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赵美玲).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8147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历史必修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赵美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历史必修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赵美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历史必修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赵美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历史必修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赵美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历史必修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赵美玲).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必修2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赵美玲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2)通过分工合作,多渠道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编辑资料、展示成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与能力、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3)通过对探究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探究“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等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全面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分组分工合作,通过上网查资料、访问调查等方式,课

2、堂上展示成果,掌握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构建知识体系。(2)通过探究问题,理解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3)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联系身边的实例、通过自我加工提出新的建议与看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将历史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3、: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难点:运用已学的政治、经济、思想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教材分析】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第一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第二目“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人们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变化状况,特别

4、强调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表现和一些新风尚的涌现。学生身边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源,本课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搜集历史图片,整理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掌握本课内容。【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按兴趣分成四组:服饰组、饮食组、建筑组和风俗组四组。(2)选出组长,进行组内分工:教材组、资料组、采访组、编辑组、展示组、后勤组组长:统筹安排、分工合作、指导方法。教材组:负责分析教材,理清发展阶段,梳理教材知识点,设计方案,确定所需资料,指导本组组员学习本专题内容。分析能力较强同学负责。资料组:根据教材组的设计和要求,上网搜索所需要资料,补充资料。对资料搜索方法熟悉的同学负责。采访组:根

5、据专题需要,向父辈、祖辈、身边老前辈采访该专题相关内容,从身边更加深入了解主题,为本组设计方案提供意见和补充内容。实践能力较强、身边拥有相关资源的同学负责。编辑组:根据设计方案和搜索资料进行课件制作。建议:PPT制作熟练的同学担任。展示组:负责探究学习成果展示。擅长语言表达同学负责。后勤组:为以上各小组提供支援和协助。(3)探究任务:根据选定的主题,搜索资料,分析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线索脉络要清晰根据发展变化,探究发展变化的原因、特点、影响通过对选定主题的探究学习,小组提出学习中出现困难或疑惑,让全班同学探讨。(4)主持人:科代表导入新课:由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导入新课科代表:同学们都知道,赵

6、本山和宋丹丹是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他们合演的许多小品脍炙人口,深受大家喜爱。由他们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就把全国男女老少乐翻了天。下面,我选取其中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选段(9分44秒至11分52秒)宋丹丹:俺俩搞对象那会儿吧,我就想送他一件毛衣,那会儿穷,没钱买;赶上呢我正好给生产队放羊,我就发现那羊脱毛,我就往下薅羊毛。晚上回家呢,纺成毛线,白天一边织毛衣,一边放羊,一边再薅羊毛。结果眼瞅着织得差俩袖了,让生产队发现了,不但没收了毛衣,还开批斗会批斗我,那会儿不是有个罪名叫崔永元:挖社会主义墙角!宋丹丹:是,给我定的罪名就叫薅社会主义羊毛。崔永元

7、:这罪过不轻啊!崔永元:我听出来了,这个定情物实际上就是没有送成,那结婚的时候就没有像样的彩礼,有没有?宋丹丹:说出来都不怕大伙笑话,他家穷的啥都没有!赵本山:别巴瞎,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崔永元:还有家用电器呀?!赵本山:手电筒么!崔永元:哎呀,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定情物,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彩礼,但是你看大叔大妈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过得挺好,我觉得就是这个一如既往的劲儿啊,就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赵本山:嘿嘿,别向我们学习,俺俩感情出现过危机。崔永元:以前?赵本山:现在。崔永元:怎么回事儿?赵本山: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我们俩盖起了二层小楼。这楼盖完了,屋多了,突然跟我提出来要分居,

8、说搁一个屋准耽误她学外语,完事呢说感情这个东西是距离产生美。结果,我这一上楼,距离拉开了,美没了!天天吃饭啥的也不正经叫我了,打电话,还说外语:“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科代表:好,小品就欣赏到这儿。不知大家从这段小品中感受到什么?生:我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生活习惯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科代表:的确如此。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投射到一百年前,就会发现现在社会生活相对于一百年前发生的变化更是巨大。下面,请服饰组、饮食组、建筑组和习俗组四组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穿越时空重游我们生活中的“今天”与“昨天”的变化。一、服饰的变迁主持:服饰组主持人:请同

9、学们说说:我们中国人的代表服饰有哪些?它们什么时候出现? (一)服饰的变迁及特点通过历史图片,介绍男装、女装服饰的变迁历程构建知识结构,提问法,全班归纳阶段性发展特征: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装:改良旗袍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1978年)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绿军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布拉基(连衣裙)、绿军装、碎花衣裳、中式便装特征:朴素单一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征:新式新款层出不穷发展趋势:由“封闭”走向“开放”“个性化”(二)服饰变迁的原因(1)

10、受政治环境、形势的影响: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苏联关系等的影响。如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中山装流行。50年代与苏联关系友好,苏联的列宁装、布拉基流行。(2)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传入。(3)中国人学习的西方思想文化,中国人思想观念的改变,由保守、谨慎、等级观念逐渐改变开放、平等、追求个性(4)经济上,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推动服饰多元化发展。(5)服装特点与功能:服装简便适应了逐渐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要求。(三)服饰变迁的思考1、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中可反映其发展趋势是由 “封闭”走向“开放”。这样的趋势,一反

11、映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由拘谨、保守、等级观念变为逐步开放、追求个性化。现在服装也成为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反映了中国人更加自信、更加多元化、更加国际化;二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在落后的情况下先向西方学习,后向苏俄学习,最后自我独创的发展历程;三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改变,更加多元化。2、对现实的反思:在重要节日、场合,日本人穿和服、韩国人穿韩服,中人呢?我们作为中学生,中山装、唐服我们一次也没穿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逐渐丢失,我们感到痛心和彷徨。我们非常希望能保留我们中国的传统,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我们如何才能传承我们文化,不让它在我们这代丢失呢?这值得我们

