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写法分析.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613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写法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写法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写法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写法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写法分析一.1.写法特点:本文把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似置身于奇山异水间。文章以情生辉,抓住“独绝”写“奇山异水”的特征,并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读者进入诗境。文笔精炼,层次井然,写景抒情,语言生动。2具体分析:文章如何写“奇山”、“异水”?“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分两层写:第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第二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其壮美。“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文中写“蝉则

2、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有什么作用?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鳶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的作用。是文章的主旨句。这一句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与前文的正面描写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说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妙处。一是起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二送东阳马生序写法特点:1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鼓励马生勤奋学习。从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说起,在叙述中隐隐地有着议论的意图

3、。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这一切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题旨。2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最为明显的是用富家子弟的豪华和自己的贫寒的对比。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结论,很鲜明,很有说服力。三小石潭记写法特点:本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的形成一种凄清的艺术境界。第一段 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使景物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第二段 用定点描写的方法写潭水和游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相生,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由情入

4、景,由景及情。第三段 写小石潭的水源和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而又逼真。第四段 写坐在潭边的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廖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突出的写出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中凄苦孤寂的心境。是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的曲折反映。四岳阳楼记写法特点:1 文题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等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

5、一段所谓的“古仁人之心”,别出心裁。2 全文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既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其中议论的文字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3 本文语言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换。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 第三段和地四段的写法和作用。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这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阳,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

6、由这两段的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五醉翁亭记写法特点:1 本文结构严谨巧妙,以“乐”字贯穿全文,并层层烘托,前后呼应有方。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围绕“乐”字展开,形成统一的整体。文章一开始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西南诸峰深秀“琅玡”潺潺泉水有亭翼然。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

7、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前有伏笔,后必照应。文章一开始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直到文章结尾才写道:“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再如“太守乐”呼应了“山水之乐”,乐从山水来,太守乐就有了根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又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跟前文的“暮而归”又恰成照应。2 骈散结合,语言精炼流畅优美。本文运用骈句,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3本文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