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969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3 章 基因的本质,第 1 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类型,(1)R 型细菌:菌落粗糙;无荚膜;_毒性。 (2)S 型细菌:菌落光滑;有荚膜;_毒性。,有,无,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_”。,转化因子,不死亡,死亡,不死亡,死亡,3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实验结论: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_。,DNA,R型细菌和S型细菌,R型细菌,为什么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能使

2、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其转化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答案: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使其生命 特征丧失,但其内部的 DNA 在加热结束后,能逐渐恢复其活 性。其转化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 噬菌体 (1)概念: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组成: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_构成的,头部,内含有_分子。,蛋白质,DNA,2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 第一步:噬菌体分别被 35S 或 32P 标记。 第二步: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第三步:在搅拌器中搅拌,使在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第四步: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3、的放射性物质。,3结果分析,高,低,低,高,4.实验结论:_是真正的遗传物质。,DN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是什么? 答案:尽量使 DNA 和蛋白质分开。,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DNA,1原核、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_,所以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_。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RNA,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 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以 DNA 为遗传物质。(,),DNA 或 RNA,DNA,DNA,考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续表,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分

4、析,(1)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实质是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的 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 S 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 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2)加热杀死 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 其内部的 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典例1】(2011年海口模拟)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将无毒的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将有毒的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将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根据

5、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 B实验、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 C实验中的死亡小鼠体内 S 型活细菌毒性不能稳定遗 传 D重复做实验与,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 S 型活细 菌由 R 型活细菌突变而来,解题思路第一步,理解转化的原理:S 型菌的 DNA 在温,度降低后复性,整合到R 型菌中,使R 型菌转化成S 型菌,并 且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第二步,分析选项: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提,答案B,出了 S 型菌有“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实验与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实 验与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 R 型活细菌

6、”,所以都可作为 对照。,考点对应练 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是(,),A将无毒 R 型活细菌与有毒 S 型活细菌混合后培养,发 现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B将无毒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混合后培 养,发现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C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提取 DNA、蛋白质和多糖, 混合加入培养 R 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D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加入 培养 R 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 DNA, R 型细菌才 转化为 S 型细菌,解析:

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是将 DNA 与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进行实验以证明 DNA 是遗传物 质。,答案:D,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元素标记,2.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 用此细菌培养 T2 噬菌体,分别得到 DNA 被 32P 标记和蛋白质 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细菌,3实验分析,(1)标记元素的选取,因为蛋白质含有 DNA 没有的特殊元素 S,所以用 35S 标,记蛋白质。,因为 DNA 含有蛋白质没有的元素 P ,所以用 32P 标记,DNA。,因为 DNA 和蛋白质都含有 C、H、O、N

8、 元素,所以不,能标记 C、H、O、N 元素。,(2)用放射性元素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内 部的 DNA,在细菌体内只能检测到 32P,检测不到 35S。由此证 明,侵染时注入细菌的是 DNA,蛋白质成分的外壳未进入细菌 细胞内,实验表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但是没有证明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若添加以下步骤即可有力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 物质:将蛋白质外壳注入细菌细胞内,然后观察细菌体内是否 出现子代噬菌体。,(3)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 为病毒必须在细胞内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 培养噬菌体。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

9、注 入合成装配释放。侵入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的 DNA 复 制及蛋白质合成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 提供。这时细菌细胞的一切都是被噬菌体所利用,其代谢活动 由噬菌体的 DNA 控制。,4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若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如果保温培养时间过 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 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如果保温培养时间过长,噬 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若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如果搅拌不充分,有 少量 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 沉淀

10、物中,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低的放射性。,不能同时标记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因为这,样无法通过离心来跟踪两者的去向。,不同的标记对象对应的结果分析,若用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而细菌未标记,相当于间接地 将蛋白质和DNA 分开,在子代噬菌体中只有 DNA 中有标记元 素32P。,若用32P 和35S 标记细菌而噬菌体未标记,在子代噬菌体,中蛋白质和 DNA 均可找到标记元素。,若用14C、3H、15N 等标记噬菌体而细菌未标记,在子代,噬菌体中,只有 DNA 中能找到标记元素。,若用14C、3H、15N 等标记细菌而噬菌体未标记,在子代,噬菌体中蛋白质和 DNA 均可找到标记元素。

11、,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典例 2】(2011年南京一模)通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揭开。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C噬菌体需分别用含 35S 和32P 的肉汤培养基培养 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 究各自的效应,解题思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提出 了促成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艾弗里通过肺炎双 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由于进入的只有

12、 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是营寄生生活的病毒,需分别用含35S 和32P 的大肠杆菌来培养;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答案C,考点对应练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 DNA 用 32P 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 100 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 质 B最后释放出的 100 个噬菌体中,有 98 个噬菌体的 DNA 含 32P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上含有 32P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