12、在反思和探讨。科代表总结:1、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列宁装当代时装2、中国近现代女子服饰的变化晚清旗袍改良旗袍 列宁装和布拉基(连衣裙)绿军装碎花衣裳当代时装二、饮食的变迁 主持:饮食组问题引导请同学们说说:我国南北方的传统饮食有何区别?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说说在改革开放前后你家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演变?谈谈其中的原因?通过历史图片,介绍饮食的变迁历程 (一)饮食的变迁及特点1、中国传统菜式:(1)中国四大名菜: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南方饮食:米饭、海鲜(3)北方饮食:面食、肉类特点:受地理、自然环境、自然经济影响,达到自给自足、地区特色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3、。2、近代现代饮食(1)近代西餐传入,吃西餐成为时尚(2)改革开放后,倡导“菜篮子工程”3、特点:中西合璧,饮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营养搭配更均衡(二)饮食变迁的原因与影响原因:(1)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2)新中国: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更加健康、优质的饮食。影响:中餐采用了西餐中常用原料,丰富了食物种类,均衡营养(三)饮食变迁的思考饮食的变迁反映中国人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改变。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制约饮食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三、建筑的变迁主持:建筑组 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你知道

14、多少中西方居室建筑?通过历史图片展示近现代建筑的变迁(一)建筑的变迁及特点1、民居变迁:(1)传统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珠海古村落(2)近代民居建筑: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3)新中国民居建筑:新式楼房、“安居工程”2、家具变迁;(1)传统家具(2)西式家具传入3、特点:中西合璧,逐渐西化(二)建筑变迁的原因1、近代受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使、领馆区建筑式样的影响2、现代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的影响(三)建筑变迁的思考1、中国的居民建筑具有地域特色、讲究功能性2、现代的建筑风格越来越西化,中国味越来越淡3、古建筑的工艺在逐渐丢失,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如何采取一定有效措施传承我们的

15、传统工艺是值得探讨的。四、社会风俗的变迁主持:风俗组 通过历史图片展示生活习俗的变迁(一)社会风俗的变迁及特点1、近代风俗变迁:(1)婚丧习俗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主张婚姻自主,解放后,恋爱自由丧礼趋于简化,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2)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孙中山先生对此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女子改穿旗袍,百姓穿上洋衣洋袜。民国时期:政府

16、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3)社交礼仪民国成立后打招呼:西式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称呼:平等的“先生”、“同志”,取代了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4)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2、改革开放后的生活风尚: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重环保、讲卫生、赈济灾区的生活风尚形成3、特点: 破除迷信、简约文明。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二)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1)内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2)外因: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17、,国外的观念、礼俗等也随之涌入中国。(三)社会风俗变迁的思考1、社会风俗反映了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2、中国传统的陋习根深蒂固,政府的措施发挥强而有力的作用。3、在建立新社会风尚上,政府要大力宣传教育4、在近现在的变迁中,有些优良的传统被否定、遗弃。对于我们传统的风尚应该批判继承和改造,要继承优良的习俗。科代表总结:各组通过丰富的材料让我们超越时空,全面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和原因。带领我们对我们的现实进行了反思,也提出新的课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现请老师指导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五、合作总结: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指导学生综合以上小组的分析,总

18、结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及原因。1、 变化表现:从“衣”来说,由清末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2、变化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共产党以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六、课外延伸 小组合作讨论:各组的思考中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出了一些反思。在我们的生活和习俗变迁过程中,吸收了外来文

19、化,改造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又丢失了我们的某些传统文化。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你有何好的建议? 七、小结列表比较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期服饰饮食建筑习俗风尚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八、堂上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近代风俗习惯变化的是:CA、断发易服B、废止缠足C、取缔赌博D、婚姻自由2、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革的潮流开始萌动的直接原因是:AA、西方服饰传入中国B、人们厌倦了传统服装C、爱美之心人皆有之D、晚清政府的提倡3、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BA、封建因素浓厚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

20、封闭C、远离大城市D、西方列强侵略较轻4、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吃西餐 喝西洋饮料 喝咖啡 建造花园式洋房CA、B、C、D、5、西餐成为一种时尚,在通商口岸兴起,最早可能出现于:A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6、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DA、中山装流行B、中西餐并行于世C、上海出现西式住宅D、大城市男子普遍留有长辫,女子大多缠足7、民国时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逐渐盛行于:BA、全国所有地区B、一些大城市里C、来华居住的外国人群体之中D、边疆地区8、从“老爷”

21、“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B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9、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AA、粮食统购统销B、衣着五彩缤纷C、“安居工程”D、“菜篮子工程”10、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政府发动了:BA、“绿色食品工程”B、“菜篮子工程”C、“基因食品工程”D、“安居工程”九、作业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骄曰洋骄,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

22、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炳烛里谈材料2: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的价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改变了请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的更易具有商业化倾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率先从商,在绅与商的相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新交囚狐裘、旧友以鹑结丽疏,视同路人。遂令舆台隶卒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而自惭形秽”。同时,

23、社交应酬也带有明确的商业利益,而不再以联络为主。 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3: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一向被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平等而斗争。问:(1)概括指出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参考答案:(1)一是西化的特征;二是商业化特征;三是平等化特征。(2)外国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先进的中国人为发展资本主义进行的探索:康有为、孙中山以及妇女为争取女权进行的斗争等。【教学反思】1、教学应紧紧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熟悉学情,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2、课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课堂学生主持组织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使课堂内外的结合起来,活化历史。4、放手让学生组织学习,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监控和指导在整个过程。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