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1919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8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1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5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9数控编程技术教学大纲1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14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17塑料模设计及制造教学大纲20特种加工技术与编程教学大纲23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5三维CAD技术教学大纲27模具CAD/CAM/CAE教学大纲29MasterCAM技术教学大纲31液压传动与气动教学大纲33营销基础教学大纲37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40挤出成型与模具设计教学大纲43文献检索教学大纲45钳工实训教学大纲47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大纲48Autocad实训教学大纲50机械测绘实训教学大纲51Cimatron数控编程教学大纲52冲压模课程

2、设计教学大纲53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学大纲54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Moldwizard教学大纲55注塑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56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大纲57模具拆装实训教学大纲58专业实训教学大纲60毕业设计与答辩教学大纲61岗位实习教学大纲62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课程代码:51402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 120学时,7学分 (其中讲课86学时,实践34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

3、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2、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3、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4、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6、能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和装配图,并能对软件

4、进行安装。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投影原理及各种几何元素的投影特点、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组合体尺寸标注、螺纹等常见标准件的规定画法、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零件图的视图选择以及装配图的画法,计算机绘图等。本课程的难点:换面法的原理及应用、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齿轮与弹簧割部分的尺寸计算方法及尺寸标注法、公差与配合的正确理解及灵活应用。(二)课程内容机械制图部分:(第一学期)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1、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3、简单图形的几何作图方法4、 平面图形的分析及尺寸标注法5、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二章 点、直线

5、和平面的投影1、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重影点的概念3、各类直线投影的特性及交叉直线的投影特性4、平面投影特性,平面上点、线的投影,以及换面法的理解第三章 立体的投影1、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2、截交线3、相贯线第四章 组合体 1、组合体的组成方式2、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3、组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标注4、读组合体视图第五章 轴测图1、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2、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和画法3、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和画法4、轴测剖视图的画法第六章 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1、视图的认识2、剖视图的概念、画法及种类3、断面图的概念、种类、及其标注4、局部放大图5、简化画法第七章 常用机件

6、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2、键及其连接的尺寸标注和画法3、齿轮表示法4、滚动轴承的结构、画法和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5、弹簧的规定画法第八章 零件图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2、各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3、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及画法4、零件图的技术要求5、零件测绘6、阅读零件图的方法和一般步骤第九章 装配图1、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2、装配图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3、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计算机绘图部分:(第二学期)第一章、AUTOCAD 2006中文版操作基础AUTOCAD 2006中文版的安装、启动、基本图形界面的作用和基本操作。第二章 辅助绘图工具、图层的设置

7、第三章 基本绘图命令及方法第四章 基本编辑方法第五章 块的定义和使用第六章 文本编辑与标注第七章 尺寸标注第八章 三维绘图初步第九章 工程绘图范例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安排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在手工测绘与制图方面有一个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1、本课程可根据进程安排适当学时的课堂实践,以训练学生的手工制图能力;2、本课程安排34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认识、甚至掌握机械制图的常用软件(如AutoCAD,Pro_E)。3、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

8、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手工绘图机械制图的手工训练,对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作课堂作业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增加手工绘图的技能。2AutoCAD1、基本绘图方法2 文本标注、尺寸标注掌握绘图基本元素的画法、能够对有公差配合要求的图样作正确的标注.34四 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计算机绘图采用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最后上机操作60。五 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4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12第三章 立体的投影6第四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6第五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

9、寸标注法8第六章 轴测图6第七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8第八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8第九章 几何量公差8第十章 零件图8第十一章 装配图8第十二章 立体的表面展开2AutoCAD234合计8634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制图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机械制图习题集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制图陈廉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制定:陈树彬 审稿:毛金明 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51

10、4030学时学分:78学时,4学分(其中讲课70学时,实践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有两部分组成: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理解物体变形与所受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解决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应用领域;掌握常用机械运动机构(如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蜗轮等等)的工

11、作原理、应用特点和设计准则,掌握零部件结构设计基本方法,能利用有关资料进行常用机械机构和零部件的设计;掌握利用AUTOCAD等软件进行机械部件图和零件工作图绘制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上,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圆柱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直梁弯曲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轴毂的联接、带

12、传动的基本理论、V带传动的设计、链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链传动的张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轮传动的精度、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参数,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本课程的难点: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平面内各点的速度分析、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链传动的张紧、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构件的静力分析1.静力分析基础2.平面汇交力系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4.平面

13、任意力系5.摩擦与自锁第二章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1.点的运动2.构件的运动3.运动的合成4.动力学方程第三章 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1.杆件拉伸和压缩受力分析2.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4.拉压杆的强度计算第四章 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1.抗剪强度计算2.挤压强度计算3.圆轴扭转时的内力与应力4.圆轴扭转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五章 直梁抗弯强度计算1.平面弯曲的概念2.剪力和弯矩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4.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5.梁的变形和刚度计算第六章 杆件的其它强度问题1. 组合变形2. 压杆的稳定第七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平面机构的组成2

