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贵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9846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1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贵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新建贵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新建贵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建贵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贵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doc(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建贵广铁路线下工程新建贵广铁路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实施细则实施细则 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零年七月二零一零年七月 目 录 1 总总 则则.1 2 组织组织管理管理.3 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3 2.2 单位职责.4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8 3.1 准备阶段.8 3.2 测量阶段.14 3.3 评估阶段.17 3.4 成果报告形式.20 4 沉降沉降变变形形测测量量.23 4.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23 4.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24 4.3 沉降变形

2、测量点的布置要求.26 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27 4.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29 4.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31 5 路基工程沉降路基工程沉降变变形形观测观测技技术术要求要求.32 5.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32 5.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42 5.3 观测技术要求.45 6 桥桥涵工程沉降涵工程沉降变变形形观测观测技技术术要求要求.49 6.1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49 6.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53 6.3 观测技术要求.55 7 隧道工程沉降隧道工程沉降变变形形观测观测技技术术要求要求.59 7.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59 7.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

3、要求.60 7.3 观测技术要求.61 8 过过渡段工程沉降渡段工程沉降变变形形观测观测技技术术要求要求.63 8.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63 8.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64 8.3 观测技术要求.64 9 线线下工程沉降下工程沉降评评估估.65 9.1 路基工程沉降评估.65 9.2 桥涵工程沉降评估.67 9.3 隧道工程沉降评估.69 9.4 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69 9.5 区段工程综合评估.70 10 数据数据传输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流程与数据管理.71 10.1 数据传输流程.71 10.2 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74 10.3 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75 11 检查检查

4、与考核与考核.82 附件一:准附件一:准备备工作工作检查检查表与表与结结果果验验收表收表.83 表 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83 表 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84 附件二:路基沉降附件二:路基沉降变变形形评评估估预测预测方法方法.85 附件三:附件三:观测观测数据数据处处理文件格式要求理文件格式要求.97 附件四:附表附件四:附表.103 附表 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103 附表 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104 附表 3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观测桩).105 附表 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106 附表 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5、107 附表 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108 附表 7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109 附表 8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沉降管).110 附表 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111 附表 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112 附表 11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113 附表 12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114 附表 13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115 附表 1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116 附表 15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117 附表 16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118 附表 17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119 附表 18 梁体张拉徐变记录表.120

6、 附表 19 沉降设计值表.121 附表 20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122 附表 21 断链表.123 1 总 则 1 1 总总 则则 1.0.1 为分析、预测、评估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路基(含过渡段)、 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 砟与有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 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 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标准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1.0.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 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线下工程实际变形

7、特征。 1.0.4 沉降变形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 措施确定,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物工后沉降。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 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1.0.5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是确定轨道铺设关键时间节点的主要 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1.0.6 沉降变形观测过程中必须与评估紧密结合,加强动态协调, 以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 1.0.7 本线有砟轨道地段沉降变形观测测量标准与无砟轨道地段 沉降观测测量标准相同。 1.0.8 工作依据如下: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6158 号); (2)客

8、运专线铁路变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 200977 号); (3)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铁建设2009 1 总 则 2 196 号;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6)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 号); (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9)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J-2009); (10)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11)全球定位系

9、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12)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其他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13)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14)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有关设计文件; (15)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中铁二院、四院); (16)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发有关文件。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3 2 2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2.1 组织组织机构与人机构与人员员配置配置 2.1.1 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领导 小组。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沉降评估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 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成立工作小组。 2.1.2 人员要求 2

10、.1.2.1 领导小组:由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任 组长,工程管理部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工程管理部分管副部 长、技术装备部部长、安全质量部部长及段落指挥部负责人、评估 单位、外方质量代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现场管理机 构主管领导组成。 2.1.2.2 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小组:由贵广铁路有限责 任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任组长,公司工程管理部、段落指挥部、安 全质量部、技术装备部有关人员组成。 2.1.2.3 设计单位工作小组:由项目总体任组长,路基、桥梁、 隧道、测量设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1.2.4 施工单位工作小组:指挥部负责统一管理,由局指总

11、工 任组长,各项目部总工任副组长;各项目部成立专职沉降变形观测 队或项目部统一成立沉降变形观测队,设专职沉降变形观测队长。 2.1.2.5 监理单位工作小组:由监理单位总监任组长,分管副总 监任副组长,监理项目部配备 3 名以上专职测量工程师,成立沉降 变形平行观测小组,分别负责平行观测和施工观测的监督,控制线 下所有沉降变形观测的过程与成果的质量。 2.1.2.6 评估单位工作小组:由评估单位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 程师(或主管副总工程师)任副组长,评估技术专家任总评估师。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4 2.1.2.7 由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的沉降变形评估单位 中铁二院沉降变形评估项目部对全

