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收集充电器论文.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6722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能收集充电器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电能收集充电器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电能收集充电器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能收集充电器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能收集充电器论文.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学科分类号学科分类号 071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题目(中文)(中文) : 电能收集充电器电能收集充电器 (英文)(英文) : Power Collection Charger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学 号:号: 系系 别:别: 专专 业:业: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起止日期: 怀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 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 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2、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 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摘 要.I 关键词.I KEY WORDS.I 1 前言1 2 设计任务与要求2 2.1 设计任务2 2.2 设计要求3 2.2.1 基本要求.3 2.2.2 发挥部分.3 3 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3 3.1 方案选择和论证3 3.1.1 电源变换拓扑方案论证3 3.1.2 控制方法方案论证.6 4 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7 4.1 提高电源效率的分析与计算7 4.2 模拟可充电电池的分析9 4.3 单端反激变压器的设计与计算 9 5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0 5.1 主电路的设计与参

3、数设计10 5.3 监控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11 5.4 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12 6 系统软件设计12 6.1 MSP430 单片机简介12 6.2 软件流程图18 7.系统测试方法、结果和分析.19 7.1 测试仪器19 7.2 测试方案 19 7.3 测试数据 19 7.4 结果分析 20 8 总结20 参考文献21 致 谢22 附录:23 Comment U1: 列在目录中 I 电能收集充电器 摘 要 该设计使用 TPS2836 和低功耗单片机 MSP430F449,采用单端反激变换器, 加入同步整流技术,转换效率高达 90%以上,且具有最大电流跟踪能力;采样和 监测采用间歇工作方式,工

4、作间歇可以在 0.1s-5s 通过按键设定。 ES=10v20v,RS=100 时,最大锁定电流 220MA;RS=1,ES 在 1.2v3.6v 之 间变化,给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为 710MA;RS=0.1,0.35v0。 关键词 单端反激变换器; 同步整流 ;最大电流跟踪 Power Collection Charger Abstract The TPS2836 and low power design using microcontroller MSP430F449, using single-ended flyback converter, the synchronous rectif

5、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as high as 90%, and has a maximum current tracking ability; sampling and monitoring of the use of intermittent work, can be intermitted 0.1s-5s through the key settings. ES = 10v 20v, RS = 100, the maximum lock current 220MA; RS = 1, ES vary in 1.2v 3

6、.6v, the batterys maximum charge current 710MA; RS = 0.1, 0.35v 0. Key words II Flyback converter;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maximum current track 1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已经成为当今的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 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们的生产、 生活中,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的工作、生 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控制、信息等重要数据都 要由电子信息系统来处理和存储。而各种用电设备

7、都离不开可靠的电 源,如果在工作中间电源突然中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将受到不可 估量的经济损失。对于由交流供电的用电设备,为了避免出现上述不 利情况,必须设计一种电源系统,它能不间断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提供以安全和操作为目的可靠的备用电源。为此,都使用了可蓄电池。 这样,即使电力网停电,也可利用电能收集充电器进行储蓄电能。 近年来,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对半导体 IC 设计和应用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 年 11 月,五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三星、索尼 爱立信、摩托罗拉和 LG 电子联合发布了手机充电器的五星级标准。 例如,待机功耗小于或等于 30mW 的手机充电器属于最高星级。相反,

8、如果待机功耗500mW,则充电器标签上将无任何星级标记。为适应 手机充电器的技术革新和发展,新近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于近期推出 一种新的电源控制芯片 AP3768,并基于 AP3768 开发出全面满足能 源之星外部电源 2.0 标准和五星级标准的充电器方案。 在出现低压和小电流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小电流的高效收集,在太 阳能电池处于阴雨天或风力发电机处于小风情况下,这些发电系统只 能输出较低的电压,同时电流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传统的 2 直接向蓄电池充电的控制器因电压达不到蓄电池充电电压而难以向 蓄电池实现充电,或者达到充电电压但电流过小而损失太大达不到充 进蓄电池的目的。因此,研究电能收集

