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古代史(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8255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230 大小:7.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国古代史(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2012中国古代史(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2012中国古代史(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0页
亲,该文档总共2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中国古代史(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国古代史(下).ppt(2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下),主讲人:张文华,第十二章 隋朝 第一节、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繁荣,一 隋 朝 的 建 立 和 统 一,(一)隋朝的建立 (二)隋的统一 南史卷10后主纪: 后主曰:“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孔范亦言无渡江理。但奏伎纵酒,作诗不辍。 同书卷77恩幸传孔范传: (孔)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二 政 治 制 度 的 整 顿 和 改 革,(一)改革官制 1、中央 2、地方 (二)兵制改革 (三)刑律改革(见下页) (四)创立科举制,三 经 济 制 度 的 整

2、 顿 和 改 革,(一)继续推行均田制 (二)整顿赋役与户籍 1、赋役内容 2、“大索貌阅” 3、“输籍定样” (三)统一钱币与度量衡,隋五铢钱,四 社 会 经 济 的 繁 荣,(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四)交通 1、运河开凿 广通渠 通济渠 山阳渎(邗沟) 永济渠 江南河,隋氏作之雖勞,後代實受其利焉 元和郡县图志 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而為後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 顾炎武,隋代运河图,史念海与运河,中国的运河,2、运河评价,(1)马正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犹如一把张开的纸扇,沿扇形的两边,分别开凿了通向东南和东北的运河,穿越黄河下游南北和长江下游富庶经济

3、地区的中心,其柄端又直插关中平原的中央。”,(2)运河风景,毛文锡柳含烟诗云: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 (全唐诗卷893),全唐诗书影,(3)风雨运河 白居易隋堤柳: (白氏长庆集卷4)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暮春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船。,(4)运河骂名,全唐诗卷647 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4、惆怅龙舟更不回。,(5)运河功利,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全唐诗卷615)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叫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第二节 隋炀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起义,一、隋炀帝的统治,1、隋炀帝的奢靡腐朽 2、繁重的赋役 3、对高丽的战争,隋炀帝杨广,二、隋末农民起义,自学,复 习 题,一、名词解释 输籍定样,大索貌阅 ,开皇律 二、问答 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原因 。 2、简述隋代运河开凿的情况。,第十三章 唐朝,第一节 唐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一、唐朝的建立及其统一,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5、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唐太宗自评,唐代之长安,其宫在城北,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而北军统制之权实即中央政柄之所寄托也。 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 (陈寅恪),626年六月廿四

6、日 玄武门之变,三省位置图,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监,贞观初年在全国划分十道监察区。开元二十一年分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贞观十道图,3、府兵制度,(1)府兵的种类及来源 A三卫(亲卫、勋卫、翊卫) B卫士 (2)府兵的组织 中央、地方 (3)任务 (4)特点,诸府皆曰折冲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 凡发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与折冲府勘契乃发。 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兵志,

7、4、唐代的法律体系,唐代的成文法典与隋代相同,分为律、令、格、式。其中以律最为稳定、最为重要,是司法部门量刑定罪的依据。,律以正刑定罪 令以设范立制 格以禁违正邪 式以轨物程事,吐鲁番出土唐律残片,(2)令:是各级官府应遵守的规章、制度。 唐代多次编令,如永徽令有27篇30卷,包括官品令、考课令、衣服令、仓库令、关市令等1546条。 唐令今不存,有仁井田升唐令拾遗收715条,池田温唐令拾遗补。 (3)格:是经过整理汇编的皇帝的制敕。 如留司格、散颁格 (4)式:是政府机构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最早的贞观式;敦煌发现水部式残卷。,唐代律令格式的关系,新唐书卷56刑法志: “唐之刑书有四,曰:律、

8、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于此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5、学校与科举,(1)学校,国子监,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弘文馆,崇文馆,太医署有医学、针学、按摩学、咒禁学 太卜署有卜筮学 太仆寺有兽医学 以上分别置博士、助教教之 司天台有天文学、历学、漏刻学 以上置博士,门下省,东宫,专门技术学校,(2)科举,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其最高目标是成文政府官员。唐代选拔官员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科举入仕,二是门荫得官,三是流外和杂色入流(流内官是从正一品至从九品下的职事官,

