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件 (1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572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件 (1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件 (1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件 (1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件 (1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课件 (13).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单元总结提升(十一),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回扣,核心考点突破,时政热点聚焦,返回目录,考纲展示,(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主干梳理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方法技巧】 巧记古代文化的辉煌历程 殷周影响,春战雏形;秦划时代,汉儒至尊;隋唐全盛,宋明延续;明清衰落,

2、再创辉煌,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_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特别提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强调文化的时间久远,并且能够延续至今。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中华文明,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_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措

3、施: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_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易错警示 中华文化并非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并非一帆风顺。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返回目录,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回扣,现代文明,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

4、的_。,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特色,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认同感,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方法技巧】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的空间跨度,即内容多样,并且独树一帜。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_。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_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返回目录,兼收并蓄,自身文化,基础知识回扣,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方法技巧】包容性常见的

5、标志词有: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3.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_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方法技巧】如何认识中华文化的力量 认识中华文化的力量,可以从文化的力量角度来分析,强调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返回目录,凝聚力,基础知识回扣,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网络构建,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考点透析

6、 1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辨析

7、 12013新课标全国卷,19 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 ) 提示 两岸文化交流应做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并不是要消除文化差异。 22013安徽卷,9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的文化发展。( ) 提示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地域不同凸显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并不能决定文化的发展。,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3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 提示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合。( ) 提示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组成的,是各民族文化共性的表达。,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命题探究 角度1

8、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013安徽卷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B C D,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 A 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知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确。

9、文化受环境影响,但不是由环境决定,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不可能统一 ,说法错误。,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角度2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2安徽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B C D,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 D

10、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正确。,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技法指导 正确区分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纵向、时间跨度。 (2)博大精深:横向、内容丰富。 (3)包容性:文化借鉴、融合。,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展现 考点透析 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内涵与意义

11、,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认识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易错辨析 12013福建卷,29C 中国式过年,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 提示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是并不能包罗万象,中国式过年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2各具特色的

12、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 提示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日趋融合,但是差异并没有被消除。,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3中华文化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定力量。( ) 提示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不竭的力量之源,但不是决定力量。 4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说明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 提示 包容性强调与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并且做到兼收并蓄,即吸收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命题探究 角度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13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

13、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地拒斥。”,返

14、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答案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这字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

15、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西文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西文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西文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论证。,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技法指导 “三步法”解答观点类试题,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角度2 中华文化的特征 2014山东卷 文化是不同国

16、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答

17、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知识。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及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分析。,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技法指导 图解中华文化的特征,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热点二十六 民族文化魅力无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热点解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意义。 (1)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展

18、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2)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通过文化产品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凸显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展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4)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从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1)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保护。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财政投入。 (3)传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9、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 (4)立足社会实践,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5)依靠技术进步和大众传媒、教育等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创新文化的呈现形式和传播途径。,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命题预测 1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通过藏戏可知( ) 藏文化具有包容性 藏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立风骚 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 A B C D,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 A 此题考查中华

20、文化的特征。通过多种表演形式的融合,可见包容性,故正确。藏戏起源于8世纪,可见源远流长,故正确。材料没有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排除。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排除。,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 C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

21、化组成,透过各少数民族文化可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故正确。少数民族文化长期发展的过程,就是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过程,故正确。通过“流传至今”可见源远流长,通过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可见博大精深,故正确。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消除文化差异,排除。,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基础知识回扣,核心考点突破,时政热点聚焦,返回目录,考纲展示,(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主干梳理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22、 1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精神支柱,(3)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 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记忆方法 记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口诀: 精神纽带要维系,精神支柱是支撑,精神动力能推动,精神火炬是追求。 2

2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核心:_。 (2)基本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爱国主义,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地位: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_这个主题。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返回目录,爱国主义,基础知识回扣,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4

24、)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爱祖国与爱_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特别提示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具有深厚的_、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社会主义,祖国统一,民族性,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2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能够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是提高全民族_的必然要求。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

25、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综合素质,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方法技巧】记忆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可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文化与人的角度来分析,强调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二是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强调国际竞争力和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从文化的实质角度来分析,强调强基固本。,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3.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_”的作用。“主心骨”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6、必须正确对待_。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主心骨,外来思想文化,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方法技巧】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可以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角度来记忆。即强调主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除此之外再加上“方向”就可以了。,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网络构建,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回扣,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考点透析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

27、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易错辨析 1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 提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诚信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2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永恒不变的。( ) 提示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伴随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不断变化的。,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3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永不改变。( ) 提示 不同时代孕育了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

28、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实现自身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命题探究 角度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010江苏卷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B C D,返回目录,

29、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解析 B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信建设,错误。爱国主义不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错误。,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方法技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角度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2011福建卷 “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A民族精神生

30、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解析 A 本题以“双百”人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双百”人物的言行所传导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双百”人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说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源远流长,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D项说法错误。在当代中国指引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C项排除。,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考点透析 1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

