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史地]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套三.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3232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史地]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套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三政史地]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套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三政史地]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套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政史地]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套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史地]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套三.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九 城市【重难点突破】一、城市的区位因素()地形: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气候: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很少有城市的分布。()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河流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过河点、河口等位置一般都能发育成较大城市。()自然资源: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一批新兴的城市。()交通: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

2、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在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有所不同。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政治、军事、宗教:政治中心多能发展成为大城市。我国现今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省级行政中心占了。有些国家采取分散城市职能的办法,把以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分开,如巴西建都巴西利亚,美国建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由墨尔本迁至堪培拉,巴基斯坦建都伊斯兰堡等。一些地区的军事中心往往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历史上许多城市同时是一地区宗教活动的中心,如麦加、麦地那、梵蒂冈、伊斯坦布尔、拉萨等城市最早都是作为宗教中心

3、发展来的。 (7)科技和旅游(筑波、硅谷;桂林、张家界)二、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占城市空间的( ) 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功能区商业区(城市的核心区)工业区住宅区 (最基本的功能区)占城市面积占城市用地_居中是城市_的一项职能城市中_的土地利用方式形状_或_分布聚集性强成片分布片状、团状、点状分布区位特征要求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_、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1、_2、_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背向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功能区特点中心商务区

4、(CBD)的特点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地价高)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高级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邻. 低级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2)历史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继承和发展)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地租由

5、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地价等值线图地理位置通达度地租功能区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最好最贵商业中心用地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BCDE较高比较贵外围商业用地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较低住宅区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差比较低工业用地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商业用地A市中心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住宅用地B接近市中心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靠近市中心处工业用地C远离市中心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远离市中心三、城市的布局形式1.城市总体布局时首先要考虑城市

6、为何种布局形式,城市用地集中还是分散布局,以及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2.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的基本形态)。(1)“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的对比。布局形式布局特点优点缺点集中紧凑式以一个生活居住用地为中心,多个工业区布置在周围,只有一个主要的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区),其他的生产用地(工业区)则连片布置在城市生活区的外围,少量规模不大、污染可能较为严重的工厂企业则布置在近郊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能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投资,有利于工业之间的协作和公共设施的共同利用由于工业较集中,环境污染严重分散疏松式受地形、矿产资源、河流或交

7、通干道分隔,分成若干片或组,各片相距一定距离,城市用地分成若干片,每片由一个生活区和工业区组成,相应布置独立的生活居住设施工业区分散,造成污染源分散,同时自然环境容纳和净化废物的能力提高,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各项用地较分散,各区片间联系不便,市政投资很大(2)城市的布局形式主要受自然条件(如河流、气候、地形等)制约。(3)大多中小城市采用集中紧凑式,可节省成本,而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中小城市多采用分散疏松式。四、城市化1.含义和标志:城市化是指由非农产业在某处形成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2.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8、:历史进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原因: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失业人口多。城市环境污染:解决途径(以上海为例):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城市的作用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对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起着领导和组织管理的作用;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集中了很大部分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和卫生设施,可以为区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城市还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区域的生产中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城市化过程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

9、会、经济、环境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带有全球性,特别是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化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人类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高考题回顾】1.(2008年广东卷)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A.昆明 B.兰州 C.拉萨 D.呼和浩特解析:这道题学生只要抓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牦牛”很快就能得到答案。答案:C2图3是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变化的示意图。H1、H2、H3分别表示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距城市中心越远,建筑物平均高度越低。形成这种变化特点的原因是中心区H3H2H1图3A城市

10、中心区通风采光的需要B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需要C为了降低单位面积用地成本D为了体现城市的建筑风格答案:C3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程度:比重越大,紧凑程度越高。下列是2000年甲、乙、丙三个城市人口与面积的统计数据。城市甲乙丙城市总人口(万人)994.21381.91673.8中心区人口(万人)210.5231.7539.0中心区面积(km2)52.487.1132.0三个城市紧凑程度排序是A甲最高,丙次之,乙最低B乙最高,甲次之,丙最低C丙最高,乙次之,甲最低D丙最高,甲次之,乙最低答案:D4下列各组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相同的是A鞍山、株洲 B阿伯