9、流外官是在此之外的吏职)。 科举分常举和制举,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新唐书选举志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苏张之辨说、荆聂之胆气、仲由之武勇、子房之筹画、弘羊之书计、方朔之诙谐,咸以是而晦之,修身慎行,虽处子之不若。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 王定保唐摭言,(3)铨选,唐代,任何欲获得职事官的人,均须参加中央的官员选拨考试,即“铨选”。参加科举的人称举人,参加铨选的叫选人。 “选人”有两种: “有出身人”:通过科举、

10、门荫或其他方式获得做官资格的人 “前资官”:已经担任过某官,因任满或其他原因停官待选的人,铨选考试内容, 文官考察“四事”:身、言、书、判 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辩正;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 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 武官考察 :箭法,包括长垛(长距离射箭)、马射、步射;枪法;表达与反应能力 然后再据骁勇、材用(武艺)和领导能力授官。, 任满考核标准: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是针对个人品德、工作作风和态度;二十七最是据不同工作岗位和职责提出的最高标准。 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 二十七最: 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 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 谨

11、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 考核结果分九等:(中上以上奖俸禄,中中保禄安位,中下罚禄)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 无最而二善为中上,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 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 背公向私、职务废阙为下中,居官谄诈、贪浊有状为下下,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2、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唐太宗自评,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纪赞 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 元 戈直贞观政要题辞,翻阅一下贞观政要这部书,就可以突出地感觉到,贞观一朝二十余年中,君臣之间几乎每天都在研究、探讨“治道”,甚至可以说他们举办了一个常设的政治理论研究班 胡如雷李世民传,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ji)、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

13、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七年四月,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三子:太子承乾 魏王泰 晋王治,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 唐太宗 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司马光,637年14岁 入宫为太宗才人 650年27岁 高宗复召入宫,封为昭仪 655年32岁 册立为皇后 675年52岁 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 680年57岁 废黜皇太子(次子)李贤 683年60岁 高宗卒,中宗(三子

14、)李显即 位,则天临朝称制 684年61岁 废李显,立睿宗(四子)李旦 688年65岁 加尊号“圣母神皇” 690年67岁 称帝,改国号为周 695年72岁 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698年75岁 复立中宗李显为皇太子 705年82岁 病重,大臣拥立中宗。寻病卒,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旧唐书 人非温顺,地实寒微 骆宾王,唐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唐玄宗统治的三个阶段: 前期 开元元年十年(713722) 励精图治 盛世初现 中期 开元十一年二十四年(723736) 好大喜功 盛极渐衰 后期 开元二十五年天宝十五载(737756) 昏庸怠政 酿成祸乱,玄宗的政治作为有五: 1、裁汰冗官、整顿吏治

15、。 2、抑制食封贵族。 3、重视农业生产、 4、压抑佛教。,5、改革漕运。 开元二十二年(734)任裴耀卿为宰相,兼江淮河南转运都使,主持漕运改革。 (1)“兴漕路,请罢陆运。” 武则天时期,“陆运北路分八递,雇民车牛以载”。 裴耀卿主持漕运时,主要采取水路运输,只是在黄河三门峡之险处,才凿开山路18里,陆运避险。 (2)建”仓储”。 在漕运线上建物资中转仓库。 如:河阴的河阴仓,河清的柏崖仓,三门东的集津仓,三门西的三门仓。,(3)行“节级转运”法。 分段运输:“使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 “节级转运,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 效果: (1)节约运费

16、 (2)节省民力、牛力 (3)调剂了粮食余缺,五、户籍管理制度及经济制度 (1)户籍管理制度,敦煌户籍残卷, 均田制 对百姓的授田 对贵族官僚受田 土地买卖的规定 租庸调制(缴纳单位:丁/每年) 租:粟二石 调: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庸(代役绢):正役20日,每日可折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 额外加役15日免调,30日租调俱免,唐授田文籍残卷,第二节 唐后期的政治与经济,一、安史之乱 (一)原因 1、经济危机 2、军事危机 3、政治危机(统治腐朽),安禄山,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初七日 哥舒翰大败于灵宝 六月初九日 叛军占领潼关 六月十二日 玄宗放弃长安西逃 六月十四日 马嵬

