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44839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 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本课引言是简单介绍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中央的改组、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组成。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强调以下两点: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

2、动失败后没有气馁,而是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继续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通过中共中央的改组、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组成的讲授,指出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第一目,“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我党发动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关于南昌起义,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南昌起义的背景、准备、经过和意义。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的改组。准备: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组

3、成,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经过: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第二目,“土地革命”。南昌起义之后,我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始领导了为期十年的土地革命。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还

4、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八七会议:会议的召开、会议的内容、会议的意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第三目,“红军的长征”。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

5、陕北,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关于红军的长征,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以下几个方面:长征的背景、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1934年10月;长征的初期阶段:损失惨重。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本课引言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

6、以下方法导入:基本按照本课引言的写法导入:教师首先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失败的教训,然后介绍中共中央的改组、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组成和历史纵横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直接利用现成的历史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导入新课。关于“南昌起义”一目的教学。关于南昌起义,首先需要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判断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总结,会得出哪些教训?然后依次简单讲述中共中央的改组、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组成,敌我力量对比、南昌起义的经过(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和南昌起义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阻的原因。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目“土地革命

7、”的教学。关于“土地革命”一目的教学。关于土地革命,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土地革命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方针的会议八七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在分析八七会议意义的时候,要重点分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土地革命。然后简单讲述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内容。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利用教材后面的史实(“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史实依据;促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分析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同时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和

8、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意义。关于红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反革命“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教师要突出强调以下问题:第一,“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是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战争的主要形式。第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三次反“围剿”促成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第三,强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关于“红军长征”一目的教学。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要分析失利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执行“左”倾错误,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影响是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关于遵义会议,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遵义

9、会议的内容,明确军事上是辨明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领导,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然后提出为什么遵义会议能够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个问题可以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实践、反“围剿”、长征初期红军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历史意义方面,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加深理解。关于长征的胜利的史实,学生简单掌握即可。教师要强调长征精神,以激励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报效祖国。2教学案例

10、案例一按照本课引言的写法导入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问题在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了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此外,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其领导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也是具体原因。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主要应该是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改组中共中央,撤换领导人陈独秀因为他犯了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第二,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武装力量;第三,

11、应该在革命条件较好的地方及时地发动一次振奋人心的起义,以促使革命由低潮转向高潮。那么,哪个地方的革命条件较好呢?我们来学习南昌起义。案例二八七会议的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彻底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从1927年秋收到1928年底,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为重大的是南昌起义。但南昌起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是在南下广东途中失败了。南昌起义失利的教训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一,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因而不能成功;第二,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中国人数最多受压迫最深的农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当然,我们在思

12、考着南昌起义失利的教训这个问题,当时的中共中央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当时的中共中央决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八七会议。案例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我们前面给大家讲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问题在于,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在井冈山成功地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评后继续下面的内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实践表明,毛泽东创造的革命武装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除了开展游击战

13、争之外,还进行了土地革命。所谓土地革命,就是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通过土地革命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极大提高。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经济。为了及时总结井冈山和其他根据地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对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这样一条道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武装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到19

14、30年夏,红军已达10万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遍及十余省的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全国革命形势,自大革命失败以来,重新走向高涨。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题关键:要在注意“事实上”一词的前提下分析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毛泽东本人在中共中央的地位变化。思路引领:首先分析“事实上”的含义;其次引导学生概括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抛弃、毛泽东本人被撤消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内容;再次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毛泽东本人在中共中央中的地位变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的分工和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在当时

15、的实际作用。答案提示: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抛弃、毛泽东本人被撤消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上,在军事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在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的领导,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解决了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作了分工,毛泽东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随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全军,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党中央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军队取得长征胜利。因此,我们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谈谈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

16、。解题关键:要结合南昌起义的背景、特点和南昌起义在中共党史上来分析。思路引领: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其次分析中共中央当时的任务吸取教训、促使革命重新走向高潮;再次分析南昌起义的特点打响第一枪;最后分析南昌起义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答案提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发动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学习延伸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问题上,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你认为哪种意见

17、正确?为什么?解题关键:说明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特点和影响。思路引领: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特点;五四运动的影响。答案提示:第一种意见正确。原因是第一种意见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第二种意见完全照搬苏俄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五、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以中国特殊国情为依据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不但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一国有这种现象,就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也没有一处有这种现象,仅仅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中国这样的国家才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

18、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全国革命形势若不是继续地向前发展,而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停顿,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是不可能的。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

19、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同志:秦邦宪,又名博古,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华夫同志: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又名华夫,还曾用名李特罗夫。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担任军事顾问,直接参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决策和军事指挥。李德对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遵义会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一切企图拿党的正确路线来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路线做辩护(如同志的报告华夫同志的发言)是劳而无功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

