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0965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师王建梅单位甘泉县第一小学课题名称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学过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的蟋蟀的住宅,对昆虫有一些了解,学生在学习前两篇课文中学会了一些想象得方法,如配乐朗读中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等,但这篇写关于草虫的文章,学生虽然喜欢,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应在品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课前让学生观看虫虫危机片段,引起师生共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过程与方法: 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

2、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重点:了解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想开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

3、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

4、,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9、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10、“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11、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12、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板书设计16、匆匆(朱自清)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 人无再少年 珍惜时间作业或预习完成当堂练习自我评价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 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 因此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便放手让学生体会修辞方法运用的好处,进一步理解课文。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可以交流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可以是谈对课文的认识,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见解。 遗憾的是我虽然追求学生的自读自悟,重视学生的感悟,但缺乏朗读指导,引导时目标不够明确。此课教学后,我提醒自己,语文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老师的指导目标一定要明确,否则就是低效。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