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心理发展与教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008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心理发展与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03-心理发展与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03-心理发展与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3-心理发展与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心理发展与教育.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一、J.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J.Piaget(1896-1980)简介 1918获得博士学位:生物的发展是遗传、成熟与环境作用的结果。 1921-1971(日内瓦大学):瑞士心理学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局局长(1929-1967);日内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1937-1971);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4);创立“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1955),J.Piaget(1896-1980)简介,美国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会E.L.Thorndike奖;荷兰Erasmus奖(相当于Nobel奖) 研究始自1920年代,但影响

2、显于1960年代(法文撰写;与主流行为主义的观点与方法不同) 500多篇论文,50多部专著。如: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智慧的起源、智慧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等。,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先天成熟-后天经验),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适应) 图式(认知结构):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反射性图式-感觉运动图式-心理性图式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量变(知识的类推应用),建构主义的发展观,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质变(认知结构的发展) 平衡

3、:图式-同化-平衡-不能同化-失衡-顺应-新的图式(状态/过程) 自我调节:同化顺应,加强顺应,抑制同化 顺应同化,影响发展的因素,生理成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物理环境(儿童对客观环境的作用):物理经验(动作元素-物体本身);数理逻辑经验(动作系统-主观见之于客观) 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促进或延缓个体的发展 平衡过程: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平衡是动态的,具有自我调节作用。,发展的阶段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依赖感觉与运动来认识事物;本能性的发射发展到目的性的活动;出现客体恒存性 前运算阶段(2-7岁):能使用语言表达

4、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进行形象思维(由所见而知);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全面考虑问题。(缺乏守恒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发展的阶段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在具体情景中或根据熟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由所知而知);理解可逆性;理解守恒;理解规则,但较刻板 形式运算阶段(11岁- ):抽象思维;假设检验;形式逻辑;理解规则的相对性;自我反思,J.Piaget理论的简要评价,理论的贡献 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发性与主动性 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 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 理论的不足 知识认知 社会认知 学习适应发展 - 学习促进发展 低估儿童,高估

5、青少年,J.Piaget理论的教育含义,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知识教学 注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培养自主求知能力 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重视活动(动作)的作用 (理论上的启发性 方法上的实用性),二、L.V.Vygotsky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Not everything that was must pass He speaks to us in the future (J.S.Bruner) PC机Internet网,L.V.Vygotsky(1896-1934)简介,家庭环境:图书馆,餐桌谈话 (犹太人) 小学阶段:家庭(私人教师),对话式 中学阶段:各科都很优秀,语言天才

6、 大学阶段:历史、哲学、医学、心理学 学术成就:儿童高级心理注意形式的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思维与语言,学龄前期教学与发展,学龄期教学与智力发展问题,教育心理学 批判行为主义和完形心理学,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高级心理机能 中介说:工具、符号 语言与思维 活动说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说 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低级与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功能:生理特征,先天 - 感觉,欲望 (动物进化的结果 直接与外界互动) 高级功能:社会历史,后天 - 语言,思维,记忆等 (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 符号为中介) 特点:主动,抽象,间接,社会(历史),互动 (社会文化历史,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介说:工具与符号的掌握,

7、工具与符号 低级心理功能向高级心理功能的发展 物体 工具外部活动,影响客体的变化 符号(语言,数字等)内部活动,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说,意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 个体活动 (主体与客体) 交往活动(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成人),内化说,心理机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 心理结构最初产生于外部活动,然后才内化到内部,形成内部的心理结构 集体活动(社会活动)个体活动(内部动作),语言与思维,语言的作用:认知,互动,反思 思维与语言(词)的关系:等同观分裂观折中观意义中介观(词的意义) 自我中心言语:外部语言-内部语言 语言发展阶段:外部语言(交往语言)-自我中心语言(认知语言)-内部语言(

8、反思语言),教学与发展,教学依附于发展(Piaget) 教学等同于发展(Thorndike) 教学是发展的动力,教学造就着发展 最近发展区:已有水平,潜在水平 教学的最佳期(关键期),教育应用,最近发展区的价值:中等难度,适时教学,动态评价 支架式教学 合作学习与情景学习 活动的价值:做中学,质性评价,影响与原因,60-70:初步了解(思维与语言) 70-80:广泛影响(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90- :系统研究与应用(所有论文与著作,教育心理学) 对社会环境的强调(美国社会的问题) Piaget与Vogotsgy的对立 课程改革与J.S.Bruner,三、E.H.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