9、充电器很有现实意义。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2.1 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能收集充电器,充电器及测试原理示意图如 图 2.1。该充电器的核心为直流电源变换器,它从一直流电源中吸收 电能,以尽可能大的电流充入一个可充电池。直流电源的输出功率有 限,其电动势 Es 在一定范围内缓慢变化,当 Es 为不同值时,直流 电源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参数可以不同。监测和控制电路由直流电源 变换器供电。由于 Es 的变化极慢,监测和控制电路应该采用间歇工 作方式,以降低其能耗。可充电池的电动势 Ec=3.6V,内阻 Rc=0.1。 图 2.1 测试原理示意图 2.2 设计要求 2.2.1 基本要求 (1)在 R

10、s=100,Es=10V20V 时,充电电流 Ic 大于(Es-Ec) 3 /(Rs+Rc)。 (2)在 Rs=100 时,能向电池充电的 Es 尽可能低。 (3)Es 从 0 逐渐升高时,能自动启动充电功能的 Es 尽可能低。 (4)Es 降低到不能向电池充电,最低至 0 时,尽量降低电池放电电 流。 (5)监测和控制电路工作间歇设定范围为 0.1 s5s。 2.2.2 发挥部分 (1)在 Rs=1,Es=1.2V3.6V 时,以尽可能大的电流向电池充电。 (2)能向电池充电的 Es 尽可能低。当 Es1.1V 时,取 Rs =1; 当 Es1.1V 时,取 Rs =0.1。 (3)电池完全

11、放电,Es 从 0 逐渐升高时,能自动启动充电功能(充 电输出端开路电压3.6V,短路电流0)的 Es 尽可能低。当 Es1.1 V 时,取 Rs =1;当 Es1.1V 时,取 Rs=0.1。 (4)降低成本。 (5)其他。 3 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3.1 方案选择和论证 3.1.1 电源变换拓扑方案论证 本题目要求制作一个电能收集器,从输出 0v20v 电压(内阻随功 率变化)的直流电源吸收能量,给模拟电池充电。充电器输出电压不 小于 3.6v,用吸入型电源模拟充电电池。 4 方案一:用分离元件完成电路设计。 利用专业的 PWM 波驱动芯片驱动 MOS 管,完成 DC-DC 的变换。 可

12、以方便控制输出电压,但是驱动 MOS 管首先需要较大电压,无法 满足题目中电源电压变动范围大的要求而且转换效率较低,功耗大, 输出电压中的纹波大,对硬件系统要求高。 方案二:CuK 变换器 如图 3.1,CuK 型变换器输出电压可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能量 存储和传递同时在两个开关期间和两个环路中进行,这种对称型可以 使它达到较高的效率,两个电感适当耦合可以理论上达“零纹波”,但 是该方案对电容要求较高,且需两个电感,成本高,同时输入输出相 对地不同,控制电路相对复杂。 公式(1): 图 3.1 CuK 变换器 方案三:BUCK 变换器与 BOOST 变换器组合 如图 3.2,在 Es=10

13、V20V 时,采用 BUCK 电路实现功能,在 ES(Es-Ec)/(Rs+Rc)=(10-3.6)/(100+1)=63.3mA 输出功率: PoUo*Io=3.6*0.063=0.23W 转换效率: =Po/Pi=(0.23/0.25)*100%=92% 当 Es=20V 时,最大输出电压: Pmax=U2/(4Rs)=20*20/(4*100)=1W 输出电流: Ic(Es-Ec)/(Rs+Rc)=(20-3.6)/(100+1)=162.3mA 输出功率: PoUo*Io=3.6*0.163=0.587W 转换效率: =Po/Pi=(0.587/1)*100%=58.7% 所以在最理想

14、的情况下,电源的转换效率要大于 92%,才能满足 Ic(Es-Ec)/(Rs+Rc),并且必须使用同步整流技术。 4.2 模拟可充电电池的分析 根据题目要求,当 Ec=20V 时,充电电流: Ic(Ec-Es)/(Rc+Rs)=0.16A 9 通过防止电流倒灌进的电阻为 Rd,则通过 Rd 的电流 IdIc (如下图 所示), 图 4.3 模拟可充电电池 所以RdIoc 时,使能同步整流。变 压器设计如下: 根据题意,充电器输出最大功率 Pout=3.2 W,且 Ioc=400mA,在 本电路中选用 TDk 磁芯 PQ265,f=20KHz 时其最大传输功率 15W。 初级电感: 总的负载功率

