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茂23 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计算书.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7999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茂23 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恒茂23 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恒茂23 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恒茂23 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茂23 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计算书.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恒茂23#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1.2 设计工程概况资料1、环境条件:恒茂23#楼位于南昌,市区给水排水管道齐全,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水用水标准。该小区水源由城市自来水管网供给,各建筑采用独立加压给水(不允许该建筑水泵直接从自来水管网抽水)。自来水厂常年供水压力为0.3Mpa(但需考虑到由短时停电的可能)。城市给水管网干管管径为500mm,管中心离地面1m。本市区无污水处理厂,室内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室外排水管道的直径为900mm,控制井的井深为3.5m。室外雨水管道的管径为1200mm,控制窨井的井深为2.60m。本市区无城市供热管道,热源需

2、自行解决,室内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C。2、建筑物功能及相关数据:该建筑为高层住宅楼,相关数据详见建筑图。1.3 工程设计内容:1、室内生活给水系统扩大初步设计;2、室内排水系统扩大初步设计(包括雨水排水系统);3、室内热水供应系统扩大初步设计:要求全天供应热水,最不利点设计水温60。C,并且可随时得到所需要的水温;4、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扩大初步设计: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设备大样图:包括卫生间、水泵间等。1.4 设计要求:该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要求:1、不允许间断供水,并需考虑外网短时停水的应急措施;2、管道均采用暗装,立管设置于管道井中,横管设置在地下室、管道设备层或吊顶内,

3、管道不得敷设在风道内;3、给水引入管应设水表井;4、排水采用建筑合流制,生活污水用管道收集后排入化粪池,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裙房厨房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食油,应设隔油池隔油;5、要求采用全天全循环集中热水供应;6、室外消防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室内应设消防水池。1.5 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说明书和计算书要分别编写,要求文字简练,书写整齐;计算书要求列计算表,并附有计算简图。 设计说明书、计算书不少于4万字,其中外文摘要不少于200个词。2、设计图纸:1) 要层平面布置图;2)各系统轴测图(包括生活给水、排水、热水、消防和自喷等系统);3)大样图(包括:卫生间、水泵间或水加热间等)

4、。折合1号图纸不少于14张,其中至少有两张采用描图纸手绘。1.6 设计时间安排本次毕业设计时间为十八周(含毕业实习),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1周:熟悉本专业设计参考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从图书馆 或因特网上查找与本人设计任务有关的设计资料、熟悉设计要求。第2周: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方案确定。第3周:消火栓和自喷系统方案确定。第45周:毕业实习。第6周:热水方案确定。第78周:绘制系统图进行水力计算。第914周:上机绘图。第15周:整理设计书(建议边设计边整理)。第16周:设计论文打印及毕业答辩。(一周)1.7 参考资料: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2

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中国计划出版社4、 给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陈耀中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7、 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3) 刘文镔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8、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 高明远 岳秀萍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2、1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

6、工程技术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第二章 设计说明书2.1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的设计2.1.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3.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其水量应满足居住小区内全部用水的要求。居住小区的加压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时,应设置贮水调节和加压装置。3.3.2 居住小区的加压给水系统,应根据小区的规模、建筑高度和建筑物的分布等因素确定加压站的数量、规模和水压。3.3.3 建筑物内不同使用性质或计费的给水系统,应在引入管后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3.3.4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承受的最大

7、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3.3.5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2 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置;3 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3.3.6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 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连供水方式。2.1.2生活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力H 公式H=12+4(n-2)+h 式中n-层数 h-各楼层超过3.5m部分之和 本设计中n=33

8、 h=(4.5-3.5)=1.0 H=12+4(33-2)+1.0=137 而室外管网提供的=0.30MPa=30 H 根据规范本设计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又因为本建筑的高度是99m100m,故采用垂直分区。2.1.3竖向分区的划分 根据估算值,生活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力H=137m,而根据规范高层建筑竖向分区最低配水点水龙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故本系统需分三个区以满足给水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的要求。 =12+4(5-2)+(4.5-3.5)=25=30则外网可直接供水到第五层,可将负1-5层作为低区由外网直接供水。将6-19层作为中区,建筑高度

