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3428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由法西斯国家挑起的。那么法西斯国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全面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一、法西斯,1.意、德、日意法西斯的建立,法西斯是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危机时,为克服危机而产生的一种反动社会思潮和运动。法西斯主义强调对内用独裁代替民主,对外实行侵略和扩张。意大利法西斯首先在1922年夺得政权。德国纳粹法西斯利甲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于1933年1日上台执政。日本军部法西斯则不断扩大对华侵略战争中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束棒”在拉丁语中,读做“

2、法西斯”。,法西斯,“法西斯”一词源出于意大利语,其意为“束棒”,象征权力的标志。,墨索里尼,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一个铁匠的家庭,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并加入了社会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从极左转向极右,转向战争狂热并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独裁的统治。,墨索里尼,日本法西斯化,日本的法西斯化

3、是在近代天皇的框架下,由军部逐步实现的,1936年日本军部确立了对内阁的支配地位,1937年随着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国家体制明显地向法西斯专政转化,1940年日本的法西斯体制全面确立。,图为东条英机在东京战犯军事法庭,希特勒与纳粹党,图为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中的插图照片,德国法西斯政党纳粹党具有特别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和侵略性。希特勒是纳粹党的党魁,他竭力宣传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性,利用德国民众要求改变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束缚的心理,鼓动推翻民主政府,建立崇尚扩张的法西斯专政。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从此开始在德国实施法西斯恐怖统治。在国内,希特勒实行纳粹党一党独裁,取消公民的基本权利,推行

4、文化专制主义,迫害被纳粹称为“劣等种族”的犹太人。,1933年2月,“国会纵火案”,我的奋斗,希特勒,希特勒入狱期间,由自己口述、他人笔录,完成了我的奋斗一书,这是一本极力宣扬种族主义理论和建立大帝国梦想的著述,希特勒上台后,这本书的发行量达到600多万册,或者出售,或者发送,盒面上雕刻的“ss”标记闪闪发光,这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党卫队的徽标。,在对外政策方面,希特勒毁弃凡尔赛和约,积极扩军备战,同时又在19361937年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法西斯轴心。,2.法西斯轴心形成,轴心国形成的前提是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共同要求。1936年1

5、0月,德、意在柏林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11月,德、日在柏林签订德日反共产国际议定书;意大利加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3年2月,“国会纵火案”,1933年希特勒上台利用国会纵火事件,镇压共产党并解散其他政党,废除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1934年,希特勒担任国家“元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在对内加强法西斯专政的同时,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德 国扩军50万和重建德国空 军,1936年派兵占领莱茵 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 地利,紧接着又对捷克斯洛 伐克提出领土要求。,二、慕尼黑协定,1.绥靖政策,1938年,纳粹德国为了称霸世界

6、,吞并了奥地利,慕尼黑会议 (1)时间:1938年 (2)参加者: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3)内容: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经过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捷克斯洛的利益被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实际上是英法为了自私目的,“阴谋”策划的结果。它是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它国的行为,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竭力保住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战争。面对法西斯侵略,它们处处退让,企图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欲望,求得自身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这种姑息养奸的

7、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捧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觉之中。他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这幅图画表现的正是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嘘慕尼黑协定的情景。,2、德国吞并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后,就开始着手实行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德国若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既可作向东进攻苏联的桥头堡, 又可解除向西进攻法 国的后顾之忧,同时 可支配其发达的工业 和丰富的人力、物力 资源,因此希特勒想 方设法吞并它。,1.军事上,他是欧洲的腹地,具

8、有战略意义;2.政治上,它与法国和苏联结盟,明显对德国不利;3.苏台德区的民族矛盾成为希特勒侵略的借口。,德国为什要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请同学们思考,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有何消极影响。,1.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2.希特勒占领捷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西方国家绥靖政策在战前达到顶峰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并开始威胁波兰和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希特勒于是在1939年4月下令制订进攻波兰的军事计划。白色方案,“白色方案”,计划以优势兵力,用突袭手段,占领波兰西部和南部工业区,随

9、后挺进腹地,力求半月内结束战争。,(德)53个师, 160万人,(德)2800辆,(德)6000门,(德)2000架,(波兰)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波兰)870辆,(波兰)4300门,(波兰)407课,三、大战爆发,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军队突然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德国入侵波兰,“闪电战”,德国进攻波兰使用闪电战术,运用机械化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分五路高速度地实施钳型突击,迅速地分割包围波军,不到一个月就攻陷华沙。德军如此迅速地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以至人们将其战术称为“闪电战”。,观察图片,思考:希特勒为什么要到华沙去捡阅军队?从插图中你可以

10、获得哪些历史信息?,一是德军装备精良,运用机械化部队武装,整肃有序,服从指挥;,四是希特勒的侵略愿望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战争将进一步深入和扩大。,二是德军运用闪电战术,速战速决,取得胜利;,三是波兰灭亡是英,法绥靖政策的恶果;,希特勒宣布入侵波兰,综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多种因素,请同学们说说二战爆发的原因。,1.二战的爆发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使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土壤;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既得利益,伺机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同时并存的还有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11、对二战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成为俘虏的波兰守军,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5.二战前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6.对法西斯主义扩张和侵略的残暴认识不足,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及时联合起来,制止战争。,西线“奇怪战争”,波德战争爆发后,英法两在西线部署了115个师,而德国只有23个师,英、法