12、线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进行汇总 并根据经沉降变形观测各级职能控制部门签署确认的资料进行回 归分析、预测,沉降变形工作小组对沉降变形进行评估。沉降变形 评估单位中铁二院沉降变形评估项目部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如 下: 软 件 数 据 库 维 护 小 组 隧 道 专 业 评 估 小 组 测 量 专 业 评 估 小 组 桥 梁 专 业 评 估 小 组 沉降观测评估小组 路 基 专 业 评 估 小 组 2.2 单单位位职责职责 2.2.1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 据及评估结果的齐全、完整、真实、可靠。 2.2.2 各方职责

13、如下: 2.2.2.1 建建设单设单位位 (1)组建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小组。 (2)对评估单位编制的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 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组织审查,经审查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5 合格后下发线下各参建单位并监督实施。 (3)负责全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的领导和协调工 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评估、设计、 监理、施工等单位相关人员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 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2.2.2 设计单设计单位位 (1)负责本线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技术方案的制定工作。 (2)设计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

14、责,提 出测量精度标准和要求,解决沉降观测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负责施工期间沉 降观测基准网(CP、CP)的建立和维护;负责培训、指导各施工单 位的沉降观测测量工作。 (4)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 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包括沉降变形观测平面布置图、工后沉降计 算表、沉降计算说明书等)。 (5)参与全线及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的指导工作。 (6)沉降变形异常时或实测沉降变形值与设计沉降值差异较 大时协助分析、判断、处理。 (7)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 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2.2.2

15、.3 施工施工单单位位 (1)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 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建设单位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 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2)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6 (3)负责各种监测设备、元件、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 沉降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4)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观测和 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 和全面性。 (5)沉降变形异常时或实测沉降变形值与设计沉降值差异较 大时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并及时上报监理单位。 (6)建立、健全管段内线下工程所有测

16、量及沉降变形观测数据 库。 (7)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8)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2.2.2.4 监监理理单单位位 (1)参与制定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的实施细则。 (2)对施工单位全面监督检查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 确保观测程序、观测方法规范、观测数据真实、可靠。 (3)对各种监测设备、仪器、元器件、管线的购置、埋设、保护 措施等进行全面核查,确保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 计要求(见附件 1)。 (4)派专业测量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 站监理,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数据、观测记录进行签字确认。 (5)派专业测量人员

17、进行平行观测,对线下施测单位沉降变形 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6)沉降变形异常时或实测沉降变形值与设计沉降值差异较 大时检查施测单位各项工作是否正确并对该处作为重点观测、监 测对象,协作施测单位人员分析、判断并及时上报建设单位、评估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7 单位、设计单位。 (7)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8)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9)向评估单位及时提交平行观测数据与观测工作报告。 2.2.2.5 评评估估单单位位 (1)制订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实施细则; (2)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与 数

18、据管理的培训与指导; (3)结合变形观测网复测情况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抽查、验收; (4)抽检平行观测单位、施工单位测量方法是否满足要求和测 量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5)对线下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进行分析、预测,必 要时候进行动态评估; (6)建立线下所有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7)完成评估报告。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8 3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3.0.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 段与评估阶段。 3.0.2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 要符合细则要求。 3.1 准准备阶备阶段段 3.1.1 工作流程如下

19、图所示: 5 76 4 准备阶段 监理单位核查 是否满足要求 施工单位建立 变形监测网 施工单位埋 设观测设备 监理、评估单位核 查是否满足要求 施工单位编制变形观 测作业指导书 技术交底 设计单位提交设计资 料给建设单位 人员培训 321 建设单位审批 是否满足要求 建设单位委托评估方 制定变形观测及评估 工作实施细则 8 观测阶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 测及评估项目启动 图 3.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9 3.1.2 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3.1.2.1 人人员员培培训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 统培训,

20、培训方法主要为授课和答疑。 (2)监理单位自身对平行观测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 训。 (3)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 训。 (4)施工单位自身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3.1.2.2 设计单设计单位提供位提供设计资设计资料料给给建建设单设单位:主要包括以下位:主要包括以下资资 料料 (1)制定并提交全线(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2)提交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档); (3)提交全线沉降变形观测点、观测断面、观测网布置图; (4)提交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 (5)线下工程不同结构物、不同阶段(路基、墩台、涵洞、隧道 的沉降计算值、梁体徐变设计计