9、为143=42m,估算水压力0.42MPa0.45MPa符合要求;将20-33层作为高区,建筑高度为143=42m,估算水压力0.42 MPa0.45MPa符合要求。综合上述分析,本设计生活给水系统分三个区,第负1-5层为低区,由外网直接供水;第6-19层为中区,第20-33层为高区,需加压供水。2.1.4给水系统方案的比较及确定方案一:低区由外网直接供水,中区由高位水箱经干管减压阀后供水,高区由高位水箱、水泵联合供水 本方案低层区负一层五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高区由贮水池、水泵、高位水箱联合供水,中区由高位水箱减压后供给。高位水箱的水由生活泵提供。高区给水管成环状,更能保证用水的安全性。在分

10、区处设置两减压阀,一用一备。低区立管与中区立管相连,在连接处安装阀门,当低区进水管发生故障或外网压力不足时,打开阀门由高区水箱减压后向低层区供水。水泵集中设置在地下室。给水方式示意图如图2.1.1所示:图2.1.1 生活给说系统减压阀分区供水方式示意图方案二:低区由外网直接供水,中区和高区分别采用变速泵并联供水 这种给水方式的各区水泵集中设置在泵房内,分别从贮水池吸水向各区供水。低层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中区由中区变频调速泵供水;高区由高区变频调速泵供水。给水方式如图2.1.2所示。 图2.1.2 生活给说系统变频泵并联给水方式示意图表2.1.1两方案优缺点比较一览表方案编号方案一方案二优点1

11、、 供水较可靠,当外网短时间停水时,可将阀门a打开利用高位水箱的贮水保证低区用户的供水2、 生活水泵设置于底层,便于维护管理,并且水泵的噪音对用户的干扰较小3、 设备与管材较少,投资省(生活水泵仅需两台,一用一备)中间设置减压阀,减少了占地面积1、 水质不易受污染,维护管理方便2、 水泵集中放置,管理方便,水泵的噪音对用户影响小3、 能量消耗少,且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4、 系统管理简单,各分区独立运行互相不干扰缺点1、 中间供水受到上区供水的影响,屋顶水箱容积大,对建筑结构和抗震不利2、屋顶水箱输水管、出水管的局部故障都将影响各区用水1、水泵的型号、数量较多,投资较大2、水泵控制调节较麻烦,

12、技术难度大3、无贮存水,外网一旦停水,用户用水不安全综合以上两种方案,并考虑到本建筑无法设置中间水箱,故串联给水方式和利用中间水箱减压分区给水方式不可用;又由于本建筑为综合楼,用户对用水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不允许停水,故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便利性,以及投资等综合方面考虑本设计生活给水系统采用方案一,供水最为可靠,管理、维护更为方便2.2排水系统的方案设计2.2.1设计依据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5-20034.1.1 新建居住小区应采用生活排水与雨水分流排水系统。4.1.2 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宜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1 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2 生活

13、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时;3 生活废水需回收利用时。4.1.3 下列建筑物排水应单独排水至水处理或回收构筑物;1 公共饮食业厨房含有大量油脂的洗涤废水;2 洗车台冲洗水;3 含有大量致病菌,放射性元素超过排放标准的医院污水;4 水温超过40的锅炉、水加热器等加热设备排水;5 用作中水水源的生活排水。4.1.4 建筑物雨水管道应单独设置,在缺水或严重缺水地区,宜设置雨水贮存池。4.3.12 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排水立管仅设置伸顶通气管时,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排水立管管底垂直距离不得小于表4.3.12的规定。表4.3.12 最低横支管与立管

14、连接处到立管管底的垂直距离立管连接卫生器具的层数垂直距离(m)立管连接卫生器具的层数垂直距离(m)404513193056075 20 6071212注:当与排出管连接的立管底部放大一号管径或横干管比与之连接的立管大一号管径时,可将表中垂直距离缩小一档。2 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0m,且不得小于1.5m。3 横支管接入横干管竖直转向管段时,连接点应距连向处以下不得小于06m。4 当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的连接不能满足本条1、2款的要求时,排水支管应单独排至室外检查井或采取有效的防反压措施。4.5.1 排水管材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居住