12、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然而,法军只有在9月9日在萨尔实施有限的进攻,12日即停止,此后则“静坐”观瞻。英国则直到12月9日,远征军才第一次有了伤亡,即一名巡逻兵被德军的流弹击毙。针对长达半年之久的“西线无战事”状态,国际社会发明了一个专有名词“假战争”,也有媒体称之为“奇怪的战争”。,1940年5月打败荷兰,1940年5月打败比利时,1940年5月打败卢森堡,1940年4月攻占挪威,1940年4月攻占丹麦,德军攻占北欧和西欧的国家,敦刻尔克大撤退,2.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军动用36个师在西线发起进攻,迅速打败荷、比、卢。同时包围了英法联军主力,英、法军队奋勇突围,通过敦刻尔克港口向英国撤出了34万人

13、保存了有生力量。,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初期英、法军队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 1940年5月,德国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侵入法国,击败 英、法军队。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比、荷军溃退至法 国北部敦刻尔克地区,面临被歼灭的危险。5月26日至 6月4日陆续向英国撤退,由860余艘舰船运载33万余人 通过多佛尔海峡抵达英国。,法国投降,此时德军迅速挺进巴黎,这时意大利向英、法宣战,从法意边界向法国进攻。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法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德军占领法国,法国败降的原因,1.法国败降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直接后果。,2.面对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气焰,姑息、纵容只会助长其侵略,最终将导致自己的失

14、败。,德国战机,法国败降之后,纳粹德国开始对英国实施空战,试图在摧毁英国皇家空军之后,跨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但是在英国皇家空军的英勇抗击下,英国终于在1941年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一片废墟的德国城市街头,英国取得不列颠空战胜利的原因。,1.英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奋战,保卫国家。,2.英国空军在本土作战,熟悉环境,以逸待劳,便于补给。,3.英国飞机被击落时飞行员跳伞可获救。,4.英国已经发明了雷达探测,便于侦探敌机行踪。,希特勒在对英空战失败后,决定放弃对英国登陆作战计划,开始着手计划在东线对苏联实施闪电战,希特勒把进攻苏联的计划称为“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设想以突然密集使用大量飞机、坦

15、克的闪电般打击方式迅速打跨苏军,以达到摧毁苏联的政治目的。,“巴巴罗萨计划”,用闪电战在六个星期到两个内击溃苏联。,(德)190个师, 550万人,(德)3700辆,(德)47200门,(德)4980架,北路15个师又3个旅, 飞机千余架。攻打列宁格勒。,南路63个师,飞 机千余架。攻基辅方向。,中路51个 师,飞机1600多 架。攻打莫斯科。,3、德国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战争开始前三小时,苏军方奉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第一天即有66个机场和1200架飞机被击毁。苏军虽英勇抗击,但无法阻挡闪电攻势。头三周,德军北路推进450千米600千米,南路推进300千米350千米,中路推进4

16、50千米600千米。苏军28个师被击溃,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一半,200个燃料、武器、弹药库落入敌手。德军亦损失10万人,千余架飞机和半数坦克。,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会战。希特勒企图占领莫斯科,消灭红军主力,在入冬前打跨苏联。德中央集团军群180万人,坦克1700辆,飞机约1300架,炮1400余门。德军在1941年9月30日,以“台风”为代号,从南翼攻莫斯科。苏军125万人,坦克990辆,飞机677架,炮7600门。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一方面积极防御,另一方积极准备反攻。12月6日。苏军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对德发动反攻。到1942年1日中,苏军击退敌人150千

17、米300千米。这是德军遭到自发动战争以来一次最惨重的失败,闪电战彻底破产。此役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但苏军尚未消灭德军主力。,4.莫斯科保卫战,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的十月革命节阅兵式,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1.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苏联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抵抗的结果。,2.面对法西斯主义的扩张和侵略只有坚决抵抗、给予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遏制其 扩张势头和侵略气焰。,3.胜利宣告了德国闪电战术的失败,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势头遭到打出。,4.东西两线的作战的局面使德国处于不利地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希特勒加紧侵略欧洲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冒东、西两线作战之险,欲寻求和苏联妥协,提议签

18、订苏德友好条约。为了自已国家的安全,苏联方面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始缓和同德国的关系,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样,德国在发动大战前争取了苏联的中立,避免了两线作战之忧,赢得了备战的时间,但是,客观上也推动了希特勒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有人认为希特勒实施巴巴罗萨计划是一个错误,因为如果他不主动进攻苏联,就可以持久地在欧洲大陆称霸,而正是发动侵略苏联的战争才使得纳粹德国走向失败。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各抒已见,不正确,表面看,是巴巴罗萨计刬使德军失利,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然而,侵略是法西斯的本性,德军必将会进攻苏联。法西斯残暴的本性导致它不可能在欧洲大陆持久称霸,随着人们对法

19、西斯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世界人民必将联合起来,战胜法西斯,使法西斯德国走向失败。,史海拾贝,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发驱车两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法国东部城市蒂水维尔。在这一地区,隐蔽在洛林高原丛林中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星罗棋布,这些就是位于德法边界的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自1929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希特勒突袭波兰时已基本建成。法国建造马其诺防线是为了抵御德国的入侵。马其诺防线的主体部分长走数百千米,大部分工事是地下工程,由钢筋混凝土构筑而成。马其诺防线建成之初称为超现代的防御工程,每个工事均是一个互相连通,互为支援的堡垒群,其规模之大,装备之精良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马其诺防线的最大工事阿康贝工事由19个堡垒组成,占地160公顷,纵深达10千米,战时有1000余名军人在此服教。虽然耗费了巨资,但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最终却没能阻挡住西进巴黎的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军认为只要坚守住马其诺防线就可以抵当住德国对法国的进攻。但是,1940年5月,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从比利时插入法国腹地,法军大部在仅仅六个星期内即被消灭。有评论说,法国未亡于马其诺防线,但确亡于马其诺心态。法国人错误地认为坚固的工事可以抵御德军于国门之外,但结果是事与愿违。在这方面,法国的教训是很深刻的。,马其诺防线,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