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759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文档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18 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

2、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 判断错误的是()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

3、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A实验 1 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 2 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 2 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 1C实验 2 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2木柴燃烧时,要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一些,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

4、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柴火和空气充分接触3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4我们看到“农家乐”灶头炉膛中柴禾架空时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散热更快 B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使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5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而造成温室效应第 24 页加剧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方法之一是使用低碳燃料,以下燃料属于低碳燃料的是()A煤B汽油C天然气 D木柴6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三丙”使用的燃料

5、燃烧后只生 成水,我估计其燃料是()A氢气B天然气 C汽油D酒精7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清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电器短路起火,立即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室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9当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你会立即采取的办法是()A打开排气扇 B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立即打 119 报警 D向屋里各处洒水,使煤气被水吸收10夜间发现家里煤气泄漏,应首先做的是() A拨打“110”电话报警 B开灯检查漏源 C关闭阀门,

6、打开门窗通风D向屋里泼水11对于蜡烛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发光 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12遇明火可能爆炸的混合物是( ) A二氧化碳和空气 B散布有面粉的空气 C氮气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氮气1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4哈市地铁 1 号线已经运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铁运行时的能量转化是

7、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是易燃物,不能带上地铁 C站内发生火警时,按工作人员统一指挥撤离D地铁站内粘贴“”井标识,表示禁止烟火15下列各组物质,均为可燃物的是() A氧气、白磷、红磷B红磷、大理石、甲烷 C煤气、二氧化碳、铁丝 D白磷、红磷、铁丝16据新华社成都 10 月 29 日电 记者从四川省安监局获悉,29 日 11 时左右, 四川省万源市赵家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 17 时,该事故共造成 7 人死 亡、1 人失踪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目前安全工作的重点为避 免煤矿中瓦斯爆炸灾难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提高矿井

8、中通风能力;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ABCD17下列所贴的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相符的是()A 二氧化碳B 浓硫酸C 氮气D 氢氧化钠固体18下列标志中,应贴在浓硫酸运输车上的是()A B C D19某学校新建一座图书馆,较适用于用图书的灭火器材是()A黄沙箱 B泡沫灭火器C消防水龙头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2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或使用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降低温度灭火 B通过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灭火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 D可用于扑救燃着的纸质图书或档案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21在古代人类很早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 的三句话来解释木头内能增

9、大,温度升高; 温度达到了木头的着火点,且木头与氧气接触, 木头便燃烧起来; 钻木头时,克服了摩擦力而做功正确解释钻木取火原理 的顺序是(填“序号”) 22近几年我市政府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其一是进行棚户区的改造:将一家一户燃煤取暖变成集中供热;另一项是电热联产:利用燃煤发电的余热取消许多 集中供热的小锅炉房解决中华西路以北的楼房冬季取暖燃煤发电和取暖有利 也有弊!请回答下列问题: 利:(1 )燃煤取暖和燃煤发电时将煤粉碎成粉末状进行燃烧的目的(答一 点) (2)电热联产的优点(答一点) 弊:煤燃烧产生的尾气和粉尘已经将空气污染了!由此说一种环境问题、造成危 害、改善的措施 、 、 23化学知

10、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回答:(1)据报道,2019 年我国从缅甸引入的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到河池市,天然气与沼气都是比较清洁的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2)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高钙奶粉”等食品,这里的“碘”、“钙”是指(选填“单质”或“元素”或“原子”)24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离可燃物 B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C高压水枪熄灭大型火灾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D左右快速划灭燃着的火柴 25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份 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 H2、CH4、 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 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

11、防止燃 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报警器(如图所示)(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天然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 (填“A”或“B”)图 安装,原因是 (2)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能否开灯检查? (能或不能)(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 (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26如图所示,实骑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 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能观察到爆炸现象的是 A、大理石粉 B、面粉 C、碳酸钠粉末 D、 27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

