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1].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195731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作总结】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1].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1 特征码 DZSTchQEjNkOROhdMzJW 本篇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是由工作总结为大家提供的, 还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年终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个人工作 总结,包括党支部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财务工作总结及 试用期工作总结等多种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 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 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 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 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

2、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 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 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 第 2 页 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 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 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 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 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 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 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 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

3、全部,但在后来的教 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 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 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 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 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 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 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 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 修 1、必修 2 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 修养的提高

4、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 第 3 页 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 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 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 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 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 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 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 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

5、程 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 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 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 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 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 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第 4 页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 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

6、惟有这样,学 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 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 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 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 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 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 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 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 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 这

7、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 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 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 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 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 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 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 “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 ,转 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 第 5 页 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 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 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 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 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 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 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 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 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