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与灭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98080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与灭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消毒与灭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消毒与灭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毒与灭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与灭菌.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一、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土壤 1.种类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 2.意义 致病: 创伤感染,(二)水 1.种类 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 2.意义 致病: 消化道感染,(三)空气 1.种类 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萘瑟菌等。 2.意义 致病: 呼吸道感染或伤口感染,二、正常人体的分布 (一)正常菌群 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1.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

2、(三)机会致病菌 1.寄居部位改变 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菌群失调症:由于菌群失调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又称二重感染。,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1. 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 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3. 防腐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4. 无菌 不含活菌 无菌操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 5.清洁 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 物数量的过程,(Louis Pasteur,18221895,法) 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自此,

3、微生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成功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Joseph Lister,18271912,英)首创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术后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一、 物理方法 (一)热力灭菌法 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果优于干热。 原因: (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 (2)湿热的穿透力大于干热; (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1.干热灭菌法 (1) 焚烧 (2) 烧灼 (3) 干烤: 160 170 , 2h,2.湿热消毒灭菌法 (1)巴氏消毒法 61.1 62.8 , 30 min 71.7 , 1530 s (2) 煮沸法 100 ,

4、 5 min 消毒 100 , 12h 灭菌,(3) 流通蒸气消毒法 100 , 1530 min 7580 , 3060 min (4) 间歇灭菌法 三次或三次以上流通蒸气法 灭菌 (5) 高压蒸气灭菌法 103.4kPa( 1.05kg/cm2 ), 121.3 ,15 20 min,(二)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265 266 nm 灭菌原理:干扰细菌DNA的复制 穿透力差,常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三)滤过除菌法 使用滤菌器 常用于细胞培养液、血液制品消毒,二、 化学方法 (一)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 如 氧化剂、醇、酚、醛类 2.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如 氧化剂

5、、酚类、表面活性剂 3. 破坏细胞膜 如 醇类、酚类、表面活性剂,(二)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1.高效消毒剂 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1)氯: 如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 尿酸钠、漂白粉 (2)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 、过氧乙酸 (3)醛类:如甲醛、戊二醛 (4)环氧乙烷:,2.中效消毒剂 能杀死细菌的繁殖体、真菌和大多数病毒, 不能杀死芽胞。 (1)含碘消毒剂:如碘酊、碘伏 (2)醇类:如乙醇 (3)酚类:如石炭酸、煤酚皂溶液,3.低效消毒剂 杀死多数细菌的繁殖体, 不能杀死芽胞、结核杆菌及抵抗力 较强的真菌和病毒。 (1)季铵盐类: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2)氯已定(洗必泰): (3)高锰酸钾:,(三)

6、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 酒精:70 75% 2.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3. 环境因素 (1)温度 (2)酸碱度 (3)有机物,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 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 1.侵袭力 (1)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抗杀菌作用 微荚膜:M蛋白、Vi抗原、K抗原,(2)粘附素:粘附作用 菌毛 非菌毛粘附素:LTA,(3)侵袭性物质 透明质酸酶:分解透明质酸 链激酶:溶解纤维蛋白 链道酶:切断脓液中 血浆凝固酶:抗吞噬作用 (4)形成细菌生物膜: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细菌“社区”,2.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特性: 来源: 多数G+菌,少数G-菌

7、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 对理化因素不稳定,一般不耐热。,A亚单位为活性蛋白 B亚单位为结合蛋白,Active unit,Binding unit,A,Cell surface,B,毒性作用强,且具有选择性: 引起特征性的病变。 抗原性强: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antitoxin); 能制成类毒素(toxoid)。,外毒素种类和作用: (1)神经毒素 肉毒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2)细胞毒素 白喉毒素: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3)肠毒素 霍乱弧菌肠毒素,(2)内毒素(endotoxin),特性: 来源: G-细菌菌体崩解时释放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LPS): 毒性由类脂A决定,

8、外膜,对理化性质稳定,耐热:1602-4h被破坏 毒性相对弱,且无选择性: 1)发热反应 2)白细胞反应 3)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抗原性较弱,不能脱毒成为类毒素。,(二)细菌侵入的数量 毒力强,少; 毒力弱,多。 (三)细菌侵入的部位 伤寒沙门菌:经口; 破伤风梭菌:伤口; 结核分枝杆菌:多途径。,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一)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 (1)病人:潜伏期病后恢复期 (2)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恢复期带菌者 (3)病畜和带菌动物:人畜共患病原菌 2.内源性感染 (1)正常菌群 (2)潜伏的病原菌,(二)传播方式与途径 1呼吸道感染:空气飞沫 2消化道

9、感染:经口 3创伤感染:破损皮肤粘膜 4接触感染:直接/间接接触 5节肢动物叮咬感染:昆虫叮咬,(三)感染的类型 1.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无明显的体征及病变 2.显性感染 有明显的体征及病变 (1)局部感染 疖、痈 ( 2)全身感染:胞外菌的急性感染,毒血症:细菌在局部繁殖, 不入血,外毒素入血。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释放内毒素入血 菌血症:细菌一过性入血,但未在血中大量繁殖。 败血症:细菌在血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所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 殖,并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 病灶。,(一)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

10、nity): 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特点: (1)先天性,可遗传 (2)作用出现得早, 弱 (3)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 (4)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三、抗细菌免疫,1、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1)皮肤、粘膜屏障 物理屏障:机械性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具有阻挡作用; 呼吸道纤毛摆动、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分 泌液的冲洗作用。,化学屏障:分泌杀、抑菌物质 (1)汗腺分泌乳酸 (2)皮脂腺分泌脂肪酸 (3)胃液中的胃酸 (4)溶菌酶(唾液、泪液、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微生物屏障:正常菌群 (1)竞争结合上皮细胞和营养物质,阻止病原体的 粘附和生长 (2)产生抗菌物质抑

11、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2)血脑屏障 组成 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神经胶质膜构成。 功能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意义 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易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血胎屏障 组成 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 功能 阻止母体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 意义 妊娠早期(三个月之前)发育不完善, 易患宫内感染,导致胎儿畸型或流产。,2、吞噬细胞,(1)识别和吞入病原体:非特异性 (2)杀伤消化和清除病原体: (3)吞噬结果: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提呈抗原; 组织损伤。,3、体液因素 1、补体系统: 2、细胞因子:抗病毒、抗肿瘤、促进炎症反应。 3、溶菌酶:杀灭革兰阳性菌,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思考题: 1.概述细菌的致病机制 2.试比较内外毒素的主要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