15、小区内排水管道,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当居住小区内设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时,生活排水管道应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2 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应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3 当排水温度大于40时,应采用金属排水管或耐热塑料排水管。4.5.12 在生活排水管道上,应按下列规定设置检查口和清扫口:1 铸铁排水立管上检查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m,塑料排水立管宜每六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建筑物最低层和设有卫生器具的二层以上建筑物的最高层,应设置检查口,当立管水平拐弯或有乙字管时,在该层立管拐弯处和乙字管的上部应设检查口。2 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的大便

16、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铸铁排水横管上,宜设清扫口。在连接4个及4个以上的大便器的塑料排水横管上宜设置清扫口。3 在水流偏转角大于45o的排水横管上,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注:可采用清扫口的转角配件替代。4 当排水立管底部或排出管上的清扫口至室外检查井中心的最大长度大于表4.5.12-1的数值时,应在排出管上设清扫口。表4.5.12-1 排水立管或排出管上的清扫口至室外检查井中心的最大长度管径(mm)5075100100以上最大长度(m)101215205 排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检查口或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4.5.12-2的规定。表4.5.12-2 排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检查口或清扫口

17、之间的最大距离管道管径(mm)清扫设备种类距离(m)生活废水生活污水5075检查口1512清扫口108100150检查口2015清扫口1510200检查口25204.5.13 在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排水横管上设清扫口,宜将清扫口设置在楼板或地坪上,且与地面相平。排水横管起点的清扫口与其端部相垂直的墙面的距离不得小于0.15m。.2 排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堵头与墙面应有不小于0.4m的距离。注:可利用带清扫口弯头配件代替清扫口。3 在管径小于100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其尺寸应与管道同径;管径等于或大于100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应采用100mm直径

18、清扫口。4 铸铁排水管道设置的清扫口,其材质应为铜质;硬聚氯乙烯管道上设置的清扫口与管道同质。5 排水横管连接清扫口的连接管管件应与清扫口同径,并采用450斜三通和450弯头或由2个450弯头组合的管件。4.5.14 排水管上设置检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立管上设置检查口,应在地(楼)面以上1.0m,并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2 埋地横管上设置检查口时,检查口应设在砖砌的井内。3 地下室立管上设置检查口时,检查口应设置在立管底部之上。4 立管上检查口检查盖应面向便于检查清扫的方位;横干管上的检查口应垂直向上。4.6.1 生活排水管道的立管顶端,应设置伸顶通气管。注:当无条件设置伸顶

19、通气管时,可设置不通气立管。4.6.2 下列情况下应设置专用气管:1 生活排水立管所承担的卫生器具排水设计流量,当超过表4.4.11-1、表4.4.11-2中仅设伸顶通气管的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时,应设专用通气立管。2 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宜设置专用通气立管。4.6.4 对卫生、安静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内,生活排水管道宜设置器具通气管。4.6.8 在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吸气阀替代通气管。4.6.9 通气管和排水管的连接,应遵守下列规定:1 器具通气管应设在存水弯出口端。在横支管上设环形通气管时,应在其最始端的两个卫生器具间接出,并应在排水支管中

20、心线以上与排水支管呈垂直或450连接。2 器具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应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少于0.15m处按不小于0.01的上升坡度与通气立管相连。3 专用通气立管和主通气立管的上端可在最高层卫生器具上边缘或检查口以上与排水立管通气部分以斜三通连接。下端应在最低排水横支管以下与排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4 专用通气立管应每隔2层、主通气立管宜每隔810层设结合通气管与排水立管连接。结合通气管下端宜在排水横支管以下与排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上端可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处与通气立管以斜三通连接。5 当用H管件替代结合通气管时,H管与通气管的连接点应设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处。6

21、 当污水立管与废水立管使用一根通气立管时,H管配件可隔层分别与污水立管和废水立管和废水立管连接。但最低横支管连接点以下应装设结合通气管。4.6.10 高出屋面的通气管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m,且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通气管顶端应装设风帽或网罩。注:屋顶有隔热层时,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2 在通气管口周围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口应高出窗顶0.6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3 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面上,通气管口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考虑防雷装置。4 通气管口不宜设在建筑物挑出部分(如屋檐檐口、阳台和雨篷等)的下面。2.2.2 室内排水体制方案的确定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22、第五版)(王增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排水系统划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合流制:指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在建筑物内部分开用管道排至室外。分流制:指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在建筑物内部混合用同一根管道排到室外。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和合流制,要根据污水性质、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制度和有利于综合利用及处理要求等确定。室外为合流制,而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局部处理(化粪池)后才能排入室外合流制下水道,有条件将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设置管道采用分流制排出。(1) 建筑合流制:该体制具有管道系统简单、安装方便、投资省等优点;但它不利于污水的回用,增加化粪池的体积,对

