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单选习题汇总.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326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单选习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单选习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单选习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单选习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单选习题汇总.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 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 心理现象分为 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 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 情感 意志4. 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 需要 动机 能力 人格5. 心理学是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中间学科6. 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三阶段 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7. 灵长类动物认识事物外部联系因为其发展到 思维萌芽阶段8. 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冯特9.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成立于 1879年10. 冯特和铁钦纳 构造心理学派创始人11. 机能主义心理学特点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 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13.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华生14.

2、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罗杰斯 马斯洛15. 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 神经元是 神经系统 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17. 神经元由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组成18. 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树突19. 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 突触20. 神经系统是由 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21. 外周神经系统是把 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 联系起来22. 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 12对脑神经 31对脊神经23. 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 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4. 自主神经由 交感神经和

3、副交感神经 组成25.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 脊髓和脑 组成26. 脑是由 脑干 间脑 小脑和端脑 组成27. 脑干包括 延脑 桥脑 中脑28. 网状结构是 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29. 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的神经纤维是对侧传导和支配的,因为 锥体交叉30. 丘脑是 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31. 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 下丘脑32. 额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 中央前回33. 顶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 中央后回34. 视觉中枢位于 枕叶上的枕极35. 听觉中枢位于 颞上回 颞中回 36.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中央后回37. 躯体运动中枢位于 中央前回38.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 不对称39

4、. 大脑两半球的结构 对称40. 大脑 左半球语言功能优势 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优势41. 1860年布洛卡发现 运动性言语中枢42. 罗杰斯佩里 割裂脑实验43. 割裂脑实验证明大脑功能不对称的是 罗杰斯佩里44. 反射是 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45. 把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 反馈46.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 反射弧47. 巴甫洛夫研究的叫 经典条件反射48. 条件反射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强烈刺激,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这叫 外抑制49. 不再对条件刺激进行强化而产生的条件反射的抑制叫 消退抑制50. 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

5、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叫 相互诱导51. 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 动力定型52. 感觉是指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53. 按照刺激的来源把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54.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 感受性55.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绝对感觉阈限56. 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 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 来度量57.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 反比关系58. 感觉阈限低 感受性高59. 感觉阈限高 感受性低60. 刺激的物理强度和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之间的关系 物理强度按对数级数增加时,心理强度按算术级数增加61.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

6、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62. 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 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63. 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 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64. 为了保护对暗适应 只要带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65.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 感觉后像66. 感觉后向可分为 正后像和负后像67.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感觉对比68. 同样亮的两张灰色纸分别放在黑色纸和白色纸上,看起来 黑色纸上的灰更亮69. 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这种现象叫 颜色对比70. 联觉是指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71. 视觉的适宜刺

7、激的电磁波波长是 380780纳米72. 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锥体和杆体细胞73. 杆体细胞分辨物体的 轮廓和明暗74. 颜色的属性包括 色调 明度 饱和度75. 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灰色,他们叫 互补色76. 色觉异常分为 色弱 部分色盲 全色盲77. 女孩色觉异常是由 色觉异常的外祖父通过母亲和色觉异常的父亲一起传给她的78. 现实生活中,女性色盲大大少于男性色盲79. 人耳感受性和耐受性较高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10004000赫兹80. 听觉的特性包括 音调 响度 音色81. 听觉感受器是 科蒂氏器官82.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 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83. 一个声

8、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 声音掩蔽84. 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叫 听觉疲劳85. 心理噪音是 人们不愿意听的,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86. 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性 挥发性 有气味87. 嗅觉的感受器是 鼻腔上膜的嗅细胞88. 从种族发展的角度看,最古老的感觉是 嗅觉89. 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 味觉的适宜刺激90. 基本的味觉有 咸 甜 苦 酸91. 味觉的感受器是 味蕾92. 生理零度是 皮肤的表面温度93. 内脏感觉 饥饿 饱胀 窒息 疲劳 便意 性94. 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 引不起内脏

9、感觉95. 痛觉没有 适宜刺激96. 知觉是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97.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 整体性98. 一幅图画,把白色看成花瓶,黑色看成人脸,知觉有 选择性99. 一个人离我近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远时形成的视像小,当我看这人却是一样高,知觉有 恒常性100. 煤在阳光下,比一块石灰在黑暗的屋里投射出来的光的绝对强度大很多,但看起来煤还是黑的,石灰还是白的,说明知觉有 恒常性101. 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 ,知觉有 理解性102. 双耳最容易判断的方位是 左右103. 两根铁轨看起来距离越远离得越近直至交