20、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他的来源是由于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是由于对客观的困难特别是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困难有了过分的估计,是由于对自己主观的力量特别是苏区与红军的力量估计不足,是由于对于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不了解。因此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反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斗争,是反对党内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全党内应该开展与深入下去。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1935年2月8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四方面军在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和国民党军的追剿堵截后,于八月底进到甘肃南部的渭源陇西地区。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军,中央派彭德怀同志率领原一方面军主力西进,直插西安兰州公路的静宁、

21、会宁地区。十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全国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这时,全国工农红军已经从长征前的三十万人减员到约三万人,在数量上暂时减少了,但是我军广大干部与战士,经过长征的艰苦卓绝的考验与锻炼,路线觉悟大大提高了,在质量上是更坚强了。成仿吾长征回忆2课文注释南昌起义1927年7月中旬,党任命周恩来为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部署和领导南昌起义。7月25日前后,周恩来及起义的其他领导人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从武汉、九江等地到达南昌与朱德会合,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周恩来冒着白色恐怖的严重危险,来到南昌。据当时见过周恩来的人回忆说:那天周恩来穿件灰色中山装,手

22、提一个黑色的皮箱,下车后径直到朱德家中,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着手部署武装起义。这时集结到南昌参加起义的兵力大约有两万余人。起义部队的主力,是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和朱德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官教育团。7月27日,在周恩来主持下,正式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在前委的这次会议上,作出了7月30日晚上举行武装起义的重大决定。由于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没有参加党的前委会议。7月28日,周恩来亲自来到贺龙的指挥部,把武装起义的计划,郑重地通知贺龙,并征求他对起义的意见。贺龙听后激动而坚定地说:“很好,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我就怎样干。”周恩来当时代表党

23、的前敌委员会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并派刘伯承到贺龙指挥部,协助制订武装起义的行动计划。7月29日,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的时候,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从武汉赶到九江,两次密电前敌委员会,阻挠起义。30日晨,周恩来在南昌系马桩驻地秘密召开了前敌委员会紧急会议。张国焘匆匆赶来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他以种种借口反对起义。他说什么要争取张发奎参加起义,否则就是“蛮干”,就是“盲动”。周恩来坚持应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前敌委员会的其他领导也一致站在周恩来一边,从而否定了张国焘的意见,坚持了党的决定。由于在起义的关键时刻爆发了这场斗争,起义时间不得不推迟。会议将起义时间改为8月1日凌晨4时。后来,由

24、于叛徒告密,起义提前举行了。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南下广东。10月,在潮汕地区遭优势敌人伏击,损失严重。周恩来与叶挺、聂荣臻在地方党组织掩护下,乘小划子由汕头出海到香港。不久,周恩来转到上海。叶挺、聂荣臻到广州,领导广州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到湖南长沙组织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沈家大屋召开会议,毛泽东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会后,毛泽东将驻在安源、铜鼓、修水等地的工、农、士兵武装,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四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后叛变)任师长,辖三个团。起义以

25、夺取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1927年9月9日,在前敌委员会领导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在萍乡、老关、醴陵、白沙、东门市等地取得胜利。但由于敌强我弱,缺乏作战经验,在攻取浏阳等地时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召集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南下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0月,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率领下,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

26、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达井冈山。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部队筹粮;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毛泽东决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到达井冈山根据地。两军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会剿”,根据地得到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吉安、安福一部,遂川北部、酃县的东南部。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汉起义的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扩大了根据地的武装力量。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发展后,在彭德怀领导下

27、,井冈山根据地发展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中央革命根据地。为粉碎敌人封锁,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扩展。1929年2月至3月,占赣南的兴国、瑞金等地;3月、5月、10月3次东进闽西,连克汀州、上杭。1930年春,先后在两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这两块根据地,以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2闽浙赣根据地。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了江西东北部的弋(阳)、横(峰)起义,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以弋阳、横峰、上饶为中心的赣东北根据地。1928年冬,党领导了福建崇安的闽北起义。1930年夏到1931年夏,形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3鄂豫皖根据地。19

28、27年11月,吴光浩、潘忠汝、戴克敏领导了有数万人参加的湖北黄麻起义,一度占领县城,并建立了政权。此后,开展游击战争,1929年建立鄂东北革命根据地。1929年,党在河南商城发动起义,建立豫东根据地。1930年1月,党在安徽六安、霍山发动起义,建立皖西根据地。1930年3月,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在特委的领导下,三区连成一片,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1年,部队合编为红四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余笃山,参谋长徐向前。4湘赣、湘鄂赣根据地。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由于敌人围攻,同年底,彭、滕率主力南下,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余下部分由黄公略率领在湘鄂赣边

