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81172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239 大小:6.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9页
亲,该文档总共2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ppt课件.ppt(2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州中医药大学 曾庆波,中医基础理论,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医学?它的地位如何?现状如何?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有那些经典著作、经典人物?,中医学 中国的医学,传统医学,汉族医学,替代医学,中医学,汉族医学,简称汉医,它起源于汉族,是由汉族人民发展出来的,它本身也是汉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中的一支。 中医学在民族医药中占主导地位,属于民族医药的一部分。,5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一脉相承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习俗、语言、文字还有我

2、们今天要说的医学方面,都是独有的,区别于汉族外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树,民族医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里指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三个组成部分。 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具有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当然代表。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药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大民族医学,藏医学 蒙医学 维吾尔医学 傣医学 其他:苗族医学、朝鲜族医学等,元代忽思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营养学家,他写的饮膳正要一书,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

3、,对传播和发展我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蒙古族的崛起,宋朝的衰败,古代各朝公务员工资收入对比,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约等于300元人民币),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王安石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

4、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90000元人民币。,根据史料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工资),总共是21878贯。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唐朝,从白居易的诗里可以大约了解到唐朝时做官人拿的工资是多少。白居易当时与王司马同级,五品官。他贬到江州不久,即写信给元微之,略云: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这个按照唐时一文铜

5、钱约折合后世人民币三毛计算,月俸四五万相当于人民币12000至15000左右。,白居易二十八岁考中举人,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参加工作,干的是“校书郎”,就是在中央办公厅负责校对红头文件的工作人员。级别呢,是正九品,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长,不过工资却不低,每月一万六千钱。 白居易在长安东郊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远,又养了一匹马代步,此外还雇了两个保姆,这样每月的开销是七千五百钱,剩下八千五百钱存起来。但是存了十年,他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 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陕西渭南县,也就是长安城的卫星城,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有点

6、和现在的大都市白领差不多,在郊区买房不住,而在城里租房上班。,维吾尔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伊斯兰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档哈雅龙是傣医药史料中最著名的一部综合性巨著 。,相当于中国的黄帝内经,中医是伪科学?,近代以来,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人们对于中医药的认识发生了某些变化,甚至有些人从本质上去怀疑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应当被废除。近代有俞樾、梁启超之辈,现代又张耀功、方舟子等。 由于他们本身的社会地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举起了反对中医的大旗。尤其是近两年来,该话题越炒越热。,中医是伪科学?,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方舟子:中医是伪科学 张功耀:中医连伪科学都不够格

7、,告别中医药 王斌:中医是封建医学封建医 某院士:陈晓旭是中医害死的 ,余云岫(xiu),曾习中医, 曾公费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一度返国参加救护工作。曾任国民政府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内政部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顾问,东南医学院校董会副主席,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师公会第一任会长,中华医学杂志主编等职。,因反对中医而被解职的卫生部副部长,贺诚(1901-1992), 又名李平,四川省射洪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1954年,因与当时担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的王斌一道反对中医而被毛泽东解除副部长职务

8、。他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达到陕北后,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18位中央军委委员之一。,国医节的由来,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xiu)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国医节3月17日,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

9、请保存国医。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了“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声援口号,议案最终未被采纳。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中医遭到排斥的原因,老中医资源的日益匮乏;(国医大师邓铁涛、申请年龄限制?时间短!) 开中药的医生并非中医;(中成药) 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 中医“神秘化”导致江湖骗子大行其道;(神医喜来乐、张悟本等等) 以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认为西医是科学,而中医无法融入西医这个体系,所以中医不科学。,中医是科学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缺乏西方科学方法论的中国古代科学同西方科学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这

10、当中当然也包括中医学。 存在的、能够生存下来的即是合理的。你不能解释,不代表它不科学。 鉴定中医是不是科学既不能用近代的观点作为唯一的模式,也不能用西方的科学作为唯一的标准,而应该用历史的标准。,中医更是一种文化,中医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中医学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有着深入和庞大的根系,这根系恰恰是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而广袤的土地上。这也是中医学能够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约定俗成 包容一切,融化一切 岭南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排斥 影视文化、官场文化