10、叉,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 线条透视104.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时间知觉105. 机体生理变化的节律会引起人的行为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种节律叫 生物节律106. 生物节律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即 生物钟107. 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 错觉必然产生108. 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 没有例外109. 记忆是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110. 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 语义记忆111. 按照是否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112. 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内隐记忆113. 可以用语言传授并一

11、次性获得,当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加以提取的记忆叫 陈述性记忆114. 需要通过多次识记才能获得,在利用时又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的记忆叫 程序性记忆115. 记忆广度 72个项目116. 长时记忆容量 种类和数量无限117. 记忆过程基本环节 识记 保持 回忆和再认118. 学生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 再认119.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 遗忘120.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艾宾浩斯121. 遗忘的进程 先快后慢122. 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前摄抑制123.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涉作用叫 倒摄抑制124. 记忆材料在

12、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 系列位置效应125. 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未知,思维具有 间接性126. 感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 内涵127. 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叫概念的 外延128.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相反129. 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 掌握概念130.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 迁移131. 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 正迁移132.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 原型启发133. 瓦特看到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发明蒸汽机 原型启发134. 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定势135. 一

13、大一小但一样重的两个木盒,掂起来总觉得小的重,是因为 定势136.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 言语137. 讲课时用的语言形式主要是 独白言语138.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 内部言语139. 布洛卡中枢叫 言语运动中枢140. 威尔尼克中枢又叫 听觉性言语中枢141. 布洛卡中枢受损 表达性失语症142. 患者发音器官正常单说话困难,说不出连贯的话语,这种失语症叫 表达性失语143. 威尔尼克中枢受损 接受性失语症144. 患者听觉器官正常,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理解的能力,是因为 威尔尼克中枢受损145. 视觉性言语中枢受损 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困

14、难146.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表象147.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148. 想象分为 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149. 看阿Q正传后,头脑里呈现他的形象 再造想象150. 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幻想151. 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 意识 主要特点152.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睡眠分为 4 个阶段153. 梦境出现在 快速眼动阶段154. 从入睡到醒来的过程,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时间 越来越长155. 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注意156. 注意是一种 心理活动的状态157. 学生正在专心听讲,门响了,吸引大家的目光,这

15、是 无意注意158. 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 注意的广度159. 一般情况下,人的注意的广度大约是 72 个项目160.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 注意的稳定性161. 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 注意的动摇162. 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的品质是 注意的分散163.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164. 由于任务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的现象叫 注意的转移165.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这是 注意的分配166. 需要是 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16、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167. 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可把需要分为 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168.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69. 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社会需要又叫 获得性需要170.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 动机171. 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 内驱力172. 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诱因173. 动机是在 需要 基础上产生的174. 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75.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是按照 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

17、做标准区分的176. 定势往往是 无意识动机177. 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兴趣178. 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了 爱好179. 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马斯洛180. 马斯洛把人对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叫 安全需要181. 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的需要 有层次182. 马斯洛说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183.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境界是 少数人 达到的184. 情绪和情感是以 需要 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185. 情绪和情感是以 内心体验或感受 为其反映形式的186.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 表情187. 情绪和

18、情感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信号功能188.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破坏和瓦解活动, 组织功能189. 有爱就有恨 情绪情感具有 两极对立 特性190. 增力和减力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从 动力性 上的度量的表现191.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 基本情绪 复合情绪192. 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 情绪的基本形式193.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 情绪状态194. 按情绪的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心境 激情 应激195. 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叫 心境196. 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的叫 激情197. 在出现意外事

19、件或遇到危险情境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 应激198.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 准备 执行199. 在遇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的动机冲突是 双趋式冲突200. 怕货币贬值,存钱带来损失;花钱买东西,没有值得买的东西时的动机冲突 双避式冲突201. 想吃糖又怕胖 趋避式冲突202. 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弊,双重趋避式冲突203. 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认识,能支配自己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意志品质叫 自觉性204. 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受暗示性205. 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意志品质叫 果断性206. 和果断性相反的是 优柔寡断207. 和坚韧性相反的是 虎头蛇尾208