13、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 此细菌培养噬菌体,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根据 DNA 半 保留复制的特点,在最终释放的 100 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噬 菌体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标记;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独立完成 新陈代谢,不能直接培养,必须用其宿主细胞培养。,答案:D,3(易错)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 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 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 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

14、噬菌体未与细菌分 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 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当培养时间过 长时,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则上清液带有少量放 射性。,答案:A,考点,生物的遗传物质,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 4 个条件 (1)在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使前后 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 谢的过程。 (3)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 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2生物

15、体内遗传物质的判断,蛋白质一般不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不能进行自我复制,而且它在染色体中的含量往往不固,定。,分子结构不稳定(易变性)。 不能遗传给后代。,特例:朊病毒只含蛋白质成分,不含核酸,故认为朊病毒,的遗传物质为蛋白质。,【典例 3】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解题思路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所以病毒 的遗传物质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答案D,考点对应练 4病毒是用以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最合适的生物,主要

16、原因是(,),A,A有些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且在侵染宿主细胞时 两种物质分离开 B病毒能够侵染生物,使生物表现出特定病症 C病毒只含 DNA 和 RNA D病毒是最低等的生物 解析:病毒营寄生生活,能将 DNA 注入宿主细胞内,从 而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1实验材料,在生物的遗传物质探究实验中,由于病毒较为简单,一般 作为探究遗传物质是 DNA、RNA 还是蛋白质的材料。 2实验思路:设法将多种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3实验方法,(1)若探究蛋白质和核酸谁是遗传物质,用同位素标记法等 方法将两者分开,单独侵染宿主细胞,看能否增殖或个体是

17、否 出现患病症状即可证明。,(2)若探究某种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则借,助酶水解法,观察能否增殖即可证明。,【典例】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毒(简称禽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 作,并已经研制出预防禽流感的疫苗并投入生产应用。根据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要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 到无细胞的培养基上,而是以活鸡胚为培养基,其原因是_。 (2)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组分,原,理是:,RNA 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_; _。,(3)实验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为蛋白质和 RN

18、A,不 含 DNA,则证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 路是_。,(4)请你预测用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 RNA 分别感染活鸡,胚存在的几种可能性:,蛋白质与 RNA 都有遗传效应,说明:蛋白质和 RNA 都,是遗传物质。,_,说明:_。 _,说明:_。 _,说明:_。 解题思路本题是教材经典实验的延伸。着重考查化学成 分的鉴定原理、证明遗传物质的关键设计思路以及探究性实验 的结果预测和结论分析。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细胞内才 能生存;DNA 可用二苯胺试剂鉴定,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 定,分别显现不同的颜色;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预测与结论 分析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答案(1)

19、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DNA 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与的顺序可互换) (3)设法将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 RNA 分开,单独地、直 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4)RNA 有遗传效应,而蛋白质没有遗传效应,R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RNA 没有遗传效应,而,蛋白质有遗传效应,RNA 不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RNA 和蛋白质都不是遗传,RNA 和蛋白质都没有遗传效应 物质,证明某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关键思路是设法把该生物的各种 成分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种成分的作用。,1(2012 年茂名一模)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

20、转化实验和赫尔 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 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两者都运用了和 B前者运用了,后者运用了 C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 D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是体外转化实验,只运用,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了和。,2(2012 年汕头统考)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该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 DNA,B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是通

21、过将其接种在含有 35S 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 DNA 和蛋白质分离 D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 解析: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 35S 的大 肠杆菌中培养而获得的;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外壳 与细胞分离;该实验没有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答案:A,3(2011 年广东)艾弗里和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知(,),A.不能证明 S 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说明 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和说明 S 型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 D说明 DNA 是主要

22、的遗传物质,解析:、组:R 型菌S 型菌的蛋白质、荚膜多糖, 只长出 R 型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组: R 型菌S 型菌的 DNA,结果既有 R 型菌又有 S 型菌,说明 DNA 可以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组:用 DNA 酶将 DNA 水解,结果只长出 R 型菌,说明 DNA 的水解产物不能使 R 型 菌转化为 S 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 DNA 才能使 R 型菌 发生转化。,答案:C,4(2011 年深圳一模)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D,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 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C遗传信息的传递

23、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 D1 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 解析:遗传物质的信息在个体中是选择性表达的,不是所 有遗传信息都表达,例如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a 基因在该个体 中就不表达;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 苷酸;细胞质中的遗传信息和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分 离定律。,5(2011 年清远模拟)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 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才分离,B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C格里菲思

24、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 DNA D赫尔希等用 35S 和 32P 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然后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遗传物质,解析:孟德尔的假说中只提到遗传因子,没有提出基因的 概念;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后提出转化因子使 R 型 菌转化成 S 型菌;赫尔希等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噬菌体,并非 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答案:B,6(2011 年江门一模双选)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以证实(,),AD,ADNA 是遗传物质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 体的性状 D在转化过程中,S 型细菌的 DNA 可能进入到 R 型菌细 胞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