11、丁、巴西利亚 C扬州、济宁 D华盛顿、麦加答案:C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718题。5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B交通通达度提高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D城市规模缩小6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A矿区B奶牛养殖基地C商品粮基地D高新技术开发区答案:5B 6D(2007年广东文综卷)7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D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答案:D(2008年江苏卷)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12、读图回答8-9题。8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第一产业产值比重9.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第8题:江苏省三大产业中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是第一产业,三大产业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但也没有达到初步城市化的水平,也就是说城市人口还没有超过农村人口,比例没有达到50,所以代表的是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是第一产业,是城市人口占总

13、人口的比重。第9题:从上题读出的信息不难做出判断,江苏省20世纪末城市人口增长快,90年左右第三产业超过第一产业。答案:8.CD 9.BC 10(2008年山东卷)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

14、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分)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尤其是第2小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要能根据课本知识,并与西部地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就可以了。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两幅图中读取信息。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名校精选

15、:(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高三地理 图8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820题。18.图中、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19.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20.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

16、东南(青岛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诊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工厂”。读图“1985年和2003年我国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10题。8与1985年相比,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上升最快的省级行政区是A浙江 B福建 C甘肃 D辽宁9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A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下降B环渤海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下降C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上升D西北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上升10与1985年相比,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不变的省区,其发展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 石油、天

17、然气等丰富地处边境的地理位置 国家政策的支持A B C D读图华北局部地区图,回答11-13题。11图中A城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其区位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接近原料产地 接近消费市场 符合国防安全 接近动力基地A B C D12P沿岸是我国最大的盐场,仅从气候条件分析,该盐场最有利于晒盐产盐的时期是A24月 B46月 C68月 D911月13下列四图中,能反映黄河在图中s处河段特征的是(图中等高线数值ab,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C )17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选项中分别与四图相符的是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C

18、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2008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完成2022题。20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市场广阔 资源丰富 海运便利 技术先进A B C D21广东将设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减少运费,降低成本A B C D22广东沿海石化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经济结构的改善 环境质量的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力的安置 城市化

19、水平的提高A B C D右图是长江三角洲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示意图。近年来该市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的重化工基地。读图完成2627题。26、该城市的重化工业不断向北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价上涨、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北地区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 B C D27、图示重化工基地依靠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 、高速公路 、航空 、铁路A B C D33读某城市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T1至T5阶段,工业区布局变化的最大影响在于A减轻市区环境压力B缓解市区交通紧张C降低城市经济实力D强化城市聚落功能专题十 农业【重难点突破

20、】一、农业区位选择 1.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2.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3)劳动力:数量、素质。(4)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呈递减状况。(5)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我国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

21、;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 000米的高度。(6)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3.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考虑:(1)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2) 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3)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

22、因素考虑。4.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合理选择。例1,古巴的甘蔗炎热的气候;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黑龙江省的大豆;江南丘陵的茶树土壤;横断山区立体农业地形;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交通;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政策。例2,农业生产时要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例如,天然橡胶由热带扩大到北纬22、玻璃温室的农业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等。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重要农业区的比较、分析与借鉴1.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区位分析及存在的问题。(1)突出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

23、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2.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与借鉴。(1)了解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

24、)等。(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大面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4)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3.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内蒙古牧区与潘帕斯草原相似的自然条件分析。(2)阿根廷在发展牧牛业领域所做的工作对我国的启示。(3)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率低、效益低等。(4)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与加工体系的发展。4. 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2)我国

25、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3)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高考题回顾】(2008年山东卷)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2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是东南亚,阴影区域主要是沿海和河流河谷地区,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稻米产区。第2题:东南亚

26、是世界上重要的优质木材产区。答案:1C 2D(2008年山东卷)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34题。表1: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1月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生产成本(元/千克)中国某产区8124906601819230.64美国某产区15174705206818212.05北半球最适宜区8125607501419231.203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东海岸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4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气温年较差大,

27、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夏季光照条件较好劳动力成本较低A B C D解析:第3题:苹果生长的重要条件是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热量条件好,光照强,对比美国某产区的表格资料和苹果生长条件,不难做出结论。第4题:苹果生长于暖温带,冬季温度低于0,有利于杀菌和来年的生长。答案:3 A 4 C(2008年全国文综)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56题。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解析:第3题:题目中有一条件“当地1月平均气温3”南方地区,图中农作物有油菜,油

28、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该地为长江下游平原太湖平原。第4题:该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具有城郊农业特色,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应该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答案:5.B 6.A(2008年重庆卷)图5是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7.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A.谷物总产量下降 B.农业劳动力减少C.谷物需求量减少 D.谷物单产下降8.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调

