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1886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携手研修精彩绽放“国培”精品教案、精彩课堂(微课)征集评选参评学科:初 中 物 理参评选手:刘 新 林参评课题:平 面 镜 成 像 参评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湖城学校2014.1.6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课题第3节 平面镜成像(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光现象)学生分析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但是对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并不是很清楚。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创设出问题情境,既要激发学生对熟知现象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还要使学生进入探究情景。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了的各种生活中反射现象;再加之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观察身边的事物,对出现在自己周围的物品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热情势必较高,再配合创

2、设一系列合理的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活动,本节课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材分析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平

3、面镜成像的特点。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 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分析和处理1、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2、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3、教材的延伸把物理融入到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教具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3分钟演示: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欢迎不欢

4、迎啊?(出示魔箱)经过仔细观察,大家发现箱子里面空空如也。现在老师向这位同学借一样东西。哦!10元钱!通过箱子顶部的开口处把钱投入,仔细观察!箱子里依然空无一物,10元钱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只箱子的魔力来自何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也许你就会弄清其中的奥秘,并且把丢失的钱找回来了。学生就10元钱的去向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学习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5分钟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同学纷纷

5、拿起镜子观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得出结论: (1) 我看到的像和我长得一样。 (2) 我靠近镜子,像也靠近。 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 一步步向学生提问,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 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 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意见产生分歧。 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话提示。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

6、镜? 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学生答:这样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的后面。 学生答: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 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可由学生进行叙述,教师再加以总结。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

7、相等,将蜡烛点燃,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 教师问:这一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到像的事实,使学生理解虚像不是光的会聚形成。结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学生立即被这一奇怪情景吸引,议论纷纷。 学生答:虚像。 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虚像。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三、探究平面镜成像原因5分钟教师:平面镜可以成虚像,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光的传播过程及成像原理。 解释:以点燃蜡烛为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 物点S 发出的光射到镜面上,经过镜面的反射后,反射光线射

8、入人眼。人的眼晴会认为光是从S点沿直线传来的,S就是S的像点。蜡烛由无数点组成,每一点在镜中都有一像点,所有像点就组成了整个蜡烛的像。 结论: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让学生讨论、猜测几分钟。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让学生动脑思考,把所学的光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有利学生自己从这过程中得出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四、平面镜的应用9分钟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平面镜,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平常的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拿出潜望镜模型给同学观看,并让学生讨论、猜测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径。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潜望镜对光路的改变。总结:平面镜的应用A成像 B改变光路学生答:练功房中的平面镜。 学生

9、答:潜望镜。 学生答:牙医用的小平面镜。学生答: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潜望镜多次反射,最后被射入人眼。 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知识五、小结、作业布置3分钟同学们,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它们都相当于平面镜。它们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多媒体课件再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湖光山色美如画,这其中就有平面镜的巧夺天工。让学生找出课前10元钱的去处。 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到面镜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对应点连线垂直于镜面;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二、平面镜成像原理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