20、. 和自制性相反的是 任性和怯懦209. 能力是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210. 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211. 代表智力发展水平,组成智力的支柱和核心的是 思维力212. 按照能力发展程度 能力 才能 天才213. 按照能力构造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214. 按照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把能力分为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215. 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内容而取决于个人禀赋的能力叫 液体能力216. 取决于后天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的能力叫 晶体能力217. 能力发展水

21、平上的差异的特点 呈正态分布218. 能力类型差异指 在感知能力、想象力、音乐美术等特殊能力上的差异219. 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主要指 素质220. 在不同时间地点都影响思想、情感、行为的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构成 人格221. 人格的主要成分 气质和性格222. 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使人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说明人格具有 整体性223. 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即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说明人格具有 功能性224. 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构成了人的 气质225. 希波克拉底把人划分为 胆汁质 多血质

22、粘液质 抑郁质226. 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 兴奋型 活泼型 安静型 抑郁型227.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 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 构成228. 胆汁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是 强、不平衡229. 粘液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是 强、平衡、不灵活230. 多血质 强、平衡、灵活231. 弱型的神经过程是 抑郁质 气质类型的神经基础232.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233. 气质类型 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234. 气质类型 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但又不是不能变化的235. 气质类型 影响对环境的适应,

23、因而也影响心理健康的水平236. 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 性格237. 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叫 态度238.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 结构的组成部分239. 性格的动态结构是指 从性格结构的几个方面的联系上,从不同的生活情境中 考察性格240. 人格结构动力理论的典型代表是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241. 荣格把人格分为 内向型和外向型 242. 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 奥尔波特243.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244. 卡特尔找出16种相互独立的 根源特质 并编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781.

24、 社会心理学诞生于 1908年2.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 社会意识 的学科3. 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 社会互动 的学科4. 勒温关于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中,E表示 个体所处的情境5. 社会行为是人对 社会因素 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6. 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 他所处的情境 必须被看成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7. 社会心理是 社会刺激 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8. 态度属于 个体层面 研究的内容9. 时尚属于 社会层面 研究的内容10. 霍兰德任务,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25、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证分析 三个阶段11.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经验描述阶段12. 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 19世纪上半叶13.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围绕 人性 展开哲学争辩14. 经验描述阶段从 19世纪中叶 到20世纪初15.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观察 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描述分析16. 实证分析阶段始于 20世纪20年代17. 实证分析从描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从 纯理论 转向应用18. 对反社会价值观和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 积极干预引导19.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20. 口

26、头调查又称 访谈法2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统计法22. 访谈法的错误说法 访谈法就是普通聊天23. 问卷法的错误说法 问卷设计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广一些,要弄清被调查者的所有信息24. 参与观察的错误说法 参与观察的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25.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 全面性 非暗示性26. 按照一定的目的搜集大量的资料样本,将其内容分解成许多分析单元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 档案法27. 档案法的错误说法 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28. 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勒温29.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奥尔波特30. 社会心理学的错误说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

27、的生态学效度问题31.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 班杜拉32. 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 注意 保持 动作再现 动机33. 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初始人是美国 霍斯曼34. 社会交换论的错误说法 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35.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 剥夺满足命题36.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 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37. 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不包括 集体潜意识38. 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 完整的人格39. 集体潜意识概念是 荣格 提出的40.

28、 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由 文化因素 决定的41. 沙利文认为 人际关系 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42. 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43.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 社会人 的过程44.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种 再社会化 的机制45. 再社会化是 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46. 社会化的载体不包括 观念47. 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语言社会化 为条件的48. 性别表示 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49. 爱国意识的发展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国家认同阶段50.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 社会地位 身份相一致

29、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51. 企业家属于 功利型 角色52. 角色承担着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 角色失败53. 作为老师,既需要权威者角色,又需要是学生朋友的角色,有时两者难以协调,这是 角色间冲突54. 一男子在单位是领导,在家中是儿子,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这是 角色间冲突55. 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镜我56. 自我概念的形成于发展大致经历三阶段 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57. 身体的特点不包括 系统性58. 詹姆士的自尊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59. 自尊是个体对其 社会角色 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60. 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自己 的知觉61.

