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与中国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6068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书法与中国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汉字书法与中国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汉字书法与中国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字书法与中国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书法与中国画.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汉字书法与中国画,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小篆,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传说,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新石器时代: 商: 商周: 春秋战国: 秦:,刻画符号,甲骨文最成熟的文字,金文(钟鼎文、籀文、大篆),“书同文”,小篆(官)、隶书,对文字做了有益的尝试,紊乱,文字,书法,篆刻,秦-小篆、汉隶: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明:,一门艺术书圣;原因,新的高峰草书、楷书;理论,更个性化,有意无法、个性化(原因);“四家”,篆刻与书法并称姊妹艺;秦: 汉

2、: 明中叶一门艺术。,汉字书法,甲骨文,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五车出,万里路,三尺剑,一张琴。”文中“五车”、“一张”运用甲骨文中之合体文字,即两字合写为一字。,籀文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王国维认为这些文字“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小篆,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王羲之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行书,草书,汉代的张芝被后人推为“

3、草圣”。晋代王曦之在论书法时称:“钟(繇)、张(芝)而外,其余不足观。”唐代张怀颧书断评论张芝的草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世称一笔书,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张旭 肚痛帖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单刻帖。无款。草书,6行30字。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趣,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彩飘逸,极至情趣。),怀 素(737799) 千金帖 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零陵(今湖南长沙)人。自幼出家为僧,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秃笔成冢,经禅之馀,从事艺文,喜好草书。好饮酒,酒酣与发,於寺壁裹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与张

4、旭合称“颠张狂素”。史称“草圣”。,颜真卿 多宝塔碑,柳公权( 公元778865) 玄秘塔碑 世称“颜筋柳骨” 但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魏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 书法就是以此取胜的,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1045-1105) “苏门四学士”之一。以文学著称,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

5、此当时有人嘲笑他是集古字。他曾说:既老而始成家,人见之,不 知以何为祖也。所以在学古方面,米芾的功力 无疑是最深厚的,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 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而每一字的结体 都是古人的,每一笔的笔法都是有来历,这也是由复古而变古的一个例证。,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各种字体的特点,甲骨文的特点是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6、,象形文字特征明显。 金文的特点是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 小篆的特点是线条粗细一致,字形规整。文字的象形性进一步降低,而符号化程度加强。 隶书的特点是用平直方正的笔画取代了之前圆润曲折的线条,彻底改变了汉字的象形面貌,奠定了完全符号化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状。 楷书与隶书相比,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每个字的构形尽可能单一化,笔画进一步平直,没有隶书的波势和燕尾。另外,点画形态也比隶书丰富。,汉字六书,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 分别为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

7、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转注: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 假借:

8、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篆刻,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

9、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信”。,印章的字体,印章的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和楷书。一般不用行书和草书。现在,艺术家的印章多为篆书,公章一般用楷书。,阴刻和阳刻,刻图章是一般都刻凸出来

10、的字,这就是阳刻。 阳刻的印泥的颜色体现在字上。 刻图章是如果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 阴刻的印泥的颜色体现在字旁边的轮廓上(即字是白色的)。 印章上的字和印出来的字是相反的。,齐白石,天涯亭过客,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悔乌堂,笔墨丹青,与汉字书法的历史一样,中国画的历史亦源远流长。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传说苍颉造字、伏羲画卦,是为书画之先河。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人的绘画很早就具备了卓越的“写意性”,独特的写意画成为人间奇迹。这种极其抽象的功夫,在西方绘画中只有到了法国人毕加索的手里才有了发挥的可能。而在中国,从魏晋到唐到宋元再到明清,中国写意画的成就一路走向顶峰,特别是明清时期发展壮大的文人画

11、,更是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中国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导言,岩画或陶画等,绘画艺术的源头,帛画人物龙凤图,马王堆汉墓帛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更注重意境,马远 夏圭,通过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朱耷,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门类,山径春行图,山水十二景,洛神赋图,松鹰图,中国画的分类,按题材分:花鸟、山水、人物、宗教、风俗画等 按绘画技法分:写意、工笔、白描、泼墨等 按作者身份分:文人画、宫廷画(院画

12、)、民间画。,文人画,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文人画的鼻祖一般认为是唐朝的王维,其特点是“画中有诗” 。 文人画的题材多为山水画和花鸟画,表现技法以写意为主。 文人画的特点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文人画通常是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艺术的综合体。,文人意趣绘画艺术从注重写实转向注重意境 1、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发展成

13、为独立的画种,注重意境的山水画在宋朝兴起,主要源于宋朝廷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加之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的代表,唐代:王维 宋代:苏轼、米芾等 元代:赵孟頫、王冕等 明代:唐伯虎、文征明、仇英、徐渭等 清代: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文人山水画,体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开阔心态。,1)北宋的山水画 -,气势宏伟、阳刚豪放、心态开阔,2)南宋的山水画-,马远梅石溪凫图,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马远、夏圭作图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故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

14、是对南宋偏安江南的写景照。,“残山剩水”,2、元的山水画 -,南方士人借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元曹知白疏松幽岫图,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3、明清的文人画 -,朱耷,真名朱统筌,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有八大山人别号。他的山水画很有特色,尽是残山剩水一片荒凉,都是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国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民间画,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作品倾向艳丽甜俗细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

15、喜爱。民间画又称匠人画,比起院体画缺乏严格的技巧训练;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有些又趋于朴实、热烈某些优点也是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及的,也有时为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收。 民间画的种类:年画、版画(通常作为小说插图)、布贴画、剪纸画等等。,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画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民间风情-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始发展起来。,明清小说木刻版画流行,雅俗共赏,饶有风趣。,民间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春风水暖,恭贺新禧,杨柳青年画 - 娃娃体态

16、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年画门神,民间风情:剪纸,这是中国按欧洲定单制作的剪纸工艺品,民间风情:布贴画,西施浣纱,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有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禾字。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该是 A 人寿年丰 B 期盼丰收 C 庄稼收获 D 祭祀谷神,C,“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创作的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B,风俗画是宋代画坛的一大亮点,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者的提倡 B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C 民间文化的发展 D 画家的性格,B,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C,(2013山东基能18)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 图3 A B C D,C,(2013四川文综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A B C 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