23、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达不到要求。(2) 建筑分流制:该体制符合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要求,利于生活废水的回收利用,对缺水地区极具优势。它的缺点是两套独立的排水系统,不利于安装、投资较大。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4.1.2 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宜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1 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2 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时;3 生活废水需回收利用时。综合上述比较,并考虑到本工程洗涤废水量不大,厨房废水量也不大,可以回收通过简单处理就可使用的废水量少,须通过深度处理才能使用的污水量大,而且考虑到工程造

24、价等方面的因素,本设计选用建筑合流制排水制更合理。2.2.3建筑排水系统的选择1.建筑总层数为33层,根据规范规定,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6m,故将1-3层单独排出。2. 单立管与双立管系统的比较: 图2.2.1双立管排水系统 图2.2.2 UPVC螺旋管排水系统方案一:双立管排水系统:双立管排水系统由一根排水立管和一跟专用通气立管组成,适应于污废水合流的各类多层和高层建筑。示意图如2.2.1所示。优点:该系统基本满足建筑内部污废水排水系统的要求。即:1、系统能迅速畅通地将污废水排出;2、排水管道内的气压稳定,可保证室内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缺点:1、多

25、设一跟通气立管,管材量大,增大投资。 2、两根立管占用建筑面积,且增加安装、维修的工作量和难度。方案二:UPVC螺旋单立管排水系统单立管排水系统是指只有一根排水立管,没有专门通气立管的系统,利用排水立管本身及其连接的横支管进行气流交换。UPVC螺旋单立管排水系统由特殊配件偏心三通和内壁带有6条间距50mm呈三角形突起的螺旋线导流突起组成,偏心三通设置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设置偏气三通配件代替一般的三通;且带螺旋式的立管能使污水在下降过程中形成水膜流。旋转下落,使管中心保持气流畅通,减小了管道内的压力波动,同时由于立管旋流与横管切线进入的水流减小了相互撞击,还可以降低排水的噪声。示意图如2.2.

26、2所示。优点:1、立管采用UPVC螺旋排水管,具有优点:噪声低,比普通UPVC低57db,比铸铁低50%;工程综合造价低;排水能力强;通气能力较大,防止水封破坏;质轻易安装;耐腐蚀。2、单立管只有一根排水立管,节省管材,降低造价。3、减少占用面积;安装、维修方便。缺点:1、通气能力较双立管能力差。2、采用特殊配件时,施工、维修较烦琐。综合上述两方案,方案一比方案二更优。方案一只有一套管路系统,节省管材,节省工时,投资省,安装方便,减少了占地面积,也提高了立管通水能力,再加上采用UPVC螺旋管,使污水进入立管旋流下降,使管中心保持气流畅通,减少了管道内的压力波动,同时也降低了排水噪音。而方案二会

27、使投资增大,也使管井内管道布置和施工、维修的难度加大。2.3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方案设计2.3.1 设计依据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4.1.4 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7.1.1 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7.1.3 室内消防给水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其水压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施的要求。室外低压给水管道的水压,当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不应小于0.10MPa(从室外地面算起)。7.2.1 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总量应按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高层建筑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

28、泡沫等灭火系统时,其室内消防用水量应按需要同时开启的灭火系统用水量之和计算。7.3.1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并宜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仍能保证全部用水量。7.3.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高层建筑应设消防水池:1 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2 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二类居住建筑除外)。7.3.5 同一时间内只考虑一次火灾的高层建筑群,可共用消防水池、消防泵房、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的容量应按消防用水量最大的一幢高层建筑计算。高位消防水箱应满足7.4.7条的相关规定,且应设

29、置在高层建筑群内最高的一幢高层建筑的屋顶最高处。7.3.6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本规范第7.2.2条规定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应为1015L/s。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高层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并不宜大于40m;距路边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在该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7.3.7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明显标志。7.4.1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应与生活、生产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室内消防给水环状管网的进水管和区域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引入管不应少于两根,当其中一根

