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42279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FDI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毕业论文FDI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目 录中文摘要1Abstract21 前言31.1 选题背景及意义31.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3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32 综述42.1 国外研究现状42.2 国内研究现状63 机理分析和现状描述63.1 FDI对创新能力作用的机理分析63.2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现状83.2.1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分布现状83 .2.2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创新能力现状94 模型的选择与实证分析114.1 模型设定114.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124.3 回归及原因分析124.3.1 实

2、证结果124.3.2 原因分析155 政策建议16结束语17谢辞17参考文献17附录 1:19附录 2:20FDI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 -以长三角和中部六省为例学生姓名:李秀敏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05-1 指导老师:X X 指导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中文摘要:本文以长三角和中部六省作为样本单元,采用1995年到2007年的 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建立创新能力与FDI的多元线性函数,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分别从专利申请量指标和高技术产业指标,对长三角与中部六省的FDI对其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指标中

3、FDI对区域创新能力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的影响效果有所不同。根据回归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 区域创新能力 长三角 中部六省FDI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to promote the rol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As an example to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nd central six provincesAbstract:The paper, using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region and c

4、entral six provinces as the sample unit, uses from 1995 to 2007 panel data for analysis. On basis of regional economics,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innovation economics theory, the paper establishes multi-linear function of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FDI, us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

5、lysis, analyzes FDI effect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nd 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region to i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from the patent applications indicators and indicators of high-tech industr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wo indicators, FDI are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capabili

6、ty in the region. Bu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gions are different. On the base of difference between two regressions, analyze its causes, and then mak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FDI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Changing River Delta Region Central six provinces1 前言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

7、放以来,我国引进外商投资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入世以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到中国投资,中国己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也就是出现了FDI的区位聚集,总体上是“东高西低”。FDI的区位选择主要是看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等。长三角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东部沿海,凭借优越的区域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利用外资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中部六省相比于长三角地则相对落后。国家也一直采取积极政策,通过长三角的扩散效应,来拉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正是通过对FDI对长三角

8、地区和中部六省的创新能力作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中部六省的引进外资和自主创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本文采用1995年到2007年的面板数据,并根据C-D函数建立FDI对创新能力的多元线性方程,从专利申请指标和高技术产业指标,回归分析了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效果进行分析(见图1.1)。所有数据来源于1995年到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各省的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本文通过建立FDI与创新能力的生产函数模型,把长三角和中部六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部六省与长三角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的差异

9、,进而对中部六省引资模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长三角的扩散和拉动效应,带动中部六省的创新能力的提高。由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样本年限的有限性和软件技术的有限,导致在面板分析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选题背景、意义及目的相关资料、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FDI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机理分析和现状描述高技术指标的实证分析创新能力专利申请指标的实证分析实证结论及原因分析实证结论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图1.1 技术路线图2 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国际上有着不同的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

10、资者或母公司)与在另一国的企业(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具有长期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集资本、知识和技术于一身的主要资源,是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集聚和技术变迁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一个主要结果是期望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对FDI对东道国的创新能力的影响却有着不同的见解。2.1 国外研究现状Borenztein,Gregorio和Lee (1998)等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进新技术的重要渠道,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国内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生产技

11、术比较落后,其员工素质较差,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销技能。FDI就成为技术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Walz (1997)建立内生型增长模型,假设外资公司入驻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外溢,可以把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经验转移到东道国,从而改善东道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Glass和 Saggi(1998)在其质量阶段生产循环模型中提出,只有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国进行实际生产时,发展中国家才能对其先进的产品进行模仿。同时也指出,FDI的技术的转移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双方的技术差距:如果技术水平相差不大,则FDI会给东道国家带来先进的技术;如果技术水平相差太大,则FDI只会给南方国家带来落后和过时的技术。近年

