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落料弯边级进模毕业.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0124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孔落料弯边级进模毕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冲孔落料弯边级进模毕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冲孔落料弯边级进模毕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冲孔落料弯边级进模毕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孔落料弯边级进模毕业.doc(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XXXX 大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9JWKffwvG#tYM*Jg t材料厚度(mm); 25 材料抗剪强度();MPa K系数。考虑到模具刃口的磨损,模具间隙的波动,材料力学性能的变 化及材料厚度偏差等因素,一般取 K=1.3。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3 . 1 b ,为计算方便,也可用下式计算冲裁力 F(N) b LtF (5-2) 式中 b 材料的抗拉强度() 。MPa L=152+(20-43)2+232+5.562=157.68mm. 抗剪强度由(参考文献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书,表 2.2

2、9 查得MPa340 则:F=1.3157.681340=69.7KN。 (三)卸料力、推件力的计算 、是由压力机和模具的卸料、顶件装置获得的。影响这些力的因素主 卸 F 推 F 顶 F 要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厚度、模具间隙、凸、凹模表面粗糙度、零件形状和尺寸 以及润滑情况等。要准确计算这些力是困难的,实际生产中常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5-3)FKF 卸卸 (5-4)FKF 推推 (5-5)FKF 顶顶 式中 F冲裁力(N); 、分别为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系数。 卸 K 推 K 顶 K 实际生产时,凹模孔口中会同时卡有好几个工件,所以在计算推件力时应考虑工 件数目。设 h 为凹模孔口直壁

3、的高度,t 为材料厚度,则工件数。 t h n 冲裁时,所需冲压力为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之和,这些力在选择压力机时是 否要考虑进去,应根据不同的模具结构区别对待1618。 采用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裁模的总从压力为 =+ (5-6) 总 F 冲 F 推 F 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总冲压力为 =+ (5-7) 总 F 冲 F 推 F 卸 F 26 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上出料方式的总冲压力为 =+ (5-8) 总 F 冲 F 顶 F 卸 F 已计算得=66.3KN 冲 F 卸料力:由表 5-1 查得=0.04 卸 K =0.045 69.7KN=3.1365KNFKF 卸卸 顶件力:

4、由表 5-1 查得=0.055 推 K =0.055 69.7KN=3.8335KNFKF 推顶 总冲压力 =+=69.7KN+3.8335KN=73.5335KN。 总 F 冲 F 推 F 5.2 压力机的选择压力机的选择 为了安全起见防止设备的超载,可按公称压力 (5-9)的原则选取压 总压 F8 . 16 . 1F 力机19。参照附录可选取公称压力为 160KN 的开式双柱固定台 J23-16 型压力机,该压 力机与模具设计有关的参数数据为1: 公称压力为:160KN; 滑块行程:55mm; 最大闭合高度:550mm; 封闭高度调节量:220mm; 工作台尺寸:300mmx450mm;

5、模柄孔尺寸:。mmmm6040 27 第六章第六章 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把板料、管材或型材等弯曲成一定的曲率或角度,并得到一定形状的冲压工序称 为弯曲。用弯曲的方法加工的零件种类非常多,如汽车纵梁、自行车车把、仪表电器 外壳、门搭铰链等。最常见的弯曲加工是在普通压力机上使用弯曲模压弯,此外还有 折弯机上的拉弯、辊弯机上的辊弯及辊压成形等等(图 6-1) 。虽然成形方法不同,但 变化过程及特点却存在某些相同的规律。 (a) (b) (c) (d) (e) 图 6-1 (a)模具压弯(b)折弯(c)拉弯(d)辊弯(e)辊形 6.1 弯曲变形分析弯曲变形分析 6.1.1 弯曲变形过

6、程及特点弯曲变形过程及特点 1弯曲变形过程 为了说明弯曲变形过程,我们来观察 V 形件在弯曲模中的校正弯曲过程。 28 图 6-2 板材在 V 型模内的校正弯曲过程 由 V 形件的弯曲过程可以看出,弯曲成形的过程是从弹性弯曲到塑性弯曲的过程, 弯曲成形的效果表现为弯曲变形区弯曲半径和角度的变化20。 2弯曲变形特点 为了分析弯曲变形特点,可采用网格法,如图 6-2 所示。通过观察板料弯曲变形后 位于弯曲件侧壁的坐标网格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图 6-3 弯曲前后坐标网格的变化 (1)弯曲变形区域主要是在制件的圆角部分。 (2)在变形区内,板料的外层纵向纤维(靠近凹模一边)受拉而伸长(b