17、兵变 七月十二日 唐肃宗即位于灵武 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七月二十八日 玄宗抵达成都,肃宗乃太子叛父,何以讨禄山也!唐有天下几三百年,由汉以来,享国最为长久。然三纲不立,无父子君臣之义,见利而动,不顾其亲,是以上无教化,下无廉耻。唐之父子不正,而欲以正万事,难矣。其享国长久,亦曰幸哉! 范祖禹唐鉴,(三)安史之乱的影响 1,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统一、强盛到分裂、衰落的转折点。 2,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破坏了社会生产,给广大百姓带来沉重灾难。 黄河流域,遭到极大破坏:“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遭荒废,曾无尺椽”,“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 李白:“白骨成丘山,苍生

18、竟何罪!” 人口锐减:全国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万,比天宝十三年减少了近十分之七。,二、藩镇割据,1、藩镇类型: 河朔型 中原型 边疆型 东南型 2、唐政府与藩镇的斗争 (1)四镇之乱,河东 马燧,昭义 李抱真,范阳 朱滔,淮西 李希烈,宣武 李洽,四镇之乱,(2)淮西之乱与“元和中兴”,唐中叶后,蔡州成为藩镇割据称雄、抗命朝廷的重要资本。唐德宗初,辽西人李希烈先是深受德宗青睐,恩宠有加,然而希烈性情惨狠毒辣,“每对战阵杀人,流血盈前,而言笑饮馔自若”(旧唐书李希烈传),终至违抗朝命,僭号称王,割据争雄,“纵横搏噬,河洛淮汉之交,诸州悉被其患。”,唐宪宗时,蔡州刺史吴元济“以申、光、蔡三州拒天下之兵

19、,四面攻围”,凶猛狂悍而难以抵遏,屠舞阳,焚叶县,攻掠鲁山、襄城,汝州、许州及阳翟人多逃匿山谷荆棘之间,关东大震。宪宗在讨伐吴元济的诏文中历数其罪云: 吴元济逆绝人理,反易天常;不居父丧,擅领军政。谕以诏旨,曾无谦恭;荧惑一方之人,迫胁三军之众。陵虐封疆,遂致稽阻,绝朝廷之理,忘父子之恩;旋又掩寇舞阳,伤残吏卒,焚烧叶县,骚扰闾阎,恣行夺攘,无所畏忌。(旧唐书吴元济传),河朔三镇,三、唐后期中枢政制的演变,德宗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迁,政在宦人,举手伸缩,便有轻重。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祸生所忽。玄宗以迁崩,宪、敬以弑殒,文(宗)以忧偾,至昭(宗

20、)而天下亡矣!新唐书宦者传序,泥制宦官头像 吐鲁番唐墓出土,被宦官拥立的皇帝 穆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被宦官杀害的皇帝 宪宗 敬宗,唐后期皇帝、大臣对宦官进行了两次斗争。 (1)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革新) (2)甘露之变,五、朋党之争,牛李两派争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选官途径 二是对藩镇的态度,六、两税法的施行,(一)刘晏理财 1、以雇佣劳动为核心的漕运整治 a、推行“雇佣”制。即雇佣船工、漕丁运输,废除徭役摊派 b、发展裴氏分段转运制 “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新唐书卷53食货志三),c、创

21、立“纲运”。 “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遣军将押送 d、训练漕卒。 e、“囊米”装卸制。 2、以自由经营为原则的盐法改革 3、以稳定物价为目的的常平改革,(二)两税法,1、内容 第一,取消租庸和各种杂税杂役,所有税目集中于地税户税中; 第二,户税按户等高下征钱(实际按家产多少征收);地税按亩征粮,每亩征收数以颁两税法前一年地亩为准。 第三,夏秋两征,夏税不迟于六月,秋税不迟于十一月交纳。 第四,商贾人户按其经营额的三十分之一纳税。 第五,量出制入,按预算需要的开支数决定当年两税总额,再按户税,地税两项向地方州县逐级摊派。,2、作用 改变了按人丁征计的办法。以土地财产多少征税,使赋税负

