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61462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包括: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马恩以前的社会主义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称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斯大林在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称为传统社会主义; 中国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要是指,19世纪后期以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对资本主义

2、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但空想社会主义观点的形成也是源远流长的。,古代理想的社会观,东方古代理想的社会观,西方古代理想的社会观,古希腊柏拉图,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直接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世纪产业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 圣西门(查理大帝后裔) 傅立叶 欧 文,(二)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三个阶段的空想主义者学说虽然各有特色,他们的理想社会叫法各不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1、三大空想家社会主义学说的杰出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为启发

3、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1)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 (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思想 (3)关于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的思想 (4)关于大力普及教育、发展科学,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5)关于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思想,(6)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思想 (7)关于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思想 (8)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 (9)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 (10)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2、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的评价,是社会主义

4、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之一。,是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但存在根本缺陷。,3、对“空想社会主义”思考的结果,从16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观察和批判越来越深刻,对理想社会的猜测也不断摆脱文学化的色彩而日渐接近科学的形态。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便是一个逐渐洗却空想色彩的过程,一个不断增强现实主义精神的过程,一个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积累材料的过程。,关于“空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亘古理想 所谓“空想”,主要表现在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割裂了资本主义社会与未来社会的历史联

5、系 现代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密切相关,关于“空想式”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其后果,经济、生活的“公有制”与政治、思想的“私有制” 公有制内部所有权的“公有性”与支配权、使用权的“私有性”,道德理想的失落,重要的是,道德可以提供规范,但不能提供有效的激励;道德要求的范围越大越难以实施,因此,即使成功的道德样板也未必能够推广 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廉价的公平,没有效率的社会主义只能是贫穷的社会主义 其实,后来不少社会主义实验仍然是“空想”的翻版,实现社会变迁的前提,一定用考虑某个社会形态,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是否全部发挥出来;它产生新的生产关系的物质条件是否成熟 一个生产力水平,一个产生新生产关系的条件,

6、恰恰是后来实践社会主义的国家所缺乏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资本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1、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2、康有为的大同空想社会主义 3、孙中山的主观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马恩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两个发现”的逻辑推论和理论创新,唯物史观的创立 神圣家族(1844年),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指出客观世界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6年) 第一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第一次阐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

7、历史使命。 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 雇佣劳动与资本 (1847年) 1867年资本论问世,恩格斯说: “社会主义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开始诞生。 共产党宣言是一本通俗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百科全书,是 马克思主义的入门老师。,(二)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 主义原理,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视角所讨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 1、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 2、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基本途径 3、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过程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5、未来共产主义的基本特

8、征,有关社会主义的一些设想,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 社会(不是国家)意义上有计划的生产,并逐步消灭商品、货币 在过渡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直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消灭阶级,及至国家消亡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求把它当作科学看待”,为什么是“科学”的?这里更多地是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什么体系 社会主义不仅是理论,而且是必须诉诸社会主义实践(运动) 因此,社会主义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不断纠错、不断修正,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三)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 社会主义的一些思考,马恩的基本观点:马恩在研究了资本主义特别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后,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

9、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马恩的跨越理论: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关于不通过“卡夫丁峡谷”问题,“卡夫丁峡谷”意味着屈辱 东方社会(主要是俄国)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可能另辟蹊径 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阶段,但必须占有它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尽管对东方理论颇有争议,但其方法论意义仍然值得重视,三、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一)列宁对马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学说的突破,帝国主义论 列宁则认为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一国胜利论”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同时胜利”的思想;1915年列宁提出了“一国胜利”的论断。,列宁主义:国家与革命,为

10、什么是俄国?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争,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主义“同时胜利”与“一国胜利”之争,今天看来,尘埃并未落定,“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决战,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创立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典范。,“十月革命”一鸣惊人的成功,并立刻建立苏维埃(代表大会)政权 新政权以非常手段鼓动“世界革命”、强调“直接过渡” 我们现在进行的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就是从这个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开始的,它推翻了剥削和压迫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战线。 它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

11、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十月革命”的意义,2001年俄罗斯社会机构对民众进行调查。结果表面:45%的人认为这天是革命纪念日,23%的人认为没有什么特殊的意识,形态含义,23%的人认为是“额外的休息日”。在被调查人中,43%的人支持将其恢复为“革命纪念日”,36%的人表示反对。,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与评价,(二)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与理论思考,1、初步实践 军事共产主义作为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初模式,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它对后来苏联模式的形成及改革的历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第一,实施余粮征集制 。 第二,实行了广泛的工业国有化。 第三,工业管

12、理实行集中制,管理和计划集中于最高经济委员会各部门的总管理局。 第四,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流通和私人贸易。 第五,经济关系迅速实物化。 第六,实行了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军事共产主义的局限,军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一种体制一种模式,在战争环境中建立过不朽功勋,战争结束,它的局限性就立即暴露出来。 第一,军事共产主义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 第二,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第三,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用民主集中制代替高度集中的军事管理体制;改变单一公有制经济,试行租让制、租赁制、代购代销等国

13、家资本主义形式。,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 其一,以市场为取向。 其二,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其三,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其四,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 表明开始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列宁提出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提出“用非社会主义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之尝试,然而,制度上的替代并不等于跨越了资本主义 从战时体制到实施“新经济政策”,列宁不得不考虑“迂回过渡”,所谓“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尽管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权宜之计的犹豫仍然透露出深切的担心,2、列宁晚年的理论思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认识: “间接过渡”思想 客观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等等。 关于经济建设理论认识上的突破 遵循“间接过渡”的思路,在关于建立合作社、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承认商业经济等问题上提出了崭新的思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党内民主与监督制度的建立;关注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稳定。 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 尽快地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素质;乐于吸取西方资本主义的长处。,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德国的管理+美国的技术+美国的教育+=总和,结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