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语言系统的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9841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语言系统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9.语言系统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9.语言系统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语言系统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语言系统的发展.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方言情况 亲属语言情况 文字 古今诗韵区别 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1、方言差异比较 “尖团音” 、“尖团合流”,尖团音:即指上述细音前的“见组”字和“精组”字读音,“见组”字的发音舌面前、中、后(舌根)叫“团音”,而“精组”(舌尖前或齿间)字的发音叫“尖音”。 尖团合流:指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后接细音(i、y )的发音部位(舌面前)因同化而发生音变的结果。 如:原“见组”的舌面后 k 类(舌根音)向前移,而“精组”的舌尖前 ts(舌尖前音) 类向后移,都向 i、y

2、的发音部位变化,最后导致合流,形成舌面前音。,2、亲属语言的比较:,拉丁语,英语,意义,pater,father,父亲,pauca,foot,脚,ps,few,少,3、文字 形声字 假借字 双声字 叠韵字 以读若、读如、直音、反切等研究古音,4、古今诗韵的区别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 (1)东汉后佛经翻译中的梵语汉语译音。 如:“佛陀”为梵语buddha的译音,因此,“佛”在当初翻译时大致读“bud”,“陀”大致读“dha”。 “阿弥陀”的译音为amita,因此,“阿”大致读a,“弥”大致读mi,“陀”大

3、致读ta。,(2)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历史上曾经从汉语中借去了大量词语,这些词语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借用时汉语的特点,因此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注意之点: 利用这些材料时,要考虑借音的年代和地域因素。 例如:日语中的“吴音”和“汉音”,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音变规律的三个特点: 条件性(语音条件) 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 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什么是“语音对应关系”? 指不同语言或方言在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2、语音对应关系的作用 (1)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可以通过找出几种有同源亲属关系的外语之间的关系,在已掌握的

4、一种外语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其他亲属语言。 (2)确定亲属语言的依据。 (3)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许多问题,如汉字键盘拼音输入的模糊输入、语音输入、语音识别、人机对话等,也必须建立在方言语音对应规律的基础上。,3、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1、由于古英语有较多的表示格关系的手段,因此,词序比较自由。而现代英语中的词序就没有这么自由了。,2、古代汉语中的基本词序是VO。例外: (1)“是”作宾语时在先秦放在动词前:“子孙是保”、“是用寿老”、“君子是识”。在一些成语以及固定的说

5、法中还有残留:“唯利是图”、“唯你是问”等。 (2)疑问代词作宾语和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前置:“吾谁与归?”“吾谁欺?欺天乎?”“不吾知”等。现在残存的还如“自信、自杀、自顾”等。,3、汉语“正偏”到“偏正”的演变。 例如:“丘商商丘”、“鸟乌乌鸟”等。,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汉语聚合规则的发展 量词的出现 出现了构词词缀 出现了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语法的演变往往是新格式类比推广的过程,所以称做“类推”。类推在语法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语法类推变化的特点 (1)语法类推是一种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在

6、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模式类推到更多的语词或句子上去的。 (2)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有的先变、有的后变、逐次推进的,而不是要变一起变。 (3)在语法类推演变中变化的语词大多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如中古英语早期许多动词都是强式和弱式变化两种形式共存。 (4)语法类推演变往往留有推不平的山头。如英语动词弱式替代强式的类推已进行了千余年,至今仍有60余个词根取强式变化。类推变化推不动的山头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常用词,如is, do, go等。,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1、新词的产生 新词的产生与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思想有联系。,2

7、、旧词的消亡 (1)旧事物的消失是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如“棒槌”、“碾子”等。 (2)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消亡。如“马”、“行走”、“白”等。 词汇系统变动的原因,一是人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二是语言交际功能的经济、简易、明确的要求。,二、词语的替换 1、指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概念、思想等的名称,而这种现象、概念、思想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2、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 (1)社会因素:例如封建社会的避讳(元宵汤圆)、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生活的剧变等。 (2)语言系统内部:例如汉语中同音词过多,对交际带来麻烦,因此就用复音词来代替单音词,避免歧义。语言表达的精密化也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8、 (3)词语的替换有时在短时期内完成,有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嘴口)。,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演变的原因 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 2、词义的引申有时会引起词的分化 如:汉语“张帐、账、胀、涨” 英语“longlength”“givegift”,3、词义的增加和词义的吞并 在一些复合词或词组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会吞并其他词的意义,成为语言单位的意义。 如:妻子、窗户、头发、动静等。,4、词义演变的结果: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词义的扩大:演变后所概括的范围扩大。 如:bird(小鸟鸟)、companion(分享面包的人同伴)。汉语中“红”原来只表示“浅红”(深红用“朱”或“赤”),现在泛指一切红颜色。 (2)词义的缩小:演变后所概括的范围缩小。 如:hound在古英语中泛指一切狗,现在专指“猎狗”,meat在17世纪还泛指一切食物,现在专指“肉”。汉语中的“汤”(泛指一切热水)。 (3)词义的转移:一个词从指一种现象、概念等,变成指另一种现象、概念。 如:权:秤锤权力;信:信使书信;silly原来表示“被保佑的,有福的”,后来变成了“天真的”,现在是“傻的”。,思考与练习:,1、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2、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等现象?请举例说明。,本部分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