22、担相对合理,而且适应唐代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大量存在的客观经济形势。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简化了税收的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间环节对百姓的盘剥。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唐王朝的实力,促成了所谓的“元和中兴”,它对唐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种税制直到明代行一条鞭法后才被废除。,“租庸调”与“两税法”的异同,(1)租庸调制 内容、意义 (2)两税法内容、作用 (3)异:租庸调以均田制为基础,是唐前期的基本赋税制度。其征税原则以人头为基准,征收实物与劳役,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税制的延续;两税法则是在唐中期均田制破坏,国家户口大量流亡的情况下制定的新税制

23、,手续简化,将地税部分摊入田亩,部分税目以钱代实物征收,出现了人头税向财产税的转移,开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税制征收的新标准。 (4)同:税制的调整与制定都是基于保证国家税收来源与相对正义而产生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在其实行之初都有其积极意义,如租庸调中纳庸代役的规定与两税法中对客户地位的承认;而两税法中的户税也是对前代调以户为单位征收的继承,徭役的征发摊入田亩,并没有完全废除人丁为单位的征役原则。,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四镇之乱,元和中兴) ,刘知几(史通),两税法,朋党之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唐律, 永贞革新,甘露之变 二、问答 1、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2、

24、简述唐三省六部制度的主要内容。 3、比较“租庸调”与“两税法”的异同。 4、武周政权的历史地位。 5、了解唐代文化的成就。,第十四章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第一节、五代十国及契丹概况,一、五代概况(见下页) 五代共八姓14君,53年 (907959) 二、十国概况 除刘崇在太原建北汉,其余9国均属南方,梁朱全忠,晋李克用 李存勗,燕刘守光,岐李茂贞,907年 朱全忠建梁 908年 李克用卒 912年 朱全忠卒 913年 李存勗灭燕 923年 后唐灭梁 924年 岐并入后唐,北京,大同,密云,延庆,河间,应县,宣化,顺义,朔州,蓟州,蔚州,涿州,授予夺之权于夷狄,于是而生民之肝脑,五帝三王之

25、衣冠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 王夫之读通鉴论,呜呼!五代乱世也,其事无法而不合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 (汉本纪赞) 呜呼!甚矣,五代之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斯可谓乱世者欤!自古未之有也。 (唐废帝家人传赞) 呜呼!五代,干戈贼乱之世也。礼崩乐坏, 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晋家人传赞)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

26、几乎其灭矣! (一行传序),欧阳修论五代,后梁,后梁时的南方形势, 前蜀 吴 吴越 闽 楚 南汉,后唐,后唐时的南方形势, 吴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后蜀,后晋后汉,后晋后汉时的南方形势, 吴越 楚 南汉 南平 后蜀 南唐,后周,后周时的南方形势, 吴越 南汉 南平 后蜀 南唐,三、周世宗改革,1、政治上,求贤、纳谏,加强法制,改善吏治 2、经济上,均定赋税,颁布均田图 3、军事上,严明军纪,整顿禁军,四、辽朝,(一)契丹的建国 契丹是鲜卑族族的一支,是漠北的一大势力。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都西楼(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982年又称契丹

27、,1066年又改为辽。 范围:“东至于海,西至金山(阿尔泰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内蒙古克鲁伦河),南至白沟(雄县北白沟河),幅员万里”(辽史地理志),契丹人的发型,契丹一词的原义可能是“镔铁”或“刀剑”。 近古西方文献对中国的称呼: Kltai Kytay Cathay Kitai Catai Kathay Khata Ghotai Ghata Hita Katai Xetai Katay Cathan 等 皆来自“契丹”一词 见冯家昇契丹名号考释,女 真,鞑 靼,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 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 南京析津府北京 东京辽阳府辽宁辽阳 西京大同府大同,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

28、境,因宜为治。(辽史营卫志) 东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绝大漠。 (辽史太祖纪),辽中京遗址,(四)辽朝的制度,(1)“斡鲁朵”制 “斡鲁朵”是直接隶属于最高统治者本人的机构。 “斡鲁朵”即宫帐之义,由皇帝的行宫毡帐,办事的衙署和警卫,供给、承应日常役使的部门组成。 “斡鲁朵”有其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一个独立的军事和经济单位。它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辽朝共有12个“斡鲁朵”(宫)和一个相当于“斡鲁朵”的王府。,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弋猎网钩,春尽乃还。 夏捺钵无常所,四月中旬起牙帐,卜吉地为纳凉所,五月末