12、来,总多学者对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Jansen(1995)在对泰国的研究中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私人投资和出口有强烈的积极影响,并通过新技术的引入提高当地经济效率,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增长。Athukorala和Menon (1995)发现,在近20年中,外商直接投资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ans-field和Romer (1980)也发现美国跨国公司转移给其子公司的技术比转移给其他企业的更为先进,同时也发现子公司引入了其母公司的先进技术后引发了当地竞争者的模仿。在对中国的实证研究方面,Sun (1996)则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

13、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Cave (1974)、Globeman (1979)、Blomstrom (1983)、Liu(2001)等在对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中国等国家的实证研究中均发现FDI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有着积极作用; Romer(1986)提出了干中学的经济增长模型和知识外溢经济增长模型。其中的知识外溢只来自FDI,从而得出FDI通过知识外溢渠道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FDI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作用也存在很多争论,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如Blomstom& Sjoholm(1999)对印度尼西亚制造业

14、的研究发现不存在技术溢出效应。Aitken和Harrison(1999)根据世界数据库1970到1980的数据和FDI的incorporating还有其他可用的数据发现在委内瑞拉,当外国投资增加时国内的工厂在减少。Henrik Braconier, Karolina Ekholm,和 Karen Helene Midelfart Knarvik认为国际研发外溢取决于公司或国家的技术水平。如果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就很难从FDI所引发国际研发外溢中得到益处;相反,如果技术水平落后于FDI的输出国就能从中获益。2.2 国内研究现状 魏后凯(2002)对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5、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有90%左右是由外商投资引起,东部地区外资企业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但是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国内学者却有很大的争论。沈坤荣(2000)、陈涛涛(2003)、冼国明、严兵(2005)等学者认为FDI的引入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相反朱华桂(2003)却认为FDI对我国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影响不显著甚至有阻碍作用。另外,很多学者(薄文广,2005;李晓钟,2007)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提出地区差异化、引进技术的原创程度、人力资本门槛等都会影响到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作用。 关于FDI的作用效果不同的研究也有不同的思路。

16、甄丽明, 唐清泉(2008)认为:内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越大, 外资的进入越有利于民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何祎鸣(2008)认为:FDI的引入对我国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特别是高创新能力地区FDI的大量进入对该地区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起着积极作用。中等创新能力地区和低创新能力地区存在着“人力资本门槛”。但中等创新能力地区已经通过该门槛,所以FDI对中等创新能力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提高有着积极影响;而低等创新能力地区却没有越过该门槛,因此FDI对低创新能力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提高反而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3 机理分析和现状描述3.1 FDI对创新能力作用的机理分析 创新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

17、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他把创新活动归结为五种形式:第一是生产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第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技术或新工艺;第三是开拓新市场;第四是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第五是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 熊彼特.政治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1 而区域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其核心是促进创新机构间的互动和联系,表现为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贡献能力。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外国直接投资的扩散效应、本国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和本国的国家制度和

18、政策。外国直接投资,不只是资金上的,更是技术上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国跨国子公司对国内公司的技术外溢来实现的(见图3.1)。外国企业通过技术投资或在中国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把技术带到中国。而其技术扩散的途径主要有: 1由于外资的介入某产业而引起的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吸引外资投资,经营高技术项目,会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会引起该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则会带动上游产业的需求和下游产业成本的降低,从而有更广阔的市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2模仿与示范效应 外商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基本投资于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高

19、的领域,从而获取较高的收益,而中国企业历来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地段-低附加值区域。所以国内企业为了获取高利润,往往会效仿外商的工艺,并加强R&D的投入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除了效仿工艺,国内企业也模仿发达国家的研发结构。中国的研发工作,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来完成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这往往会使研发和企业、市场脱轨,不能起到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发达国家恰恰相反,他们的研发主体大多为大中型的企业,这大大提高了研发的作用和效率。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会使国内企业效仿他们的企业结构,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或与各高校建立研发伙伴关系,来弥补这个缺陷。 3带来竞争压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外资企业往