12、集大量的 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 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 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 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金属筒不加盖时;蜡烛没有点燃时;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件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 可)28春节来临,汽车站、火车站都悬挂着醒目的标语:“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 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进站”,下列物品不能带入客运列车的是 A报刊

13、杂志B可口可乐C白磷D 29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 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如图 1 所示的图标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填标号)(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 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30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简易的泡沫灭火器请回答:(1)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请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上述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

14、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 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 1 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 2 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 2 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 1C实验 2 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解答】解:A、实验 1 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 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故 A 正确;B、图 2 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 件,故 B 错误;C、图 1 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 C 正确;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

15、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 D 正确。 故选:B。2木柴燃烧时,要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一些,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柴火和空气充分接触【解答】解:把木柴架空时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木柴的燃烧。故选:D。3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A、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选项错误。 B、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 分燃烧,故选项

16、正确。 C、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 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故选:B。4我们看到“农家乐”灶头炉膛中柴禾架空时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散热更快 B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使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解答】解: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就会越剧烈,与氧气不充分接 触时,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黑烟而不能更旺地燃烧;柴禾架空更有利空气的进 入,使柴禾与氧气更充分接触,发生完全燃烧,烧得更旺;故选:D。5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而造成温

17、室效应 加剧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方法之一是使用低碳 燃料,以下燃料属于低碳燃料的是( )A煤B汽油C天然气 D木柴【解答】解: A、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还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引起酸雨;故错误; B、汽油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大量的 CO、氮氧化合物污染大气, 甚至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故错误; C、天燃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但比较清洁;故正确; D、木柴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烟尘,不是清洁燃料,故错误。故选:C。6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三丙”使用的燃料燃烧后只生 成水,我估计其燃料是()A氢气B天然气 C汽油D酒精【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

18、,只有水生成,故正确; B天然气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故错误; C汽油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还有二氧化硫等气体,故错误; D酒精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故错误。故选:A。7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清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灯帽隔绝了空气,使火焰因 缺氧熄灭,所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A。8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电器短路起火,立即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室内发生天然气

19、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解答】解: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是正确的,故正确; B、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起到灭火的目的,用水浇灭, 油附在水的上面,燃烧更旺,故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 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 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故正确。 故选:B。9当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你会立即采取的办法是()A打开排气扇 B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立即打 119 报警 D向屋里各处洒

20、水,使煤气被水吸收【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打开排 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 B 错误。 B、煤气泄漏,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 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正确。 C、当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首先要采取自救措施,当自己无法自救时再打 119 报警,故错误。 D、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向屋里各处洒水,难以使 煤气被水吸收,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所以错误。故选:B。10夜间发现家里煤气泄漏,应首先做的是() A拨打“110”电话报警 B开灯检查漏源 C关闭阀门,

21、打开门窗通风D向屋里泼水【解答】解: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煤气的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发生爆炸,拨打“110”电话报警、开灯检查漏源时都有可能产生明火引发爆炸。 煤气不溶于水,向屋里泼水不起作用。故选:C。11对于蜡烛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发光 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解答】解:A、蜡烛燃烧时发光,食物腐烂时不发光。不正确。 B、蜡烛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食物腐烂时放热较慢。不正确。 C、蜡烛燃烧、食物腐烂都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D、蜡烛燃烧、食物腐烂都不属于化合反应。不正确。故选:C。12遇明火可能爆炸的混合物是( ) A二氧化碳和空

22、气 B散布有面粉的空气 C氮气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氮气【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能 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面粉具有可燃性,是可燃性的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 选项正确。 C、氮气、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 项错误。 D、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 错误。故选:B。1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 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