29、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 七月中旬乃去。 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 冬捺钵曰广平淀。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 辽史营卫志中行营 捺钵乃契丹民族生活之本色,有辽一代之大法,其君臣之日常活动在此,其国政之中心机构在此。 辽代政治中心,不在汉人式的五京,而在游牧式的捺钵。 傅乐焕辽代四时捺钵考,辽汉官像,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辽史百官志一 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

30、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行营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 契丹国志建官制度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余靖契丹官仪,(4)地方的部族制和州县制 (5)“头下军州” (6)军事制度 (7)法律制度,第二节、北宋前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一、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北宋历九帝而亡: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凡167年。,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然我亦终日侍侧,不能害我 赵匡胤,950年23岁 从军 951年24岁 后周建立,任 禁军东

31、西班行首 953年26岁 任开封府马直 军使,成为皇子柴荣亲信 954年27岁 柴荣(周世宗) 即位。升殿前都虞候 956年29岁 从周世宗伐南 唐,升殿前都指挥使 959年32岁 周世宗病卒。 升任殿前都点检,成为禁 军最高统帅 960年33岁 陈桥兵变篡位,963年灭,960年建立,965年灭,971年灭,975年灭,963年灭,978年献土,978年献土,979年灭,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唯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可为后图。 (周)王朴 必先取西川,次及荆、广、江南,则国用富饶矣。河东正扼两蕃,若遽取河东,便与两蕃接境。俟我完实,取之未

32、晚。 赵匡胤,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 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 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宋太祖削夺藩镇之权,其术不止一端,惟最要者则为添置通判与罢领支郡二事。 聂崇岐论宋太祖收兵权,明人绘雪夜访普图,北宋前期的 中枢组织,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三司置使以总国

33、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职官志二,2、三衙鼎立与军权集中(禁军),(1)“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961) 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慕容延钊 (2)废除殿前都点检,设立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长官称三帅 (3)领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三帅领兵,枢密使调兵,(4)整顿部署禁军 (5)“更戍法”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3、收夺地方各种权力,(1)裁除节度使所领的支郡,削夺节度使的军权 (2)收归司法权 (3)收归财权及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下页),中央,路,府州军监,县,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

34、),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县(或县令),汉唐之时部刺史之职,于今为甚简,而事无有不举者。今之监司,有漕,有宪,常平茶盐则有提举,坑冶铸钱则有提点,其职甚备,而治不加于昔,何也?监司之职愈多,而州县之扰愈甚,于治无益也! 南宋 王十朋,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 (欧阳修),北宋最重要的路级机构为转运使司,宋初共设15路,至神宗元丰时分为23路,宋神宗时官修全国地理志,北宋的漕司与宪司,治所为今地名,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

35、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有爵。故士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 马端临 大宋台、省、寺、监、卫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制廪禄之厚薄,多无职业。其所谓官者,乃古之爵也;所谓差遣者,乃古之官也;所谓职者,乃古之加官也。自余功臣、检校官、散官、阶、勋、爵、邑,徒为烦文,人不复贵。凡朝廷所以鼓舞群伦、缉熙庶绩者,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于三者之中,复有名同实具,交错难知,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36、 司马光,4、完善科举制度,(1)科举门类 贡举、武举、制举、词科、童子科等 其中贡举是主流,设进士科、明经科、三礼科、明法科等 (2)应试程序 乡试(解试)、会试(省试)、殿试,(3)考试管理 考生回避 考官“锁院” 糊名誊卷 评阅“封弥” 落第“附试” 登科授官,三、北宋的其他制度及教育,(一)官员的选拨与管理制度 1、选官途径 (1)科举取士 (2)门荫补官 (3)吏人出职 (4)纳粟卖官 2、磨勘制度,3、俸禄制度 4、致仕制度 致仕年龄:文官70,武官80 致仕待遇,(二)军事制度 1、军队种类: (1)禁军 是北宋军队的主力,有捧日、天武、龙卫、神卫等番号 (2)厢军 是地方诸州的