11、、反腐文化、记者文化、 医院文化(检验文化、红包文化等等),岭南中医药文化,煲汤 凉茶 养生保健,中医学完整概念,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哲学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第一章 绪论,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四大经典) 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12、2.难经扁鹊 3.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红楼梦,跛足道人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zhong)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

13、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医术最精者?,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

14、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家,扁鹊 (秦越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 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法 分析了病例。 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上述的三兄弟医术的故事,说明扁

15、鹊很谦虚。?,扁鹊,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o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六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

16、的人不治; 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 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 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 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 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神农本草经,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按功效特点分成上、中、下三品,所录药物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 书中提出四气、五味: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说; 最早提出“君臣佐使”方剂配伍原则; 药的“七情和合”: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

17、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

18、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东汉医家 张仲景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编写了伤寒杂病论。该书后被分为

19、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分别讨论外感病和内伤杂病,创造出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著名医家 张仲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力巨大,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 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据统计,截至2002年,光是为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对世界的影响力(亚洲),伤寒杂病论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特别在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

20、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在日本一些著名的中药制药工厂中,伤寒方一般占到60%以上。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辨证论治,张仲景著作的精神和他所掌握的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 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所谓六经,就是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三阴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东汉医家华佗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 善用麻醉、针灸等方

21、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 运动养生创编了“五禽戏” 华佗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华佗-五禽戏,孙思邈(公元581682) 备急千金要方分为30卷,合方论5300首 千金翼方30卷,载方2571首。 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尤其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方面,成就突出。 如瘿病(指甲状腺肿类疾病)是因人们久居山区,长期饮用一种不好的水所致,劝告人们不要久居这些地方; 如夜盲病人,采用动物肝脏治疗等。,宋元 人痘术已在中国出现,开创了免疫学的先河。 宋末 宋慈的洗冤集录一书,达到了古代法医学的顶峰。 宋朝出现了

22、官办药局的配方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对中医教育重视。设立“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王惟一(公元1026年) 设计铸造铜人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 考试官将铜人穴位注水,外用蜡封。受试者如取穴正确,可针进水出。是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创举。,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寒凉派 认为“ 百病多因于 火”, 主张以寒凉为主治疗。 张子和 攻下派 认为 “ 邪去则正安” 主张以祛邪为主。 李东垣 补土派 认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主张以补益脾胃为主。 朱震亨 养阴派 认为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主张以补益阴津为主。,明清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的特点有

23、二: 一是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总结归纳,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 二形成了著名的 “温病学派”;代表人物有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孟英)。 温热论湿热条辨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本草纲目 证治准绳 景岳全书 医林改错,王清任,李时珍,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万多帖,岭南名医,葛洪、鲍姑 公元306年,为避大乱,葛洪应新任广州刺史嵇含的聘请,前往广州担任参军,不料嵇含被人暗杀,于是葛洪遂停留广州,便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学习炼丹、神仙之术。葛洪天资聪明,德才兼备,颇受鲍靓的器重,鲍靓便将女儿鲍姑许配于他。后与鲍姑回到故乡江苏句容。 公元327年,重返广州,到罗浮山炼丹。,葛

24、洪,(284(3)364(3)或34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时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吴陶镇)人,著名的医学家、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养生学家、化学家,世称小仙翁。占籍岭南,两度入粤,终老于罗浮山,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岭南渡过,学术成就也主要在岭南取得。 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宏富。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肘后方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所介绍的小夹板固定伤骨法以及捏脊手法等至今仍在使用,而角法则为拔罐法之原型。以青蒿绞汁治疗疟疾的经验更为今日青蒿素抗疟药发明之远

