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83817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 物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第4、5课,唯物辩证法 第7-10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社会历史观 第11课,价值观,人生观,第十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想一想:这个世界真的如歌词中唱的是 “变幻莫测” 的吗?人类社会是不是毫无规律的?,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的实质都是把精神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被假想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

2、会存在。,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克服旧的社会历史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人类社会,即从社会存在角度去理解。,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A.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法律思想 D.宗教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F.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BF,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

3、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你能说说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天宫、观世音菩萨各是什么样的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原型?西游记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什么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说一说,结论: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以上结论说明什么哲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实的或歪曲的反映)。,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盲流,

4、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北佬,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新版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参与的历次战争都是由对方的挑衅和攻击引起的,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关于“甲午战争”的起因,教科书称是由于清朝政府不断挤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范围,日本不得不快速扩张军备,同清朝海军进行了决战。,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则被描述为“两个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杀,导致日中间的冲突扩大了” 。,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的做法,违背了什么哲理?犯了什么错误?,违背了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可以决定社会存在,故犯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错误。,材料一:清明扫墓中,民间旧习俗要烧纸钱、纸车、纸马等,好让死去的人在“阴间”也享受世人的生活,这种对所谓“阴间”生活的想象,无非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根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信贷消费的兴起,“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巨大的变化而引起的。 两个材料分别和共同说明了什么哲理?,(1)材料一体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材料二体现: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总之,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想一

6、想,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思考:从上述材料中,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论: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 化发展; 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带有阶级性。,价目一览,案例一:市场各种冥品应有尽有,封建迷信面面

7、观,1、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那为什么在我国这个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落后、腐朽思想残余,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产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 2、是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什么?,结论: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以上结论概括起来就是: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注意: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8、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最突出表现)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以上分析,你能否归纳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吗?,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9、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小结,社会意识,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P

10、86 综合探究: 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追溯到产生各种社会意识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11、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想一想:,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始社会,奴隶

12、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

13、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服务于生产关系: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 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14、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BCDGH,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15、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

16、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两个基本矛盾和两个基本规律在社会中的地位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矛盾和规律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和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

17、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它却只存在了15年!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但最终还是挡不住历史车轮。,思考: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如何?道路如何? 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2、秦的灭亡,汉的兴起,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是什么? 3、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的解决主要依靠

18、什么方式?,(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小结,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途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都是通过实践实现的),(1)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注:参看p91专家点评:阶级分析法,(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作的强大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注:都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社会发展,基本矛盾,阶级斗争

19、(在阶级社会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小结:,小结,一、社会发展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3、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

20、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实践,通 过,不 断 解 决,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 的,实现 途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 社会,改革,1、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治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B,单选,2、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21、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B、 C、 D、 ,D,3、关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矛盾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A、 B、 C、 D、 ,B,4、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C,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人类的实践活动 C、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D、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