37、镇兵 (3)乡兵 是各地方上的兵力,不算正式军队编制 (4)蕃兵 是西北地区由羌人组成的地方军 2、募兵制度,(三)学校教育 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的州学、县学 1、国子监是宋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隶属其下的学校有: (1)国子学;(2)四门学; (3)太学 (4)武学;(5)律学; (6)算学 (7)书学; (8)画学; (9)医学 2、州学、县学,(四)书院教育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第三节、北宋的经济,一、户籍制度 1、“闰年图”:每逢闰年造户籍一次 2、户口分类: (1)坊郭户: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居民 (2)乡村户:居住在乡村的民户 3、户口的特点 (1)坊郭户、乡村户

38、均有主户和客户之分,(2)主户有户等的区分 坊郭户:分10等 乡村户:分5等(“五等版籍”、“五等丁产簿”) 第一、二等:上户 第三等:中户 第四、五等:下户,二、租佃制度与客户所受的剥削 1、宋代租佃制普遍发展起来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书面契约 2、客户的身份地位 (1)落后地区:相当于农奴 (2)发达地区:经济性的租佃契约关系 3、地主对客户的剥削 地租:实物地租,落后地区有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分成组和定额组,三、赋役制度 (一)繁苛的赋税 1、两税:夏税钱帛,秋税谷物(1斗/亩) 2、“加耗”(“鼠雀耗”) 3、“支移”:运送到指定地点 4、“折变”:钱物互相折纳 5、“杂变之赋

39、” :五代时期的苛税名目 “沿征” “沿纳” 6、“丁口之赋”:即丁身税 7、“和买”、“和籴”,“和买”(“和预买”):强制征买民户绢帛 “和籴”(“籴买”、“市籴”):征购粮草 以上是乡村主户的负担 8、城郭之赋:房宅税(屋税)和可供盖房的宅地的地税 9、“科配”:包括科买、配卖 科买:向商人、手工业者强买物品 配卖:官府把各种实物强行摊卖给坊郭户销售 以上是坊郭户的负担 上述种种赋税和科配,最终由城乡的贫下户负担。原因是:,一方面上户享有政府规定的种种免役特权;另一方面,一般地主或富裕农民又耍滑头: “诡名子户”:把自家的土地与人丁分散为许多户头 “诡名寄产”:假称把土地献纳给僧寺、道观

40、 “诡名挟佃”:伪造售田券,假称售田于形势户或官户,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二)商税 1、征税机构 商税院:四京府及临安 “场务”:地方州县及墟市 2、商税的征收 (1)正税:包括过税和住税 过税:即流通税,税率2% 住税:即交易税,税率3% (2)附加税:如“力胜钱” (3)商税征收以货币为主,兼征一定实物(三)杂税,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叶适,南宋土地买卖契约残纸,2、经总制钱 为支付军费而征收 经制钱和总制钱的总称 3、月桩钱 南宋因筹措军饷而加征的税,具体名目繁多 4、版帐钱 南宋因军兴为名创设的苛敛总称,

41、具体名目多得“不可以遍举,亦不能遍知”(马端临语)。 主要在两浙及福建路征收。,(四)职役 1、含义。 职役又叫差役,是宋政府在乡村主户中实行的、按户等高下轮差的制度。 2、种类 (1)州县役:在州县官府中担任的公吏 衙前;承符、手力、散从;弓手 (2)乡役:在乡村担任职责的人员 里正;户长、乡书手;耆老;壮丁,(五)夫役 1、征役对象 以乡村民户(包括主户和客户)定口多寡计征 2、夫役时间 不固定。有“春夫”、“急夫”等。 由上可见,宋代的赋役负担极其沉重,故南宋朱熹就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可谓确评!,第四节、北宋中期的变法运动,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三冗”问题 冗官 冗兵

42、 冗费 2、土地兼并严重 3、农民起义,范仲淹 (9891052),庆历新政(104344) 的改革方案: 一:明黜陟 二:抑侥幸 三:精贡举 四:择官长 五:均公田 六:厚农桑 七:修武备 八:减徭役 九:覃恩信 十:重命令,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二月 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 行均输法 九月 行青苗法 闰十一月 行农田水利法 三年十二月 行保甲法 王安石拜相 四年二月 改革科举 十月 行募役法 行太学三舍法 五年三月 行市易法 五月 行保马法 八月 行方田均税法 六年六月 置军器监 八月 行免行法 七年九月 行将兵法 九年(1076)十月 王安石罢相 元丰五年(1082)四月 改官制,

