向不竖直,则力臂会相应变小,力会变大合理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同时明确拉力倾斜时力臂会变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细节5.【答案】D 【解析】【分析】钢丝钳上利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可以从力、电两个方面打开思路,力学中主要涉及到

15、杠杆、摩擦力、压强等;电学主要涉及到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A、钳子的刀口做得比较薄是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钢丝钳的钳口较粗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钳把包了一层胶皮是利用了胶皮是绝缘体,不导电的性质,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钢丝钳是一个杠杆结构,钳把做的比钳口长是增大了动力臂,可以省力,而不是可以省距离,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了解钢丝钳的构造特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能从日常使用的工具上找到物理知识,这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侧重点,这样的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16、趣6.【答案】C 【解析】【分析】由图知,设一个砝码的质量为m,因为杠杆平衡,所以2mgL1=mgL2 , 可得L1=L2 , 设L1=9cm,则L2=18cm,A、两端各加一只同规格的砝码,3mg9cm2mg18cm,杠杆的右端下沉,不符合题意;B、G1、G2都向O点移动2cm,2mg7cm1mg16cm,杠杆的右端下沉,不符合题意;C、G1向O点移动L1=3cm,G2向O点移动L2=6cm,2mg6cm=1mg12cm,杠杆仍平衡,符合题意;D、G1向O点移动2cm,G2向O点移动1cm,2mg7cm1mg17cm,杠杆的右端下沉,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B 【解析】【解答】解:船桨

17、、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都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正确B、使用滑轮组时,可以省力,但不能省距离,故B错误;C、一个人将头部抬起或踮起脚跟,头部、脚板可以看作省力杠杆,故C正确;D、图中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在同样的情况下,往剪刀轴靠近,减小了阻力臂,由F1L1=F2L2可知:阻力臂越小,越省力,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动滑轮使用时,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3)人体很多结构也可以看作杠杆,即少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4)据杠杆平衡条件,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8.【答案】

18、C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动力F1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2L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故选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1)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二、填空题9.【答案】; 【解析】【解答】解:(1)我们使用瓶盖起子、撬棒、羊角锤和手动抽水机都是为了省力,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们都是省力杠杆;(2)我们使用面包夹、火钳、理发剪刀和筷子时都是为了省距离,并且在使

19、用的过程中都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它们都是费力杠杆;(3)天平是典型的等臂杠杆,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在使用定滑轮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它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故答案为:;【分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抽象、分析能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10.【答案】二;方法二与方法一的阻力和阻力臂相等,而方法二的动力臂更长 【解析】【解答】如图,由题知两种方法对杠杆的作用力F相同,两种方法动力F1和F2都与杠杆垂直。方法一:支点为B,LBD为阻力臂,LBC为动力臂,F1LBC=FLBD , F1= .方法二:支点为A,LAD为阻力臂,LAC为

20、动力臂,F2LAC=FLAD , F2= 两种方法中,LBD=LAD(D是AB的中点),阻力F相等,LBCF2 , 即第二种方法更省力一些。原因是方法二与方法一的阻力和阻力臂相等,而方法二的动力臂更长。故答案为:二;方法二与方法一的阻力和阻力臂相等,而方法二的动力臂更长.【分析】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11.【答案】2;上;3 【解析】【解答】解:(1)一个钩码的重

21、是0.5N,设杠杆一个小格长度为L, 在A点悬挂三个钩码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AL1=GBL2 , 代入数据有:30.5N2L=GB3L,解得GB=1N,即在B处挂2个钩码(2)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设测力计的拉力为FC;杠杆水平平衡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AL1=FCLC , 即:30.5N2L=FCL,解得FC=3N,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故答案为:2;上;3【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求出B点的钩码数和作用在C点的力的大小12.【答案】7.5 x 103;260 【解析】【解答】(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2)因为 ,所以物体Q对杠杆的拉

22、力为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Q的拉力为 ,对于物体Q,有 所以地面对物体Q的支持力为 。故答案为: (1)7.5 x 103; (2). 260【分析】利用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大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杠杆上的拉力,结合合力的计算求支持力.13.【答案】OA 【解析】【解答】解: 由图可知,AB是力F的作用线,OAAB,OA为支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线段OA表示立F的力臂故答案为:OA【分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14.【答案】40【解析】【解答】解:由密度公式:=可知,物体的质量m=V=3103kg/m3810

23、3m3=24kg,则物体的重力G=mg=24kg10N/kg=240N,由杠杆平衡条件得:TOA=FOB,即:T20cm=100N40cm,解得:T=200N,地面对M的支持力:FM=GT=240N200N=40N,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40【分析】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质量;由杠杆平衡条件求出绳子对M的拉力,然后由平衡条件求出地面对M的支持力,最后作出受力示意图三、作图题15.【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解答】O为支点,A点为F1的作用点,OA的连线是F1的最大力臂,过A点垂直OA斜向上作出最小的力F1;从支点O向力F2的作用线作垂线,作出力臂l2 【分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24、,力臂最长,对应的力最小,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是最长力臂.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16.【答案】解:如图所示:【解析】【解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力的作用点确定,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便为最长的力臂;图中O为支点,要使杠杆平衡且动力最小,就应该让力F作用在A点,OA是最长的力臂,则力F应与OA垂直且向上.如上图所示.【分析】本题考查了力臂的画法,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便为最长的力臂,确定力的方向,画出力的方向.17.【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向上,根据动力与垂直于力臂画出最小的动力;如下图

25、所示: 【分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而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最长,据此可解决此题四、综合题18.【答案】(1)解:如下图所示: (2)= 【解析】【解答】解:(1)首先沿力F的方向作出F的作用线,由支点O向F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为F的力臂,(2)在B点施加力FB , 硬杆仍可保持水平静止状态,若FB=FA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LB=LA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分析】(1)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臂的概念,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

26、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2)撤去FA , 在B点施加力FB , 硬杆仍可保持水平静止状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19.【答案】右;错误;方便读出力臂;左;4; 【解析】【解答】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方便读出力臂;在图乙(b)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后,杠杆左端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侧钩码移至第4格;用绳子拴住一根粗细不同的大树处,静止后大树水平平衡,如图丙。现将大树从拴绳处沿竖直方向切成A、B两段,根据图乙可判断GA大于GB【分析】了解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步骤和原理是此题的关键。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第 - 11 -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