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242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课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其它课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其它课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其它课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吴成宝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教育学专著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学记C、论语 D、孟子2、一般认为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独立学科阶段的是( )A、洛克的教育漫论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到后人称他是传统派代表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C、赞可夫 D、凯洛夫4、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著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凯洛夫教育学C、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D、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

2、、洛克 B、卢梭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6、我国第一个建立并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 )A、孔子 B、柏拉图C、亚里西多得 D、苏格拉底二、简答题1、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产生于哪个社会?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有何趋势?3、什么是六艺教育?古代学校教育有何特征?4、20世纪以后的教育有何特点?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BBACABD二、简答题(只提供答题要点)1、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产生于哪个社会?(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3、、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当时有痒、序、校之说。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元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什么是六艺教育?古代学校教育有何特征?(1)、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程组成:一是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

4、德教育;二是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三是射,包括射技教育;四是御,即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书,包括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六是数,即简单数量计算的教育。(2)、古代教育有以下特点: 阶段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4、20世纪以后的教育有何特点?(1)、终身教育(2)、全民教育(3)、民主化(4)、多元化(5)、现代化。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3、我国唐

5、代由中央直接建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术馆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C、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6、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 )A、内容与制度 B、政治方向与思想意识倾向C、教师队伍建设 D、教学质量和水平7、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 )A、方向 B、性质C、人才标准 D、规模与建设8、世界上最早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人物是( )A、洛克 B

6、、杜威C、赫尔巴特 D、舒尔茨二、判断题1、教育总是以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自身利益为根本宗旨。( )2、教育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发展的规模和建设不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它不会影响或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5、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6、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7、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它以传递传统文化为己任。( )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反映。(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制约性?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

7、、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何区别?5、学校文化有何特性?四、论述题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ACBBDBDD二、判断题1、2、3、4、5、6、7、8、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制约性?(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简述

8、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A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和任务。(2)、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表现:一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的教育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

9、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下,由于文化、社会转型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思想的内容、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教育归根揭底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4、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何区别?(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子塔型”的等级制度教育,网络教育都是“平等的”开发式教育。(2)、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为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

10、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5、学校文化有何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四、论述题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1、(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所以,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选择题1、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A、生理和心理 B、情感和意识C、性格与情感 D、气质与性格2、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C、青年早期 D、青年晚期3、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身心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初中阶段相当于( )A、幼儿期 B、童年期C、少年期 D、青年期4、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

12、物是( )A、孔子 B、荀子C、墨子 D、孟子5、在世界史比较有影响的外铄论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华生C、杜威 D、格塞尔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规律哪一个决定了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差异性二、简答题1、个体、身心发展一般有哪些规律?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3、教育应怎样发展人的个性?4、初中教育阶段在促进少年期身心发展方面的具体任务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ABCDBD二、简答题1、个体、身心发展一般有哪些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

13、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B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A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的发展程度和特点;B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A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B、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C人在接受环境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学校教

14、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A、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C、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也有延时的价值;D、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性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3、教育应怎样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个性,要在人的共同性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生命的个性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实质和真谛。4

15、、初中教育阶段在促进少年期身心发展方面的具体任务表现在哪些方面?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时期身心发展发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独立性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1)、在身体发展发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 情感体检。(4)、在自我能力发面,要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第四章 教育目的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16、(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旧的社会分工 B、生产力水平低下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3、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D、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4、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A、机器大工业 B、社会主义制度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市场经济5、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 B、增强学生体质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D、输送运动员6、美育又可以叫做( )A、艺术教育 B、情感教育C、审美教育 D、

17、美学教育7、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课外体育锻炼 B、课间操C、体育课 D、运动会8、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是(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9、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A、赫尔巴特 B、席勒C、卢梭 D、孔子10、明确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目的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

18、激励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二、判断题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2、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3、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教育目的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反映( )5、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完全放弃考试。( )6、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是什么?3、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4、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

19、求是什么?5、普通中学生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第四章 教育目的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CAABBCCDBCC二、判断题1、2、3、4、5、6、三、简答题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第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实施素质教育

20、为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1)、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2)、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具体地理解: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4、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

21、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5、普通中学生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动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特别保护是(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2、未成年学生享有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是( )A、人