7、b 弧bb 弦),内 层纵向纤维(靠近凸模一边)受压而缩短(aa 弧aa 弦)。由内外表面至板料中心,其伸长 和缩短的程度逐渐变小,其间有一层纤维的长度不变,这层纤维称为变形中性层。 29 (3)在弯曲变形区内板料厚度略有变薄。 (4)从弯曲件变形区域的横断面看,变形有两种情况: 对于窄板(B3t),弯曲内侧材料受到切向压缩后,便向宽度方向流动,使板宽 增大;而在弯曲区外侧的材料受到切向拉延后,则宽度变窄,结果使断面略呈扇形。 对于宽板(B3t),由于弯曲时宽度方向变形阻力大,材料不易流动,因此弯曲 后在宽度方向无明显变化,断面仍为矩形21。 6.1.2 弯曲变形时的应力与应变弯曲变形时的应力

8、与应变 如前所述,板料相对宽度 Bt 直接影响板料沿宽度方向的应变,进而影响其应力, 因此随着 Bt,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应力-应变状态。窄板和宽板塑性弯曲时的应力- 应变状态。 1窄板 弯曲时,在切线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最大,其弯曲处内侧应力为压应力、应变 1 为压应变,外侧应力为拉应力,应变为拉应变+;在宽度方向上,弯曲处 1 1 1 内侧应变为拉应变+,外侧应变为压应变。由于材料在宽度方向上能自由变形, 1 2 所以弯曲处内、外侧的应力都接近于零(0) ;在厚度方向上,由于表层材料对里 2 层材料产生挤压,因此,弯曲处内、外侧的应力均为压应力一,其应变根据体积不 3 变的原则,即有+0,如果知

9、道一个最大主应变,则另外两个主应变的符号 1 2 3 必然与最大主应变相反,或者其中一个主应变为零1。 在图 6-4(a)中,弯曲内侧的切向压缩应变是最大主应变,则厚度方向的应变为 1 拉应变+。同理,弯曲外侧的切向拉延应变是最大主应变+,而厚度方向的应变则 3 1 为压应变。 3 (a) (b) 30 图 6-4 板料弯曲后断面 (a)窄板(b)宽板 2宽板 宽板弯曲时,在切向和厚度方向的应力应变与窄板相同,只有在宽度方向上,由 于宽度大,沿宽度方向变形困难,因而宽度基本不变,弯曲处内、外侧的应变均为零( 0),在弯曲处内侧拉延受阻,应力为压应力一,在外侧压缩受阻,应力为拉应 2 2 力,见

10、图 6-4(b)。 2 综上所述,窄板在弯曲时为平面(两向)应力状态和立体(三向)应变状态,宽板则为 立体应力状态和平面应变状态。 6.2 弯曲工艺设计弯曲工艺设计 弯曲时板料的外侧受拉伸,当外侧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以后,在板料的 外侧将产生裂纹,此种现象称为弯裂。实践证明,板料是否会产生弯裂,在材料性质 一定的情况下,主要与弯曲半径 r 与板料厚度 t 的比值 rt(称为相对弯曲半径)有关, rt 越小,其变形程度就越大,越容易产生裂纹。 6.2.1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设中性层半径为,弯曲中心角为 ,则最外层金属(半径为 R)的伸长率为 = (6-1) )(Rtr 设

11、中性层位置在半径为处,且弯曲后厚度保持不变,则 R=r+t,故有 2 t r (6-2)tr 1)1(2 )1 (2 如以材料断后伸长率代入,则 rt 转化为,且有 t rmin (6-3) 2 1 min t r (6-4)1 2 1 min t r 上述式中的最大伸长率和最大断面收缩率值,均可由材料单向拉伸试验 31 测得。从上式可以看出,相对弯曲半径 rt 越小,外层材料的伸长率就越大,即 板料切向变形程度越大,因此,生产中常用 rt 来表示板料的弯曲变形程度。当 外层材料的伸长率达到材料断后伸长率后,就会导致弯裂,故称为板料不产 t rmin 生弯裂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1)弯曲中

