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无答案)-word.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497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无答案)-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无答案)-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无答案)-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无答案)-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无答案)-word.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提纲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2、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第4课 洋务运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

3、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内容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派主张:利用_、_,维护_。2.洋务派代表:中央_;地方_

4、、_、_、_。3.时间:_。口号:“_” “_”。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1)创办军事工业:、_、_、_。(2)为洋务需要:兴办_;设立_;派遣_。2.19世纪70年代,提出“求富”主张。创办民用企业:重要的有_、_、_。三、建立新式海陆军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始组建_,,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练兵。2.19世纪80年代,建成_、_、_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统一协调指挥。3.全面评价:性质:_。进步性:_在客观上_,对_。局限性:由于_,再加上_它没有_。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内容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

5、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一、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爆发:_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清军将领_中炮牺牲,统帅_弃城逃跑,平壤陷落。黄海战役:_与_在黄海激战,致远舰管带_殉国。辽东半岛战役;只有_孤军迎敌,寡不敌众而败。日军占领_,进行了大屠杀。威海卫战役:水师提督_严词拒绝投降,自杀殉国。_全军覆没。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_年,清政府派_为议和全权大臣,签订马关条约。2.内容:割_;赔偿_;开放_;允许_等。3.影响:使_,大大加深了_。三、瓜分中国狂潮1.诱因:马关条约签订后,

6、_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_日本向中国索取_两白银作为_。2.表现:(1)_、_划分“_”。(2)1899年,美国提出“_”的照会,承认_,同时要求_第六课 戊戌变法内容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2)过程:_和_,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_、_、_。这就是著名的_。(3)影响:拉开了_的序幕。2.维新思想的传播:影响最大的报纸是上海的_和天津的_其中,由_主编_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二、百日维新1.时间:_。2.皇帝:_。3.主要

7、内容:(1)裁撤_,_;(2)鼓励_,_;(3)改革_,_;(4)废除_、_;裁剪_、_。4.结果:1898年9月,_发动政变,囚禁_,下令逮捕维新人士。_、_、_、_、_、_六人遇害,史称“_”5.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_。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内容标准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一、义和团运动1.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_、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转变为具有_织。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_”代替“_”,承认其_2.口号:“_”。“灭洋”,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_但又具

8、有_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_认识不清。二、抗击八国联军1.八国联军侵华:目的:_;时间:_;领导人:_;八国:_、 _ 、_ 、_、 _、 _、 _、 _。2.过程:(1)义和团在_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2)义和团对_的围攻,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3)在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_壮烈殉国。(4)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_,_携光绪帝西逃。(5)义和团在失败。3.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沉重打击了_。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_年。2.内容:(1)清政府赔款白银,分_,_以_作担保。(2)清政府保证_(3)清政府拆毁_,允许_(4)划定,允许_,不准_(5)改_。3.影响:辛丑条约是_从此,清政府沦为_,中国完全陷入_。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