20、往具有高技术,生产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企业为了生存,保持其市场份额,必须提高其技术水平,加大研发投入。这变相的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4人力资本的流动 现在外资企业都在加强其本土化,也就是大部分员工都是从东道国聘用。员工通过技术培训和工作积累,进而获得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操作,甚至参与其研发活动。这样人员的流动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技术外溢。 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内资企业模仿、人力资本流动、竞争压力刺激、技术波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吸收模仿,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图 3.1 总体上,外资主要是进入高技术项目,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21、。随着外资的不断渗入,使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立,不仅能吸引和充分利用FDI的技术外溢,而且建立了一个好的创新环境。高技术产业区内的各个企业可以相互交流,提高对技术的吸收和学习能力,可以更好的把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从而提高技术使用率,提高企业竞争力。所以高技术产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FDI技术外溢的程度。3.2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现状3.2.1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分布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广阔的市场、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但其分布是不均衡的,FDI的基本区域分布为由东到西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且,无

22、论是FDI的引进还是其实际利用,东部沿海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07年上海的FDI将近80亿美元,长三角其余两省的FDI都超过百亿,江苏则多达219亿美元,名列全国第一(见图32)。在结构上,长三角的FDI主要集中于在钢铁、纺织、汽车和IT等主导和高技术产业方面,产业化程度较高,对于经济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图 3.2 长三角FDI引进值而中部六省相比于长三角处在第二阶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吸引外资能力相对不足。其中最高的湖南省2007年才30多亿美元。各省之间差距也较大,特别是山西、江西和河南各省,更加薄弱(见图3.3)。

23、而且,FDI在产业结构方面,分布不是很合理,产业化不足。图 3.3 中部六省FDI引进值 3 .2.2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创新能力现状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对研发投入的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其中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人员2007年的投入达到二三十万人,中部六省平均也达到八九万人。R&D经费的投入,其中长三角平均达到300亿左右,中部六省也多达三十多亿。这些都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07年的三种专利受理数,长三角07年的受理数达到五六万之多,而中部六省也有六千左右,表明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地区间的差距也是明显存在的,把各省的20012006 的专利申请量来进行聚类

24、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3.1何祎鸣.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08)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也是处于前列,中部六省的创新能力则相对处于弱势。表 31 专利申请量聚类分析类别地区高创新能力地区浙江、江苏较高创新能力地区上海、中等创新能力地区湖北、湖南、河南、低创新能力地区安徽、山西、江西 另外,中国建立了一套对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对各省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它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通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科技统计数据,权威性、综合性、动态地

25、给出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排名和各项创新能力分析。从报告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前十名,中部六省处于十几到二十名(见表3.2)。表 32 创新能力指标(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2006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指标值排名上海58.33154.72256.35257.16156.97157.091江苏43.2443.31442.61448.52448.41447.504浙江34.74736.85637.4741.19545.29539.926安徽23.641721.652021.72025.11

26、826.971225.0215江西18.572617.722620.722221.72321.902220.6823湖北25.531325.621127.061027.741426.921327.5611湖南23.991524.171424.591625.531725.161527.0112山西19.752125.091222921727.771324.181624.5517河南23.091924.161521.62124.12023.31924.4918 高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高技术产业是处于“微笑曲线”的上下游,也就是高回报

27、率阶段,而收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也证明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所以我国很注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经济开发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值不断增加,增加值也连年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2759亿增加到2006年的10056亿元。(见图3.4)另外,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主要也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例如:07年,长三角中最高的江苏省,高技术产值达到九千多亿。而中部六省中最多的湖北省才有七百亿左右。 图 3.4 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高技术产业产值(1995-2007) 数据来源:高技术统计年鉴4 模型的选择与实证分析4.1 模型设定本文从总体上

28、,分别从专利申请指标和高技术产业指标两个方面来分析FDI对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以C-D 函数为理论基础,经过变形构建了FDI对创新能力的生产函数,用来评估FDI对我国长三角和中部六省各地区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 (1.1) 其中Y代表产出,K代表资金投入,L代表劳动力的投入。经过变形得到下面公式: (1.2)4.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根据本文,构建创新能力和FDI的专利申请指标生产函数如下: (1.3)何祎鸣.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08其中:i 表示各省(i =1,2,9); t 表示各年(t =1995,1996,2007); Y 为被解释变量,用各地区

