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广州二模试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含答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2722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东省广州二模试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含答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3届广东省广州二模试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含答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3届广东省广州二模试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含答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广东省广州二模试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含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东省广州二模试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含答案.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 综合测试 (二)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高中历史 2013年5月 主讲:纪铠煜,38.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 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 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 家和民族

2、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的编纂实 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心史观”。 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38.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 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 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

3、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6分),(1)思想:“通古今之变”的“变通”思想和“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是其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2分,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正确摘录材料也可给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背景:国家统一;思想上实现“大一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联系密切。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2)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在19世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充满“西欧中心论”的原因。(10分),(2)内容:宣扬白色人种的优越;强调西欧历史的价值。(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原因:工业革命在西欧逐渐完

4、成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西欧殖民扩张“高歌猛进”,对东方的殖民侵略变成最后的征服;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霸权地位确立;欧洲思想文化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8分),(3)突破: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世界历史; 公正评价各时代和世界一切民族的建树。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8分),条件: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全球

5、史观产生的物资基础;世界格局的变化为全球史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是全球史观产生的一个最要原因;历史上的整体观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史学家面对全球化的史学反省推动个球史观的形成。(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4)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4分),(4)影响:影响研究历史的视角和方法; 决定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

6、界观的组成部分。,39. (24分)“宪政”即宪法政治,它的前提是宪法,核心是民主政治。就是通过限制政府 的权力,来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6与17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限说”崛起后,宪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被认为是一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文件。 据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材料二: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据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7、请回答:,(1) 阅读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简要分析“权限说”对近代英国和美国宪政的影响。(10分),(1)主张: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直,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影响:英国经过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一系列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其中以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美国独立后,于1787年制定了宪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2) 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用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8分),(2)特点:与西方接轨,

8、借鉴和移植西方成果。(2分,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 说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度。(6分。临时约法2分,“三权分立”2分,“责任内阁制”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3) 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宪政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3)成就: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分,每点2分,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

9、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 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3. 右图是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关于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 B. 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东汉的作品 C. 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 D. 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14. 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南书房,15. “(它)毕竟

10、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自觉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运动。,16. 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 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11、A. 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 制度 B. 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D. 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17.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 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 “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18.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

12、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 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B. 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1958年,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9591961年,19. “撇开了以氏族和胞族为基础的四个旧部落,代替它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是以曾经用诺克拉里试验过的只依居住地区来划分公民的办法为基础的。”材料描述的 现象发生在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查士丁尼在位时期,20. 2

13、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 “妇女回到家庭去” “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 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A.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 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 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21.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推行私有化 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 B. C. D. ,22. 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

14、为了使火车继续 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命令 “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 措施的是 A. B. C. 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斯大林,列宁,23.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乌云”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电磁

15、感应理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一、选择题,高考阅卷老师对解答非选择题的四点建议,1.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合理安排答题空间,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2.答案要点要全面,“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尽可能把“得分点”(关键词)写在最前面。 3.按分作答,分多多答,分少少答。(一般每个要点2分) 4.写在卷面上的答案不要轻易画掉,因为阅卷老师会在“错误里面找正确”。 摘自试题调研2012历史高考要点全解,38.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

16、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38.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的编纂实 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心史观”。 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材料二: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据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概念。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亚细亚生产方式最旱是马克思在1859年自己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其唯物史观进行概括时提出的。马克思明确指出,他以前的人类社会已经依次更替地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四种社会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