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3509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教学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这一节课,老师将要带着同学们,去学习一个发生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小故事。看课题,读!生:(齐)杨氏之子。二、读通课文,体会节奏1、师:“杨氏”在古文中的解释很多,这里单指姓杨的人家,那么“杨氏之子”呢?生:是指姓杨的人家的儿子。师:很好,那么曹家的儿子就是生:曹氏之子。师:马家的儿子就叫生:马氏之子。师:张家的女儿就叫生:张氏之子。师:这样叫行吗?生:(马上意识到)不行,应该叫张氏之女。师:是的,古代的这个“子”字,一般是指男性的。2、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全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读课文,读好第一遍的,可以继续读第二遍、第三遍,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简介文言文的特点)师:由于文言文是浓缩的简练的文字,因此,我们要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要熟读课文。(板书:熟读)3、抽读课文,了解读文言文的情况。(评价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4、教师范读,比较不同。请大家听听,老师读的与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停顿不一样)5.师生练读,划出节奏。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大家试读,划出朗读时的停顿。(学生反复读中比较,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划出。重点弄清“家/禽”)再按节奏读。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大意。1、(出示学习提示:再读课文,用看注释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试着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

3、和同桌做个交流)2、师:同学们,读明白了吗?谁先站起来作个汇报?(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师生之间进行交流,随机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几种方法)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强调: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板书:看注释)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师: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强调“其”“乃”的意思师:这个孩子才九岁,怎么能照顾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妈妈出来呢?(学生猜测)师:同学们推测了很多种孩子出门招待客人的原因。老师也去查了资料,得知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非常严重,女人在古代是完全没有地位的,她们在古代读的是妇德、女诫等一类的书籍,遵循的

4、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子,夫死从子”的戒律,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儿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来招待客人。母亲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请他出来见客人的时候他才能出来。3):为设果,果有杨梅。师:“为”为什么读第四声?谁为谁设果?课件出示:( )为( )设果,果有杨梅。 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板书:联系上下文)强调:理解文言文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4):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最后两句:理解“君家果”“君、夫子”是什么意思?谁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

5、试试?、带着理解朗读课文。四、品读句子,体会语言的巧妙。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你听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杨氏之子?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一个词。(幻灯出示:_的杨氏之子)生:聪明的杨氏之子。师:不错,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说吗?生:聪惠。(板书:聪惠)师:“惠”是生字,我们一起把它写好。(板书:聪惠。一起写“惠”字)2、杨氏子“聪惠”在哪里?(在“聪惠”后板书“?”)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全班交流。重点点拨:()、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为什么这样说?(由杨梅想到小儿家的姓,开玩笑,语言风趣幽默。)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板书:杨梅)()杨家小儿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意了吗?(他知道

6、客人在拿他的姓开玩笑)所以他读。()这个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里?A(他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板书:孔雀)B(比较理解:不生硬顶嘴,针锋相对,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读。4、师:这个杨氏子真的十分聪明,但是老师在备课时,读着读着,觉得杨氏子不仅十分聪明,而且什么,谁来猜猜老师会往下说什么?(懂礼貌、有教养)5、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板书(师指着“聪惠”)文中,为什么用这个“聪惠”而不用现在的“聪慧”?老师查了资料,发现,“惠”有以下几种解释(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惠:1)、通“慧”,智慧。2)、宽厚,对人有礼节。3)、古代兵器名。师:联系上下文,看看为什么用前者,而不用后者。生:因为后文写了为孔君平为设果,从中看出杨小儿很有礼节。师:非常有礼节,看看,古人的用字就是这么精确。6、试着对照注释检查,把全文翻译出来。五、熟读成诵、请一个同学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读。、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