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三).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3036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公共基础知识(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公共基础知识(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三).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对外开放与外交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概述,党的十七大提出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系统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思想路线(精髓)、根本任务(中心问题)、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2、、国防和军队建设、依靠力量、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核心,二、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2)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 (4)现实土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和阶段 (1)初步形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十二大 (2)逐步展开、形成轮廓:1982年十二大1987年十三大 (3)成熟、形成体系:1987

3、年十三大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 4、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1998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计划与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5、其他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

4、新境界; (2)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了新的科学判断; (4)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科学指南和精神支柱,例:,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有( ABCD ) A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积累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对国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D“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 ( D )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3、

5、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 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问题; C实现共同富裕问题 ;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一)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依据:,现实依据:,时代背景:,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和平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 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国情和党情的一系列性变化,(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6、,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历史地位: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指导意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例:,1、以“三个代表”统领我们的工作,其关键是( C ) A保持党的先进性 B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 D依法治国 解析:以“三个代表”统领我们的工作,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

7、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 ( ABD ) A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 D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包括( AD ) A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B世界形成了单极化的趋势; C已经不存在威胁世界和平的问题 ; D全球化进程加快,四、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选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两个没有改变”: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

8、盾 2、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产物,根本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的产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只有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第一要义: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抓住发展,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 2、核心: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

9、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以人为本,(三)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根本要求: 1、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0、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重要的宝贵经验。 2、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3、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4、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4)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内在要求。 2、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统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

11、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建设创新型国家。 (4)建设生态文明。 (5)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6)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7)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体现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 人与自然关系等思想、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应对风险挑战、 提高党

12、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例:,1、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 B ) 【05(B类)】 A全体党员 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 2、“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 B ) 【05(B类)】 A. 鼓励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实现现代化 B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C充分发挥沿海地区优势,实现我国工业化 D东西部地区同时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 A ) 【06(B类)】 A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严厉惩治腐败

13、 D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4、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是(A ) 【07(A类)】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以德执政 解析:这是胡锦涛在06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胡锦涛强调,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D ) 【07(A类)】 A又快又好发展 B全面协

14、调可持续发展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又好又快发展 解析:07年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941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1945年党的七大得到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1

15、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4年,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1982年十二大党章: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最大的实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要求我们既重视理

16、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的一致性。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例:,1、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与核心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17、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BC ) A. 体现时代性 B .把握规律性 C .富于创造性 D .注重协调性 3、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 )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认清社会主义本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坚持党基本路线不动摇)” (二)

18、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及其意义 科学概括(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主要特征:目标层次;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体现生产关系的性质;在动态中描述。 现实意义:反映了人民要求;廓清了模糊观念;摆脱了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解决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

19、起; (2)必须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 (4)“发展”是指以人为本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3、 “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有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例:,1、共同富裕是( ABD ) A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D ) A. 指出了社会主

20、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目的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D ) A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体现的哲理有( ABCD ) 【07(B类)】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B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

21、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程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1997年十五大概括了九个方面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历史前提(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状况(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国际环境。 根本上说: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决定的。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简明概括 1、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最主要内容:

2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5、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6、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7年十五大提出) 1、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政治纲领: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文化纲领:培育“四有公民”、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

23、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例:,1、认清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在于( ABCD ) 【07(B类)】 A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 B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C是我们党提出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 D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2、“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这段话说明了( AB ) 【07(B类)】 A我国的生产关系中还存在着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 B我国的上层建筑中还存在着与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环节 C必须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

24、任务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发展战略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战略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战略步骤:“三步走”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2年十六大) (1)经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政治: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全民族素质明显提高。 (4)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基本实现工业化 4、

2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略),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内涵(工业化与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意义:(略) 3、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任务: (1)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2)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振兴支柱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粗放型(要素投入)集约型(提高效率);核心是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关系:速度是前提,结构合理是手段,效益是中心,质量是体现。,(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邓小平),

26、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2、城乡统筹:完善政策、调整结构、加强城镇化进程、减轻农民负担。 3、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生产发展(中心环节)、生活富裕(目的和基本尺度)、乡风文明(精神文明要求)、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政治保证)。,(四)科教兴国战略(注意“人才强国战略”) 1、是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体现。 2、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质:通过科教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

27、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3、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集成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4、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和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 5、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六)统筹区域发展 1、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 1978年提出“地区经济梯次推进”战略;1988年提出“两个大局”思想。 2、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的意义(略)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体现。 (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实质:实质是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