15、: 电流峰值: 10 能量处理能力: 电状态 Ke: 磁芯几何参数: 匝数计算: 设气隙长度 lg=0.1mm,则初、次级匝数: 5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1 主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设计 主电路原理图采用单端反激拓扑,TPS2836 是具有同步整流功能 的 PWM 驱动芯片,其静态功耗为 2mA,能 3.6V 供电,最大驱动电 流 2A。IRF7822 是增强型 N 沟道 MOS 管,导通电阻 5.5m,损耗 小,最大漏源电流 Ids=20A,完全能满足题目要求。 图 5.1 系统硬件电路 图中 TPS2836 的 1 脚是 PWM 波的输入端,经内部反相分别从 5 脚和 7 脚输出两路反相的 P

16、WM 信号驱动 IRF7822,电阻 R1 和 R2 是起缓冲作用,防止驱动的电压尖峰击穿 MOS 管。3 脚 DT 端用作同 11 步整流使能,低电平有效;当充电器输出电流小于 400mA 时,单片机 将 3 脚置高,不使能同步整流,5 脚输出低电平,IRF7822 截止,肖 特基二极管 1N5819 工作;相反,当输出电流大于 400 mA 时,3 脚置 低,使能同步整流,5 脚输出 PWM 波,IRF7822 正常工作。 5.2 启动电路设计与参数设计 题目要求尽量低的 Es 能启动充电器,如图 5.2,使用升压芯片 TPS61202 能够 Es=0.5 V 输入的情况下,稳定输出 5V

17、 给控制电路供 电,保证系统低电压空载启动。当输入电压大于 3.6 V 时,单片机控 制继电器导通,TPS61202 不工作,控制及监测电路由充电器输出 3.6 V 供电。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原因,启动电路没能做出来,所以 我的作品没有空载自启动的功能。 图 5.2 启动电路 5.3 监控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根据题目要在 Es=10V20V 时达到 Ic 大于(Es-Ec)/(Rs+Rc) 的要求,可得出监测和控制电路的功耗最大不能超过 10mW。由此, 我选择 TI 的超低功耗单片机 MSP430F449 作为控制核心,其 3.3V 时的静态电流为 280uA,4M 外部高速晶振下程序正常运行时

18、的电 流为 1.3mA,且其内部具有 3 路 32 倍信号放大能力的 16 位 A/D,具 12 有多路 PWM 波输出,完全满足本题最大输出电流追踪的要求。同时, 单片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低功耗模式,以降低功耗,并由内部 定时器每隔一段时间低功耗唤醒一次,调节输出电流。其间隙低功耗 时间在 0.1s 到 5s 范围内任意可调。 5.4 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系统监测输出的充电电流就需要对充电电流进行采样,采样电阻 选用 0.5 欧的康铜丝,采样电阻两端接差分放大电路,将电流信号转 换成 AD 可以采样的电压信号,然后送入 MSP430F449 内部进行采样, 处理,显示。差分放大器选用 C

19、MOS 微功耗高精度运放 OPA335,电路 尽量选择对称的电阻值,可以做到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可以抑制电路 中的纹波干扰,较高精度的采到充电电流。 6 系统软件设计 6.1 MSP430 单片机简介 由于电能收集充电器对系统的功耗及效率均要求很高,所以应用 最为广泛的正 5 伏供电的 51 系列单片机就不太合适了,正 5 伏供电 的单片机将会使系统功耗增大及效率降低。所以要寻求供电电压低的 低功耗单片机。而 MSP430 系列单片机由于它具有集成度高、外围设 备丰富、超低功耗等优点,同时内部还集成了高精度 AD 转换器,这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功耗,在此选用 MSP430 系列 MSP4

20、30F449 这一款单片机。为了更深入了解 MSP430 单片机,下面 再具体介绍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电路。 MSP430 系列单片机是美国德州仪器(TI)1996 年开始推向市 13 场的一种 16 位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处理器(Mixed Signal Processor)。称之为混合信号处理器,主要是由于其针对实际应用 需求,把许多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以提供“单片”解决方案。 MSP430 系列单片机是一个 16 位的单片机,采用了精简指 令集(RISC)结构,具有丰富的寻址方式( 7 种源操作数寻址、 4 种目的操作数寻址)、简洁的 27 条内核指令以及大量的模

