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事通移动医疗资料库——神经反射.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952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百事通移动医疗资料库——神经反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学百事通移动医疗资料库——神经反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学百事通移动医疗资料库——神经反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百事通移动医疗资料库——神经反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百事通移动医疗资料库——神经反射.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检查,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运动功能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Lasegue征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熟悉脑神经检查及感觉功能检查的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了解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二.结合操作练习,培训学生掌握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与技能。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全面综合、实事求是的专业工作态度。,医学百事通移动医疗,四. 神经反射检查,反射(reflex)是对感觉刺激的不随意运动反应,通过反射弧完成,并受大脑皮质的易化和抑制性控制,使反射活动维持一定的速度、强度(幅度)和持续时间。临床常用的是简单的肌肉收

2、缩反射,根据刺激的部位,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反射弧中任何一部分有病变,都可使反射活动受到影响(减弱或消失)。 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控制(易化浅反射,抑制深反射),当锥体束以上有病变时,反射活动失去控制,因而出现反射异常(如锥体束病变时,同侧腹壁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 反射分离现象:锥体束受损时浅反射因反射弧中断而出现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因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而出现亢进的现象。 以下介绍各种浅反射、深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一)浅反射,1 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 检查方法: 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

3、膜反射。 刺激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角膜反射。 临床意义: 如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角膜反射消失为受刺激对侧的面神经瘫痪。 如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为受刺激侧的面神经瘫痪。 若直接、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为受刺激侧三叉神经病变,深昏迷患者角膜反射也消失。 反射弧:角膜,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眼轮匝肌,(一)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检查方法 2腹壁反射(肋间神经,上:经胸7,8;中:经胸9,10;下:经胸11,12。中枢:脊髓,皮质):仰卧,以棉签或叩诊锤柄自外向内轻划上、中、下腹壁皮肤,引起同侧腹壁肌肉收缩。 3提睾反射(生殖股神经,经腰1,2。中枢

4、:脊髓,皮质):以叩诊锤柄由上向下轻划股上部内侧皮肤,引起同侧睾丸上提。 临床意义 (1) 减退、消失:见于反射弧中断时。但腹壁和提睾反射减退或消失,亦可见于锥体束损害,因其除脊髓反射弧外,尚有皮质通路。此外,深睡、麻醉、昏迷、新生儿等,腹壁反射也常消失。 (2) 亢进:震颤麻痹综合征或其它锥体外系疾病时,偶见浅反射尤其腹壁反射中度亢进,系损伤中脑抑制浅反射的中枢所致。精神紧张和神经官能症时,腹壁反射也可有不同程度的亢进。,浅反射,(二)腱反射,检查方法: 1.肱二头肌腱反射(C5-6,肌皮神经)前臂半屈,叩击置于二头肌腱上的拇指,引起前臂屈曲,同时感到二头肌腱收缩。 2.肱三头肌腱反射(C6

5、-7,桡神经):前臂半屈并旋前,托住肘部,叩击鹰咀突上方三头肌腱,引起前臂伸展。 3.桡骨膜反射(C5-8,桡神经):前臂半屈,叩击桡骨茎突,引起前臂屈曲、旋前和手指屈曲。 4.Hoffmann征 ( C7-T1)左手握病人手腕,右手食、中指夹住病人中指,将腕稍背屈,各指半屈放松,以拇指急速轻弹其中指指甲,引起拇指及其余各指屈曲者为阳性,检查方法: 5膝腱反射(L2-4,股神经):坐位两小腿自然悬垂或足着地;或仰卧膝稍屈,以手托腘窝,叩击髌骨下缘股四头肌肌腱,引起小腿伸直。 6跟腱反射(骶1-2,胫神经):仰卧,膝半屈,两腿分开,以手轻板其足使稍背屈,叩击跟腱引起足跖屈 7. 踝阵挛:仰卧、托

6、腘窝使膝髋稍屈,另手握足底突然背屈并不再松手,引起足踝节律性伸屈不止。 8. 髌阵挛:仰卧,下肢伸直,以拇、食指置髌骨上缘,突然用力向下推并不再松手,引起髌骨节律性上下运动不止。,(二)腱反射,(二)腱反射,腱反射的活跃程度:正常:(+), 减低:(+), 消失:(0) 活跃:(+), 亢进/阵挛:(+) 临床意义: 减退、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损,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麻醉、昏迷、熟睡、脑/脊髓休克期(超限抑制) (2) 亢进:多见于锥体束病变,昏迷或麻醉早期也可出现,系对脊 髓反射弧的抑制解除所致;亦见于手足搐搦、破伤风等肌 肉兴奋性增高时。癔病或其它神经官能症深反射也常亢进,(三)病理反射,椎

7、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 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足和趾背伸的反射 检查方法: 1Babinski征:用叩诊锤柄端由后向前划足底外缘直到拇趾基部,阳性者拇趾背屈,余各趾呈扇形分开,膝、髋关节屈曲。 此征也可用下列方法引出: 2. Oppenheim征:以拇、食指沿胫骨自上向下划。 3. Gordon征:用力挤压腓肠肌。 Chaddock征:由后向前划足背外侧缘。 临床意义: 见于锥体束损害。1岁半的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成人出现为病理反射。,几种病理反射阳性示意图,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脚底 奥本海姆征(Oppenheim sign):胫骨 戈

