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垃圾处理PPP法规汇编文件20141215(已编册成书,600多页、下载无乱码).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77535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737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物垃圾处理PPP法规汇编文件20141215(已编册成书,600多页、下载无乱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7页
固体废物垃圾处理PPP法规汇编文件20141215(已编册成书,600多页、下载无乱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7页
固体废物垃圾处理PPP法规汇编文件20141215(已编册成书,600多页、下载无乱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7页
亲,该文档总共7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固体废物垃圾处理PPP法规汇编文件20141215(已编册成书,600多页、下载无乱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垃圾处理PPP法规汇编文件20141215(已编册成书,600多页、下载无乱码).doc(7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固体废物利用及处理行业政策法规解读与汇编二一四年十二月120政策法规解读与汇编目录重大政策解读1第一篇 固体废物法规86第一章 产业86一、国家法规86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的通知87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92国务院关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批复95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9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107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122国务院

2、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160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17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重大环保装备与产品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17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18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公告2014年第19号通过验收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名单(第一批)19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的通知197二、本地法规20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

3、意见203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的若干意见208武汉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三年行动215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220第二章 管理229一、国家法规22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30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40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47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51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254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55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2年3月施行26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工作的通知27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274二、本

4、地法规279关于加强秸秆禁烧管理的通知280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环境保护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82湖北省建设厅关于统计上报“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和“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印制数量和监督电话的通知289武汉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91武汉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305第三章 税费311一、国家法规311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31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请纠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15建设部关于转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城市

5、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31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垃圾处置费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320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321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32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3282009发改委城乡部关于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33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施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336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33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34

6、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34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通知34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348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35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351(发改气候2012340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35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和有偿使用项目申报管理工作的通知36

7、0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36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补充通知366二、本地法规367湖北省物价局关于江夏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的批复368湖北省物价局关于武汉市汉口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价的批复369省物价局关于下达垃圾焚烧发电企业2014年上半年结算电价补贴的通知370市物价局 市城市管理局关于明确我市物业管理小区居民生活垃圾服务收费缴纳标准的通知371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生活垃圾服务费收费方式的通知372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活垃圾服

8、务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告376第二篇 特许经营(PPP)法规379第一章 投资379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38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393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399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404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41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418武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434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443第二章 财政447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448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54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

9、甄别办法的通知459第三章 特许462国务院市政公用特许管理办法46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468武汉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484第四章 参考490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491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的指导意见504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者招标投标程序性规定508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514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517第三篇 土地管理法规520第一章 征收5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5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

10、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532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536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541征用土地公告办法54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土地确权有关问题的复函547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占用征收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548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554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审批效率有关问题的通知559财政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关财税政策问题的通知563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北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566武汉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补偿安置办法568武汉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补偿安

11、置办法576武汉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581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586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596武汉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599武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609第二章 开发620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621湖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625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634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645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投标评标办法651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通知660第三章 流转66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

12、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665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672湖北省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684湖北省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试行)689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暂行办法694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697中共湖北省武汉市委办公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700近期重大政策权威解读财政部王保安副部长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培训班上的讲话(北京,2014年3月17日)同志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13、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对改革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工作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决定指出,要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去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上,楼继伟部长专门要求套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题会议,从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对发展PPP模式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目前,财政部正在从制度、机构、项目和能力建设等

14、多方面着手推广PPP模式。根据楼部长“组织PPP专题业务培训,实实在在把这件事开展起来”的指示,财政部精心组织了本次PPP培训班,旨在增进各级地方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业务骨干人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PPP的实践能力。在这里,我就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谈几点意见。一、在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对新形势下推广运用PPP模式的重要意义,楼部长在去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上已经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本次培训专门将楼部长重要讲话作为培训教材印发,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在此,我再着重强调三点意义。第一,推广使用PPP模式是支持

15、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据有关方面估算,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53.6%,如果把户籍人口及相应的公共服务因素考虑进去,又远低于这一比例,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原有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财政、土地的投融资体制弊端已显现,难以持续,亟需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PPP模式抓住了有效解决城镇化融资需求这一关键环节,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拓宽城镇化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第二,推广运用PPP模式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16、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从管理到治理,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各自定位,明确平等的责任义务。PPP模式能够将政府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提升政府的法制意识、契约意识和市场意识,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第三,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体现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PPP模式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各尽所能,强调社会资本的深度参与,能够有效减轻