21、拟指 令;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都可参加多种运算;还有高 效的查表处理指令;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在 8MHz 晶体驱动下指 令周期为 125 ns 。这些特点保证了可编制出高效率的源程序。 在运算速度方面,MSP430 系列单片机能在 8MHz 晶体的驱 动下,实现 125ns 的指令周期。 16 位的数据宽度、 125ns 的指 令周期以及多功能的硬件乘法器(能实现乘加)相配合,能实现数 字信号处理的某些算法(如 FFT 等)。 MSP430 系列单片机的中断源较多,并且可以任意嵌套,使用 时灵活方便。当系统处于省电的备用状态时,用中断请求将它唤 醒只用 6us 。 超低功耗 MSP4

22、30 单片机之所以有超低的功耗,是因为其在 降低芯片的电源电压及灵活而可控的运行时钟方面都有其独到之 处。首先,MSP430 系列单片机的电源电压采用的是 1.83.6V 电压。因而可使其在 1MHz 的时钟条件下运行时,芯片的电流会 在 200400uA 左右,时钟关断模式的最低功耗只有 0.1uA 。其 14 次,独特的时钟系统设计。在 MSP430 系列中有两个不同的系统 时钟系统:基本时钟系统和锁频环( FLL 和 FLL+ )时钟系统或 DCO 数字振荡器时钟系统。有的使用一个晶体振荡器( 32768Hz ) , 有的使用两个晶体振荡器)。由系统时钟系统产生 CPU 和各 功能所需的

23、时钟。并且这些时钟可以在指令的控制下,打开和关 闭,从而实现对总体功耗的控制。 由于系统运行时打开的功能模块不同,即采用不同的工作模 式,芯片的功耗有着显著的不同。在系统中共有一种活动模式( AM )和五种低功耗模式( LPM0LPM4 )。在等待方式下,耗电 为 0.7uA ,在节电方式下,最低可达 0.1uA 。 系统工作稳定。上电复位后,首先由 DCOCLK 启动 CPU , 以保证程序从正确的位置开始执行,保证晶体振荡器有足够的起 振及稳定时间。然后软件可设置适当的寄存器的控制位来确定最 后的系统时钟频率。如果晶体振荡器在用做 CPU 时钟 MCLK 时发生故障, DCO 会自动启动,

24、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如果程序 跑飞,可用看门狗将其复位。 丰富的片上外围模块 MSP430 系列单片机的各成员都集成 了较丰富的片内外设。它们分别是看门狗( WDT )、模拟比较器 A 、定时器 A ( Timer_A )、定时器 B ( Timer_B )、串口 0 、1( USART0 、1 )、硬件乘法器、液晶驱动器、 10 位 /12 位 ADC 、16 位 Sigma-Delta AD、直接寻址模块( DMA )、端口 O ( P0 )、端口 16 ( P1P6 )、基本定时器( Basic Timer )等 15 的一些外围模块的不同组合。其中,看门狗可以使程序失控时迅 速复位;模

25、拟比较器进行模拟电压的比较,配合定时器,可设计出 A/D 转换器; 16 位定时器( Timer_A 和 Timer_B )具有捕获 / 比较功能,大量的捕获 / 比较寄存器,可用于事件计数、时序发 生、 PWM 等;有的器件更具有可实现异步、同步及多址访问串 行通信接口可方便的实现多机通信等应用;具有较多的 I/O 端口 ,最多达 6*8 条 I/O 口线; P0 、 P1 、 P2 端口能够接收外部 上升沿或下降沿的中断输入; 12/14 位硬件 A/D 转换器有较高 的转换速率,最高可达 200kbps ,能够满足大多数数据采集应用 ;能直接驱动液晶多达 160 段;实现两路的 12 位