14、.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2.平面连杆机构演化及工作特性3.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第九章 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凸轮机构工作原理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4.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5.棘轮机构6.槽轮机构第十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1.螺纹的基本知识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3.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4.螺纹联接强度计算5.螺纹联接结构设计6.螺旋传动第十一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1.带传动概述2.普通V带和带轮结构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4.链传动的应用与结构5.链传动的运动特性6.链传动的设计第十

15、二章 齿轮传动1.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和应用2.渐开线齿廓啮合的几个重要性质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5.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6.齿轮传动的精度7.渐开线齿轮传动强度设计计算基础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9.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强度计算与设计10.锥齿轮传动设计11.齿轮的结构设计和齿轮传动的润滑第十三章 蜗杆传动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3.蜗杆传动的强度设计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5.蜗轮、蜗杆的结构,及其在零件图上的标注第十四章 轮系1.轮系的功用及分类2.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

16、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第十五章 轴及其联接1.轴的分类和材料2.轴的结构设计3.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4.轴毂联接5.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第十六章 轴承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2.滑动轴承的结构、材料及润滑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4.液体摩擦滑动轴承5.滚动轴承的特点、结构及应用6.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代号及选用7.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安排了8学时的实践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常用机构及零件。(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运动1、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2、会结合一些具体条件进行机构的设计计算。22材

17、料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掌握材料力学性能22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常用机构原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23齿轮根切现象分析用展成法加工齿轮,观察根切现象掌握根切现象的原理2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构件的静力分析42第二章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2第三章 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22第四章 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4第五章 直梁抗弯强度计算22第六章 杆件的其它强度问题2第七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42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42第九章 凸

18、轮机构2第十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4第十一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4第十二章 齿轮传动102 2第十三章 蜗杆传动2第十四章 轮系2第十五章 轴及其联接4第十六章 轴承2复习4合计7086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李铁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设计基础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制定:陈树彬 审稿:毛金明 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51403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4学时,4

19、学分(其中讲课60学时,实验4学时)先修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1、 初步掌握机械制造过程和方法实质,工作特点及其基本原理,并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2、 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使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大致结构和适用范围。3、 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加工性能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4、 初步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5、 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金属切削过程;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性能。6、 掌握刀具结构、刀具材料知识、车刀切

20、削部分几何角度的作用,及其对加工精度、表面。7、 粗糙度的影响,使学生具有合理选择刀具角度的能力。8、 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能力。9、 理解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使学生具有设计合理的零件结构的能力。10、 掌握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合理地安排零件加工过程。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选择方法、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几何角度的标注、切削层公称横截面要素;切削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和齿轮加工的基本知识;零件工艺规程的内容和要求、典型

21、零件加工工艺等。本课程的难点:金属毛坯的成形方法、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刀具工作角度、刀具几何角度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齿轮加工、基准及定位基准的选择等。(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机械工程材料1、 金属的结构2、 钢的热处理3、 合金刚4、 铸铁5、 有色金属6、 硬质合金和超硬刀具材料7、 非金属材料第二章 金属毛坯的成形1、 铸造2、 锻压加工3、 焊接第三章 金属切削原理1、 基本定义2、 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3、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4、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5、 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第四章 金属切削加工1、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2、 车削加工3、 铣削加工4、 磨

22、削加工5、 齿轮加工6、 其它切削加工简介第五章 机械加工质量1、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2、 机械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3、 影响机械加工编码质量的因素4、 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与方法第六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1、 概述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准备工作3、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4、 工序设计5、 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6、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第七章 机床夹具1、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2、 定位误差3、 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4、 各种机床夹具简介第八章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1、 轴类零件加工2、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3、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4、 圆柱齿轮加工第九章 装配工艺1、 概述2、 装

23、配方法3、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第十章 现代制造技术简介1、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3、 柔性制造系统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三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本课程学习、要求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实习环节主要以参观实训中心、实习单位为主。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机械加工方式,熟悉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五 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机械工程材料8第二章 金属毛坯的成形4第三章 金属切削原理6第四章 金属切削加工14第五章 机械加工质量4第六

24、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6第七章 机床夹具8第八章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10第九章 装配工艺4第十章 现代制造技术简介2总计66470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机械制造基础苏建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金属工艺学邓文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金属切削机床戴曙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制定:陈树彬 审稿:毛金明 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数控编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代码:514048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讲课26学时,

25、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6学时)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面向第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或计算机控制设备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使学生具有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念,能够较好地胜任数控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工艺的制定、电气(以数字控制为主)系统制作与调试的实际技术工作。二 课程内容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设计要求及工艺设计内容,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工艺性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工艺路线设计,工序设计。数控编程基础、编程方法,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重