21、算值; (6)提交全线(段)断链桩号表; (7)参与制定对特殊工点、特殊情况与特殊结构的沉降变形观 测方案。 3.1.2.3 技技术术交底:交底:设计单设计单位位对对施工施工单单位和位和监监理理单单位明确技位明确技术术 要求要求 (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 (2)观测设备埋设要求;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0 (3)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 (4)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3.1.2.4 各施工各施工单单位位编编制制线线下工程沉降下工程沉降观测观测作作业业指指导书导书,主要,主要 包括以下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人员、设备情况; (2)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

22、; (3)沉降变形观测仪器名称、型号及数量; (4)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 (5)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 (6)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1.2.5 监监理、理、评评估估单单位核位核查查是否是否满满足要求足要求 监理单位主要核查: (1)施工单位的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 (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技术方案及实施细则 要求; (3)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技术方案及实施细则要求; (4)施工单位的观测组织机构与人员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 质量要求。 3.1.2.6 施工施工单单位建立位建立变变形形观测观测网网 (1)观测网平面布

23、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 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 测点的里程,如图 3.1.2 所示。 (2)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 1; (3)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1 3.1.2.7 施工施工单单位埋位埋设观测设备设观测设备 (1)按技术方案及实施细则要求埋设观测设备; (2)观测点标志要醒目,并由测量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 调整; 3.1.2.8 监监理理单单位核位核查查是否是否满满足要求:足要求: (1)核查观测网布置是否满足要求。 (2)核查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要求。 3 工作流

24、程与工作内容 12 桥墩台观测点 隧道观测点 涵洞观测点 过渡段观测点 基准网观测线路 基准点 基准点编号 结构物中心里程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编号工作基点419 工作基点499 工作基点507 工作基点515 工作基点523 工作基点531 工作基点539 工作基点547 图 3.1.2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3 3.2 测测量量阶阶段段 3.2.1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4 准备阶段 监理单位平行观测 建设单位组织 各方解决问题 是否存在问题 评估阶段 施工单位观测 施工单位提 交评估申请 施工单位完成沉 降变形观测报告 提交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 的计算沉降

25、值提交建 设单位 12 3 5 6 7 图 3.2.1 测量阶段工作流程图 3.2.2 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3.2.2.1 施工施工单单位位观测观测 (1)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 (2)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 必须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4 马上组织进行重测; (3)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 (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 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 (4)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

26、定沉降 变形观测方案,报监理单位单位、评估单位、建设单位审批; (5)按实施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 测; (6)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文件格 式和时间要求提供观测文件。 3.2.2.2 监监理理单单位平行位平行观测观测 (1)由监理部门组成的平行观测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 员同步进行观测的方式进行监测; (2)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点数的 10%,对于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等区段,平行观测的 数量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 30%; (3)平行观测地段应集中选择关键地段进行,避免太过分散, 要求获取某测段完整的沉降变形观测资料与施工单位

27、同测段的观 测资料进行对比,由各监理、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资料共同确定平行 观测段落; (4)监理单位平行观测要求:必须与施工单位观测采用相同的 水准路线,但必须独立观测,以校核施工单位观测成果,严禁直接 利用施工单位的置镜观测来读取数据; (5)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必须及时整理; (6)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分析、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5 查找原因。 3.2.2.3 是否存在是否存在问题问题 (1)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 路基预压时间不足; (2)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 (3)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 (4)区域沉降

28、、地震、自然灾害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 较大变化; (5)各方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等。 3.2.2.4 建建设单设单位及位及评评估估单单位位组织组织各方解决各方解决问题问题 (1)对一般技术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咨询、评估各方研 究解决; (2)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解决。 3.2.2.5 施工施工单单位完成沉降位完成沉降变变形形观测观测自自评报评报告告 (1)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及自评报告,其 具体内容详见 3.4 节要求; (2)监理单位核查线下各单位区段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与 自评报告是否提交齐全、是否真实可靠,核实后对其进行签字确认; (3)

29、监理单位同步提供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与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3.2.2.6 施工施工单单位提交位提交评评估申估申请请 (1)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及评估单位提交评估申 请; (2)监理单位进行核查并签字确认。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6 3.2.2.7 设计单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位完成修正后的设计设计沉降沉降值值提交建提交建设单设单位位 (1)当观测数据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较大时,由评估单位将观测 点数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核对后根据观测结果调整计算参 数,重新进行修正后的沉降计算; (2)设计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分析报告,内容见 3.4.节。 3.3 评评估估阶