23、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解答】解: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 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故选:B。14哈市地铁 1 号线已经运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铁运行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是易燃物,不能带上地铁 C站内发生火警时,按工作人员统一指挥撤离D地铁站内粘贴“”井标识,表示禁止烟火【解答】解;A地铁运行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4、,故正确; B汽油属于易燃物,不能带上地铁,故正确; C站内发生火警时,按工作人员统一指撤离,安全有序,故正确; D该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误。故选:D。15下列各组物质,均为可燃物的是() A氧气、白磷、红磷B红磷、大理石、甲烷 C煤气、二氧化碳、铁丝 D白磷、红磷、铁丝【解答】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而是具有助燃性; B、大理石不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白磷、红磷在一定温度下,在空气中就能燃烧,而铁丝需在纯氧中燃烧,故 三种物质都具有可燃性。故选:D。16据新华社成都 10 月 29 日电 记者从四川省安监局获悉,29 日 11 时左右, 四川省万源市赵家

25、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 17 时,该事故共造成 7 人死 亡、1 人失踪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目前安全工作的重点为避 免煤矿中瓦斯爆炸灾难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提高矿井中通风能力;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ABCD【解答】解: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煤矿中瓦斯气具有可 燃性,故煤矿中要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所以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人无法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只能降低瓦 斯气体的温度,使之达不到着火点,所以错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提高矿井中通风能力,可以降低气 体的温度并

26、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所以 正确。氧气能供给呼吸,矿工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正确。故选:A。17下列所贴的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相符的是()A 二氧化碳B 浓硫酸C 氮气D 氢氧化钠固体【解答】解:A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不相符; B该图是节水标志,而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相符; C氮气没有可燃性和助燃性,无需张贴禁止吸烟标志,不相符; 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相符。故选:D。18下列标志中,应贴在浓硫酸运输车上的是()A B C D【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应贴腐蚀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正确; B图中所示

27、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误。故选:A。19某学校新建一座图书馆,较适用于用图书的灭火器材是()A黄沙箱 B泡沫灭火器C消防水龙头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解答】解:A、黄沙箱主要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常用来扑灭酒精燃烧引起的 火灾,若用来扑灭图书引起的火灾,会对图书文件造成损坏,故选项错误。 B、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其泡沫会对图书造成损坏,故 选项错误。C、用水灭火会对图书馆或档案馆图书文件造成损坏,故选项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是物体损坏,可以用来 扑灭图书、档案等

28、处的火灾,故选项正确。故选:D。2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或使用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降低温度灭火B通过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灭火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D可用于扑救燃着的纸质图书或档案【解答】解:二氧化碳灭火器是通过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来灭火,由于灭火后无 痕迹留下,可用于扑救燃着的纸质图书或档案;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 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故选:C。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21在古代人类很早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 的三句话来解释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温度达到了木头的着火点,且木头与氧气接触, 木头便燃烧起来;

29、 钻木头时,克服了摩擦力而做功正确解释钻木取火原理 的顺序是(填“序号”) 【解答】解: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正确的顺序为:; 故答案为22近几年我市政府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其一是进行棚户区的改造:将一家一 户燃煤取暖变成集中供热;另一项是电热联产:利用燃煤发电的余热取消许多 集中供热的小锅炉房解决中华西路以北的楼房冬季取暖燃煤发电和取暖有利 也有弊!请回答下列问题: 利:(1)燃煤取暖和燃煤发电时将煤粉碎成粉末状进行燃烧的目的(答一点) 促 进燃烧 (2)电热联产的优点(答一点) 减少环境污染 弊:煤燃烧产生的尾气和粉尘已经将空气污染了

30、!由此说一种环境问题、造成危 害、改善的措施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 温室效应 、 开发利用新能源 【解答】解:(1)将煤粉碎成粉末状进行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燃烧,故填:促进燃烧;(2)电热联产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填:减少环境污染;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形成温室效应,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利用新 能源,故填: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开发利用新能源23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回答:(1)据报道,2019 年我国从缅甸引入的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到河池市,天然气与 沼气都是比较清洁的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2)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高钙奶粉

31、”等食品,这里的“碘”、“钙”是指 元 素 (选填“单质”或“元素”或“原子”)【解答】解:(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 CH4;故填:CH4;(2)“加碘食盐”、“高钙奶粉”中的“碘、钙”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 一般以无机盐类物质存在,则是指元素;故填:元素24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C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离可燃物 B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C高压水枪熄灭大型火灾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D左右快速划灭燃着的火柴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错误; B蜡烛燃烧放出