29、每年专利受理量来表示该地区创新能力大小; PGDP 为各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该地区的综合经济基础; L 为各地区科技技术人员数,衡量科研创新中技术人员的投入; K 为各地区R&D经费支出,衡量科研创新中经费的投入; FDI为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量。本文采用的数据是模型相关的1995年到2007年的各省年鉴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另外,由于高技术产业是一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采用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能力的又一指标,构建下式: (1.4)顾冰.FDI区位积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国际贸易系,2007其中:HPT代表高新技术产

30、值; PREV代表各省人均职工工资; FDI代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R&D代表国内研发资金投入。23 数据是1995年到2007年的所有模型相关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4.3 回归及原因分析 4.3.1 实证结果首先,本文采用EVIEWS5.1软件对(1.3)式进行分析,分别对长三角和中部六省进行时间序列数据回归。由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DP对专利申请量Y的作用不明显,并与其他变量存在共线性,所以剔出解释变量PGDP。另外,由于R&D与FDI存在共线性,为了消除共线性采用LnPRD=LnR&D/LnFDI来代替变量R&D。具体回归结果如下: 长三角

31、回归结果为:其中R-squared=0.989拟合度较好,P值也通过检验(见表4.1)。 中部六省回归结果为:其中R-squared=0.997拟合度较好,P值也通过检验(见表4.2)。表4.1 长三角(1.3)式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Y系数T统计量P值C-11.66666-2.0522390.0704lnFDI0.4892652.7933440.0209lnL0.3241782.1274490.0623lnPRD27.869496.6957740.0001表4.2 中部六省(1.3)式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Y系数T统计量P值C39.259723.6472900.0082lnFDI0.39409410

32、.876920.0000lnL-0.419861-2.3111850.0541lnPRD42.382246.6134690.0003由结果可以看出,(1)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对专利申请量都存在正的影响。两者的系数分别为:0.489和0.394。并且长三角的影响系数要大于中部六省的系数,说明长三角的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大于中部六省。(2)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PRD对专利申请量也都存在正的影响。两者的系数分别为:27.869和42.382。中部六省的PRD的影响系数大于长三角的系数。说明中部六省的自主研发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要大于长三角地区。(3)RP的检验效果虽不显著,但可以看出,长

33、三角的系数为正的0.324;中部六省的系数却为负的0.419。然后,以高技术作为另一指标,采用软件EVIEWS5.1对(1.4)式进行分析,分别对长三角和中部六省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由于各省人均工资PREV对高技术产值作用效果不明显,并存在共线性现象,所以剔出变量PREV。具体回归结果如下:长三角的回归结果为:其中R-squared=0.923拟合度较好,P值也通过检验 (见表4.3)。表4.3 长三角(1.4)式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Y系数T统计量P值C-1.3292213.6472900.0082lnFDI0.4214814.6671590.0000lnR&D0.67662310.771640.

34、0000中部六省的回归结果为: 其中R-squared=0.895拟合度较好,P值也通过检验 (见表4.4)。表4.4 中部六省(1.4)式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Y系数T统计量P值C0.7793731.6622170.1006FDI0.2188004.5469160.0000RD0.53664513.152520.0000结果表明,(1)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对高技术产业的作用效果均为正,系数分别为:0.643和0.389,并且长三角的系数大于中部六省。说明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FDI对创新能力有正的影响效果,并且长三角的影响效果大于中部六省。(2)PRD的系数也均为正数,分别为:8.705和5.6

