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2726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 考 总 复 习 初三语文复习课件 记叙文 1、人称的确定: 第一、二、三人称。较少用第二人称,一 般是便于直接抒情,拉近与读者距离。 2 中心的归纳: 通过 (什么人干什么)表达(思想感情)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4 写景的作用:(1)渲染气氛,衬托人物 -的心情。(2)描写景物,表达 感情。(3)推动情节发展。 5 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6 记叙的线索: 关注情线 7详略的处理 详略的处理是为了突出中心 8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往往升华主 题 (2)关注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外貌

2、、语言、动作、心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9、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 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 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10、语言的赏析 如果考句子的作用,首先明白结构作用, 其次重点分析内容。 方法:看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再具体分析 。 从动词、形容词、修辞,语言的通俗易懂、 幽默诙谐的角度进行分析。 特别是深层意思的挖掘。 (1)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反问:加强语调、强调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加深印象 排比:节奏感强,有气势,增强文章感 染力。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对

3、偶:结构相对,句式工整。 (2)看句子结构作用: 过渡(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 上启下) 伏笔、铺垫、照应、对照 说明文 一、说明对象及特征 二、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三、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 注意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 说明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递进 五、说明语言: 1、段、句的作用 开头(1)、结构 :交代说明对象,引出说明对象 ( 2)、内容:增加一些内容 中间(1)、结构:是否过渡 ( 2)、内容:从说明方法和说明对象来分析 结尾(1)、结构:是否有照应 ( 2)、内容:归纳总结 2、 哪些句子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具体分析 3、有些

4、词句能否删去 议论文 一、论点:作者的见解或主张 *1 一定是一个判断句 2论点出现的位置 *出现在开头 *出现在中间 *出现在结尾 *出现在标题 *要归纳总结 二、论据 事实论椐:古今中外、面点、正 反(例子) 理论论据:1、引用名言(直接 引用、间接引用) 2 、作者的分析 *无论是哪一种论据,都只有一个 作用: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 三、论证 1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 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从“大”从“小” 原则) 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3论证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4驳论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四、分析议论文: 段、句的作用 开头: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 证明论点 中间:是否过渡 从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尾:是否照应 归纳总结 5 论证的结构: 总分、分总、总分总、分 总分、层层深入(递进) 五、一些题型: 1、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 方法:找分论点 2、补充论据(1)理论论据 -最好引用名人名言或自已分析 (2)事实论据-举名人的例子,实在不 行就举自已的例子。 (名人优先) 六、一些名称: 手法-写法、表现手法 修饰手法-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