30、阶段段 3.3.1 工作流程如图 3.3.1 所示: 3.3.2 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3.3.2.1 建建设单设单位位编编制制评评估估计计划划 (1)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铺轨施工组织情况按工期编制 评估计划; (2)建设单位核实线下各单位区段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与 自评报告是否提交齐全。 3.3.2.2 评评估估单单位位进进行沉降行沉降变变形形评评估工作估工作 (1)核查各单位报告内容是否齐全; (2)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值变化的 地段的测点高程进行调整; (3)根据不同的结构物、地质情况、地基处理措施的观测资料 确定不同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 (4)评估单个

31、测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综合评估区段能否满足铺轨条件; (6)对区域沉降和桥梁徐变等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7 8 7 6 5 43 2 1 进行铺轨后交验前二 次评估 进行沉降观测至工程 交验 观测阶段 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工 程变形观测评估计划 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 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评估单位完成区段综 合评估报告提交建设 单位 单位工程变形是否 符合设计目标值 组织轨道施工 专家组提出整改措施 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 文件提交建设单位 评估方综合各方资料 进行区段沉降变形观 测评估工作 图 3.3.1 评估阶段工作流程图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8 3.3.2.3

32、评评估估单单位提交位提交报报告告给给建建设单设单位位 (1)评估单位汇总各方资料后,综合分析,完成区段沉降变形 综合评估报告; (2)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具体内容详见下节。 3.3.2.4 评评估估单单位完成数据位完成数据库库文件提交文件提交给给建建设单设单位位 评估单位提供各个沉降观测段落的评估报告。 3.3.2.5 对评对评估估单单位位评评估意估意见见的的处处理理 (1)一般地段根据评估单位结论性评估意见指导下道工序施 工; (2)特殊地段或评估结果有歧义时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 监理、咨询、评估各方或邀请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域其他专家对 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3.3.2.6 专专家家

33、组组主要主要对对以下几方面以下几方面进进行行审查审查 (1)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评估方法是否合理; (3)软件编制是否正确,是否经过认证; (4)报告内容是否完善真实; (5)观测时间不足情况的评估是否合理; (6)区域沉降和桥梁徐变结论是否合理。 3.3.2.7 沉降沉降变变形形观测观测至交至交验验 (1)铺轨后重新设置观测点; (2)重新按照要求进行观测。 3.3.2.8 评评估估单单位在交位在交验验前再次前再次进进行行综综合沉降合沉降评评估估 (1)建设单位根据交验时间安排评估计划; (2)评估单位按前列要求再次进行沉降评估,编制评估报告,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34、 19 对存在问题地段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措施。 3.4 成果成果报报告形式告形式 3.4.1 施工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及自评报告, 主要内容如下: 3.4.1.1 工程概况:评估区段范围、工程类型、地形地貌、工程 地质、水文地质、特殊地质、地基处理情况等; 3.4.1.2 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 (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见附表 1); (3)使用仪器的名称、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 员持证上岗情况; (4)测量精度标准与测量组织机构、测量实施情况等; (5)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标示设置情况; (6)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

35、簿(见附表 2); (7)测点的沉降记录表;(见附表); (8)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曲线与时间荷载沉降速率 曲线; (9)特殊情况说明:如是否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地质变化及开挖 围岩分级记录修正了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等。对沉降观测过程中 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点,埋设的沉降观测元件是否曾遭 受过破坏,何时被破坏,何时修复,说明如何加强现场管理与技术 管理,及时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 真实可靠; (10)对区段内沉降变形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11)对区段内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真实性等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20 进行自我评价; (12)总体说明实测沉降值

36、是否与设计值相符、是否有差异及 最大差异值、最小差异值,参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号)、 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 估技术手册(下称手册),工管技200977 号文自我评价各项沉 降变形指标值及预测沉降值是否达到铺设轨道的要求。 3.4.2 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1) 监理单位沉降观测组织机构,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配置 情况; (2)审查施工单位监测网布设情况、测设精度、观测断面布设、 观测频率等是否满足要求; (3) 审查施工单位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仪器年检情况,沉降 观测人员持证上岗等是否满足要求; (4) 要说明观测基桩