17、政府债务压力,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符合现代财政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的要求,“一次承诺、分期兑现、定期调整”的预算管理方式,与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当前形势下推广运用PPP模式面临的主要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内部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外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企稳复苏的态势仍然脆弱。但必须看到的是,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全面深化改革必定会释放出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城乡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巨大,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PPP模式未来大有可

18、为。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一)“消除障碍,明确规则”,构建适宜PPP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备的制度是管全面、管长远的根本所在。从国际经验看,PPP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吸引社会资本的关键之一是建立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降低政策风险。从国内实践看,现行与PPP相关的法规政策多为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权威性不足,部分文件之间甚至相互矛盾,如各种模式的称谓和内涵、项目所有权的转移与归属等。推广运用PPP模式,要对现行法规政策进行梳理,消除有冲突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明确PPP项目操作规则,包括市场准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风险分担

19、、流程管理、绩效评价和争议解决等。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推动构建有利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实现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二)“落实责任、强化执行”,推动成立PPP协调管理机构。根据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财政部是落实“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改革举措的第一责任人。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有了好的部署、好的制度环境,还需要有强有力的落实。从国际经验看,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财政部门都专门设立了PPP管理机构,负责推动PPP模式发展,履行研究设计、项目储备、融资支持、招投标管理、

20、争议协调等职责。从国内情况看,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PPP实践,主要是“自下而上”的自发探索,多局限在项目层面,缺乏经验总结、制度安排和理论指导。目前,财政部正在着手建立PPP工作机制,并积极推动设立PPP管理机构,加强对风险分担、竞争机制、政府合理承诺、后续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统一指导。部分地方在学习楼部长PPP专题会议讲话精神后,已经提出要探索建立PPP管理机构。有条件的地方要抓紧动起来,不等不靠,以有效的组织机构推进工作。(三)“抓出样板,树立标杆”,尽快开展PPP项目试点工作。PPP是国际社会在基建领域广泛采用的投融资模式,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项目选择、规划、招标、设计、建设、运

21、营等环节,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从国际国内实践看,PPP项目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实施PPP项目,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论证科学、重诺履约。在中国推广PPP模式,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和监督管理体制,开展一些项目试点,积累经验,尽快提炼和形成相对统一的范例。楼部长高度重视PPP项目试点工作,明确批示要求抓出几个真的PPP项目出来。前期,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结合调研情况作了深入研究。“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可考虑优先选择收益比较稳定、投资规模比较大、长期合同关系比较清楚、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项目进行试点,如市政供水、污

22、水处理、垃圾处理、保障房建设等,现有项目也可以引入PPP模式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我们已经请部分地方和部门提供一些备选项目,正在对项目进行筛选,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和相关企业,如果有好的项目可以与我们联系。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要将收益性项目作为PPP模式的推广重点,对存量及新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尽快筛选出合适的项目先行先试。我们将跟踪了解进展情况,通过中央基建预算投资、外国政府贷款、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等多种渠道给予融资支持。(四)“增进共识,提高能力”,认真做好PPP模式的宣传、培训工作。深入有效的宣传、培训工作是推广运用PPP模式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与社会氛围。从国际经验看,

23、宣传、培训作为PPP协调管理机构一项重要职责,对PPP模式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财政部已经通过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渠道,对PPP模式进行了一定宣传。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抓紧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要使财政部门和企业的相关人员熟悉PPP的运作模式与管理要点,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PPP模式。本次培训后,请大家抓紧对基层财政部门、公司内部和相关单位的业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二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增进政府、社会与市场主体共识,提高公众对PPP模式的认可度。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继续以多种

24、形式组织开展宣传工作。三是及时总结国际国内开展PPP的经验教训,积累数据,建立公开高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对PPP推广运用工作给予支撑和借鉴。三、如何积极稳妥做好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急步稳,务求实效。各级财政部门和相关企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领会PPP模式的精髓,全面把握改革形势,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稳妥地做好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下面,我再提几点要求。(一)

25、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大力推动制度创新。从长远看,推广运用PPP不仅仅是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各级财政部门和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遵循“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有利于PPP模式发展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建设有利于PPP市场规范、透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目前,国际国内关于PPP的理论很多,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大家将听到来自亚行、财科所、咨询机构、中投公司等不同领域专家的观点。大家要结合实际、广泛借鉴、比较研判、指导实践,做到设计先行、