12、心角 理论上弯曲变形区外表面的变形程度只与有关,而与弯 t rmin 曲中心角无关,但实际上由于接近圆角的直边部分也产生一定的变形,这就相当于扩 大了弯曲变形区的范围,分散了集中在圆角部分的弯曲应变,从而可以减缓弯曲时弯 裂的危险。弯曲中心角愈小,减缓作用愈明显,因而可以越小。 t rmin (2)材料的塑性及热处理状态 材料的塑性越好,其断后伸长率越大,由式(62) 可以看出就越小。经退火处理后的坯料塑性较好,小些。经冷作硬化的坯料 t rmin t rmin 塑性降低,就大些。 t rmin (3)板料的表面和侧面质量 板料的表面及侧面(剪切断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 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

13、形的稳定性,使材料过早地破坏。对于冲裁或剪裁的坯料,若 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也会使材料塑性降低。在这些情况下,均 应选用较大的相对弯曲半径。 (4)弯曲方向 板料经轧制以后产生纤维组织,使板料性能呈现明显的方向 图 6-5 板料方向性对弯曲影响 性。一般顺着纤维方向的力学性能较好,不易拉裂。因此,当弯曲线与纤维方向垂直 32 时(见图 6-5) ,可取较小值;当弯曲线与纤维方向平行时,则应取较大值。 t rmin t rmin 当弯曲件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弯曲线时,排样时应使两个弯曲线与板料的纤维方向成 45 夹角。 由于上述各种因素对的综合影响十分复杂,所以的数值一般用试验方法

14、确 t rmin t rmin 定。 6.2.2 拉裂、畸变与翘曲的控制拉裂、畸变与翘曲的控制 为了控制或防止弯裂,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大于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数值。当零件 的相对弯曲半径小于数值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恢复其塑性。对于剪切断面的硬化 层,还可以采取先去除然后再进行弯曲的方法。 (2)去除坯料剪切面的毛刺,采用整修、挤光、滚光等方法降低剪切面的表面粗糙 度值。 (3)弯曲时将切断面上的毛面一侧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即朝向弯曲凸模)。 (4)对于低塑性材料或厚料,可采用加热弯曲。 (5)采取两次弯曲的工艺方法,即第一次弯曲采用较大的相对弯曲半径,

15、中间退火 后再按零件要求的相对弯曲半径进行弯曲。这样就使变形区域扩大,每次弯曲的变形 程度减小,从而减小了外层材料的伸长率。 (6)对于较厚板料的弯曲,如果结构允许,可采取先在弯角内侧开出工艺槽后再进行 弯曲的工艺2。 6.2.3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是在工艺分析和计算后进行的一项工艺设计工作。安排弯曲件 的工序时应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等级、生产批量以及材料的性能等因素进行 考虑。弯曲工序安排合理,则可以简化模具结构,提高零件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1.弯曲件工序安排的原则 (1)对于形状简单的弯曲件,如 V 形件、U 形件、Z 形件等,可以一次弯曲成形。 而对

16、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一般要多次弯曲才能成形。 33 (2)对于批量大而尺寸小的弯曲件,为使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和提高生产率,应尽 可能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弯曲成形。 (3)需要多次弯曲时,一般应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 有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弯成的形状。 (4)对于非对称弯曲件,为避免弯曲时坯料偏移,应尽可能采用成对弯曲后再切成 两件的工艺。 6.2.4 弯曲回弹弯曲回弹 回弹现象:在外载荷作用下,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同时,伴随着弹性变形。当外 载荷去掉后,弹性变形恢复,致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都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回 弹,如图 6-6 所示。在所有冲压工序中,回

17、弹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在弯曲工序中,回 弹是影响弯曲件质量的主要因素13。 图 6-6 弯曲回弹 1弯曲回弹及其影响因素 (1)材料的机械性能:回弹的大小与材料的屈服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数 E 成反 s 比,即越大,则回弹越大。在材料性能不稳定时,回弹值也不稳定。 E s (2)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 rt 表示弯曲带内材料的变形程度,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回弹角随 rt,值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可按 rt 值来确定回弹角的大小,见表 6-2。 34 (3)弯曲件的形状:一般弯曲 U 形件时比 V 形件的回弹角小。 (4)模具间隙:在弯曲 U 形件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回弹有直接影响。间隙减 小,由于

