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二中2018届高一月考(三)分析语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0323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永二中2018届高一月考(三)分析语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江永二中2018届高一月考(三)分析语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江永二中2018届高一月考(三)分析语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永二中2018届高一月考(三)分析语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永二中2018届高一月考(三)分析语文.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永二中2018届高一月考(三)分析 语 文,成绩统计,试题说明,答题分析,试题解析,一、阅读( 53分),(一)现代文阅读( 28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12分),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

2、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

3、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文中“自由的人”指的是 A不受任何世事纠缠的人。 B摆脱了沉重的精神压迫的人。 C从“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 D享受到月夜美景的人。 解析C。,2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对美好的向往心情吻合。 B与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吻合。 C在这淡淡的月色下,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世界”似的。 D朦胧的月色能赋于景物新奇甜美、温和的韵味,令人神往。 解析B。,3

4、第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A月下的荷塘 B月的光和影 C荷塘的月色 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 解析A。,4第段主要采用的写景手法是 A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比喻。 B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拟人。 C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 D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衬托。 解析A。,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16分),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

5、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

6、伏伏的蛙声,让我的思绪飘浮,滑入了季节的深处。 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甚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就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积成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

7、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也只是出走,我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但待我有心

8、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待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注古清生,湖北大冶人。自由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1994年,辞去公职到北京从事写作,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二

9、十余部。,5文章为什么要以“总有那一片蛙声”为题?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蛙声”是作者故乡生活中一种难以忘记的声音,“总有”又突出强调了我一直铭记南国的蛙声。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游子思乡的主题。(2分) 全文围绕“蛙声”来写,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是文章的线索;作者既写了故乡的“蛙声”,又写了羁旅北京时所想象、盼望的“蛙声”。(2分),6请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端详”“跌跌撞撞”形象写出了小蛙调皮可爱的样子,“唱歌”表现了蛙鸣的动听;这些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青蛙的喜爱和内心的愉快之情。(2分) 以动写静,用蛙的跳跃和鸣声烘托月夜的宁

10、静,表达了我对故乡宁静生活的眷恋。(2分),7本文第段写到居京的月夜,“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解析考查对文本情感的探究。 答案(1)梦是作者用来寄托思念故乡之情。(1分)身居京城,到了月夜,作者就会遥想起故乡的月儿和着蛙鸣的温馨美丽的池塘的画面,勾起他对故乡过往时光的回忆,作者只能用键盘写文章敲出怀想的文字来表达他浓浓的思乡之情。(2分)梦是作者追求的文学梦。(1分)作者远离故乡,羁旅京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在孤独寂寞之时,键盘的回响才能消弭他的思乡之痛。(2分)(2)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应

11、该有梦想。而漂泊异乡的人,更应该有执着的梦想。梦想给漂泊者以心灵的慰藉,给奋斗者以强大的精神支撑,使他们感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8题。(10分),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 ,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 ,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 齐王,指齐宣王。淳于髡(kn),

12、齐国稷下学士,被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著书立说,成家成派,对战国时的思想、文化有一定贡献。鹄(h),鸟名,即天鹅。,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出而饮之,去而飞亡。(4分) (2)是不信而欺吾王也。(3分) (3)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3分) 答案 (1)(我)把它放出来让它喝水,它(却)离开我而逃走了。 (饮、去、亡、省略句) (2)这是不诚实而欺骗了大王(的做法)呀。(是、信、判断句) (3)很好,齐王竟有像这样忠信的人。(信、若、定语后置),参考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

13、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渴,放它出来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是不诚实而且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1题。(9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

14、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9第节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 A赋的写法 B比兴写法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解析B。,10第节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一项是 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写出

15、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 解析D。,11第节表现了刘兰芝和焦母各自什么性格特点? A刘兰芝优柔寡断,焦母嫉恶如仇。 B刘兰芝明礼周到,焦母蛮横无理。 C刘兰芝缺乏教养,焦母独断专行。 D刘兰芝逆来顺受,焦母敢作敢当。 解析B。,12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歌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2分) (2)这首诗的尾联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 (1) 抒发了思念

16、故乡的深情。 (2)采用了对写的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 ,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这种技法,使情感抒发得含蓄婉曲、深挚浓郁。,古代诗歌中的“对写”手法,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这种写法也叫主客移位(侧面虚写)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1)

17、悬想对方情景,以衬托自己对对方(妻子、儿女、兄弟等家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回忆或设想与对方相聚时的欢乐情景以反衬今日的相思之苦。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 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放雨时。,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