28、协调,实现良序循环。 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略)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须处理的关系: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例:,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B ) 【09(A类)】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体制 2、我国大力鼓励和提倡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方式主要有( BCD ) 【09(A类)】 A联合创新 B原始创新 C集成创新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09(C类)】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管理民主 D村容整洁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

29、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ABC ) 【08(A类)】 A消费模式 B增长方式 C产业结构 D生活方式 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5、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是(ABD) 【06(A类)】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6、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C) 【06(B类)】 A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B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

30、源浪费 C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 7、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ABCD) 【05(C类)】 A科技含量高 B资源消耗低 C经济效益好 D环境污染少 8、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A) 【05(C类)】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D世界性科技革命对我国的影响 9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ABC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与开发同时并举 C加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重视教育和科技,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31、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三个阶段) A、形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B、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十四大); 核心: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共性: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体系完善化、经济活动法制化 制度性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

32、度、宏观调控、政治保证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建立五个环节): 现代企业制度、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以产权清晰为基础、以法人财产制为核心、以有限责任制为特征、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企业制度。 (2)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3、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作用:环节、条件和纽带 (2)分类:商

33、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 (3)目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4、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重点) (1)必要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要求 (2)目标和手段: 目标:经济总量平衡,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保持经济增产速度,优化结构,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产业、收入等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转变政府职能:直接管理间接管理;微观管理宏观管理;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规划、协调、服务、监督 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的含义: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 (2)社会保障的形式:社会保险(核心)、社

34、会福利(最高层次)社会救济(最低层次)、优抚安置(特殊形式)和社会互助(辅助形式) (3)社会保障的作用: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4)我国社会保障的目标: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例:,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关系是(C) 【05(A类)】 A搞好宏观调控,微观自然搞活 B完全对立不可兼得 C相辅相成互相统一 D微观搞活等于搞好了宏观调控 2、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重要会议是(C) 【09(B类)】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是坚持(BCD) 【09(B类) 】 A

35、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B以公有制为主体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D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4、我国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市场自身存在的缺陷有 (ABC) 【09(B类) 】 A不能实现经济总量平衡 B引起两极分化 C对重大经济结构调整无能为力 D损害经济主体的利益,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这种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 ABCD ) 【09(B类) 】 A突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B突破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C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的论断 D提出

36、了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的论断 6、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是( D ) 【09(B类) 】 A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B国家制定和施行价格法 C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公共交通收费标准 D国家税务管理部门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 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依据 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依据(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征公有制为主体 (2)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和多样性多种所有

37、制 (3)符合“三个有利于”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的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股份制是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经济发展;C、主要体现在其控制力上。,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不能把二者对立

38、起来,要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例:,1、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BC ) 【09(A类)】 A企业法人制度 B企业组织形式 C企业治理结构 D企业管理制度 2、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C ) 【07(C类)】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对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C ) 【05(A类)】 A商品经济的存在 B. 物质利益的差别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就业的需要

39、,(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状况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确立劳动(个体劳动和雇佣劳动者) 、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按劳分配和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区别,3、贯彻和完善分配制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促进社会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坚持和完善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40、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5)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例:,1、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思想所体现的是( C ) 【06(B类)】 A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观点 B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下列不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ABC ) 【07(

41、A类)】 A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B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C私营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D国有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解析: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私营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都属于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 3、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BCD ) 【07(A类)】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的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42、的比重。,三、政治建设,(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根本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依法治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机统一起来。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国体)。 (2)三个主要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二)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必要性:解放生

43、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国家长治久安 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依法治国,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的含义(略) (2)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主体:党领导下的人民;客体: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据:宪法和法律) (3)依法治国的意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例:,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44、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最鲜明的特点是(B ) 【09(A类)】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C ) A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B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C调动人民积极性 D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BD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4、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CD ) A民族区域自治是单一

45、制国家形式下实行的自治形式 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具有联邦行政区域性质 C民族区域自治是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的统一 D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5、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 ABD )【09(A类)】 A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C作为国家形式的民主 D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6、下列关于民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BCD ) 【09(B类)】 A民主就是承认人人在政治上的一律平等 B民主首先和主要是指国家制度 C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D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7、我国政府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B)【07(A类)】

46、A教育权和就业权 B生存权和发展权 C自由权和选择权 D劳动权和财产权 解析:生存权是最基本的权利没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就没有其他的任何权利。,四、文化建设,(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双百方针”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两手抓” 3、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题: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凝聚人民的重要力量;综合

47、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进创新; 4、立足当代继承传统、立足本国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凝聚思想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解决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3)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科学技术的决定意义 (2)哲学社会科学是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