18、模具对板料产生挤薄作用,可使回弹减小。反之,间隙越大,回弹越大。 (5)校正程度:在弯曲终了时进行校正,可增加圆角处的塑性变形程度,从而可减 少回弹。校正程度决定于校正力的大小。而校正力的大小是靠调整冲床滑块位置来实 现的。校正程度越大,则回弹角越小。 2回弹量的计算 如图 6-6 所示,回弹后弯曲半径和弯曲角都发生了变化,由卸载前应变中性层曲 率半径和弯曲角变为回弹后的应变中性层曲率半径和弯曲角。应变中性层 0 0 曲率的变化量为 (6-5) 11 K 弯曲角的变化量为 (6-6) 00 - 曲率变化量和角度的变化量,均成为弯曲件的回弹量。 图 6-7 弯曲时的加载和卸载过程 图 6-7 给

19、出了弯曲加载和卸载过程。加载过程沿折线 OAB,总应变值为 (6-7) 2 t 卸载过程沿线段 BC,其弹性应变值和残余塑形应变值分别为 35 和 (6-8)和(6-9) EI Mt e 2 2 t p 因为有,得 ee (6-10) EI M K 11 将上式稍加整理后,可得回弹前后弯曲件应变中性层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 (6-11) MEI EI 及 (6-12) MEI EI 式中 M卸载弯矩,其值等于加载时的弯矩; E弹性模量; I弯曲毛坯截面惯性矩,。 3 12 1 btI 根据回弹前后弯曲件应变中性层长度不变的条件:,可把上式改写为 00 (6-13) 11 ( 即有 (6-14) 0

20、 EI M 不难发现回弹量之间的关系为: 与K (6-15) 0 K 按上述公式计算出的理论回弹量和实际生产中的回弹相比较,存在一定 与K 的差距,但他可以作为分析影响回弹因素的基础。 3. 控制回弹的措施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厚度的变动等,要完全消除弯曲件的回弹 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或减小回弹所引起的误差,以提高弯曲件的 精度。控制弯曲件回弹的措施有如下几种。 (1)改进弯曲件的设计 1)尽量避免选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 rt。如有可能,在弯曲变形区压出加强筋或 成形边翼,以提高弯曲件的刚度,抑制回弹。 36 2)采用小、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如用软

21、钢来代替硬铝、铜 E s 合金等,不仅回弹小,而且成本低,易于弯曲。 (2)采取合适的弯曲工艺 1)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2)对经冷作硬化后的材料在弯曲前进行退火处理,弯曲后再用热处理方法恢复材 料性能。对回弹较大的材料,必要时可采用加热弯曲。 3)采用拉弯工艺方法。在弯曲过程中对板料施加一定的拉力,使弯曲件变形区的 整个断面都处于同向拉应力,卸载后变形区的内、外区回弹方向一致,从而可以大大 减小弯曲件的回弹。这种方法对于弯曲 rt 很大的弯曲件特别有利。 (3)合理设计弯曲模结构 1)在凸模上减去回弹角见图 6-8(a)、(b),使弯曲件弯曲后其回弹得到补偿。对 U 形件,还可将凸、凹模

22、底部设计成弧形图 6-8(c),弯曲后利用底部向上的回弹来补偿 两直边向外的回弹。 2)当弯曲件材料厚度大于 0.8 mm,且塑性较好时,可将凸模设计成图 6-9 所示的 局部突起形状,使凸模作用力集中在弯曲变形区,以加大变形区的变形程度,从而减 小回弹。 图 6-8 补偿回弹 3)对于一般较软的材料如 Q215、Q235、10、20、H62(M)等,可增加压料力或 减小凸、凹模之间的间隙,以增加拉应变,减小回弹。 37 图 6-9 凸模作用力集中减小回弹 4)在弯曲件直边的端部加压,使弯曲变形区的内、外区都处于压应力状态而减小 回弹,并能得到较精确的弯边高度。 5)采用橡胶或聚氨酯代替刚性凹

23、模进行软凹模弯曲,可以使坯料紧贴凸模,同时 使坯料产生拉伸变形,获得类似拉弯的效果,能显著减小回弹。 6.3 弯曲变形的计算分析弯曲变形的计算分析 6.3.1 弯曲力计算弯曲力计算 图 6-10 单角弯曲力的计算 弯曲力是设计弯曲模和选择压力机的重要依据之一。弯曲力不仅与弯曲变形过程 有关,还与坯料尺寸、材料性能、零件形状、弯曲方式、模具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用理论公式来计算弯曲力不但计算复杂,而且精确度不高。实际生产中常用经验 公式来进行概略计算。 38 本设计为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的计算如下: V 形件的弯曲力 (6-16) b tr CKBt F 2 自 式中:自由弯曲在冲压行程结束时