26、 D/A 转换;硬 件 IIC 串行总线接口实现存储器串行扩展;以及为了增加数据传 输速度,而采用直接数据传输( DMA )模块。 MSP430 系列单 片机的这些片内外设为系统的单片解决方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方便高效的开发环境目前 MSP430 系列的主要开发环境是 IAR Embedded Workbench。该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支持 C ,C+,汇编语言,能在线调试和仿真。程序下载采用 JTAG 方式 ,下载到内部的 FLSH 里面去。 16 图 6.1 MSP430 内部的功能框图 因为我只要用到 MSP430 的 AD 模块,所以只用单片机的 P6.0 端口,其它都是单片机的

27、内部资源。根据系统要完成的功能,程序共 分为时钟模块,定时器模块,ADC 转换模块,中断模块。下面分别介 绍它们的程序。 时钟模块: 因为 MSP430 内部有很多时钟,如 DCO,ACLK,SMCLK 等。但是 根据系统要求,最终选用 SMCLK 作为系统时钟,它的初始化程序如 下: void InitClk() FLL_CTL0|=XCAP18PF;/Set load capacitance FLL_CTL1 /Turn on XT2,XT2 is off if it is not used FLL_CTL1 = SELS; / Select SMCLK source as XT2CLK

28、定时器模块: 17 MSP430 内部有丰富的定时器,我选用定时器 B 作为 ADC 采样 的时钟,也作为监控电路工作间歇的时钟源。它的初始化程序如下: void InitTimerB() TBCTL = TBSSEL_2 + MC_2;/ SMCLK, continuous mode TBCCR0 = 50000; TBCCTL0 = CCIE; / CCR0 interrupt enabled ADC12 模块: MSP430F449 内部有 12 位的 ADC 转换模块,选用内部的参考电压, 转换精度高,并且极大的降低的系统的功耗,它的初始化程序如下: void InitADC12()

29、int i; ADC12CTL0=SHT0_2+ADC12ON+REFON; ADC12CTL0 |=REF2_5V;/选择 2.5V 参考电压 ADC12CTL1 |=SHP; / Use sampling timer ADC12CTL0 |=ENC; /允许转换位 ADC12MCTL0=SREF_1;/select ADC nternel reference for ( i=0; i0。 (3).当 Rs=1,Es=1.2V3.6V 时,充电电流 Ic 的值如下表: Comment U6: 20 Es(V)1.232.042.573.103.62 Ic(mA)38.670.295.3131

30、.7142.2 (4).能向电池充电的最低 Es(Ic0)如下表: 条件Es3.6V 最小 Es(V)0.881.14.1 (5).Es 从 0 逐渐升高时,能自动启动 Es 的充电功能的值: 条件Es3.6V 最小 Es(V)0.921.13.88 (6)当 ES = 0 V, ,Ec =3.6 V 时时, ,电池的放电电流 Ic=0.35mA. (7)监控和控制电路工作间歇设定范围能在 0.1S5S 内程控设定, 步进 0.5S。 7.4 结果分析 根据实际测得的结果,充电时的最大电流值不是稳定在一个固定 的值,而是在某个值附来回跳动,其是由于单片机在追踪最大电流值 时不停地改变占空比所造

31、成的;并且在最大流输出时充电器并未工作 在最大功率传输点,这是由于后端电源等效为一个容性阻抗所致。 8 总结 本系统以 TI 低功耗单片机 MSP430F449 作为控制核心,结 合 MOS 驱动 TPS2836、低导通电压开关管 IRF7822,设计并制 作了该电能收集充电器,完成了题目所给的基本和发挥部分的大 部分要求。通过这次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颇多,受益 匪浅。 21 参考文献 1 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 周志敏,周纪海,纪爱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源设计与应用M.人们邮电出版社,2007 3 周志敏,周纪海,纪爱华.充电器电

32、路设计与应用M. 人们邮电出版社,2005 4 户川治郎.实用电源电路设计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 周志敏,纪爱华.集成稳压电源电路图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6 沈建华,杨艳琴,翟晓曙.MSP430 系列 16 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4. 7谭浩强.C 程序设计(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9陈明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使用教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 10潘永河,沙河,刘向阳电子线路 CAD 实用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

33、1. 11 Donald A. Neamen. Electronic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M.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and Springer Verlag.2002. 12 赛尔吉欧佛朗哥 (Sergio Franco ),刘树棠等译.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 设计(第 3 版)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8 . 致致 谢谢 22 附录: 附录 A:系统电路图 23 IN PGN D DT VCCLO BL HO BH JP1 2836 S S S GD D D D JP2 IRF7 822 3.6v R1 1