8、登征(Gordon sign) :腓肠肌 查多克征(Chaddock sign):脚 背 贡达征(Gonda sign) :压脚背,(四)脑膜刺激征,为脑脊膜和神经根受刺激性损害时,因有关肌群反射性痉挛而产生的体征。 检查方法: (1)颈强直:病人去枕仰卧,医师托其枕部做被动屈颈,下颏不能贴近胸/抵抗并疼痛者,阳性; (2)Kernig征:病人去枕仰卧,一腿伸直,医师将另一下肢屈膝屈髋关节呈直角,再抬伸小腿,小于135并疼痛者为阳性 (3)Brudzinski征:病人去枕仰卧,双下肢自然伸直,医生左手托病人枕部,右手置病人胸前,使颈部前屈,引起 双下肢屈曲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见于脑膜炎、蛛网

9、膜 下腔出血、脑膜转移瘤等。,(五)坐骨神经受刺激征: Lasegue征,检查方法: 患者卧位,两下肢伸直,医师左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度,仅能抬高30度40度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 临床意义: 坐骨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 见于坐骨神经痛。,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腺体、血管和立毛肌等,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 中枢部分:包括大脑皮层、丘脑下部、脑干及脊髓侧角细胞 丘脑下部 :节机体水、盐、脂肪代谢和垂体一内分泌功能等。 脑 干:有司理呼吸、心跳和血管运动等的中枢。 周围部分: 交感神经系统:支配汗腺、立毛肌、胸腹腔脏器

10、和瞳孔扩瞳肌。 副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瞳孔约肌、唾液腺、内脏、膀胱和肛门 括约肌。,检查方法: 1一般观察 通过对体温、血压、呼吸、心跳、皮肤黏膜、毛发、指甲、唾液、泪腺、骨关节、瞳孔的检查,大致了解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2自主神经反射 (1)眼心反射 (2)卧立位试验 (3)皮肤划纹试验 (4)竖毛反射 临床意义: 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1)眼心反射(三叉神经、迷走神经): 患者仰卧休息10分钟后,数一分钟脉搏次数,嘱患者闭眼,检查者用手的中指及示指置于患者眼球的两侧逐渐施加压力,压力以不引起疼痛为准。压迫双侧眼球2030秒,再数一分钟脉搏。正常每分钟脉搏可减少1012次

11、,每分钟减少12次以上提示迷走神经功能增强,迷走神经麻痹者无反应。如压迫后脉率不减慢甚至加快,称为倒错反应,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2)卧立位试验: 患者由平卧位突然起立后,数一分钟脉搏增加超过1012次,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或直立位置改为卧位一分钟脉搏减少次数超过1012次,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3)皮肤划纹试验: 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一条线,数秒钟后先出现白线条,以后变为红条纹,为正常反应。如划线后的白色条纹持续持久,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红色条纹持续时间较久,达数小时,而且增宽甚至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

12、4)竖毛反射: 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将冰块放在患者的颈后或腋窝皮肤上,或于局部皮肤给予搔划刺激,可引起竖毛反应,毛囊处隆起如鸡皮状。刺激后710秒时最明显,以后渐消失。竖毛反射障碍提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在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平面处竖毛反应停止。 (5)发汗试验碘淀粉法:即以淡碘酊涂布全身,待干后再敷以淀粉,皮下注射l毛果芸香碱1ml。正常会引起全身出汗,出汗处淀粉变蓝色。无汗处,皮肤颜色无变化,提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脊髓损害平面以下不出汗。,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六.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1)多发性神经炎 (2)急性脊髓炎 (3)结核性脑膜炎 (4)脑血栓形成,多发性神经病,由多种原因

13、引起的四肢周围神经损害的轴突变性、神经元病及节段性脱髓鞘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著的对称性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且常以下肢较重。 一、感觉障碍: 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著,逐渐出现感觉减退乃至消失。感觉障碍的分布呈手套或袜套式。 二、运动障碍: 肢体远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萎缩。远端重于近端。 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肢端皮肤发凉、苍白、多汗或无汗,皮肤变薄变嫩,指(趾)甲松脆,高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等。,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一、运动障碍:脊髓

14、休克期,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处于无反射状态。23周休克期过后,肌张力逐渐升高,深反射出现继而亢进,病理反射明显,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 二、感觉障碍:病灶节段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病灶平面上界可有1-2节段的感觉过敏带。 三、植物神经障碍:脊髓休克期,因骶髓排尿中枢及其反射机能受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不自主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脊髓休克期过后,

15、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一、一般状态:早期低热、盗汗,后期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 二、脑膜刺激征; 三、脑实质损害: 精神异常(萎靡、淡漠、谵妄) 意识障碍 抽搐 偏瘫、交叉瘫、截瘫 四、脑神经损害:常累积视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 神经,引起视力减退、眼睑下垂、瞳孔不对称、周围性面瘫等;,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等情况下形成血栓,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1颈内动脉系统 (1)大脑中动脉:最常见。主干闭塞时有三偏征,主侧半球病变时尚有失语。 (2)大脑前动脉:由于前交通动脉提供侧支

16、循环,近端阻塞时可无症状;周围支受累时,常侵犯额叶内侧面,瘫痪以下肢为重,可伴有下肢的皮质性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深穿支阻塞,影响内囊前支,常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精神症状伴有双侧瘫痪。,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1)小脑后下动脉(Wallenberg)综合征:引起延髓背外侧部梗塞,出现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及Hroner征,病灶侧面部对侧躯体、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2)小脑前下动脉:眩晕、眼球震颤,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病灶侧耳鸣、耳聋,Horner征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3)基底动脉:高热、昏迷、针尖样瞳孔、四肢软瘫及延髓麻痹。急性完全性闭塞时可迅速危及病人生命。 (4)大脑后动脉:表现为枕顶叶综合征,以对侧偏盲和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多见。如侵及深穿支可伴有丘脑综合征,有偏身感觉障碍及感觉异常以及锥体外系的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等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