24、的弯曲力,N; 自 F B弯曲件的宽度,mm; r弯曲件的内弯曲半径,mm; t弯曲件材料厚度,mm; 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b K安全系数,一般取 K=1.3; 结合本次模具设计实际尺寸要求,有 KN tr KBt F b 703 . 5 15 . 0 4701203 . 17 . 07 . 0 22 自 6.3.2 顶件力和压料力的计算顶件力和压料力的计算 顶件力和压料力值可以近似取弯曲力的 30%-80%。 顶 F 压 F 因此,=0.7=0.7 5.703KN=3.99KN (6-17) 顶 F 压 F 自 F 6.3.3 弯曲件的毛坯长度计算弯曲件的毛坯长度计算 由于本设计一次弯

25、曲两个角,同时 r=0.5t=0.5mm。 因此,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6-18)tlllL6 . 0 321 则。mmmmtlllL86.17)6 . 07 . 286.117 . 2(6 . 0 321 6.3.4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 弯曲模工作零件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圆角半径、凹模深度、凸、 凹模间隙、横向尺寸及公差等,凸、凹模安装部分的结构设计与冲裁凸、凹模基本相 39 同。 1凸模圆角半径 p r 当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 rt58、且不小于时,凸模的圆角半径取等于tr/ min 弯曲件的圆角半径,即=r。若 rt,则应取,将弯曲件先弯成较

26、大 p rtr/ minp r min r 的圆角半径,然后采用整形工序进行整形,使其满足弯曲件圆角半径的要求2。 当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 rt10 时,由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回弹较大,凸模的圆角 半径应根据回弹值作相应的修正。故取凸模圆角半径=0.5mm。 p r 2凹模圆角半径 d r 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对弯曲变形力、模具寿命、弯曲件质量等均有影响。过小 d r 时,坯料拉入凹模的滑动阻力增大,易使弯曲件表面擦伤或出现压痕,并增大弯曲变 形力和影响模具寿命;过大时,又会影响坯料定位的准确性。生产中,凹模圆角半 d r 径 通常根据材料厚度选取。 d r t2 mm 时,=(36)t d r

27、t=24 mm 时,=(23)t d r t4 mm 时,=2t。 d r 另外,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应一致,否则在弯曲时坯料会发生偏移。 故取凹模远角半径=3m。 d r 3凹模深度 凹模深度尺寸可按表 3-6 与表 3-8 选取。弯曲 U 形件时,若直边高度不大或要求两 边平直,凹模深度应大于零件的深度;否则,凹模深度可小于零件的深度。故取凹模深 度。mmL15 0 4凸、凹模间隙 弯曲 V 形件时,凸、凹模间隙是由调整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的,模具设计时 可以不考虑。对于 U 形类弯曲件,间隙过大,则回弹增大,从而降低了弯曲件精度。 生产中,U 形件弯曲模的凸、凹模单边间隙一般可按如下公式

28、确定。 弯曲黑色金属时,C=(1.05-1.15)t 因此取 C=1.1t=1.1mm。 40 5模具宽度尺寸 弯曲件标注外形尺寸在外侧时(见图 6-11a) ,应以凹模为基准,先确定凹模尺寸, 同时考虑到磨损和弯曲件的回弹,凹模尺寸应为 (6-19) d BBd 0 )75 . 0 ( 凸模尺寸按凹模配置,保证单边间隙 C,即。 (6-20)CBB dP 2 式中:B弯曲件基本尺寸; 弯曲件制造公差; 凸、凹模制造公差,按 IT6-8 级公差选取。 dp 、 图 6-11 标注外形与内形的弯曲件及模具尺寸 (a)弯曲件尺寸标在外侧(b)弯曲件尺寸标在内侧 故,先计算凹模尺寸: mmmmBB

29、d d 81.1425 . 0 75 . 0 15)75 . 0 ( 022 . 0 00 )( 凸模尺寸: mmmmCBB dP 0 015 . 0 0 015 . 0 61.12) 1 . 1281.14(2 凸模,凹模的制造公差 IT7 和 IT8 级。 41 第七章第七章 模具结构及设计模具结构及设计 7.1 冲模及冲模零件分类冲模及冲模零件分类 7.1.1 冲模的分类冲模的分类 冲压件的品种、样式繁多,导致冲模的类型多种多样。 1.按工序性质可分为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整修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形模。 2.按工序组合程度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和复合模。 单工序模:在一副模具中只完成