26、论证严密、扎实推进、确保实效。(二)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PPP模式的运作基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严格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是推广运用PPP模式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该由政府管的,要切实管住管好,该由企业做的,要放手交给企业。政府要做好PPP整体规划,明确适用于PPP的项目类型,并对相关项目进行梳理分类。政府和社会资本要在平等协商、依法合规的基础上达成合作关系,PPP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在PPP项目的建设运营过程中,要坚持市场运作,确保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成本。特别要强调的是,政府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

27、职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绝不能随意更改、推诿塞责。(三)坚持科学决策原则,确保项目“物有所值”。在PPP项目的选择上,要进行充分的项目评估,比较PPP模式和传统政府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劣,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国际经验看,大多采用“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评价方法。从国内实践看,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对PPP项目的适用类型理解不清,PPP项目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也是很多PPP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借鉴“物有所值”评价方法,在项目选择时进行全面评估,对不同采购方式所对应的资本结构、运行成本及可获得的利润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关

28、注财政承诺、定价机制、风险分担、项目效率、运营成本等要素。同时,对质量和公众满意度提升等有形投入价值,以及利益相关方参与度提高、组织能力增强、发展目标拓展等无形投入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判定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四)坚持激励相容原则,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和效率。PPP模式对社会资本的管理、执行和融资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以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以收益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为手段,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动态调整的收费定价或政府补贴机制,对社会资本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价机制,对项目运作、公共服务质量和资金使用

29、效率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达到预期效果。(五)坚持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有效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PPP是全新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既涉及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经济效益,又涉及政府和公众的社会效益,既要避免社会资本利润超出合理区间,公共服务价格高企引发公众不满情绪,又要保障社会资本长期合理回报,确保项目运营可持续,“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要确保通过PPP模式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所提高。对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可以考虑适度给予财政补贴。同时,要有效行使监督管理权,对社会资本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切实维护好公众利益。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路径已经明确。各级

30、财政部门和相关企业一定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在学习上求真、在领会上求深、在贯彻上求实”的要求,融会贯通、真抓实干,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把中央总体部署对接具体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同心同德、狠抓落实,开拓进取、奋楫争先,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共同谱写PPP事业的新篇章!谢谢大家!财政部孙晓霞司长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培训班上的总结讲话大家下午好!时间过得很快,两天的培训“转眼”就要结束了。下面,按照会议议程,我对本次培训做个简要总结。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按照王部长的讲话精神,我们下

31、一步就是要“干”,就是要“抓出样板,树立标杆”,关于“怎么抓样板、怎么树标杆”,我想结合财政工作的特点,对财政部门提几点具体要求。第一,要有契约意识。契约就是合同,PPP项目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就需要双方按照契约、按照合同规则办事。因此,在实施一个PPP项目时,作为政府的财政部门,首先,要事先订立“经济性”合同,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通过“合同条款”,而不是“行政权力”,来约束政企双方的行为。其次,要严格按照合同办事,PPP项目需要政府与企业长达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合作,政府树立契约精神,严格按契约规则办事,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基础。第二,要有市场意识

32、。PPP的核心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因此,政府要注重处理好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在共同做好项目设计、规划等环节的基础上,实现“激励相容”的目标。对于该由市场做的,要放手交给市场去做。如,对于PPP项目的建设、运营等具体环节,要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放手交给私人部门去做,政府要减少干预。对于该由政府管的,要切实管住管好。如,政府为保证项目的财务可持续,对项目运营提供的政策支持,包括供货或购买保证等,政府要切实担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同时,对于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由于使用具有“刚性”,消费者很难在产品质量下降时“用脚投票”,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监督,对项目服务

33、效率进行监控,确保社会总体福利的最大化。第三,要有钻研精神。对于我们财政部门的大多数人来讲,PPP还是新鲜事物,还停留在一个感性认识的阶段。为了切实做好PPP的实施与推广,一方面,我们要抓紧学习PPP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其运作机理和操作实践;另一方面,术业有专攻,PPP涉及领域广泛,作为财政干部,我们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外脑”,“善假于物”,借助咨询机构、设计院等专业组织的力量,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准,使我们能够和企业在一个平台上对话、谈判。第四,要有实干精神。按照楼部长、保安副部长的指示精神,要抓出几个真正的PPP项目来,扎扎实实把这件事做下去、见成效。大家回去以后,要结