30、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或引入管应能保证消防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7.4.2 消防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7.4.3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开设置,有困难时,可合用消防泵,但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阀前(沿水流方向)必须分开设置。7.4.5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水泵接合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015L/s计算。 2 消防给水为竖向分区供水时,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分区,应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 3 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

31、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m。 4 水泵接合器宜采用地上式;当采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时,应有明显标志。7.4.6 除无可燃物的设备层外,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各层均应设室内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火栓应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2 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3 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 4 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1.10m,

32、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相垂直。 5 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6 消火栓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消火栓的栓口直径应为65mm,水带长度不应超过25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9mm。7 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设有保护按钮的设施。7.4.7 采用高压给水系统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高位消防水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

33、筑不应小于12m3;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3。 2 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7.4.8 设有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给水系统,其增压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增压水泵的出水量,对消火栓给水系统不应大于5L/s;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应大于1L/s。2 气压水罐的调节水容量宜为450L2.3.2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34、-95)第7.3.1条: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并宜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仍能保证全部用水量。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高层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并不宜大于40m;距路边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室内消防给水应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其水压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施的要求。 室外低压给水管道的水压,当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不应小于0.10MPa(从室外地面算起)。而室外供水压力为0.3Mpa,满足要求。故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根据规范第7.2.2中的规定,恒茂国

35、际的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为20 L/S,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为1015 L/s,取Q =10 L/s,则需要消火栓的个数 N=2个。室外消火栓系统布置图如下: 图2.2.1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2.3.3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根据规范本建筑为公共建筑且为高层建筑,而且发生火灾时消防泵启动,故又属于临时高压系统,需设置高位水箱 本设计建筑高度为99m,再加上消防水箱高度4.2m,地下层高4.5m, 99+4.2+4.5=107.7m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100m 根据规范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故本设计消火栓系统分区,地下一层至十六层为低区,

36、十七至三十三层有高区,采用水泵、水箱、减压阀的消火栓给水方式,此方式的特点是室外管网供水到贮水池,由水泵从水池吸水送至水箱,管内贮存10min消防用水水量。着火时,由消防泵向管网供水,水箱由生活泵供水。设置条件:外网水压力不能满足室内消防水压要求。设置要求:消防和生活管道、设备需要单独设置。消火栓给水方式:(1)10min前,屋顶水箱消防立管消火栓;(2)10min后至2h,地下贮水池消防泵消防立管消火栓示意图如下:图2.3.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2.4自动喷淋给水系统的方案设计2.4.1设计依据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7.6.1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37、,除游泳池、溜冰场、建筑面积5.00m2的卫生间、不设集中空调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和 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6.4 高层建筑中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空调机房、公共餐厅、公共厨房以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千赫多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房间等,应设自动喷水灭系统。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4.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在人员密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灭火与救生较困难的性质重要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中设置。4.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适用于存在较多下列物品的场所:1 遇水发生爆炸或加速燃烧的物品;2 遇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物品

38、;3 洒水将导致喷溅或沸溢的液体。4.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系统选型,应根据设置场所的火灾特点或环境条件确定,露天场所不宜采用闭式系统。4.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闭式喷头或启动系统的火灾探测器,应能有效探测初期火灾;2 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应在开放一只喷头后自动启动,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应在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后自动启动;3 作用面积内开放的喷头,应在规定时间内按设计选定的强度持续喷水;4 喷头洒水时,应均匀分布,且不应受阻挡。4.2.1 环境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的场所应采用湿式系统。4.2.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有下列组件、配件和设施:1 应设有洒水喷