18、,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

19、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

20、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

21、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

22、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二、语言知识与运用(48分),

23、13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垝(wi)垣 汤(shng)汤 颤(chn)动 契( q)阔谈讌 B袅娜(nu) 荫庇(yn) 渐(jin)车 蓊(wng)蓊郁郁 C婆娑(su) 脉(m)脉 溘(k)死 夹(ji)袄 D愆(qin)期 呦(o)呦 吞噬(sh) 靡(m )有朝矣 解析C。A垝(gu)垣,B渐(jin)车,D呦(yu)呦。,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驳 朗照 弥望 没精打彩 B公寓 卢沟桥 责无旁代 烽烟四起 C风致 点缀 和谐 迷迷糊糊 D安顿 长青藤 急不遐择 当仁不让 解析C。A采,B贷,D暇。,15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我国现代

24、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都脍炙人口。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迟桂花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诗经里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分别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选编的

25、文选。 解析B。从西周到春秋,1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B进不入以离尤兮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蒲苇纫如丝 解析C。A“匪”通“非”,B“离”通 “罹”,D“纫”通“韧”。,17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 爽:过错 B忍尤而攘诟 攘:排斥 C逆以煎我怀 逆:料想 D少无适俗韵 韵:本性 解析 B。攘:忍受。,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既遂矣君 君既若见录 B且暂还家去 年且九十 C会不相从许 誓天不相负 D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虽体解吾尤未变兮 解析C。A已经既然。B暂且将近。C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指向一方。D虽然即使。,19下

26、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则置车骑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进退无颜仪 否泰如天地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兄弟 A B C D 解析 C。非偏义复词。,20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汝岂得自由 可怜体无比 千万不复全 叶叶相交通 A B C D 解析D。,21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恣。 北国的槐树,也

27、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又不是花的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如果,这时你能够在两种太阳光之间,批判地 湖面,它正应了那句话,所谓“波平如镜”了。 它们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皱纹来,分出两条界线, 有着很明显的漪澜。 A领略 衬托 考查 期间 B领略 点缀 考察 其间 C领会 点缀 考查 其间 D领会 衬托 考察 期间 解析 B。“领会”多搭配“内容”或“意思”,“领略”多指认识意义或辨别滋味;“衬托”以次衬主,“点缀”加以装饰或衬托;“考察”重在“看”,“考查”用一定标准来衡量;“期间”用于时间,“其间”除用于指一段时间外,还可指空间。,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

28、心忡忡却又坚毅温情的总理在前方争分夺秒地指挥救援,更激起了后方人们的大爱和无私。 B鲁迅先生写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论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我国小说的历史做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C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之一,但吃月饼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浅尝辄止,不能超量使用,那些怕胖的朋友,更要“口下留情”。 D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民主政治的新路,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要倍加珍惜。 解析C。A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B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C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D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23下列各句没

29、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秋蝉的鸣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三十年前的那个冬天,关闭长达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了。那年的高考,犹如中国大地上的一声春雷,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C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关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地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D梭罗创作了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 解析 B。A主宾不搭配,C“关于”改成“对于”,D“了”改成“的”。,2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

30、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叶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 B C D 解析 C。按时间顺序,应为“严冬刚过”“初春”“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25名句默写。(12分) (1) 总角之宴,_。_,不思其反。 (氓) (2)亦余心之所善兮,_。怨灵修之浩荡兮,_。(离骚) (3)涉江采芙蓉,_。采之欲遗谁?_。

31、(涉江采芙蓉) (4)月明星稀,_。_,何枝可依? (短歌行) (5) 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 (归园田居) (6) _,一去三十年。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答案(1)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 (3)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 (4)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5) 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6)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三、写作(5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水降临,河流涨漫,河岸草木生长,并开出各色各样的花。 请你设想情境,或进行思考,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解析分析关系相似联想确立主题

32、(1)这则材料包括“雨水”和“花开”两个要素,行文时必须兼顾。 (2)“雨水”是“花朵”得以开放的原因,且起到的是积极润泽的效果,而非挫折、阻碍的力量。 (3)“雨水”是“花朵”开放的外因,如立意为花朵经过自身的努力得以开放,属偏离题意。 (4)“雨水”“花朵”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义,审题时,需联系社会人生进行深入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雨水降临对花朵开放所起的是一种积极润泽的效果,属外因。故此,可以立意为: 雨水的滋润使草木生长并呈现出多彩的生命样式。可以象征青年在进步思想、美好道德等的沐浴下,有追求,有发展,进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

33、章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1、材料作文的含义,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显性要求是指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隐性要求则是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2、材料作文的审题,(1)全面把握材料 (2)抓关键句,找关键词 (3)理清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4)把握材料情感倾向 (5)联系生活,领会寓义,3、材料作文审题方法,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