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word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079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word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

2、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

3、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A. 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 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

4、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C. 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 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

5、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A. 数字化B. 多元化C. 网络化D. 日常化3这两年,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 D. 4黄遵宪(1848-1905)在一首诗中写道:“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此诗反映了当时(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B. 近代通讯事业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C. 大众传播媒体

6、的传入改变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 西方服装和礼仪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5“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 火车B. 轮船C. 电报D. 汽车6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 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D. 报纸宣传反映社会生活7我国古代常采用信鸽、烽燧、驿站等方式传递信息。下列与锋燧传递信息的途径相似的是( )交通信号灯 电子邮件 轮船旗语

7、 手机短信ABCD8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A. 火车 B. 飞机 C. 骑马 D. 轮船9下列各项组合中,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B广州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C天津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D无线电报20世纪初在民间普遍使用10下列关于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1872年,外商乘火车从吴淞到上海做生意B1865年,留美学生向家人发来电报报平安C1900年,上海商人打电话报消息D.1915年,北京居民乘坐飞机到达武汉11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发展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有两首这样写道:“靠左边

8、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一平马路真如邸,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对上面的两首竹枝词解读正确的是( )A传统交通工具完全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B出现了顺应时代特点的道路交通规范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风俗造成严重冲击D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依赖进口12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 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B. 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 中西文明抵触矛盾 D.

9、 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13“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司事者,以铁线之一端画字,其一端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该通讯设施在中国最早出现于19世纪( )A. 六十年代 B. 七十年代 C. 八十年代 D. 九十年代14驮运(用牲口运物)、驿运(驿站式)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A. 传统运输方式比较适应大后方的形势B. 传统运输比现代运输方式更具优越性C. 物资产地分散,只能用传统方式运输D. 大后方的百姓只熟悉传统运输方式15下列不属于通信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 )A.信息

10、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16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这条电报线位于今天的( )A广东 B北京 C台湾 D江苏17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 )A. 火车B. 电话C. 电报D. 电影18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

11、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B.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C.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D.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19下列有关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政治近代化的步伐 B.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住处的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0历史记载:民国初期,脚行、人力车夫及商家抗议电车通行,迫使直隶省议会否决了电车公司开通海河北岸线路的计划。这表明近代中国( )A. 交通近代化影响部分下层民众生计 B. 民主政治对社会近代化

12、起决定作用C. 政治民主化已经涉及社会方方面面 D. 直隶是中国近代最早开通电车城市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帝王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与“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推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

13、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材料二:1840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园林的形成。这个时期出现的主要公园类型有三种:租界公园、自建公园、转型公园。我国最早的一座租界公园建于1868年,其最先不允许华人进入。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私家园林的主人对自己的宅园尝试使用西洋的管理方法,并出现了私人修建公园的情况。同时皇家苑囿、旧时街署园林、孔庙等园林

14、向社会开放,形成大众公园。辛亥革命后,在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倡导和影响下,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政府修建或改建的公园。英国人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摘编自安怀起中国园林史等(1) 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C2B3D4A5C6C7 A 8A9A10C11B12D13B14A15C 16C17B18D19D20A21(1)特点:起源较早;类型多;影响广泛;没有升华为科学理论。(2)变化:园林功能发生变化,为公众服务的公园出现;政府等成为推动近代园林转型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借鉴西方造园理论和管理方法。原因: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学东渐,人民生活观念变化;民主革命运动的推动。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