29、区打游击。1929年1月,红四军向赣南闽西发展时,红五军留守井冈山,在粉碎敌人围攻后,建立湘赣根据地。1929年10月,红五军北上,与黄公略部汇合,部队合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政委,下辖红五、红八、红十六军3个军。5洪湖湘鄂边根据地。1927年底到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受党中央派遣到湖北监利,会合贺锦斋等人领导的游击队,发动起义。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又到湖南西北部的桑植发动起义。建立湘鄂边根据地。洪湖地区由共产党员段德昌等再次领导起义,打开局面。1930年夏,湘鄂边和洪湖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部队合编为红二军团,贺龙为总指挥,周逸群为政委。6左右江根据地。1929年12

30、月利用蒋桂战争之机,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部队整编为红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同时成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1930年2月,在邓小平发动下,李明瑞等领导龙州起义,建立红八军,成立左江军事委员会。后红八军被打败,余部与红七军合并。后建立了左右江根据地。7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7年海丰、陆丰等地区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人彭湃领导下,于5月、9月、10月先后举行3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1928年4月,在优势敌人大举进攻下,红军退到海陆丰西北的八乡山坚持斗争。1929年,乘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之机,海陆丰的红军又有了较大的发展。1930年,转移到赣西南与红一军团会合。此后,海陆

31、丰根据地逐渐变为游击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又称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中央、湘赣、湘鄂赣、赣东北、湘鄂西、琼崖等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及红军的代表600多人。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及经济政策等法令和决议案,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决定以瑞金为首都,大会选举毛泽东、项英、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64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闻天为副主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夏,蒋介石调

32、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对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认为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他们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或运动战,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固的阵地。进攻硝石、资溪桥受挫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把守,短促突击。企图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广昌一仗红军伤亡五千多人。结果,红军奋斗一年,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

33、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问题。会上,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的主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张闻天作反报告,毛泽东、王稼祥作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判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多数人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意见。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负责全军行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

34、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3学术观点关于南昌起义是谁提出和决定的问题目前史学界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南昌起义是党中央首先提出和决定的。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恽代英等为代表的武装反抗路线跟陈独秀为代表的妥协退让路线展开激烈的斗争。随后,根据共产国际的来电,建立了以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1927年7月11日起取代陈独秀的领导。7月13日至17日之间,周恩来、瞿秋白、张国焘等共同商讨,提出动用叶、贺部队进行武装起义。7月18日,中央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举行南昌暴动。据聂

35、荣臻回忆说,决定南昌暴动的会我没有参加,那天晚上,周恩来开会回来,向我们说中央决定在南昌暴动,并决定以聂荣臻为书记组成前敌军委即赴前方做好准备,哪一天发难,要等中央命令。7月20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叶挺、聂荣臻召开第一次九江会议,李立三、谭平山等人主张立刻发动武装起义,经聂荣臻等力争,才决定等中央命令下达后再行动。24日或25日,中央常委在武汉开会,决定在南昌暴动。第二种说法,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是李立三等在九江会议上首先提出来的。第三种说法,南昌起义从提出、酝酿到决定有一个过程,它是由共产国际首先提出来,最后由党中央决定的。关于红军长征问题红军长征,是在当时异常险恶形势下被迫进行的战略

36、转移,而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对此大陆学界基本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有关长征的一些具体问题,看法上也不尽一致。譬如,关于长征有无准备的问题,有人认为在当时情况下,红军没有条件进行比较充分的准备,是仓促突围进行长征的。有人则认为,有大量史料证明,在长征开始的半年前就进行战略转移的决策和筹划,只是决策和准备工作极端保密,尽管当时的中央负责人犯有“左”倾错误,他们在筹划转移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失误,但他们努力做过准备工作,因此中央红军才有可能护卫着党中央有条不紊地撤离中央苏区。关于长征的目的地,过去有人认为开始就比较明确。后来的研究证明,是长征途中

37、在1935年秋间,中央领导人从国民党报纸得知陕北有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才考虑决定了部队的战略行动目标。4图画说明南昌起义本图为油画,背景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门口,即当时的江西大旅社门口。起义领导人在门口台阶上站在最前边举起右手的是周恩来、贺龙(周恩来左边)、叶挺(周恩来身后)、朱德(叶挺左边)、刘伯承(坐者)等会见起义部队。本油画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井冈山会师本图为油画,反映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的农民军,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于1928年4月底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冈县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时的情形。毛泽东(左)和朱德(中)亲切握手,右边的是陈毅。两军会师后,5月4日,统一编为中国

38、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全军一万多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6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基干力量。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最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领导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极端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本图是遵义会议会址的照片。5参考资料目录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伟大的开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长征全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