31、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2)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2.正确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易错辨析 1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提示 民族精神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

32、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 提示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3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 提示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4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 提示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命题探究 角度1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2013四川卷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

33、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B C D,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解析 D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题干表明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克服了历次灾难,不断奋力前行,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故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不同的内容,故不符合题意。说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4、,但不是全部,且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特点。,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技法指导 运用“倒推法”解答选择题 有些选择题如果先从材料入手很难区分,这样的选择题我们不妨先从题肢着手,通过题肢在材料中寻找依据,如果有依据那么就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就是错误的。选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历史时期,故排除。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兼收并蓄,故排除。,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角度2 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 2012江苏卷 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

35、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解析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感动中国推出的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评选的目的是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故选C。题干没有体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A、B、D不选。,返回目录,核心考点突破,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热点二十七 爱国歌曲大家唱 民族精神耀中华,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36、 我们的民族精神,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热点解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积极意义。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文化具有影响人的功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具有塑造人生的功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4)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动员和鼓舞人民,使人民保持昂扬

37、向上的精神状态。,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如何做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1)自觉践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4)践行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促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融合。,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命题预测 1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开展爱国主义影片放映活动,全市98个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38、队同时放映爱国主义优秀影片永远的焦裕禄。爱国主义影片放映活动可以( ) 净化文化环境,引导价值取向 传承革命精神,强基固本 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促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A B C D,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解析 A 此题考查弘扬爱国主义的意义。爱国主义影片放映活动,能够净化文化环境,传承革命精神,故答案为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发展方向的保证,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排除。,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2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

39、航天精神,我们可见民族精神( )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民族性 是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 B C D,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解析 C 此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特点。属于中华文化的特点,故排除。文化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影响社会的发展,故排除。,返回目录,时政热点聚焦,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单元总结提升(十一),知识网络构建,单元知识整合,学科素能提升,返回目录,知识网络构建,单元总结提升(十一),【主干解读】 一对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个维度:从是

40、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含义、意义与措施。 四项措施:弘扬民族精神的四项要求。 五个意义:立足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环境净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明确民族精神的意义。,返回目录,知识网络构建,单元总结提升(十一),返回目录,单元知识整合,一、中华文化及其作用 1中华文化的特点,单元总结提升(十一),2.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且能够影响人和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

41、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返回目录,单元知识整合,单元总结提升(十一),3正确认识中华文化,返回目录,单元知识整合,单元总结提升(十一),返回目录,单元知识整合,单元总结提升(十一),二、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是什么,返回目录,单元知识整合,单元总结提升(十一),2.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返回目录,单元知识整合,单元总结提升(十一),3.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返回目录,单元知识整合,单元总结提升(十一),返回目录,单元知识整合,单元总结提升(十一)

42、,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素能十一 认识类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典型例题 近年来,丽江、平遥等古城备受游客青睐,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的地区受其启发,也投入巨资,在现存历史遗迹基础上大拆大建,完全复建一座古城。有专家认为,复建古城的初衷应是文物保护和利用,不能只把拉动经济增长作为目的。如果复建的古城表面上宏伟、漂亮,但破坏了现存文物及周围环境,失去了文化底蕴和内涵,游客是不喜欢去看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复建古城”的认识。,单元总结提升(十一),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复建古城主要看中了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凸显了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应当

43、继承。保护现存文物及周围环境非常重要,不能在大拆大建中破坏了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复建古城应努力实现“重现文物”的初衷,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会有促进作用;反之,投资都可能收不回来。所以,地方政府不能因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复建古城。,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十一),解析 此题属于认识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我们可以立足三个方面来分析。,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十一),题型特点 认识类非选择题是近年来政治学科高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命题人在命制这类试题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中有明确的指向,一

44、种是设问中不具有明确的指向。“认识型”的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十一),技巧方法 这类试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将其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1发现问题“是什么”。“是什么”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要注意从内容、内涵、目的、特征等角度思考。 2分析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一般包括原因和意义两个部分。原因(或者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制度、规律、原则、地位、基本理论、观点等)、现实依据(即现实状况)。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行为主体

45、角度思考(国家、,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十一),社会、个体等);要从不同层次思考(内部的、外部的,眼前的、长远的);要从不同方面思考(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等)。 3解决问题“怎么办”(即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怎么办”要从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从设问条件思考,从材料中的信息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客观的、实践性角度,主观的、观念性角度,积极的角度,防御性角度等),从时政背景角度思考(党和政府现阶段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和政策),等等。 特别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要回答以上三个方面,而应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究竟要回答以上三个方面中的哪几个,但必须要按以上思

46、路去考虑问题。,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十一),技法训练 中国向来有“寒门出贵子”的古训。可近来,“寒门难出贵子”这一话题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引起热议。某校高三(1)班同学也非常关注这一话题,他们围绕“寒门成才”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对“古训新解”的认识。,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十一),答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新的社会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因时而变。对传统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古训”作出“新解”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十一),解析此题属于认识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返回目录,学科素能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