30、一个工序。如落料模、冲孔模、弯曲模、拉深模 等。 级进模:在一次行程中,在一副模具的不同位置上完成不同的工序。因此对工件 来说,要经过几个工位也即几个行程才能完成。而对模具来说,则每一次行程都能冲 压出一个制件。所以级进模生产率相当高。 复合模:在一次行程中,一副模具的同一个位置上,能完成两个以上工序。因此 复合模冲压出的制件精度较高,生产率也高。 3.按导向方式可分为无导向的开式模、有导向的导板模、导柱模等。 4.按卸料方式可分为刚性卸料模、弹性卸料模等。 5.按送料、出件及排料的方式可分为手动模、半自动模、自动模等。 6.按凸、凹模的材料可分为硬质合金模、锌基合金模、薄板模、钢带模、聚氨酯

31、橡 胶模、等12。 7.1.2 冲模零件的分类冲模零件的分类 冲压工艺是通过冲压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做好模具设计是冲压工艺中的一项关键 工作。模具设计主要是确定模具的类型、结构和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与计算等。 42 凡属模具,无论其结构形式如何,一般都是由固定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固定部分 是用压铁、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上,称下模;活动部分一般固定在 压力机的滑块上,称上模。上模随着滑块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进行冲压工作。 一套模具根据其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都由数个、数十个甚至更多的零件组成。但 无论复杂程度如何,根据模具零件的作用又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的零件。 1.工作零件 是完成冲压工作

32、的零件,如凸模、凹模、凸凹模等。 2.定位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送料是由良好的导向和控制送料的进距,如 挡料销、定距侧刀、导正销、定位板、侧压板等。 3.卸料、推件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在冲压工序完毕后将制件和废料排除, 以保证下一次冲压工序顺利进行。如推件器、卸料板、废料切刀等。 4.导向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上模与下模相对运动是有精确的导向,是凸 模凹模之间有均匀的间隙,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如导柱、导套、导板、等。 5.安装、固定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是上述四部分零件连接成“整体” ,保证各 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并是模具能安装在压力机上。如上模板、下模板、模柄、固定板、 垫板、螺钉

33、、圆柱销。 由此可见,在看模具图时,特别是复杂模具,应从这五个方面去识别模具上的各 个零件。当然并不是所有模具都必须具备上述五部分零件。对于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 情况,为了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成本,可把模具简化成只有工作部分零件如凸模、凹 模和几个固定部分零件即可;而对于大批量生产,为了提高生产率,除做成包括上述 零件的冲模外,甚至还附加自动送、退料装置等。 7.2 冲模主要零件设计冲模主要零件设计 7.2.1 工作零件工作零件 (一)凸模、凹模的固定形式 43 图 7-1 凸模、凹模的固定形式 如图 7-1 所示,a、b、g、h 是直接固定在模板上的,其中图 b、h 一般用于中型和 大型零件,图

34、 a、g 常用于冲压数量较少的简单模;图 c、i 所示凸模(凹模)与固定板 用配合,上面留有台阶。这种形式躲在零件形状简单、板材较厚时采用;图 d 所 6 7 m H 示是采用铆接,凸模上无台阶,全部长度尺寸形状相同,装配时上面铆开然后磨平。 这种形式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加工凸模是便于全长一起磨削;图 j 所示是仅靠 配合固紧,一般只在冲压小件时使用;图 e、f、k 所示是快速更换凸模(凹模)的 6 7 r H 固定形式。对多凸模(凹模)冲模,其中个别凸模(凹模)特别易损,需经常更换, 此时采用这种形式更换易损凸模(凹模)较方便。 (二)凹模刃口形式 凹模刃口通常有如图 7-2 所示的几种

35、形式。 图 7-2 凹模刃口形式 图 a 的特点是刃边强度较好。刃磨后工作部分尺寸不变,但洞口易积存废料或制 件,推件力大且磨损大,刃磨时磨去的尺寸较多。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和精度要求较高 的制件,对向上出件或出料的模具也采用此刃口形式。 图 b 的特点是不易积存废料或制件,对洞口磨损及压力很小,但刃边强度较差。 且刃磨后尺寸稍有增大,不过由于它的磨损小,这种增大不会影响模具寿命。一般适 44 用于形状较简单、冲裁制件精度要求不高、制件或废料向下落的情况。 图 c、d 与图 b 相似,图 c 适用于冲裁较复杂的零件;图 d 适用于冲裁薄料和凹模 厚度较薄的情况。图 e 与图 a 相似,适用于上出件