37、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施工单位对丢失或 损坏的观测桩的恢复情况,沉降观测点标示设置以及对观测数据 出现的异常点的处理情况等; (5) 要说明对原始测量资料监理检查、签署情况; (6) 要说明对平行观测的监理检查情况; (7) 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及成果的总体评价。 3.4.3 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 (1) 要说明平行观测断面设置情况,核查基准点、观测仪器检 校核对以及观测频率情况; (2) 原始测量记录,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3) 测点的沉降记录表,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4) 要说明平行观测成果与施工单位观测成果的对比分析情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21 况,对

38、于观测值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情况; (5) 对于施工单位观测数据进行总体评价。 3.4.4 设计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 (1) 说明评估范围内地质及工程设计概况,沉降观测设计概况 等; (2)说明不同结构物采用的沉降计算方法,根据观测结果修正 计算值采用的方法; (3) 完成计算沉降表,提供观测断面初始计算沉降值和修正后 的计算沉降值。 3.4.5 评估单位编写线下工程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 (1) 评估区段概况,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测点概况、测量 实施概况等; (2)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及测量网的平面布置图与工程结构的 纵断面; (3) 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观测高程的调整情况;

39、(4) 测点的荷载沉降时间变化曲线; (5) 测点的荷载沉降速率的变化曲线; (6)合理的评估方法的确定; (7) 区段纵断面工程类型与基础沉降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图表; (8)对存在问题的测点及区段的专题报告; (9)关于区域沉降和桥梁变形的专题报告; (10)评估区段是否达到铺设轨道条件。 4 沉降变形测量 22 4 4 沉降变形测量沉降变形测量 4.0.1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 隧道、路基等结构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 (含过渡段)、桥涵、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0.2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 1985 国 家高程基准。

40、 4.0.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 般不宜小于 4 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 CP、CP和水准 基点。 4.0.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 CP、CP和水准基点作为水 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0.5 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 球卫星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4.1 测测量等量等级级及精度要求及精度要求 4.1.1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相当于国家二等水准 测量要求)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 定执行。 表表 4.1.1 测测量等量等级级及精度要求及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水

41、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 测量等级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 误差(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 差中误差(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 差(mm) .二等0.50.33.0 三等1.00.56.0 4.1.2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 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4 沉降变形测量 23 BMBM 1 1 1 2 3 BMBM 2 2 返返测测 往往测测 4.1.3 根据国家一、二、三等水准测量规范,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环闭合差 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 4.1.3 的规定 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L 附合路线长,km; F 环线长度,km; R 检测测段长度

42、,km。 4.2 变变形形监测监测网技网技术术要求要求 4.2.1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国家二等 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 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 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 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沉降变形等级二等 (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4 沉降变形测量 24 4.2.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表表 4.2.2 垂直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监测网技网技术术要求要求

43、等级 相邻基准 点高差中 误差 (mm) 每站高差 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 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高 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0.50.13 2 F 3 R DS05 型仪器,按客运专 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 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1.00.3 4 F 6 R DS05 型仪器,按客运专 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 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F 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km R 检测已测测段长度,km 4.2.3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 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

44、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 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4.2.4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表表 4.2.4 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网技网技术术要求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 误差(mm)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最弱边相对中 误差 作业要求 3000.71/250000 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 量要求观测 一等1.5 1501.01/1200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 量要求观测 3001.01/1200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 量要求观测 二等3.0 1501.8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 量要求观测 3501.81/7

45、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 量要求观测 三等6.0 2002.5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 量要求观测 四等12.04002.5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 量要求观测 4 沉降变形测量 25 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 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4.3 沉降沉降变变形形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量点的布置要求 4.3.1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 设按下列要求: 4.3.1.1 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 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 和二等水准点, 增设

46、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 格应符合图 4.3.1 的规定。 750 200 300 400250 150 450 400 1 2 3 4 5 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 图 4.3.1 基准点标石埋设图 4.3.1.2 工作基点。要求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 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 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 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 4 沉降变形测量 26 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 200m 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 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47、4.3.1.3 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 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 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 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 求进行。 4.3.2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 3 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4.3.3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检测。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 置,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 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 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

48、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 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 6 个月进行 1 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 3 个月进 行 1 次复测。 4.3.4 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 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 2 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 建设单位、评估单位和咨询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 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 4.4 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量工作基本要求 4.4.1 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 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 核。 4 沉降变形测量 27 4

49、.4.2 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 留检验记录。 4.4.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 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 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 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 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 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 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 数据的准确性。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 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