25、因。英国学者李约瑟称其为“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炼金术士”。,鲍姑,名潜光,葛洪之妻,南海太守鲍靓之女,擅长艾灸,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 鲍姑精于灸法。尤以治赘瘤与赘疣最为擅长。采越秀山下产的红艾,制成艾绒条,用火点燃,在赘疣上熏,不久,赘疣便全部脱落。 鲍姑一生行医采药,足迹遍布南海、番禺、广州、惠阳、博罗等地,至今各地县志、府志均有记载。虽然没有留下著述,但她的灸法临床经验,可能融汇到她丈夫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中首创隔物灸,如隔蒜灸、隔盐灸、隔椒灸等。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著名女灸师,为中医学灸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嵇含,晋代谯郡(治所今安徽亳县)人,文学家、植物学家

26、。“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孙。好学,能文章,广州太守。著有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问世,此书记载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以及越南的植物。书中并有生物防治的记载。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比西方植物学专著要早一千多年。它也影响了后代文化人对自然的观察、文体以及眼光,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描述南方植物时,尚多以南方草木状为注释依据。民间器物、南北地理差异等等,它也有着笔。南方草木状在宋代以后受重视。宋以后的花谱、地志援引者多。,刘 昉,宋代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人,汉中山靖王后裔,其家族乃海阳望族,其父刘允是“潮州八贤”之一。官至龙图阁学士,故又被称为“刘龙图”。刘龙图对后世

27、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创立了岭南儿科,并集平生所收儿科方药编撰而成的幼幼新书。被誉为“岭南儿科鼻祖”。幼幼新书的编撰惠及后世,一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中医儿科的重要书目。其中对于儿科的很多学术思想一直应用至今。,王老吉,王老吉凉茶创立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王老吉凉茶的创始人王泽邦是广东鹤山桃源镇钱塘人,其小名叫“阿吉”,又名王阿吉。有“药侠”之称。 1828年,王泽邦在广州市开设了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诊病兼卖药,声望日高,专营水碗凉茶,成为王老吉品牌的起源点。王老吉凉茶配方合理,价钱公道,因而远近闻名,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王老吉故事,1838年8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受

28、命入粤,却因不敌南方湿热天气而病倒,四处求医未果,唯由三剂王老吉凉茶治愈,林公感激不已,遂赠刻有“王老吉”三字的铜葫芦一只,寓意“悬壶济世,普救众生”。,王老吉故事,184年来,王老吉凉茶的产品形式经历了水碗凉茶凉茶包凉茶粉凉茶饮料等载体变化,但其秘方和内涵却得到了王老吉人真正的传承。 作为百年中华老字号之一,王老吉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并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赞誉,具有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006年,王老吉凉茶还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秘方、独创工艺拥有专有权,受到国家保护。,王老吉、加多宝之争,2000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与加多宝

29、母公司鸿道集团签署合同,约定其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3日。此后,双方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将商标租赁时限延长。但由于加多宝贿赂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300余万港元,又续签10年。2011年12月,双方正式对簿公堂,在380多天后,仲裁结果才最终宣布。,中国商标第一案,价值1080亿元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随着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2年7月13日终审判决书,驳回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关于撤销王老吉仲裁结果的申请。广药集团收回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的红色罐装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王老吉商标租赁早已逾期,广药集团收回合法合理。,中西医汇通:在抗争“废止中医”的同

30、时,学习西医,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 指导思想:“东西文化,应相互容纳,科学得哲学以深造,哲学赖科学以证实,将来道器合一,为物不二,冶古今中外于一炉”。,代表人物: 唐宗海 中西汇通 医经精义,施今墨 施今墨医案,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 德 修 养,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yanchi美丑)、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巘(xianyan)、昼夜、饥饿、寒暑,一心赴救,无做功夫形迹之

31、心”。,小结,中医四大经典 金元四大家,中医理论学习 哲学基础,精气血津液神、阴阳五行,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2、掌握人体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3、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4、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及其功能 5、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分类及作用 6、了解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概述,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所以,气、血、津液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

32、其外在的总体表现的统称。,2019/3/16,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先天 之精,后天 之精,精,脏腑 之精,生殖 之精,繁衍 生命,濡养 脏腑,化气 化血 化神,生成,贮藏,施泄,先天 之精,后天 之精,一身 之气,元气,谷 气,自然界 清气,宗气,肾为生气之根,肺为生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心,肺,脾,胃,肾,肝,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血液化生示意图,饮食 水谷,水谷 精微,脾胃之气,营气,津液,肾精,肝,心脉,血,清气,肺气,肾气,中焦受气 取汁,髓,心气,血的循行,血,脉管,气,推动,心主,肺宣,肝疏藏,脾摄,脉管,气,固摄,血的功能 一、濡养 二、化神,面色,肌肉,皮肤,神志活动 (血者,

