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卷-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554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卷-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卷-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卷-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卷-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第3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卷-精选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选择题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

2、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1912年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宣统帝下诏退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武昌起义爆发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ABCD2中国同盟会创办

3、的机关刊物是A革命军B民报C国闻报D时务报3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中国同盟会 D 华兴会4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 广州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安庆起义 D 南昌起义5民国27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A 1926年B 1927年C 1937年D 1938年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A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B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7“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

4、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创办中外纪闻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发起“公车上书” 提出“三民主义”A, B, C, D8“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广西起义, B武昌起义, C浙皖起义, D黄花岗起义9“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材料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D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1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实业救国B民主科学C新三民主义D三民主义11

5、三民主义中反映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12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相同点有( )孙中山号召或领导 都是武装斗争矛头指向北洋军阀 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A B C D 13肖艳同学的爷爷今年(2019年)90岁,请问肖艳的爷爷出生在民国哪一年A 民国七年B 民国八年C 民国十五年D 民国二十六年14不同时期的热门词汇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事物。下列几组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大报刊上的是A 火烧圆明园、轮船招商局、拜上帝会B 中华民国、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

6、护国战争D 变法图强、中国共产党、兴中会15“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C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孙中山继续革命16孙中山在第二次讨袁宣言中称:“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黄花岗起义17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

7、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

8、,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9、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18孙中山说:“太平天国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材料表明 孙中山强调(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政府, C实现平均地权, D发动武装斗争19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 标志全国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形成 D 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

10、宪法的诞生20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成立了中华民国C 打倒了帝国主义 D 改变了中国命运二、非选择题21(题文)为了更好地学习辛亥革命,小明通过以下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这一段历史,请你结合这些途径,进行下列问题的探究。材料一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

11、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材料二某剧组拍摄的电影孙中山展现了孙中山波澜壮阔的一生,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面对国家危亡,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材料三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二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1)材料一讲话中的“他”指的是谁?(2)根据材料二,面对国家危亡,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3)根据材料三,写出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问题“指什么问题。这在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是

12、如何表述的?22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器物之路)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一句话概括器物探索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制度变革)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

13、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

14、“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要成果?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思想解放)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

15、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

16、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

17、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什么作用?(新的征程)材料五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5)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6)“南湖红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其意义如何?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