34、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JP7 Component_1 S S S GD D D D JP10 IRF7 822 D1 R2 RES2 1 + C2 CAP3 + C3 CAP3 + C4 CAP3 VO + C1 CAP3 Vi pwm in sync 2 3 4 6 7 U? EL21 70 R2 R1 R3 AD 3.6V CY 图(A1) 图(A2) 附录 B:程序清单 #include typedef unsigned char uchar; 24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 uint counter=0;

35、 uint flag=0,flag1=0,flag2=0,flag3=0,flag4=0,flag5=0,flag6=0; uint result=0; void Delay(uint timer) while(timer-); void Delay_S(uint count) while(count-) Delay(5000); /初始化时钟函数 void InitClk() volatile uint i; FLL_CTL0|=XCAP18PF;/Set load capacitance FLL_CTL1 /Turn on XT2,XT2 is off if it is not used

36、for MCLK or SMCLK. FLL_CTL1 = SELS; / Select SMCLK source as XT2CLK P1SEL |=BIT4; /初始化定时器 A 函数 void InitTimerA() TACTL=TASSEL_2+MC_1+TACLR;/定时器时钟源是 SMCLK,计数器工作 在增计数模式 CCR0 =396; CCTL1 |=OUTMOD_7;/PWM 输出模式 CCTL2 |=OUTMOD_7;/PWM 输出模式 P1DIR |=BIT2;/P1.2 端口的管脚为输出,也就是 P1.2 输出 PWM 波 P1SEL |=BIT2;/PWM 输出,第

37、二功能 P1DIR|=BIT0;/TPS2836 的 DT 端口的控制引脚设计输出,SYNC P1OUT|=BIT0;/初始化时不同步整流,输出高电平 25 void InitPWM() CCR1=198;/50% CCR2=198; Delay_S(2); CCR1=178;/45% CCR2=218; Delay_S(2); CCR1=158;/40% CCR2=238; Delay_S(2); CCR1=138;/35% CCR2=258; Delay_S(2); CCR1=118;/30% CCR2=278; Delay_S(2); CCR1=100;/25% CCR2=296; De

38、lay_S(2); CCR1=80;/20% CCR2=316; Delay_S(2); CCR1=64;/16% CCR2=332; Delay_S(2); CCR1=36;/9% CCR2=360; Delay_S(2); CCR1=24; /6% CCR2=372; Delay_S(2); CCR1=16;/4% CCR2=382; Delay_S(2); CCR1=12;/3% CCR2=384; Delay_S(2); CCR1=8;/2% CCR2=388; Delay_S(2); CCR1=4;/1% CCR2=392; 26 Delay_S(2); /初始化定时器 B 函数 v

39、oid InitTimerB() TBCTL = TBSSEL_2 + MC_2;/ SMCLK, continuous mode TBCCR0 = 50000; TBCCTL0 = CCIE; / CCR0 interrupt enabled /单通道单次转换,选择内部参考电压 /Inference voltage Vr+=VREF+,Tr-=AVSS void InitADC12() int i; ADC12CTL0=SHT0_2+ADC12ON+REFON;/Set sampling time, turn on ADC12 /ADC12CTL0|=REFON;/内部参考电压打开,1.5V

40、 ADC12CTL0 |=REF2_5V;/选择 2.5V 参考电压 ADC12CTL1 |=SHP; / Use sampling timer ADC12CTL0 |=ENC; /允许转换位 ADC12MCTL0 = SREF_1;/select ADC internel reference voltage.Vr+=VREF+,Tr-=AVSS for ( i=0; iresult) result=ADC12MEM0; if(CCR1=199)/90% CCR1=198; CCR2=198; flag1=CCR1; flag2=CCR2; CCR1+=4; CCR2-=4; LPM3_EXIT; /exit low power module /Timer A0 interrupt service function #pragma vector=TIMERB0_VECTOR _interrupt void TimerB0_ISR() TBCCR0 += 50000;/ Add Offset to CCR0 counter+; if(counter=20) 28 counter=0; flag=1; LPM3_EXIT;/exit low power modu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