22、身自由权 B、人格尊重权C、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D、隐私权3、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A、学生主体 B、学生集体C、教师个体 D、教师集体4、教师的天职是( )A、爱事业 B、爱学生C、爱家庭 D、爱社会5、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 )A、班级升学率 B、教师讲课水平C、教师科研水平 D、动机与效果的统一6、“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是强调( )A、教师的权威 B、榜样的作用C、领导的权威 D、社会的作用7、在教师的职业素质中,作为精神素质对外作用的中介和桥梁是( )A、教师的职业心理倾向 B、教师的职业知识C、教师的职业能力 D、教师的职业技能8、教师职业

23、道德的首要准则是( )A、恪尽职守 B、依法执教C、廉洁从政 D、热爱学生9、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A、终身性 B、自觉性和习惯性C、多变性 D、稳定性10、教师职业劳动的双重任务是( )A、再现和创造 B、生产和再生产C、教书育人 D、教育和科研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1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献身精神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二、判断题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24、( )3、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4、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老师。( )5、通过教育所提高的人的劳动能力,所增加的劳动力“值”,是立即能显示出来的。(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可以了。(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8、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教书育人。( )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制约着教师的职业行为。( )10、锐意创新的道德规范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2、教师劳动的职业特点有哪些?3、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4

25、、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有何特点?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DCABDBADBCBD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身心的发展。由于相对教师来说,他们知识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

26、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因此,教师能否珍惜和巧妙地运用其权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权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否则将会阻碍学生的发展。2、教师劳动的职业特点有哪些?(1)、传递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3、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A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B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C了解学科的发展脉搏;D了解

27、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有何特点?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有以下三个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和热爱学生。第二,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

28、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也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第三,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看法,营造一个民主的气氛。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者是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

29、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过。第六章 课程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和巩固课C、讲授课和练习题 D、理论课和实践课3、根据课程任务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A、知识性课 B、技能性课C、研究性课 D、实践性课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三个特征即( )A、民族性、广泛性、全民性B、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C、全民性、基础性、普遍性D

30、、强制性、全民性、普遍性5、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 B、唯物学主义C、实践理论 D、解放理性6、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D、怎样编制课程二、判断题1、课程是指我们在学校里开设与学习的每门学科。( )2、教学计划是教师每个学期制定的开展教学工作的安排计划。( )3、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4、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5、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成果评价即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 )三

31、、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目标?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教学目标?它有几个特征?3、你对三级课程体系是怎么理解的?4、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5、阐述课程实施的结构与过程?6、课程评价有哪些主要模式?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8、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是什么?第六章 课程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CACBCC二、判断题1、2、3、4、5、6、三、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目标?有哪些特点?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2、什么是教学目标?它有几个特征?

32、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体系;(2)、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3)、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你对三级课程体系是怎么理解的?三级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所谓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是中央级的教育机关。它在属于一级课程,它编定的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的世界先进标准,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所谓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

33、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省级课程的编订宗旨是补充、丰富国家的课程内容或编订本地区需要的教材。它既可以安排学科类课程,也可以安排各种活动;既可以安排必修科也可以安排选修棵。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4、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初中阶段的目标: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

34、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5、阐述课程实施的结构与过程?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

35、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6、课程评价有哪些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6、2)、改变课程机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

37、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8、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是什么?(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3)、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第七章 教学工作(上)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什么?(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C、实质教育论 D、

38、现代教育论2、我国学记中说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哪一条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3、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凯洛夫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陈述正确的是( )A、教学方法就是教法 B、教学方法就是学法C、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D、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学法和教与学的方法5、在中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练习法C、实习法 D、讨论法6、教师运用谈话法的关键是( )A、精心设问,提好问题 B、作好讨论前

39、的准备工作C、指导好讨论过程 D、及时总结讨论的结果7、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C、教学目标 D、教学环境8、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应该是( )A、选拔适合于教学的学生 B、培养拔尖人才C、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D、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教师教学信息输出技能( )A、讲授技能 B、检查学生学习效果C、研究学生技能 D、课堂观察10、下列方法中,体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问答法C、发现法 D、参观法11、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A、教师从头讲到尾 B、以讲授法为主C、以教师为中心 D、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12、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取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选择( )A、探究的方法 B、活动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