35、35,长三角的系数大于中部六省。说明,在高技术产业方面,长三角的研发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要大于中部六省。 4.3.2 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1)无论是专利申请指标还是高技术指标,长三角的FDI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都大于中部六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总量上,长三角引进FDI的总量就远大于中部六省。第二,FDI的流入所引起的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部分是来源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FDI外溢效应程度又主要取决于各地区吸收能力的强弱。长三角的经济和技术基础相对较高,技术差距小,人力资本的素质高,受“门槛效应”的影响比较小,不会影响FDI的“溢出效应”。第三,在外资结构上长三角

36、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同时注重工业及服务业等其他行业,技术产业化程度较高。第四,中部六省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引进外资的结构不够合理,没有与当地的技术基础相结合。 (2)在专利申请指标中,中部六省的PRD系数大于长三角,也就是中部六省的R&D对专利申请的影响效果要大于长三角地区。但是,对于高技术指标,中部六省的PRD系数却小于长三角地区。说明中部六省的研发实力不弱,但是由于企业家资源相对不丰裕,研发的新技术外流或闲置,没有形成产业化。另一原因为,长三角在引进外资时,注意与当地的技术能力相结合,减少技术差距,增强FDI的“溢出效应”。注重技术研发与企业生产、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加大技术

37、向市场和产值的转化率。 (3)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1.3)式检验结果表明,科技人员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其原因为,中部地区企业家资源不丰裕、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对创新能力的贡献相比与其要消耗的资源相对不足。5 政策建议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长三角地区要拉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利用长三角的技术外溢和经济波及,来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指标比较表明:(1)中部地区要不断加大其引进外资总额。在外资引进的时,要注重其质量,以免引进落后或过时的技术,还要注重对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要关注其对区域技术外溢的程度,尽量引进区域技术差距相对较少,对经济增长和自主创新能力贡献大,以提

38、高其经济竞争力。(2)应注重对研发的投入,提高其技术水平,提高FDI的溢出效应。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科技人员对创新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为负值。所以要更加注重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因为人力资本的素质也同样关系到地区的吸收能力。只有国内技术提高,才能降低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能够更好的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免,因为“门槛效应”阻碍了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国外技术外溢和国内自主创新能力都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专利申请指标和高技术指标两方面,以C-D函数为基础,建立FDI对创新能力的函数。对长三角和中部六省的

39、1995年到2007年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DI对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效果,但两地区的具体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谢辞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四年来的栽培,还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论文的写作期间,老师给予了细心的指导,遇到很多的问题都是向老师请教,解决了我许多方面的困难。另外,要感谢我的同学,特别是我的室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们的论文动手比较早,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都向她们请教。再有,还要感谢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还有省图书馆和科技厅,很多资料都是从哪里获得的。参考文献1Borenztein E., J. De Gregorio, and J. W

40、. Lee. 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8, 45: 115-1352Uwe. Walz. Innov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rowth of Economic J. World Development, 1997:341-3573Amy Jocelyn Glass,Kamal Saggi.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41、 Technology Gap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 55:3693984Jansen K.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the Case of Thailand J. World Development.1995,23:1932105Athukorala P., J. Menon. Developing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Malaysia J. 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 1995, 03:1

42、-96H. G. Sun.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J.the World Economy 1997,20:339-3617Caves, Richard E. Causes of direct investment: Foreign firmsshares in Canadian and UK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4, 56:279-293.8Globeman S. Foreign Direct Inve

43、stment and Spillovers Efficiency Benefits in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12:42-569Blomstrom M., Persson H. Foreign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 efficiency in an underdeveloped economy: Evidence from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 World Development, 19

44、83, 11: 493501. 10Romer P.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5:1003-103411Blomstrom M., Sjoholm 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llovers: Does local participation with multinationals matter?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9, 43:915-923 12Aitken and Harrison.

45、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Venezuela. J.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1999,03:605-61813Henrik Braconier, Karolina Ekholm, and Karen Helene Midelfart Knarvik. In search of FDI-Transmitted R&D Spillovers: A Study Based on Swedish Data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998,04: 644-66514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04:19-2615沈坤荣.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03:103-11016陈涛涛.影响中国外商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2003, 4: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