36、或上出料的模具。 图 f 适用于冲裁 0.5mm 以下的薄料,且凹模不淬火或淬火硬度不高(3540 HRC) ,采用这种形式可用手锤敲打斜面以调整间隙,直到试出满意的冲裁件为止。 (三)凹模外形和尺寸的确定 圆形凹模可由冷冲模国家标准或工厂标准中选用。非标准尺寸的凹模受力状态比 较复杂,目前还不能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一般按经验公式概略地计算,如图 7-4 所 示。 凹模高度 (15mm) (7-1)KbH 凹模壁厚 (3040mm) (7-2)Hc)25 . 1 ( 式中 b冲裁件最大外形尺寸 K系数,考虑板材厚度的影响,其值可查表 7-1。 表 7-1 系数 K 值 料厚料厚 t(mm) b

37、(mm) 051233 2000.100.120.150.180.22 上述方法适用于确定普通工具钢经过正常热处理,并在平面支撑条件下工作的凹 模尺寸。冲裁件形状简单时,壁厚系数取偏小值,形状复杂时取偏大值。用于大批量 生产条件下的凹模,其高度应该在计算结果中增加总的修模量。 整体凹模的厚度 H 也可按冲裁力的大小来进行估算,其经验公式为: (7-3) 3 21 1 . 0 PkkH 式中 H 为凹模厚度(mm) ;P 为冲裁力(N) ;为冲模轮廓长度修正系数,其 1 k 45 值见表 7-2;为凹模材料修正系数,其值见表 7-3 2 k 表 7-2 凹模冲裁轮廓长度修正系数 1 k 轮廓长度

38、轮廓长度/mm500 修正系数修正系数 1 k 11.121.251.371.501.6 表 7-3 凹模材料修正系数 2 k 凹模材料凹模材料合金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碳素工具钢 2 k 11.3 此次设计采用经验公式,查表 7-2 得=1,查表 7-2 得=1.3,于是有: 1 k 2 k H=1mm,圆整为 H=30mm。846.2510533.731 . 03 . 1 3 (四) 凸模长度确定及其强度核算 1. 凸模长度计算 凸模的长度一般是根据结构上的需要确定的,如图 7-3 所示。 图 7-3 凸模长度 凸模长度 (7-4)ahhhL 321 式中 固定板的厚度(mm) ; 1

39、 h 固定卸料板的厚度(mm) ; 2 h 46 导尺厚度(mm) ; 3 h 附加长度,包括凸模的修模量、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及凸模固定板a 与卸料板安全距离等。这一尺寸如无特殊要求,可取 1020mm。 于是有:=,圆整为 65mm。ahhhL 321 mm 2 . 622019 2 . 23 凸模长度确定后一般不需作强度核算,只有当凸模特别细长时,才进行凸模的抗 弯能力和承压能力的校核。 2.凸模抗弯能力的校核 图 7-4a 所示为凸模无导向的情况; 对于非圆形凸模 (7-5) F I L135 max 对于圆形凸模 (7-6) F d L 2 max 30 图 7-4b 所示为凸模有导向

40、的情况: 对于非圆形凸模 (7-7) F I L380 max 对于圆形凸模 (7-8) F d L 2 max 85 式中 凸模允许的最大自由长度(mm) ;F该凸模的冲压力(N) ; max L I凸模最小断面惯性矩(mm4) ;d凸模最小直径(mm) ; 圆形:mmL 5 . 21 max 3.凸模承压能力校核 非圆形凸模 (7-9) min F A 圆形凸模 (7-10) 4 min t d 式中 凸模的最小截面积() ; min A 2 mm 凸模的最小直径(mm) ; min D F冲压力(N); t材料厚度(mm) ; 47 材料抗剪强度() ;MPa 凸模材料的许用应力() 。

41、MPa 圆形:。 2 min 4 . 6 210 34014 mmd 图 7-4 无导向与有导向凸模 7.2.2 定位零件定位零件 定位部分零件的作用是使毛坯(条料或块料)送料时有准确的位置,保证冲出合 格制件,不致冲缺而造成浪费。 (一) 定位件 主要指定位板或定位销,一般用于对单个毛坯的定位,其主要形式如图 7-5 所示。 图 7-5 定位形式 48 定位板厚度或定位销头部高度 h 值,可按表 7-4 的数值选取。 表 7-4 h 值的选取 材料厚度材料厚度 t(mm)11-33-5 A(mm)t+2t-1t 则,可取定位板厚度或定位销头部高度 h=t+2=3mm。 (二) 导料件 主要指