29、整饮食结构解析:第7题:通过读图在2004-2006年三年中除了稻谷有所增加外,其余粮食产量都在减少,而其他选项也都于粮食产量减少没有关系。第8题: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河谷地带,国土内绝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扩大耕地面积几乎不可能,而调整饮食结构或鼓励劳务输出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答案:7.A 8.A(2008年北京卷)读图3,回答9-10题。9.该作物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10.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

30、草原草木茂盛解析:第9题:农作物的种植期、灌浆期、收割期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第10题:从图中看出该农作物的开花期在2月份,此时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正逐步变大,而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中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答案:9.A 10.D(2008年广东卷)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8和图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图8 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图9 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1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C.灌溉用

31、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12.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C.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解析:通过对两幅的阅读学生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灌溉用水量在1998年以前呈增加趋势,而1998年呈减少趋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则一直在增加。答案:11.BC 12.CD13. (2006广东地理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共 19 分) 资料 1:见图 11 资料 2:图 12 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资料 3:表 2 是图 11 中 AB 线上某乡的有

32、关资料。 (1)根据资料 1,从 B 至 A反映出 和 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经济地带包括 。(2)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 300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量在 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 450mm之后,森林对水土的 保持作用明显 。 (3)根据资料 3,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 区,耕作制度是 。(4)根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答案:(1)纬(经)向和经(纬)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每空1分,共3分)(2)较低(或弱,或不强)(2分),300至450(2分),增强(2分)(

33、3)半干旱,一年一熟。(每空1分,共2分)(4)存在问题:(任答4点给满分,每点1分,共4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降水量少(或半干旱区),降水季节不均(或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大;垦殖过渡,土地贫瘠,土壤侵蚀强度大(或水土流失严重);耕作不合理,土地收益低,土地生产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或土地利用向恶性发展);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减少;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协调措施:(任答4点给满分,每点1分,共4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农业结构;政府支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控制放牧;(适当)移民,缓

34、解环境压力。 专题十一 工业【重难点点拨】一、工业的区位选择1.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指向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甜菜(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等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大量能源的工业冶金(炼铝厂)、钢铁、化学等工业接近能源基地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飞机、精密仪表等工

35、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2.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国防需要50年代我国的“三线”工程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将工厂设在不盈利区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工业惯性保留区位不合理的工业3.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水泥厂、酿造厂空气污染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水源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化工厂、炼油厂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发电厂、钢铁厂空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居民区和农田二、

36、工业地域的形成 投入产出 形 成 自发形成 类 型工业联系 投入产出 规划设计 地理空间 导致 工业 工业 联 系 集聚 规模效益 地域 发育程度高 信息联系 工业 交 通 按性质 分散 分 类 发育程度低 地区优势三、传统工业区1. 鲁尔区的区位特点:(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鲁尔河附近多为露天煤田,可自南(鲁尔河附近)向北(利珀河附近)逐渐开采。(2)离铁矿区较近。本区铁矿资源贫乏,但离法国东北著名的落林洛林铁矿区近。(鲁尔区的铁矿最初来自法国,后来则来自瑞典等国。主要经荷兰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运入。(3)充沛的水源。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珀河等(4)便捷的水陆交通。

37、水运方面: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请同学分析原因,教师总结与地形、海洋性气候的关系) 陆上交通: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德国邻国多,连接欧洲东西部和南北部的铁路都经过这里)(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2.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学五大传统工业部门。(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上升,而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下降。

38、(3)世界性钢铁过剩。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性的钢铁市场竞争激烈。70年代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新兴企业不愿到这里落户。3.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1)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由原采矿区,到现采矿区,再到规划中的采矿区面积减少。1956年后停用的矿井多,而使用中的矿井和规划中的矿井少。煤炭、钢铁工业厂矿

39、企业数量减少,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新建或迁入企业: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部门。 (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均衡发展。例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些钢铁公司以联营的方式把炼铁厂建到荷兰海边,再把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钢。原因是就近通过鹿特丹港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费。(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问题:德国有发达的陆上(铁路、公路)交通网,为什么铁矿石还是靠水运?(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高等院校几十所(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中等技术学校;大批科研机构。(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 回收处理 绿化) 严格控制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建立并完善废弃物的回收

40、和处理系统;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四、新工业区1. 意大利新工业区(1)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能源的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的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2)对我们国家温州商业的借鉴意义:比较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的异同同:主要条件相似:大批廉价劳动力;经济高度开放;资本集中程度低生产特点相似: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工业多分散在城镇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