34、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研究提出备选项目。需要强调的是,为提高备选项目的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先从身边的一些市政建设类项目入手,逐步摸索经验。同时,也可以先将一些已经运作的基础设施类项目做“PPP改造”,以便政府腾挪资源开展新的项目。当然,PPP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要使PPP发挥优势,既需要政府“规范守信”,也需要企业“规范运作”,我认为,在推进PPP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着重树立以下3个意识:第一,要树立长远意识。PPP项目的特许期一般有10-30年,甚至更长。因此,私人部门在与政府的合作过程中,既要算好“眼前账”,更要算好“长远账”。如,在成本核算上,不能只单纯考虑如何降低当期建设成本,而忽视项目后

35、续的运营和维护费用。一旦项目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抬高”后期项目成本,项目经营也会受到影响。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向企业承诺了过高的收益率,在高利润的诱惑下,有的企业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就贸然进入,结果项目运营之后,政府负担不了这么大的支出压力,项目收益也就难以保证,出现政府与企业“双输”的局面。第二,要树立团队意识。PPP模式不再局限于建设环节,而是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有良好的建设资质,更要有过硬的运营能力。因此,国内企业要向国际先进经验学习,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做法,实现“集团作战”,由运营商牵头,将设计院、工程建设企业、设备供应商、银行等联合组成利益

36、共同体,发挥各自在项目设计、建设、运营、融资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综合实力。第三,要树立创新意识。PPP是典型的项目融资,与传统的融资方式存在本质不同。在PPP模式下,贷款偿还主要以项目未来现金流为保障,银行对项目发起人其他资产基本没有追索权,这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新观念,跳出“以担保锁定风险”的传统做法,通过积极参与PPP项目的前期论证,合理预测项目未来现金流,评估项目融资风险,逐步从单纯的“资金供应商”转变为“综合服务商”,有针对性地提供“一揽子”融资方案。财政部力推PPP模式详解PPP:三方共赢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第一财经日报近20万亿地方债务风险亟须途径化解,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额投入。如何破

37、解这个两难问题?财政部正在主导推动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或将成为新手段。据接近监管层人士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去年年底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专门套开了一个研讨PPP模式的会议。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被称为“公共私营合作制”,也就是“公私合作”,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目前讨论的是狭义PPP模式。官方及业界认为,相较于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PPP模式将更强调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分担,有利于降低前期风险。“在当前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着力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38、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推广使用PPP模式,不仅是一次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更是一次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如此表述PPP模式对当前中国经济的意义。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尚存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项目风险分担机制不够成熟,经济收益确定性不高,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融资条件难与国际接轨等问题。此外,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前期工作机制。据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财政部将着手梳理建立PPP项目库,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并研究明确“怎样支持”PPP运作,营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去年年底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改变靠“政府背书”

39、的投融资方式审计署最新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达到10.8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此外,截至2012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PPP核心功能之一是转变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通过PPP模式可将一部分政府性债务剥离出去,也减轻政府债务压力,从以往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和“资产负债管理”。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成立融资平台等方式融资进行市政建设,尽管对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

40、积极作用,但也带来债务规模较高等弊端。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融资平台公司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最主要举借主体,债务余额达到4.08万亿元,或有债务余额达到2.9万亿元。学界一直认为,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传统的投融资方式,过多涉入规划、建设、融资、运营等方面,带来了政府边界模糊、债务规模较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和民间资本进入频繁遭遇“玻璃门”等情况。例如,企业参与建设运营,政府却不先明确定价公式,民营资本当然不敢进入,而一些直属于政府的国有企业可以事后同政府讨论“定价”。“投融资主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容易出现项目论证不充分仓促上马的情况,融资平台和项目公司都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项目建设

41、风险、运营风险实际也都集中在地方政府,虽然一些政府运用了BT、BOT等新方式,对项目给予了过多承诺,造成项目实施仍依赖于地方政府。”有与会人士说。而地方政府直接参与投资,由于财务约束力不够强,有些政府甚至为了追求政绩出现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社会资本带资承包工程,再转交给政府的所谓BT模式,由于其不关心后续经营,也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BOT方式是一个进步,其特点是政府规划设计、预测收入并给以定价,企业投标经营。但这种“一口价”的方式难免出现双方预测不准的情况。“之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在做,这对城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到现在的确压力有点大了。城镇化会议之后,城市发展的需求会