43、(一)、理财诸法 1、均输法 2、青苗法 3、农田水利法 4、募役法 (免役法) 5、市易法 6、方田均税法 (二)、整军诸法 1、将兵法(置将法) 2、保甲法 3、保马法 4、置军器监 (三)、科举教育,以实现 “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熙宁变法” 地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抑制了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 3、增加了财政收入 4、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但“积弱”局面 并未改变,王安石 (102186),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ku)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

44、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司马光 (101986),1085年 神宗卒,哲宗即位,太皇太 后高氏摄政,“元祐更化”开始 1086年 司马光卒,反变法派陷入内 部党争 1093年 高太后卒,哲宗亲政,变法 派重掌政权 1100年 哲宗卒,徽宗即位 ,皇太 后向氏主政,反变法派再起 1102年 向太后卒,徽宗亲政,变法 派蔡京拜相,颁刻“元祐党籍碑”, 党争告一段落 1127年 北宋灭亡,宋宣仁太后高氏(103293),第十五章 金、南宋,第一节、金朝的政治制度 一、勃极烈制度 四勃极烈

45、:谙班、国论、阿买、昃 二、猛安谋克制 三、中央官制与监督制度 中央:三省制 监察:御史台 四、地方官制 路府、州、县三级制,四、行台尚书省的创立 五、科举制度与官员选拨 第二节、南宋与金的对峙及其和战(自学) 1141年(绍兴11年)“绍兴和议” 1164年(隆兴2年)“隆兴和议” 1206年(开禧2年)韩侂胄“开禧北伐” 1208年(嘉定元年)“嘉定和议”,复习题,主户,猛安谋克,绍兴和议,北南面官制,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程朱理学,靖康之难 头(投)下军州,庆历新政 ,计相,陈桥兵变,斡鲁朵,捺钵、元祐更化 1、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3

46、、评述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从背景、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三方面回答),第十六章 元,元代的制度建设,一、职官制度 (一)中央机构 1、中书省:掌行政 2、枢密院:掌军政 3、御史台:掌监察 4、宣政院:掌佛教事务及吐蕃地区 5、大宗正:掌蒙古、色目人刑名诉讼,6、宣徽院:掌朝会、宴享及漠北蒙古赋税等 7、翰林国史院:掌修史、起草制诏、备顾问 8、蒙古翰林院:掌译写诏令文书 9、通政院:掌全国驿站 10、大司农司:掌劝课农桑及水利、义仓 (二)地方机构 行省路府、州县,(腹里),察合台汗国,畏兀儿属地,都省握天下之机 十省分天下之治,高丽,二、入仕途径 1、宿卫 高级官僚主要出自怯薛宿卫组织 2

47、、吏 中下级官僚吏员出职 3、儒 儒士入仕 三、监察与考核 (一)监察 中央:御史台 地方:江南、陕西行御史台,(二)考核 1、中央机构、行省、宣慰司官员 2、地方路府州县官员 四、驿站和急递铺 五、户籍管理 (一)户等 (二)诸色户计,元朝的“诸色户计”,大凡今仕惟三途,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由宿卫者十之一。由儒者十分之一半。由吏者十九有半焉。 姚燧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悲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者也! 谢枋得,元朝的漕运与海运,元朝一

48、度计划开凿胶莱运河以缩短海运航线,但未能成功。,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危素元海运志 南人求名赴北都,北人徇利多南趋。 萨都剌芒鞋 寒就江南暖,饥就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揭傒斯题芦雁 贫极江南,富称塞北 元末红巾军檄文,复习题 驱口 ,行省制度 ,胡三省,忽必烈 ,匠户,斡脱钱,怯薛 1、简述元代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 2、简述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 3、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4、结合史实分析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十七章 明,第一节 明前期的政治,一、明朝的开国制度 (一)职官制度 1、地方 (1)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两京(南京、北京)十三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