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4893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本章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理解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学习目的 : 1、掌握辩证法的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理论 2、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 理解必然和偶然的关系,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问题 : 1、自我能否单独存在? 2、为什么我们要重视积累? 3、 新事物有哪些特征?,

2、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学习重点 :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2、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事物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互为前提 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要素间的联系。 2形而上学与相对主义的错误,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反对只承认主观联系而否认

3、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康德、罗素。 2应从实际出发,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的联系。,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三)联系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每一事物内部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四)掌握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的意义 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二、联系的多样性 (一)联系的复杂性 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二)联系的条件性 1条件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起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2在条件问题上

4、坚持唯物主义,是承认条件的客观性,承认人的一切活动受各种条件制约。 3在条件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条件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1)条件是复杂的,要全面具体地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不能把条件简单化; 2)条件的可变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发展与运动的异同 1)运动:指“一般的变化”,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发展: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

5、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旧事物:指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判断新旧事物标准。一切存在的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存在的,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新事物为什么能战胜旧事物? A) 新事物适合事物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途; B) 新事物优于旧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克服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吸收了其中一切积极的合理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因素。优越性。扬弃是一种否定,辩证的否定,即有所肯定的否定。 C) 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

6、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得到拥护和支持,因而它必然战胜旧事物。,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新事物不断战胜并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就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思想观念、理论学说都处在不断修改和发展变化过程之中,不会有终极真理; 2)我们应善于识别、保护和支持新生事物。当一个事物随时间的推移丧失其存在合理性时,我们要对它进行变革,用新的、更高级的东西来代替它。,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

7、的发展观。 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与根本分歧的表现。 1)普遍联系VS孤立 2)发展变化VS静止 3)矛盾是发展的动力VS否认矛盾的存在,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既对立又统一。 2)对立统一规律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

8、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1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如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 肯定的方面:维持其存在,肯定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的方面:促使其灭亡,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2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趋势,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 a) 相互依存(离开肯定就没有否定) b) 相互渗透(对某事物的肯定就是对某事物的否定,肯定就是否定)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了马克思主义批判、革命的本质。,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

9、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2)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特征: A)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通过否定实现,没有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没有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B)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抛弃一切因素,而是否定、保留、改造吸收,并使之成为新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3)作

10、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4)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A )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这样,否定就是偶然的甚至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B )把否定看成是事物的消灭,发展的中断; C )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肯定一切,全盘抛弃。,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5)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或否定一切。

11、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和外来文化(吸收、照搬)。,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的发展通过两次辩证否定三个阶段实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因此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2割裂这种统一,就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形而上学错误。,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掌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意义 1)坚信前途光明,对事业充满信心,反对悲观失望和动摇; 2)要作好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12、。反对盲目乐观。,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1质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自身的同一性“是此”,“非彼”与他物的区别性,因而质规定了事物为确定的存在。 事物的本质与事物的存在是同一的; 把握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2量 量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区分质是认识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由

13、质进到量,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3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与量的对立统一。 把握度的意义: A)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清晰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B)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 量变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2质变 质变是

14、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突破了度,是明显的、突发的、非连续的飞跃,是革命。,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4)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的积

15、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4)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 5)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庸俗进化论或激变论,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改良主义和冒险主义。,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4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指导意义: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急躁冒进,欲速则不达;个人成就建立在长期艰苦学习和反复实践基础之上。远大目标、脚踏实地。,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

16、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1量变质变的形式多样性 1)量变的形式:数量的增减与构成成分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的变化。O2 O3 CO CO2与金刚石、石墨、碳。 2)质变形式: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的质变。,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五、质量互变规律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2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 阶段性部分质变:自由资本主义垄断 局部性部分质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的根据地 事物的质变有一个过程。新质的增长有量的特征,但属于质变。,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六、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17、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必然性与本质、规律属同等程度的概念。,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六、必然性和偶然性 2偶然性 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发生。,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六、必然性和偶然性 3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1)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向,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六、必然性和偶然性 3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A) 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我们感知到的是偶然

18、性,也可以说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都是具有然性的 B)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C) 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取决于事物范围。大:前一过程的必然可在后一过程转化为偶然;小:小范围内的必然是大范围内的偶然。,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六、必然性和偶然性 3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3)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义非决定论错误 机械决定论否认偶然性,把因果联系同必然联系混为一谈; 非决定论把一切视为偶然,否认必然。毕尔生、莫诺。,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六、必然

19、性和偶然性 4方法论意义 1)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避免盲目性,提高行动的自觉性,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2)决不能忽视偶然性,要善于发现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充分利用有利偶然因素,避免不利偶然因素,对可能突发事件有准备,以应对自如; 3)在科研中,应抓住偶然现象提供的机遇,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规律。X射线、电磁效应、青霉素的发现。,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七、规律 1 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把握了必然性就把握了规律性。 2规律的特点 1)客观性。 2)稳定性和重复性。 3)普遍性。在适用范围内,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

20、永恒发展,七、规律 3、规律的多样性 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 统计规律和非统计规律 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学习目的 : 1、了解对立统一规律 2、知道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 3、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4、掌握系统的知识,并明白系统和矛盾的关系,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问题: 1、何为矛盾?哲学上的矛盾与我们日常理解的矛盾有何不同? 2、论持久战为何有说服力?,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关系推动事物发展。,第二节

21、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逻辑悖论:理发师悖论和说谎者悖论。 矛盾论和论持久战 塞翁失马,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 B)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a)相互渗透; b)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有诸多表现:有激烈冲突和对抗,也有区别和差异。,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

22、争性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相互区别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相互联结、不可分离 A ) 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差别对立矛盾的解决。 B )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脱离斗争的同一,是绝对的对立,它同绝对的同一一样,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3)方法论意义: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见同一不见对立或只见对立不见同一的形而上学观点。,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

23、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2)矛盾双方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在量变阶段,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作准备。 2)在质变阶段,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质变。旧的矛盾统一性分解,新的矛盾统一性成形。 3、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三、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部矛盾(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条件(外因)也对事物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外因是一事物同

24、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三、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现实意义,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矛盾的特殊性 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第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相互

25、联结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有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2)相互区别 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中独有的特点,是共性不能包括的,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 3)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理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五、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发展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有两种情形: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性 1)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

26、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因此必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发展生产力。但同时应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两手抓”。,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五、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发展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有两种情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1)不仅同一事物的各个矛盾不平衡,就是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27、转化。 3)对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主流,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支流。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五、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3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两点论。 2)重点论。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三节 系统论及其矛盾论的关系,六、系统论 (一)系统 1系统: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织成统一的整体。 2系统特点 1)整体性 2)结构的有序性 3)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3系统方法,第三节 系统论及其矛盾论的关系,六、系统论 (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

28、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1)整体由部分构成; 2)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原来意义。 2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1)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统一方向前进; 2)各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引起整体的变化。 4方法论意义,第三节 系统论及其矛盾论的关系,七、系统的方法与矛盾的分析方法 (一)系统的方法原则 整体性方法原则、动态有序性方法原则、等级发展性方法原则、模型优化方法原则 (二)矛盾分原方法原则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 系统论及其矛盾论的关系,八、系统论与矛盾论的关系 1系统论丰富和深化了矛盾论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但不能取代矛盾论。 2系统论虽然跨学科,但仍属具体科学,不具有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3统论只研究各种复杂联系的一种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世界上所有联系并非都是系统联系 系统和要素,有序和无序,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 4系统论与矛盾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