32、的热量比较少,空气流通将产生的热量带走一部分,使得蜡烛 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熄灭,故错误; C用水灭火时,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正确 D快速左右晃动,使得热量散失,火柴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熄灭 故答案为:C;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5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份 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 H2、CH4、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 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报警器(如图所示)(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天然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 A (填“A”或“B”)图安 装,原因是 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2

33、)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能否开灯检查? 不能 (能或不能)(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 空气 (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解答】解:(1)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如果某家庭用的是天然气,报警 器的位置应按 A 图安装;故填:A;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2)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如果厨房里发生燃 气泄漏,不可以开灯检查;故填:不能;(4)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空气进入量 故填:空气26如图所示,实骑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 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能观察到爆炸现

34、象的是 B A、大理石粉B、面粉C、碳酸钠粉末D、 镁粉等(合理即可) 【解答】解:A、大理石粉不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不 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故选项错误 B、面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故选项正确C、碳酸钠粉末不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不能观察到爆 炸现象,故选项错误 D、镁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能观察到爆炸现象(合 理即可)故答案为:B;镁粉等(合理即可)27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

35、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 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 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 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 匀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金属筒不加盖时;蜡烛没有点燃时;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件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严禁烟火(或保持 通风) (写出一种即可)【解答】解:(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时,遇到明

36、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 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即 使面粉 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 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可知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发生爆炸;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遇明火不会爆炸;(3)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 全措施有: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故答案为:(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故选(3)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28春节来临,汽车站、火车站都悬挂着醒目的标语:“禁止携带易燃物、

37、易爆 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进站”,下列物品不能带入客运列车的是 C A报刊杂志B可口可乐C白磷D 鞭炮 【解答】解: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对旅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所 以要严禁携带A、B 均不是易燃物和易爆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能带入客运列车;白磷易自燃, 容易发生燃烧,造成危险,不能带入客运列车;鞭炮属于易爆物,故不能能带入 客运列车故答案为:C;鞭炮29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 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如图 1 所示的图标 与燃烧和

38、爆炸有关的是 ABD (填标号)(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 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斜向下的火柴更易持续燃烧;因为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 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A 是爆炸品,B 是禁止燃放鞭炮,C 是腐 蚀品,D 是禁止烟火,E 是节约用水,故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是 ABD,故填: ABD;(2)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 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故填:斜向下的火柴更易持续燃烧;因为火柴头斜向下时, 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

39、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30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简易的泡沫灭火器请回答:(1)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或 A)中产生大量气泡,B(或导管口)处有大量 泡沫喷出(或气体带液体喷出,火焰熄灭 (2)请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上述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 浓盐酸与 Na2C03(快速) 反应,生成大量 C02 气体(Na2C03+2HCl=2NaCl+H20+CO2),使瓶内压强增大, 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泡沫(或气体和液体)从 B 管口溢出,喷在 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火焰熄灭 【解答】解:(1)当倒置时,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混合,发生反应,产生大量 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

40、压强增大,气体和液体会喷射出来;( 2 ) 浓 盐 酸 与 Na2C03 ( 快 速 ) 反 应 , 生 成 大 量 C02 气 体(Na2C03+2HCl=2NaCl+H20+CO2),使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 差作用下,泡沫(或气体和液体)从 B 管口溢出,喷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 气隔绝,所以火焰熄灭故答案为:(1)溶液(或 A)中产生大量气泡,B(或导管口)处有大量泡沫喷出(或气体带液体喷出),火焰熄灭;( 2 ) 浓 盐 酸 与 Na2C03 ( 快 速 ) 反 应 , 生 成 大 量 C02 气 体(Na2C03+2HCl=2NaCl+H20+CO2),使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 差作用下,泡沫(或气体和液体)从 B 管口溢出,喷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 气隔绝,火焰熄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