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666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选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

2、,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3、:“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右图人物在一次对日海战中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

4、以壮国家的声威。”图中人物是()“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

5、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A左宝贵B丁汝昌C邓世昌 D叶志超2在陆战中,日军相继占领辽东半岛。在占领地,日军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日军制造这一惨案的城市是()A大连 B旅顺C威海卫 D沈阳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哪一战役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A黄海海战 B旅顺战役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议论纷纷。下列哪些议论符合史实()美国:中国,你的领土又少了英国:我们的军队可以到台湾驻扎了日本:我们的工厂可以搬到中国去了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山海关了A BC

6、D5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C协定关税 D开设工厂6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A清军战斗力不强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7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该政策是美国

7、在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应指()A协定关税 B门户开放C闭关锁国 D民主共和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材料二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订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1)指出材料一形势图中A、B、C三处发生的事件。(2)材料二中日谈判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教

8、师详解详析1C【解析】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图中人物是在黄海海战中以身殉国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2B【解析】 本题考点为旅顺惨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3C4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为此英国军队不可能进驻台湾,因此不符合题意,从而可以排除A、B、D三项,故选C。5D【解析】 从马关条约的内容来看,开设工厂进行资本输出,反映了列强侵华的新特点,是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最主要体现。6D7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选B。8(1)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C.日军制造旅顺惨案。(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危害: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