9、理论与教育,配合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实施知识教学 配合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发展实施社会规范教学 从S.Freud到E.H. Erikson 精神病人 正常健康人 儿童青少年(早期经验) 全程发展观 泛性论(本我) 自我是动力(社会性),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自我成长的需求社会环境的要求心理困难 发展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 危险、机会 正常危机(normative crisis) 发展危机具有年龄阶段性:人格发展的8阶段论,用两级对立的观念来表示不同时期的发展危机。 危机的化解,是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发展危机就是发展转机,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1、信任怀

10、疑(01):学习信任 个体处于无助状态,一切需要的满足依赖成人。在需要满足的过程中,开始了人际关系。 如果需要得以满足信任他人,产生安全感; 需要不能满足或教育方法不当怀疑(不信任)他人,面对新环境时焦虑不安 信任怀疑:父母其他人,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2、自主羞怯(13):成为自主者 个体面临的挑战时能否适时学会最低限度地照顾自己对周围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大人帮助 如果自我照顾的需要得以满足,并适当给予帮助和鼓励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相信自己; 如果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包办一切)或过分苛刻(稍有差错即实施惩罚)见人羞怯,遇事没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行动畏首畏尾,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

11、阶段性,3、主动内疚(36):发展主动性 个体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进入游戏的年龄。好说好问,好表现,好模仿 如果儿童的问题有人耐心听取和回答,模仿成人能得到认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产生责任感; 如果对儿童的问题不耐烦,自发的活动被成人过多制止畏惧退缩,压抑、被动而内疚,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4、勤奋自卑(612):变得勤奋 个体从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知识,开始进入竞争的情境(关注学业)成功和失败的压力 如果个体成功感多于失败感勤奋进取,敢于面对挑战,继续追求成功 如果失败多于成功,甚至只有失败自卑自贬,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5、自我整合角色混乱(1218):获得同

12、一性 个体开始关注自我,开始形成自我同一性(identity formation) 生理成熟社会禁忌;学校学习社会生活;父母作主自己决定 自我整合(定向型整合)同一性拒斥(早闭性整合 )同一性迷乱(迷乱性整合 )同一性延迟(未定型整合),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6、友爱亲密孤僻疏离(1830):承担社会义务 个体从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组建家庭 乐于与人交往,建立友谊,分享苦乐,而不失去自己 孤独,不为他人需要,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7、精力充沛颓废迟滞(3060):显示生命意义 8、完美无缺悲观失望(60):达到完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发展过程危机重重,自我成长不易 自我需

13、求社会现实发展危机 儿童中心主义(顺其自然)社会文化中心主义(按社会需要严格训练)教育的功能不是避免危机,而是化解危机 例如:勤奋感确立,同一性建立,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2、教育是发展的助力或阻力 对儿童实施教育容易实施适当的教育却很困难 (成人中心) (因材施教) 人生发展8阶段中,儿童青少年时期占5阶段,而此时正是接受教育的时期。,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3、心理社会发展与全人教育 心理社会发展的结果以行为方式表现 发展危机大多与知识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有关,并伴随情感与意志的反应 教育与发展危机的关系,四、L.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与教育,道德发展(moral devel

14、opment) 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 从J.Piaget到L.Kohlberg 同:思维发展道德发展 异:对偶故事两难故事 无道德 前习俗 他律道德习俗 自律道德后习俗,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个体的道德,不存在有无问题,也不是归类问题,而是发展问题 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 道德发展(判断)不仅仅是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综合的价值判断 社会文化意义(社会规范) 教育可以培养道德认知 道德两难故事 习俗(社会规范)道德,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自我中心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行为的对错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被惩罚没被惩罚) 相对功利主义阶段:利益交换希望得到比付

15、出多; 对自己有利好;对自己不利非,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2、习俗水平(1020岁):社会规范 寻求认可(好孩子定向)阶段:社会从众;大家认可对;大家反对错 遵守法规和秩序(遵纪守法)阶段:信守权威;服从团体规范,严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权威,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性,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个人的良心与价值观 超越社会规范 社会契约阶段:遵守法律,但不局限于法律法律是人制定的,如果不符合大众利益,也可以修订 普遍伦理阶段: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人性的尊严、真理、正义和人权,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道德发展水平与思维水平密切相关 2、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晓之以理) 3、道德教育必须由他律(既定规范)自律(自由行为) 4、道德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越级),并让学生充分讨论,以便自行得出结论 5、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