39、头、水流指示器、报警阀组、压力开关等组件和末端试水装置,以及管道、供水设施;2 控制管道静压的区段宜分区供水或设减压阀,控制管道动压的区段宜设减压孔板或节流管;3 应设有泄水阀(或泄水口)、排气阀(或排气口)和排污口;4 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的配水管道应设快速排气阀。有压充气管道的快速排气阀入口前应设电动阀。6.1.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有备用喷头,其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每种型号均不得少于10只。6.2.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报警阀组。保护室内钢屋架等建筑构件的闭式系统,应设独立的报警阀组。水幕系统应设独立的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阀。6.2.2 串联接入湿式系统配水干管的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0、,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报警阀组,其控制的喷头数计入湿式阀组控制的喷头总数6.2.3 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干式系统不宜超过500只。2 当配水支管同时安装保护吊顶下方和上方空间的喷头时,应只将数量较多一侧的喷头计入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总数。6.2.4 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喷头,其高程差不宜大于50m。6.25 雨淋阀组的电磁阀,其入口应设过滤器。并联设置雨淋阀组的雨淋系统,其雨淋阀控制腔的入口应设止回阀。6.2.6 报警阀组宜设在安全及易于操作的地点,报警阀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m。安装报警阀的部位应设有排水设施。6.2.7 连

41、接报警阀进出口的控制阀,宜采用信号阀。当不采用信号阀时,控制阀应设锁定阀位的锁具。6.3.1 除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只保护不超过防火分区面积的同层场所外,每个防火分区、每个楼层均应设水流指示器。6.5.1 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楼层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均应设直径为25mm 的试水阀。8.0.1 配水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MPa,并不应设置其他用水设施。10.1.4 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没有2 个及以上报警阀组时,报警阀组前宜设环状供水管道。10.2.3 系统的供水泵、稳压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方式。采用天然水源时水泵的吸水口应采取防止杂物堵塞的措施

42、。10.3.1 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高位消防水箱,其储水量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消防水箱的供水,应满足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和喷水强度。10.3.2 建筑高度不超过24m、并按轻危险级或中危险级场所设置湿式系统、干式系统或预作用系统时,如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确有困难,应采用5L/s流量的气压给水设备供给10min初期用水量。10.3.3 消防水箱的出水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止回阀,并应与报警阀入口前管道连接;2 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的系统,管径不应小于80mm,严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不应小于100mm。2.4.2 自喷系统分区确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

43、管网压力超过1.2Mpa时,需分区供水,否则必然带来弊病。一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报警阀组的工作压力为1.2Mpa,若管网中的压力过高,将造成报警阀损坏,一向系统的正常工作,而室内使用的水龙带一般工作压力不超过1Mpa。本工程为高级普通住宅,根据高规7.6.2.2,无需设置自喷系统,故只在地下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系统。但在配水入口处水压力超过0.4Mpa时设置减压孔板2.4.3确定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等级本设计建筑为一类高级普通住宅,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附录A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举例为中危险等级.I级。2.4.4确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给水方式湿式、干式和预作

44、用三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比较 分类系统规模监测装置宜设状态适用范围喷头安装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组报警阀后喷头数不宜大于800个(吊顶上下设置喷头时,参照国外有些规范,建议吊顶内可不计)(1)系统控制阀开启状态;(2)消防水泵电源供应和工作情况;(3)水池、水箱的水位;(4)报警阀和水流指示器的动作情况(当设置时);(5)系统上各阀门的开启状态。室温不小于4,且不大于70。直立或下坠均可,易碰撞损坏场所应向上安装。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每组报警阀后管网容积不宜大于1500L;设有排气装置时,不宜大于3000L。(2)每组报警阀后喷头数不宜大于250个;但设有排气装置时可达500个。(1)、(

45、2)、(3)、(4)、(5)同湿式系统。(6)最高和最低充气气压显示。室温小于4或大于70向上直立安装,但干式悬吊型喷头可向下直立安装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预作用阀后管道充水时间(从火灾探测系统动作至最不利点喷头喷水)不宜大于3min;(2)每组报警阀后喷头数不宜大于800个(吊顶内上下设置喷头时,吊顶内可不计)。(1)、(2)、(3)、(4)、(5)同湿式系统;(6)最低气压显示。室温小于4或大于70;或不允许有水渍损失的场所。向上直立安装室内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通过比较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系统工作原理:室内发生火灾探测器报警喷头动作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报警报警自动打开水箱开始供水延时器迅速充满水 压力开关工作 水力警铃发出火情警报 水泵启动,从水池吸水再向喷头供水2.5热水供应系统方案设计2.5.1 设计依据5.1.2 生活热水水质的卫生指标,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5.1.3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原水的水处理,应根据水质、水量、水温、水加热设备的构造、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