33、神气也),1.面色红润 2.肌肉丰满壮实 3.肌肤毛发光滑 4.甚至活动正常,毛发,血的濡养功能, 第四节 津液, 津液的概念 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输布、排泄 津液的功能,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津液,津,液,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病理:伤津和脱液,二、津液的代谢(一)津液的生成,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34、,五经并行。”,水谷,胃,小肠,大肠,脾,游溢精气,别浊,分清,大便,A.脾胃运化,B.小肠主液,C.大肠主津,(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水谷,胃,小肠,大肠,脾,游溢精气,别浊,分清,D.大便,肺,肾,三焦,全身,膀胱,C.尿,A.汗、B.呼气,肝,入口,出口,出口,出口,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来源相同,相互化生,血,津液,失血过多,血 液,渗入,津 液,(津液亏损),脉内,脉外,失血过多导致津液亏损,生理:津血同源 病理:血燥津枯,津枯血燥,临床应用:“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亡血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皮肤干燥,肌肤甲错图,大量外泄,血 液,渗出,津 液,津液,脉外,脉内,津

35、液大量耗损导致血脉空虚,营气,(血脉空虚),气血津液关系示意图,气,津液,血,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生气 血能载气,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津血同源,精气血神关系示意图,血,气,精,神,生,生,摄,驭,化养,生控,生,摄,生,调,互化,同源,阴阳五行,道家思想与中医学 在中医学形成之初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他们的思想对中医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中,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因其研究的生命科学与医学最贴近,而对中医学的影响最深,最有指导意义。 道家首先将阴阳五行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以致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的基础理论;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被引入中医,成为中医有

36、别于西医的一大特点。,第三章 阴阳学说概念,含义: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初期含义:朝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 阴阳学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概念,阴阳属性,概念,阴阳属性的特性 1.阴阳的相关性 2.阴阳的相对性 3.阴阳的普遍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 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2.阴阳的互根互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3. 阴阳的消长 4.阴阳转化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夫妻关系、妇女地位说明,1.

37、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学说在生理学中的应用,2.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阳学说在生理学中的应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学说在病因病机中的应用,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阴阳学说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确立护治原则 6.归纳药性 7.指导养生,阴阳学说在病因病机及治法中的应用,调整阴阳,阴盛,阴阳 偏盛 实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38、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 偏衰 虚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五:金木水火土(五材) 行:运动变化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第二章 五行学说概念,1.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3.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五行学说概念,五行衍化,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图,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指导疾病的诊断 指导

39、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第四章 藏 象 Theory of Viscera,关键性问题 藏象的概念 藏象学说的形成背景及特点 各脏腑的生理病理 脏腑间的关系,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象学说的特点 脏腑的分类及各类脏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藏 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脏 腑内脏的总称。,脏 腑,脏:心、肝、脾、肺、肾,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藏象学说的形成,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精神情志,五脏

40、与自然环境,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虽然名称相同,但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中医某一脏腑的功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又可分散在中医的数个脏腑之中。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中医对脏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抽象而来;而西医对脏器的认识则主要以反复的解剖、实验、总结为依据。,藏象之象的演绎与发挥,体表之象,体质之象,天人之象,体用之象,肝者将军之官,第三节 六 腑Six Fu-viscera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及症状 六腑的生理特性,概 述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以传化饮食和

41、水液为主要功能,以“泻而不藏”为其生理特点。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一、胆gallbladder 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又属于奇恒之府。 生理功能 1.贮存和排泄胆汁store and excrete the bile 2. 主决断govern decision,肝主疏泄,胆功能失调,胁下胀满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胆汁外溢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黄疸等;怯弱,善太息,或谋虑不决等。,二、胃stomach,胃又称胃脘,位于中焦,与脾“以膜相连”。 生理功能 1.主受纳水谷receive the foodstuff 又称“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临床强调“保胃气”。