26、点:掌握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的确定,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工艺,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控制功能、准备功能、辅助功能、主轴功能、刀具功能、进给功能等)本课程难点:灵活掌握指令编程的方法与应用(工件坐标系设定指令、工件坐标系的偏移指令、基本移动指令、刀具补偿指令、固定循环指令、钻孔路径循环等)。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工艺基础第三章 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第四章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程序设计第五章 加工中心指令编程典型实例第六章 数控车床程序设计第七章 数控车床加工程序设计实例第八章 自动编程三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安排了6学时的实践课,主要让学生熟悉基

27、本数控操作知识,为数控实习打下基础。(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实验一数控车床实习轴类零件数控加工验证2实验二 数控铣床实习 型腔类零件加工必做2实验三加工中心实习型腔类零件加工必做2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五、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概述2第二章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工艺基础2第三章 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4第四章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程序设计62第五章 加工中心指令编程典型实例22第六章 数控车床程序设计4第七章 数控车床加工程序设计实例42第八章 自动编程2

28、总计266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陈洪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现代数控技术及应用刘启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数字控制技术与数控机床杨有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制定:毛金明 审稿:毛金明 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代码:51402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其中讲课26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6学时)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

29、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没有互换性生产原则的指导,没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电子工业不可能获得发展。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高校机类、仪器类、机电结合类各专业一门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和计量的基本概念。比较确切地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与定义。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

30、原则和方法。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测量器具以及处理测量结果的能力。结合实验课教学,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工作,成为应用性专门人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能正确选用公差与配合,拟订测量方案打下坚定的基础。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互换性的意义及特征。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公差带的构成规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随机误差与数据处理。形位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31、。形位公差项目,公差原则及形位公差选用原则及图样表达方法。螺纹公差与配合特点。螺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渐开线齿轮主要几何参数误差及公差的含义及分析。 本课程的难点:随机误差与数据处理。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公差带的构成规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 1.互换性生产的意义、特征、分类及优越性2.互换性与设计、制造及使用的关系 3.标准化的意义,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1.概述2.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3.计量器具4.测量方法5.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第三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 1.概述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

32、语及其定义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4.极限与配合的选择5.尺寸的检测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1.概述2.形状公差与误差3.位置公差与误差4.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5.形位公差的选择6.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 1.概述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第六章 光滑极限量规1.概述2.量规公差带3.量规设计第七章 尺寸链 1.概述2.解尺寸链三、实践性教学环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充分掌握并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

33、直线度误差测量必做22长度测量、平行度测量必做4总计6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2、考核办法:平时30,考试7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66第三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6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6第五章表面粗糙度2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2第七章尺寸链2合计266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陈于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二)推荐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名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黄云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制定:陈树彬 审稿:毛金明 审定:模具

34、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冷冲压设计与制造课程代码:514040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时学分:60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前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属板材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冲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冲压工艺过程设计与冲模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冲压工艺过程及冲模设计。二课程内容(

35、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方法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本课程的难点: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

36、制造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内容第1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1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 2冲压设备及选用 3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4模具材料选用 5模具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编制 第2章 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概述 2 冲裁变形过程分析 3 冲裁模间隙 4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5冲裁排样设计 6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7冲裁工艺设计 8冲裁模的典型结构 9 冲裁模零部件设计 10冲裁模设计程序 第3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1概述 2弯曲变形分析及变形特点 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4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5弯曲力的计算 6弯曲件的工艺性 7弯曲件的

37、工序安排 8弯曲模典型结构 9弯曲模结构设计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1概述 2圆筒形件 拉深的变形分析 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4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5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 6拉深件的工艺性 7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8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9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第5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1概述 2胀形 3翻边 4缩口 5旋压 6校形 三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一)实验教学的要求对于本课程学习,通过拆装冲压模具能够认识模具结构,理解组成模具的每一个零件的作用,设计中等难度的冲压模具。(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冲孔模拆装必做22复合模拆装必做2四、考核办法1、

38、考试方式:理论测试闭卷; 2、考核办法:平时20,期中20,考试60。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1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6第2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24第3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12第4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10第5章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4实验4总计564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刘建超,张宝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推荐参考书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冲压工艺学李硕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冲压设计资料王孝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制定:毛金明 审稿:康剑莉 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

39、业指导委员会塑料模设计及制造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塑料模设计及制造课程代码:514057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其中讲课56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4学时)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塑料模设计及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前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注塑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注塑成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注塑模具工艺过程设计与塑料模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

40、度模具设计。二、课程内容(一)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课程难点:合理地选用塑料成型设备及根据成型设备设计相应的塑料模具。掌握模具加工的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正确地分析塑料制件质量,残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工艺因素,提高改进措施;对美化的维修改进提出可行的方案。(二) 课程的内容第一章绪论1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设计在工业中的地位;2塑料模具的分类;3塑料成型模具的发展趋势;4怎样学好塑料成型模具课;第二章塑料成型基础1塑料的特性与用途;2塑料的分类;3通用塑料;4工程塑料;第三章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料成型制件的工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