42、更大,如果用以前的方式去做,建设速度、可持续性以及已有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维护等方面都面临挑战。”上述与会人士表示,推出PPP模式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很高,也是认为过去的路难以继续走下去。也就是说,PPP模式转变了这种依靠“政府背书”的投融资体制,将政府的一部分支出责任通过“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市场主体社会企业。对于如何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PPP模式则建立了政府与企业市场主体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长期持有和经营,可有效平衡短期和长期收益,让企业“有钱可赚、有利可图”,且盈利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短期回报差的问题,从而使民间资本进入成为可能。此外,基础设施项目收益稳定,与股票、

43、债券等相关性低,是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选择,有助于吸引这些资金进入。例如,在英国希思罗机场的六家投资者中,就有中投公司和加拿大的养老基金。预算硬约束防止政府“兜底”市场然而,PPP模式并非毫无风险。其独具特色的风险分担同时也暗含着政府因承诺过多而“兜底”市场的风险。根据国际经验,PPP项目运作周期长,时常经历多届政府,因此仅靠一届政府的承诺难以令私人部门放心,各国也建立了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指导性文件等在内的制度框架。此外,还要明确财政约束。秘鲁政府规定,PPP项目总财政承诺的现值不得超过GDP的7%,同时部分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将财政承诺也纳入预算管理,如巴西政府要求P

44、PP项目补贴要作为偿债资金纳入预算。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政府都会定期统计包括PPP项目在内的或有负债,并公布数据。在投融资中,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应该是风险分担机制,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也是PPP模式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风险分担环节的关键是“分责”,社会资本擅长控制建造、运营、技术风险,政府主要分担政治、法律及政策风险。但在现实中,仍不乏政府“兜底”市场风险的案例。如20世纪90年代,哥伦比亚政府为多个机场和收费项目的收入提供担保,并与独立电力生产商签订长期购电协议,承诺公用事业付费,但由于付费定价过低,项目收入低于预期,哥伦比亚政府向私人部门支付了20亿美元。倘若政府部门对PPP项目融资支

45、持不能“量力而行”,则可能带来“大麻烦”。2011年葡萄牙财政危机的诱因,就是其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滥用PPP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财政风险。从国际上来看,政府对PPP项目给予支持,一般通过成立担保基金等有限责任实体或结合财力状况作出预算硬约束,以防止项目风险最终转变为财政风险。循序渐进 拒绝“一哄而上”在国内,一项新的方式出台时常伴随着“放乱收死”的局面。推广PPP模式如何避开此怪圈?“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相关运作机制和管理经验的积累还需要一段时间,推广PPP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哄而上。要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运用PPP支持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楼继

46、伟指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以及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也表示,PPP模式对现在的地方政府也提出了挑战。“如果管理不好,或者不能形成竞争性市场,最终的成本政府也需要承担。”对于适合PPP模式的项目也有较高要求。只有规模比较大、需求比较稳定、长期合同关系比较清楚的项目,如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才适合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桥修路、垃圾处理、上下水以及园区建设,以后还有医院、养老这些都不排除引入PPP模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一般来说,这类项目吸引的民间资本是在偏好上追求不那么高但是会有很稳定回

47、报的,类似天使投资等肯定就对不上了。不过,PPP模式在我国推进仍存在诸多难题。富有参与PPP模式经验的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洪波介绍说,我国这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项目风险分担机制不够成熟,经济收益确定性不高,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融资条件难与国际接轨,导致项目财务成本较高,相比国际市场,融资成本较高。此外,尚未形成发起人,也就是建设方、运营方、融资方,包括规划设计、咨询在内的中介机构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前期工作机制。楼继伟表示,对于未来PPP模式的发展,财政部将着手研究三方面的具体操作问题,包括研究明确“建设什么”的问题,尽快梳理建立PPP项目库;研究明确“如何管理”的问题,建立健全循序渐进的PPP模式法律体系;研究明确“怎样支持”的问题,营造良好的PPP模式运作环境。目前,一些地方积极性很高,已经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着手开展相关工作。1月10日,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全省财政地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拟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