42、 2.主腐熟水谷decompose the foodstuff 即初步消化饮食物。,胃功能失调,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或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1、主通降Controls the descending of turbid Qi 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 2、喜润恶燥 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受纳、腐熟。,生理特性,三、小肠small intestine 位于腹中,上与胃相接(幽门),下与大肠相接(阑门)。 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dominate reception and digest the chyme 2.主泌别清浊separate the clear from tu

43、rbid,小肠,受盛食糜,化物,分清,水谷精微,全身,别浊,剩余水分(浊中之清),残渣糟粕 (浊中之浊),膀胱,脾,尿,肾的气化,大肠,粪便,小肠中水液量 的多少与尿量有关,有“小肠主液”之说。 临床应用:“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小肠功能 失调,腹胀,腹痛,呕吐,便秘;便溏,小便短少,泄泻等。,小肠实热:心火亢盛,泌尿系感染导赤散 小肠虚寒:脾阳亏虚,“利前阴,实后阴” 小肠气痛:寒凝肝脉,泌尿系结石,则见“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治以温阳理气止痛 “小肠后附脊”(输尿管),四、大肠large intestine 位于腹中,上口与小肠相接(阑门),下端为肛门。 生理功能

44、 传导、排泄糟粕transform and convey the waste,胃的降浊,肺的肃降,肾的气化,大肠的传导排泄,大肠功能 失调,便秘或泄泻,五、膀胱urinary bladder 位于小腹,居肾之下,大肠之前。 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尿液Stores and voids urine,肾的气化,膀胱功能 失调,遗尿,甚至小便失禁;尿痛,淋涩,排尿不畅,甚至癃闭。,六、三焦tri-jiao (一)六腑之三焦 形态结构:认为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 生理功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二)部位之三焦 1、生理功能 (1)通行诸气(2)运行水液 2、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上焦 - 膈以上(

45、心肺) 中焦 - 膈至脐(脾胃、肝胆) 下焦 - 脐以下(肾、膀胱、大肠、小肠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第四节 奇恒之腑extraordinary Fu-viscera,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及症状 奇恒之腑与脏腑经脉的关系,概 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形态似腑,功能似脏,故曰“奇恒”。髓、骨、脉、胆已在相关章节介绍。,一、脑brain,脑居于头颅内,由髓汇集而成。又称“髓海”。Sea of marrow,(一)生理功能 1.主宰生命活动dominating life activity “脑为元神之府” 2.主精神意识dominating mentalit

46、y and consciousness “头者,精明之府” 3、主感觉运动dominating sense movements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二)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肾精生髓,充养脑髓; 精神活动由五脏主司。 例如:心 - 藏神,主喜,开窍于舌 肺 - 藏魄,主悲,开窍于鼻 肝 - 藏魂,主怒,开窍于目 脾 - 藏意,主思,开窍于口 肾 - 藏志,主恐,开窍于耳,二 、女子胞womb(uterus) 又称“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大肠之前,呈倒梨状。,(一)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controlling menstruati

47、on 2、孕育胎儿forming and culturing the fetus (二)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1.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 肾、肝、脾、心 2.与经脉的关系 督、任、冲、带,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主血)心,肺(主气),(宗气),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肺气助心行血,(一)心与肺,病理: 肺失宣肃:咳嗽、气促。 相互影响 心脉瘀阻:心悸、胸闷痛、唇舌青紫。,二、心与脾,(主血)心,脾(主运化),心血滋养维持脾运,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心主血,推动血行,脾统血,血行脉道,血液运行正常,病理: 心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 相互影响 脾气虚弱:腹胀、食少、肢倦

48、 。,“心脾两虚”,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各三分,人参一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三、心与肝,心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维持精神情志 活动正常,心主血,推动血行,肝藏血,贮藏调节血量,血液运行正常,病理: 心血虚:心悸、失眠、多梦、面白无华。 相互影响 肝血虚: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抽筋。 心火旺:心烦、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