42、导料板和侧压板,它对条料或带料送料时起导正作用。本次设计只用到导 料板。导料板的形式件图 7-6。图 a 用于有弹性卸料板的情况;图 b 用于有固定卸料板 的情况;图 c 也是用于有固定卸料板的情况,只是当条料宽度小于 60mm 时,卸料板 和导料板可做成整体。 图 7-6 导料板的形式 导料板有与导板(卸料板)分离或联成整体两种结构(如图 7-6) 。为使调料顺利 通过,导料板间的距离应等于调料的最大宽度加上一间隙值(一般大于 0.5mm) ,其高 度 H 视板料厚度 t 与挡料销高度 h 而定(表 7-5).使用固定挡料销时,导料板的高度较大, 挡料销之上要有适当的空间,使条料易于通过。送

43、料不受阻碍时,导料板的高都可以 小些13。 表 7-5 导料板的高度 板料厚度板料厚度 t(mm)挡料销高度挡料销高度 h(mm)导料板高度导料板高度 H(mm) 0.3-2.034-8 2.0-3.046-8 3.0-4.046-10 4.0-6.058-10 49 查表 7-5,有导料板高度 H=8mm,挡料销高度 h=3mm 具体尺寸如图 7-7 所示: 图 7-7 导料板的具体尺寸 (三) 挡料件 其作用是给予条料或带料送料时以确定进距。主要有固定挡料销、活动挡料销、 自动挡料销、始用挡料销和定距侧刀等。 1.固定挡料销 结构简单,常用的为圆头形式。当挡料销孔离凹模刃口太近时, 挡料销

44、可移离一个进距,以免削弱凹模强度;也可以采用钩形挡料销。 2.活动挡料销 这种挡料销后端带有弹簧或弹簧片,挡料销能自由活动,这种挡 料销常用在带弹性卸料板的结构中,符合模中最常见。 3.自动挡料销 采用这种挡料销送料时,无需将料抬起或后拉,只要冲裁后将料 往前推便能自动挡料,故能连续送料冲压。 4.定距侧刀 这种装置是以切去条料旁侧少量材料而达到挡料目的。定距侧刀挡 料的缺点是浪费材料,只有在冲制窄而长的制件(进距小于 68mm)和某些少、无 废料排样,而用别的挡料形式有困难时才采用。冲压厚度较薄(t0.5mm)的材料而 采用级进模时,也经常使用定距侧刀。见图 7-8。 50 图 7-8 定距

45、侧刃 图 7-9 侧刃具体尺寸 图 a 的侧刀做成矩形,制造简单,但当侧刀尖角磨钝后,条料边缘处便出现毛刺, 影响送料。 图 b 把侧刀两端做成凸部,当条料半圆连接处出现毛刺时也处在凹槽内不影响送 料,但制造稍复杂些。 图 c 的优点是不浪费材料,但每一进距需把条料往后拉,以后端定距,操作不如 前者方便21。 本次采用图 7-8b 所示形式侧刃,具体尺寸如图 7-9 所示: (四) 导正销 导正销多用于级进模中,装在第二工位以后的凸模上。冲压时它先插进已冲好的 孔中,以保证内孔与外形相对位置的精度,消除由于送料而引起的误差。但对于薄料 (t0.3mm) ,导正销插入孔内会使孔边弯曲,不能起到正

46、确的定料作用,此外孔的直 径太小(d1.5mm)时导正销易折断,也不宜才哟个,此时可考虑采用侧刀。 导正销的形式及使用情况见图 7-10。 图 7-10 导正销 a)d5mm b)d5mm c)d12mm d)d12mm 导正销的头部分直线与圆弧两部分,直线部分高 h 不宜太大,否则不易脱件,也 不能太小,一般取 h=(0.51)t。考虑到冲孔后弹性变形收缩,导正销直径比冲孔的 凸模直径要小 0.040.20mm,具体值见表 7-6。 表 7-6 导正销间隙 51 冲孔凸模直径的冲孔凸模直径的 d(mm) 料厚料厚 t(mm) 1.5-66-1010-1616-2424-3232-4242-60 1.50.040.060.060.080.090.100.12 1.5-30.050.070.080.100.120.140.16 3-50.060.080.10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