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965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总复习 之诗歌鉴赏,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诗歌,古体诗,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近体诗,律诗(八句),绝句(四句),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押韵 平仄对仗 字数、句数,词,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曲,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可分为套数、小令,五读 作者 诗题 注释 作品 情感(一定要找到诗中表示情感的语句),读诗的方法,五读 作者 诗题 注释 作品 情感 (一定要找到诗中表示情感的语句),做题的方法,四步 审读题目(答题的方向) 明确题型(考什么) 明确方法 (怎么答) 落实步骤(要点齐全),明确题型,古代诗歌赏析题十一种题型,第一种题

2、型 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题型 分析技巧型 第三种题型 分析语言型 第四种题型 炼字型 第五种题型 一词领全诗型 第六种题型 体会情感型 第七种题型 分析形象型 第八种题型 内容题型 第九种题型 评价题型 第十种题型 比较评价 第十一种题型 综合表述(赏析)型,第一种题型 分析意境型 问:描写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意境氛围) 答:明意象(描写了xx的景物、xx的景物、xx的景物) 结合语境分析 概括景物的特点【所有景物的共性(注意:用词的情感色彩与全文保持一致)】 【营造了(渲染了)形容词(两个四字双音词)+名词(时间,地点,人物)】 【凡是问: 景物的特点=意境氛围=意境=意象 都可一题打尽,无论是

3、诗歌或现代文方法都相同】 【注意区分写了什么景物和写了什么景】,军城早秋 唐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真题感受,2009全国卷,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阴沉浓重的初秋边关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日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4、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这是作者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诗 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牛羊、风月、石泉、草露等景物,营造/渲染了一幅悲凉凄清的的乡村日暮图,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晚景凄凉、悲凉抑郁的情感。,【2009宁夏海南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

5、么样的景?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

6、气氛?(5分) 答: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第二种题型 分析技巧型 常见的表现手法(记忆),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双关、对比、反问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3、描写手法: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衬托、白描、比兴、抑扬、托物言志、叙议结合、远近高低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间接抒情,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7、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例(1)从写作技巧方面简析三四两句的艺术效果。 戴叔伦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落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答:三、四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通过“日暮松风”、“萧萧枫林”等意象渲染出凄怨悲凉的意境氛围,烘托出屈子之怨的深重,从而突出了“怨”的主题。,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

8、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2009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4分) 答: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有香与无香的对比以及梅花的向空山的高洁

9、和雪花的随意,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2008年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2009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

10、(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第三种题型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11、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示例(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

12、”,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 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2008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2)这首词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新丽清雅。 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

13、“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第四种题型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有技法明技法)。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动词: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3、特殊词: 1)叠词:叠词作用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2)表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3)数量词:。 4)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

14、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绝句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山青花欲燃”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2 “燃”为燃烧之意(释词)。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异常灿烂!(描述)作者化静为动不仅突出了花的颜色,而且具有动态美,这是典型的乐景,与后文有家难回的哀景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手法+作用),(三)解题示例,【2008年高考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

15、”的表达效果。(4分) 答:“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2009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第五种题型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

16、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009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

17、(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第六种题型 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这首诗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 答题步骤: (1)先点出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3)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4分) 答: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008年高考湖北卷】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

20、分) 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008年四川卷延考区】阅读古诗,回答问题。(8分) 野夕答孙郎擢 何逊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

21、流水”比喻什么? (3分) 答: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 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第七种题型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作品的形象有何特点? 提问变式:分析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1)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作品塑造了一个xxxx、xxxx(形容词:品格性格特点情状)的形象(人物事物) (2)落在特点解释原诗句内容(或技法) (3)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

22、艺术形象?,答: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一) 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二)。 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第八种题型 内容型 问什么答什么; 用自己的话答。,【2008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

23、分) 答: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1分) 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1分),【2007江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2008年四川卷延考区】阅读古诗,回答问题。(8分) 野夕答孙郎擢 何逊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24、注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答:(5分)“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 “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 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 我们听到鸟雀在“啾啾”地鸣叫,但却不见踪影,因为它们归巢深藏在树林之中,这既为我们描绘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层“夕”色!,思路展开 写了:原诗句翻一翻 写出了:仍踩在原诗句,是对原诗句

25、的理解概括,(是用自己的话讲其意思) 表达了(表现了):情感,2006安徽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2006四川 阅读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

26、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答:“觉春

27、生”、“安排著”、“只待”。 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第九种题型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答题注意: 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 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

28、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29、通过想象,虚实结合,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能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

30、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游子思归乡:1、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2、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3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第十种题型 比较评价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

31、品的背景知识。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

32、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 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吕诗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芙蓉形象; 范诗写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木芙蓉的形象,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托物言志,是闲适之士的

33、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托物言志,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2007重庆】1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写出了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

34、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007重庆】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第十一种题型 综合表述(赏析)型 该题型为全开放性的题目。扣住内容(作者阐明的道理)和独特的构思两个角度来回答。,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

35、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不同意。起句写

36、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例2、阅读下面一首七言绝句,完成习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凉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

37、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和第三句中的不仅扣住诗题,列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那么,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