30、 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 社会知觉 为基础62. 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网络称为 图式63. 个体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称为 自我图式64. 受 图式 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以前知道的东西65.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档,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 印象形成 66.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首因效应67. 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首因效应68.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

31、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近因效应69.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 第一印象 很重要70.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 信息顺序 对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71. 个体对认识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影响,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光环效应72. 光环效应是一种 以偏概全 的现象73.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刻板印象74. 刻板印象具有 社会适应 的意义,是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75. 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 消极 的性质76.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

32、的原则,形成 总体印象77. 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分分值的总和,这是 加法模式78. 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 平均模式79. 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 权重 ,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80.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 中心品质模式81. 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

33、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这是 印象管理82. 印象管理师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角色期待83. 印象管理是一种 社交技巧 84. 在印象管理时,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是 自我抬高85.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 归因86. 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等个人特征,属于 内归因87. 在许多情境中,行为

34、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这样的单方面的因素引起,有时兼而有之,这种归因叫 综合归因88.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 情绪 是易变性因素89. 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的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 变化 的预测90.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 准确的 预测91.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 控制点 理论92.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 控制源 有不同的解释93. 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

35、,相信命运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努力无济于事,这是 外控者94. 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这种人是 内控者95. 其态度与行为方式均符合社会期待的是 内控者96. 海德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 不变性 原则97. 折扣原则是归因现象的主要研究者 凯利 提出的98. 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 规律性 协变99. 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 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那么就更可能作出内部原因的归因100. 行动者和观察者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

36、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 社会视角 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101. 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 自我价值保护 倾向102. 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 自我防卫 策略103. 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这种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叫 动机性 归因偏差104. 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有可能通过改变他们的 归因 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105. 人的社会行为的

37、直接原因是 社会动机106. 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 动机107. 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 倒U型曲线108. 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 逐渐下降 的趋势109. 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被称为 亲合动机110. 亲合起源于 依恋111.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 越强112. 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的亲合倾向 较低113. 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38、沙赫特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弟妹妹 强114. 亲合动机是人际吸引的 较低 层次115. 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 正相关 的关系116.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的状态转换到满足的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称为 动机过程117.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成就动机118. 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抱负水平119. 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称为 权力动机120. 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及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是 挫折121. 挫折侵犯理论认

39、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 正相关 的关系122. 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 增加123. 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他人在场时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124. 有益于他人,需要或接受报酬的行为属于 助人行为125. 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 越少126.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 主观体验127. 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属于 嫉妒128. 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

40、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是 羞耻129. 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是 内疚130.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称为 态度131. 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不协调时, 情感 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132. 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 A-B-C 模型133. 在态度的A-B-C模型中,C指 认知cognition134. 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 工具性 功能135. 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 认知 功能136. 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

41、卷入水平,是态度的 深度 维度137. 态度的内化是指 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138. 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 最大139. 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 中等程度的畏惧 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140. 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 倒U 的关系141. 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 P-O-X 模型142. 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 费力最小 原则143. 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 他人144. 社会交换论认为

42、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诱因强度145. 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 有无媒体中介146. 沟通是 信息 传递和交流的过程147. 沟通结构模型中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认知148. 正式沟通网络形式不包括 集束式149. 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 目光150. 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 个人 距离151. 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是 目光152. 除了目光外, 面部表情 也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153. 个体与他人在 触摸 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154. 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姿态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称为 姿势155. 霍尔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

43、1225英尺156. 虚拟沟通的进程主要由沟通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和 想象 来引导157. 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较高,这种沟通网络是 全通道式158.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 心理上的 联系159. 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系统性160. 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自我暴露程度161. 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 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得等于失162. 被包容式的人际关系取向是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163. 主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是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164. 基本的人际需要不包括 认知需要1

44、65. 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 爱情166. 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真诚167. 根据“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合作168. 良好人际关系原则不包括 强化原则169.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是人际关系的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170. 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 群体整合原则171. 舒茨认为, 人际需要 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就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172. 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

45、,又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使之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会使儿童形成民主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 支配需要 的重要性173. 舒茨的三维理论用于解释群体的形成时,认为群体形成经过 包容控制情感 的过程174.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 舒茨 提出来的175. 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 的状态,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指的是 人际吸引176. 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被称为 人际互动177. 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行为称为 合作178. 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 竞争179.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 多伊奇 提出来的180. 影响喜欢的最稳定的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来源之一的是 人格品质181. 在喜欢的影响因素中, 互补 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182. 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是 倒U型关系183. 喜欢是 中等程度 的人际吸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